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天然气已成为人们生活与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能源,在节能环保、促进经济发展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当前我国的发展现状来看,我国各地区城市对于天然气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尤其是在南方,已有多个城市的天然气供应不足。因此,我们必须要对城市燃气技术进行全面分析,了解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从而满足社会的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关键词]城市燃气技术 现状 发展趋势 概述
中图分类号:R540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0-0047-01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无污染安全的燃气逐渐走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目前我国城市燃气主要是一液压煤气和天然气为主,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加速,城市燃气未来会朝着高效率和无污染方向进行发展。
二、我國城市化燃气技术的现状
我国燃气近年来在开发、供应和建设上都取得饶有成效的突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规范技术标准上有了基本的规定以及模式。在技术上我国南方城市已达到了非常高层次的水平,国家专门成立了天然气技术标准化委员会、城镇燃气标准技术归口单位等用来加强管理;明确规定了除非本国气候、地理因素的差异否则采用国际标准为准则;对规范中不属于安全的问题少规定,促使工作人员的创新的使用前提。于此,在对南方等用燃气较多的城市都实施了相应技术规范的措施。
2、燃气企业的信息化系统有明显发展的今天,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在城市燃气技术行业中信息化系统迅速发展壮大,银行代收费系统、财务计算机联网系统、燃气生产经营系统等一步步建设并逐步使用。比如,西安、上海等地都已建立了良好的城市燃气信息化系统。
3、城市燃气输配的安全性、时效性都更加的完善。因为我国城市的燃气输配系统运用的是中压配气、高压输气的基本原则,建造的管网是多级压力制的,因事故导致的无法供气、供气能力不足、调解不力等问题得到良好的解决,使天然气更为经济、合理、安全的输配,“西气东输”“川气东输”等工程解决了我国四川、重庆、上海等南方城市的燃气困乏问题。
4、大型天然气储罐直接置换天然气工艺成熟技术的应用。此方法超越了落后传统的储罐间接置换技术,置换操作之前,一定要对球罐及管道系统进行非常严格的吹扫工作,为了防止各种杂质在置换过程中产生火花发生危险,且能通过非常好的接地装置消除静电火花的产生,最大程度上把危险消灭在萌芽状态。最大化的具体操作中,调节管道阀门,天然气进人储罐的速度要进行控制,消除在置换过程中由于各种摩擦产生的静电火花,最终解决掉天然气与空气混合发生爆炸的可能性。
5、在我国实现了大型天然气球罐全面国产化。由于以前我国并不具备和掌握大型球罐的建造技术,所以建造这种球罐只能依靠进口。比如说,在西安我国建造了多座1*105m3的天然气球罐,并能使用国外的先进技术对技术路线设计、制造,于此同时联系国外的技术人员对国内安装单位进行指导安装。近年来我国在球罐大型技术化方面发展非常迅速,快速消化并吸收国外技术自行在重庆等地研制成功了两座容积为1*104m3的球罐,并通过分析设计法分析,得到大量的分析数据,使得大型球罐的分析设计研究有了良好的发展基础,目前国内的大型压力容器制造厂技术也都已达到国外同类的先进水平,我国的大型天然气罐国产化的实现标志着我国在大型球罐的建造上也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的水平。
三、燃气技术在我国城市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我国天然气技术科技投入不足,设备落后,供配系统发展缓慢,达不到国际标准。但是也应该意识到,与国际接轨不是简单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还应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根据本国的发展情况,通过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消化吸收,使我国的标准规范和国际接轨,使我国的整个燃气系统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2、燃气供应紧张,在南方城市中价格上涨。由于近年来南方冬季气温偏低,北方的冰雪天气也直接影响到南京、武汉、重庆等城市的用气问题,我国南方城市燃气价格持续走高,如广州由于北方冰雪天气的影响,瓶装液化气价格持续上涨,南京、重庆、合肥、武汉等天然气供应紧张。
3、配系统规模小,配件不够齐全,而导致经济性、可靠性差和安全性。在我国城市燃气上来讲,其主要以居民生活炊事用气和少量的交通运输用气为主,多数以城市区域限制建设小型燃气输配系统,规模小,发达国家在规模上和用气结构上与国内相比要先进很多,调峰、储气应急环节都不够完善。
4、城市燃气企业群雄逐鹿,跨区燃气公司凸显优势
