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2型糖尿病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非靶病变进展和血运重建的影响

来源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ting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合并2型糖尿病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非靶病变进展和血运重建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阜外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9月期间连续2次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在第1次冠状动脉造影时记录到了至少1处冠状动脉非靶病变,依据其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收集纳入患者基线(第1次冠状动脉造影时)及随访时(第2次冠状动脉造影时)的人口学特征、冠心病危险因素以及2次冠状动脉造影时的非靶病变特征和实验室检验结果。通过对比2次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结果判断冠状动脉非靶病变是否进展,记录纳入患者的血运重建情况。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讨2型糖尿病是否影响冠状动脉非靶病变进展和血运重建的发生,并在糖尿病和非糖尿病亚组中进一步分析冠状动脉非靶病变进展和血运重建的影响因素。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HbA1c的界值。

结果

共纳入1 255例患者,男性1 003例(79.9%),年龄(58.0±9.7)岁。其中糖尿病组486例,非糖尿病组769例。随访(14.8±4.5)个月。与非糖尿病组比较,糖尿病组患者年龄较大,男性患者比例较低,体重指数较高,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心肌梗死病史和既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比例均较高(P均<0.05)。糖尿病组患者基线和随访的白细胞、血沉、C反应蛋白、内皮素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都高于非糖尿病组(P均<0.01)。糖尿病组患者与非糖尿病组患者在病变进展[20.0%(97/486)比18.5%(142/769),P=0.512]、病变血运重建[13.2%(64/486)比15.9%(122/769),P=0.190]、非靶病变相关心肌梗死[1.9%(9/486)比1.3%(10/769),P=0.436]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不是病变进展和血运重建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在糖尿病组患者中,基线HbA1c水平是非靶病变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HR=1.160,95%CI 1.009~1.333,P=0.037);ROC曲线显示,HbA1c的临界值为6.5%(曲线下面积0.57,敏感度为88.7%,特异度为24.2%,P=0.046);HbA1c≥6.5%的患者出现病变进展的概率约为HbA1c<6.5%患者的2.8倍(HR=2.838,95%CI 1.505~5.349,P=0.001)。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HbA1c<6.5%的糖尿病患者病变进展风险更低(HR=0.469,95%CI 0.252~0.872,P=0.012)。另外,诊断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生非靶病变血运重建的独立危险因素(HR=1.962,95%CI 1.012~3.803,P=0.046)。

结论

合并糖尿病不影响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非靶病变的进展和血运重建,但HbA1c升高是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非靶病变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本文于2020年2月20日预出版于中华眼科杂志官网。目前我国对2019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防治工作正处于关键时期,延迟开学是减少校园内交叉感染、保护儿童和青少年身体健康、共同抗击疫情的重要举措。与此同时,远程教学模式的大规模开展导致儿童和青少年的学习模式和用眼习惯发生巨大转变,其对儿童和青少年视觉健康的潜在影响不容忽视。本文对线上学习相关眼健康问题和眼科疾病进行总结,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为儿童和
期刊
目的探讨黄芩苷在体内急性高眼压模型及体外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模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死亡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实验研究。取SPF级C57BL/6小鼠,通过前房灌注平衡盐溶液建立急性高眼压模型,于建模后不同时间点(分为对照组及急性高眼压后1、3、5、7 d组,每组取5只小鼠)取材评估视网膜损伤程度;同时联合荧光金上丘逆行标记RGC计数,评价尾静脉注射50 mg/kg黄芩苷对急性高眼压
糖尿病患者的白内障发病率更高、发展更快,同时可合并眼底病变。虽然目前白内障摘除手术技术日臻成熟,但是患有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仍高于普通患者。为了进一步规范糖尿病患者的白内障临床治疗,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白内障及人工晶状体学组经过全面讨论,对糖尿病患者白内障围手术期系统疾病的控制、手术时机的选择、围手术期用药、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人工晶状体选择、术后随访等提出指导性意
期刊
本文于2020年3月2日预出版于中华眼科杂志官网。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眼科工作者在抗击疫情中积极行动起来。本文结合目前最新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以及在疫情防控中的实践经验,针对眼部是否为2019-nCoV感染途径、眼科医师疫情期间临床工作的防护、2019-nCoV眼部感染及临床表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几代眼科人的不懈努力下,我国白内障诊疗水平取得了巨大进步,为防盲治盲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时值《中华眼科杂志》创刊70周年,本文谨对我国白内障摘除手术技术和人工晶状体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以帮助大家更深入了解我国白内障诊疗领域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关键节点和突破性进展,激励新一代眼科医师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眼科事业的进步而努力。(中华眼科杂志,2020,56:321-324)
自人工晶状体(IOL)问世以来,IOL屈光度数测算的精确性问题备受关注。随着眼科生物测量设备的不断发展及IOL屈光度数计算公式的多元化,IOL屈光度数测算的精确性越来越高,IOL的功能不断完善,屈光性白内障摘除手术的理念深入人心。然而,临床也存在一种现象,即过于追求白内障摘除手术后屈光度数的正视化,因而导致患者出现视觉不适。本文通过分析何种情况下预留屈光度数应为正视、近视状态、远视状态,指出白内障
目的观察晶状体后囊膜连续环形撕除联合人工晶状体光学部夹持术治疗儿童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青岛眼科医院行晶状体后囊膜连续环形撕除联合人工晶状体光学部夹持术治疗的28例(43只眼)儿童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并观察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数、眼压、人工晶状体位置和手术相关并发症情况。患者术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分布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概率
重型和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常常发生于高龄及多合并疾病患者,严重低氧事件是造成部分病例病情恶化的重要因素。危重型可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及多器官功能障碍,是造成死亡的重要原因。针对可能的病生理异常,及早开始无创通气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严密监护氧合情况、降低患者氧耗量、积极心理干预、迅速处理低氧事件是无创通气成功治疗的关键因素。积极纠正凝血功能紊乱、合理的营养支持、准确的容量控制和安全个体化的血糖
目的探讨吸烟对中青年女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基于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美国心脏协会合作开展的"中国心血管疾病医疗质量改善项目"。该项目自2014年起,在中国158家三级医院和82家二级医院连续入选ACS住院患者,系统地收集患者的临床相关信息和评价医疗质量。本研究纳入标准包括:年龄<60岁、首次发生ACS的女性患者且住院期间接受过冠状动脉造影。根
嗜铬细胞瘤是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旁交感神经节或其他部位嗜铬组织的肿瘤。由于瘤组织可阵发或持续性分泌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及微量的多巴胺,临床上常呈阵发性或持续性高血压、头痛、多汗、心悸以及代谢紊乱症候群表现。该文报道了1例以急性左心衰竭为首发症状的嗜铬细胞瘤患者,并通过影像学技术动态观察到嗜铬细胞瘤诱发急性高血压、急性左心衰竭和心肌水肿/顿抑的完整的病理生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