目前,我国各地政府均已开放城市燃气市场,并出台各种政策鼓励城市燃气企业发展,允许民营和外资企业进入该领域。截至2009?年,全国各类城市燃气企业共计200?余家,销售天然气约405×108m3,以中华煤气(中华煤气、新奥燃气、华润燃气、中国燃气、昆仑燃气)为代表的五大跨区燃气公司,共销售天然气158×108?m3,市场份额接近40%;在全国654个县级以上城市中,主要跨区燃气企业进入281个,其中包括省会城市17个,项目所在地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渤海地区、环长三角地区和中南地区等经济较发达地区。
四、我国城市化燃气技术的发展趋势
今后,我国城市燃气技术的发展趋势提高的方向上应把燃气输配系统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改革的基础,立足于现有的技术条件,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发达国家的技术,并进行分析比较,能够把高科技专业的研究成果应用到我国城市燃气输配系统,能有机地融合到一起从而推动燃气设备制造和燃气信息产业的发展,使整个燃气技术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这样的目的应重点研究和发展以下关键技术:
1、重点发展和研究城市高压环状管网、球罐、地下储气库、采用LNG等储气方式。并运用调峰手段的技术进行经济性分析,不同的城市燃气输配情况,进行不同的科技研究,采用合理组合的储气方案。采用燃气空调平衡燃气冬夏季负荷等课题是我国燃气技术发展的关键性课题。
2、将负荷与负荷特性的研究放在基础,建立数据库并建立对管网计算的评价方法和管网的模拟实验,加强实践检验和修正流量计算公式。
3、进一步研究和修正管道埋设的强度计算方法,将高新技术应用于施工、维修改建和运行,研究特殊地形的管道穿越方式。
4、城市燃气设计、运行数据库的建设及软件开发,尤其在SCADA系统、GIS系统、仿真系统和抢险应急系统中有机结合起来并建设公共平台。技术上提高城市天然气的用气率,对于武汉、广州等用气告急的城市,这些将成为无比实用的缓冲剂。
5、大型天然气高压储罐关键设备的国产化研究,新型燃具及燃气装备行业的系统研发和投入生产,能够对管材、管件、阀门的长期研究和改进,调压器超压保护方法与管网的压力工作情况相匹配。
6、事故发生后的安全分析和处理系统的研究,环境、安全与危机的评估以及燃气管网的可靠性分析和风险评估研究。
7、在国际接轨的标准规范中建设。城市燃气系统的标准化建设中,能够让用气系统更加合理和有效配合,例如减少武汉、广州等缺气城市在某些不规范使用燃气,在工业用气上实行恰当的限制政策,让城市用气与国际标准接轨,极大的促进燃气技术的使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重点对我国城市燃气技术的现状以及未来的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目的是提高城市优质燃气的利用率,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欢迎订阅2016年《城市燃气》[J].城市燃气.2015(10)
[2] 代笠.城市燃气工程现场施工管理探讨[J].科技展望.2016(02)
[3] 薛喆.关于燃气管网规划、管理及维护问题的探讨[J].民营科技.2016(01)
[4] 张宁.计算机信息技术在燃气储配管理中的应用[J].信息化建设.2015(11)
[关键词]城市燃气技术 现状 发展趋势 概述
中图分类号:R540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0-0047-01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无污染安全的燃气逐渐走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目前我国城市燃气主要是一液压煤气和天然气为主,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加速,城市燃气未来会朝着高效率和无污染方向进行发展。
二、我國城市化燃气技术的现状
我国燃气近年来在开发、供应和建设上都取得饶有成效的突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规范技术标准上有了基本的规定以及模式。在技术上我国南方城市已达到了非常高层次的水平,国家专门成立了天然气技术标准化委员会、城镇燃气标准技术归口单位等用来加强管理;明确规定了除非本国气候、地理因素的差异否则采用国际标准为准则;对规范中不属于安全的问题少规定,促使工作人员的创新的使用前提。于此,在对南方等用燃气较多的城市都实施了相应技术规范的措施。
2、燃气企业的信息化系统有明显发展的今天,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在城市燃气技术行业中信息化系统迅速发展壮大,银行代收费系统、财务计算机联网系统、燃气生产经营系统等一步步建设并逐步使用。比如,西安、上海等地都已建立了良好的城市燃气信息化系统。
3、城市燃气输配的安全性、时效性都更加的完善。因为我国城市的燃气输配系统运用的是中压配气、高压输气的基本原则,建造的管网是多级压力制的,因事故导致的无法供气、供气能力不足、调解不力等问题得到良好的解决,使天然气更为经济、合理、安全的输配,“西气东输”“川气东输”等工程解决了我国四川、重庆、上海等南方城市的燃气困乏问题。
4、大型天然气储罐直接置换天然气工艺成熟技术的应用。此方法超越了落后传统的储罐间接置换技术,置换操作之前,一定要对球罐及管道系统进行非常严格的吹扫工作,为了防止各种杂质在置换过程中产生火花发生危险,且能通过非常好的接地装置消除静电火花的产生,最大程度上把危险消灭在萌芽状态。最大化的具体操作中,调节管道阀门,天然气进人储罐的速度要进行控制,消除在置换过程中由于各种摩擦产生的静电火花,最终解决掉天然气与空气混合发生爆炸的可能性。
5、在我国实现了大型天然气球罐全面国产化。由于以前我国并不具备和掌握大型球罐的建造技术,所以建造这种球罐只能依靠进口。比如说,在西安我国建造了多座1*105m3的天然气球罐,并能使用国外的先进技术对技术路线设计、制造,于此同时联系国外的技术人员对国内安装单位进行指导安装。近年来我国在球罐大型技术化方面发展非常迅速,快速消化并吸收国外技术自行在重庆等地研制成功了两座容积为1*104m3的球罐,并通过分析设计法分析,得到大量的分析数据,使得大型球罐的分析设计研究有了良好的发展基础,目前国内的大型压力容器制造厂技术也都已达到国外同类的先进水平,我国的大型天然气罐国产化的实现标志着我国在大型球罐的建造上也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的水平。
三、燃气技术在我国城市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我国天然气技术科技投入不足,设备落后,供配系统发展缓慢,达不到国际标准。但是也应该意识到,与国际接轨不是简单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还应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根据本国的发展情况,通过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消化吸收,使我国的标准规范和国际接轨,使我国的整个燃气系统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2、燃气供应紧张,在南方城市中价格上涨。由于近年来南方冬季气温偏低,北方的冰雪天气也直接影响到南京、武汉、重庆等城市的用气问题,我国南方城市燃气价格持续走高,如广州由于北方冰雪天气的影响,瓶装液化气价格持续上涨,南京、重庆、合肥、武汉等天然气供应紧张。
3、配系统规模小,配件不够齐全,而导致经济性、可靠性差和安全性。在我国城市燃气上来讲,其主要以居民生活炊事用气和少量的交通运输用气为主,多数以城市区域限制建设小型燃气输配系统,规模小,发达国家在规模上和用气结构上与国内相比要先进很多,调峰、储气应急环节都不够完善。
4、城市燃气企业群雄逐鹿,跨区燃气公司凸显优势
目前,我国各地政府均已开放城市燃气市场,并出台各种政策鼓励城市燃气企业发展,允许民营和外资企业进入该领域。截至2009?年,全国各类城市燃气企业共计200?余家,销售天然气约405×108m3,以中华煤气(中华煤气、新奥燃气、华润燃气、中国燃气、昆仑燃气)为代表的五大跨区燃气公司,共销售天然气158×108?m3,市场份额接近40%;在全国654个县级以上城市中,主要跨区燃气企业进入281个,其中包括省会城市17个,项目所在地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渤海地区、环长三角地区和中南地区等经济较发达地区。
四、我国城市化燃气技术的发展趋势
今后,我国城市燃气技术的发展趋势提高的方向上应把燃气输配系统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改革的基础,立足于现有的技术条件,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发达国家的技术,并进行分析比较,能够把高科技专业的研究成果应用到我国城市燃气输配系统,能有机地融合到一起从而推动燃气设备制造和燃气信息产业的发展,使整个燃气技术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这样的目的应重点研究和发展以下关键技术:
1、重点发展和研究城市高压环状管网、球罐、地下储气库、采用LNG等储气方式。并运用调峰手段的技术进行经济性分析,不同的城市燃气输配情况,进行不同的科技研究,采用合理组合的储气方案。采用燃气空调平衡燃气冬夏季负荷等课题是我国燃气技术发展的关键性课题。
2、将负荷与负荷特性的研究放在基础,建立数据库并建立对管网计算的评价方法和管网的模拟实验,加强实践检验和修正流量计算公式。
3、进一步研究和修正管道埋设的强度计算方法,将高新技术应用于施工、维修改建和运行,研究特殊地形的管道穿越方式。
4、城市燃气设计、运行数据库的建设及软件开发,尤其在SCADA系统、GIS系统、仿真系统和抢险应急系统中有机结合起来并建设公共平台。技术上提高城市天然气的用气率,对于武汉、广州等用气告急的城市,这些将成为无比实用的缓冲剂。
5、大型天然气高压储罐关键设备的国产化研究,新型燃具及燃气装备行业的系统研发和投入生产,能够对管材、管件、阀门的长期研究和改进,调压器超压保护方法与管网的压力工作情况相匹配。
6、事故发生后的安全分析和处理系统的研究,环境、安全与危机的评估以及燃气管网的可靠性分析和风险评估研究。
7、在国际接轨的标准规范中建设。城市燃气系统的标准化建设中,能够让用气系统更加合理和有效配合,例如减少武汉、广州等缺气城市在某些不规范使用燃气,在工业用气上实行恰当的限制政策,让城市用气与国际标准接轨,极大的促进燃气技术的使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重点对我国城市燃气技术的现状以及未来的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目的是提高城市优质燃气的利用率,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欢迎订阅2016年《城市燃气》[J].城市燃气.2015(10)
[2] 代笠.城市燃气工程现场施工管理探讨[J].科技展望.2016(02)
[3] 薛喆.关于燃气管网规划、管理及维护问题的探讨[J].民营科技.2016(01)
[4] 张宁.计算机信息技术在燃气储配管理中的应用[J].信息化建设.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