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电视民生新闻该如何顺势而为,适应市场的需求是众多电视媒体思考的重要内容,笔者结合从业实际,认为接地气、说观点、服务大众生活和借力新媒体是做好民生新闻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民生新闻;地域;评论;新媒体;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1-00-01
民生新闻,顾名思义,就是关注人民生计的新闻,这就决定了其报道题材为民生内容,报道思想为民本意识,报道手法为要用民众话语。以2002年元旦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节目的开播为标志,中国电视传媒迎来了它的第三次热潮——电视民生新闻热。十几年过去了,今天的电视民生新闻为了适应市场竞争需要,发生了多次调整和演变。在收视率和商业利润紧密相连的今天,每一档节目的生存都面临着市场的考验,电视民生新闻亦不例外。民生新闻如何找到新的突破口?笔者以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接地气,打造地域特色
地方特色是地方电视新闻的优势和生命力所在。发挥好地方特色,无疑会增强地方电视新闻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升收视效果,增加收视率。那么,如何通过突出地方特色的宣传来实现电视新闻节目的贴近性呢?
(一)发现典型人物,在故事和情感上拉近距离
在地方特色报道中,人是最为显著的因素。新闻中的故事往往是关于人的事实的生动叙述,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其中的情感因素是最能打动观众的。东营电视台打造的《民生零距离》以关注群众利益,服务百姓生活为宗旨,通过报道发生在当地百姓身上的真实故事,让观众意识到这是一个属于自己的平台,实现了电视媒体与百姓的零距离接触。9.3抗日胜利70周年大阅兵刚刚结束,《民生零距离》就策划采访了参与阅兵的东营老兵孙合全老人,图文并茂地展现了一个身边的东营老人与阅兵的故事。
(二)关注发展变化,在地域文化背景上拓展深度
在地方对某一事实进行报道的時候,通过纵向与横向的联系,展开广阔的背景,寻求发展变化的轨迹脉络,无疑会使地方特色更加凸显。 老汉摔跤、齐笔文化等是广饶县即将失传了的优秀民间技艺,电视台多次深入到传承人的家中进行录制和实地调研,全方位挖掘该文化的内涵和外延,通过深入挖掘、连续报道唤起了当地群众对传统技艺的兴趣,在东营大地上掀起了一股传统文化学习热潮。
(三)打造个性主持人
主持人是栏目的名片,尤其是民生新闻栏目主持人。现代社会每个人的生存压力都很大,所以没有人愿意回家之后打开电视机还有位老师高高在上地“谆谆教导”,大家更愿意接受的是亲切、自然、诚恳、平实的表述。山东电视台小么哥、阿速等主持人在山东可谓是家喻户晓,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不但讲的是百姓关心关注的事,还因为他们说的是百姓话语。只有用百姓的话语、百姓的心态来与观众交流式沟通,才更容易引起百姓的共鸣。
(四)深入挖掘群众语言,增强报道的生动性
群众语言具有明显的地方人文地域特色。地方媒体受众有很强的认同感。在新闻报道中,恰当地选择使用好群众语言,让观众眼前一亮,产生强烈的共鸣,能够使报道增色。 表现地方特色,功夫在于发现。长期处乎其中,容易缺乏新鲜感,地方特色很容易被淡忘。实际上,地方特色无处不在。记者时时刻刻要做有心人,不断积累,就能够发现许多值得报道的线索,深入采访下去,就能够做出地方特色浓郁、观众喜爱的精彩报道。
二、观点为王 突出评论
民生新闻在中国的发展,已经经历了从“社会新闻”到“百姓服务”到“有观点的公共新闻”三个阶段,目前的民生新闻,在“好看”、“有用”之后,已经进入了“观点”时代。 随着民生新闻对独特性观点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几年新闻评论在民生新闻中所占比例也越来越重,而其中个人化新闻时事评论的形式愈发流行。
天择传媒的《观点致胜》就是一档优秀的新闻评论类脱口秀节目,主持人晏炜以敏锐的触角、灵慧的思维对信息进行吸收、整合、评论直切要害,令人有意犹未尽之感。因此,该节目取得了很好的口碑和收视率。最近,东营电视台《民生零距离》开辟了《民生热议》板块,针对人们关心关注的事件,尤其是发生在当地的新闻事件进行评论,评论既不冗长又不流于肤浅,让人们在评论、观点和反思里享受新闻。目前,该栏目深受当地群众欢迎,反馈良好。
三、让电视成为观众的“生活工具”
凡是受欢迎的节目,必然是不断满足观众的欲望和需求。10年前观众喜欢看新鲜事,后来喜欢看突发事,再后来喜欢看行业黑幕。而实际上,改变单一线性的传统报道方式的办法就是增强互动,让节目成为双向立体的交流平台。有人说,电视内容不应取决于做电视的人,而应取决于看电视的人。这表明,电视增强互动性才是发展之道。而民生新闻的互动性,最主要的实现方式就是帮办——观众提出诉求、记者帮忙推进。
山东电视台的《生活帮》、《小溪办事》、《新闻女生组》就是很好的例子,不仅仅是一档电视节目,还是百姓的好帮手,遇到问题,找帮办,成了山东观众的共识。而如今,这些似乎已经满足不了观众的更多需求,尤其是对于中老年群体,他们对与网络等新媒体形式比较陌生,但是又不想与社会脱节,所以他们只能通过他们信赖的电视发挥作用——打开电视机,就知道哪里的生活用品便宜、能了解到更多的健康养生知识、知道性价比最高的旅游路线等等,所以民生节目开办“服务超市”类栏目也是打开市场的一个突破口。
四、借力新媒体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是一个网络时代、数字时代、自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面临激烈的挑战,但是挑战的背后是机遇。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民生新闻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但另一方面也提供了借力发展的机会。比如新媒体的出现丰富了电视民生新闻的信息来源,传统电视媒体的民生新闻信息来源主要依托于线索爆料、市民投诉、政府部门信息、记者挖掘等,而手机、网络等新媒体势力崛起后,也充当起了爆料的功能。随着手机摄像功能与DV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网友、通讯员在一些新闻事件上,都可以充当记录者、报道者,有效解决了新闻资源不足的问题,减轻了栏目运作成本。
总之,时代发展日新月异,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步伐也在加快,只有紧跟时代潮流,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
参考文献:
[1]现代视听,2014,2.
[2]《理解电视 : 受众解读的心理学》,(英)利文斯通
关键词:民生新闻;地域;评论;新媒体;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1-00-01
民生新闻,顾名思义,就是关注人民生计的新闻,这就决定了其报道题材为民生内容,报道思想为民本意识,报道手法为要用民众话语。以2002年元旦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节目的开播为标志,中国电视传媒迎来了它的第三次热潮——电视民生新闻热。十几年过去了,今天的电视民生新闻为了适应市场竞争需要,发生了多次调整和演变。在收视率和商业利润紧密相连的今天,每一档节目的生存都面临着市场的考验,电视民生新闻亦不例外。民生新闻如何找到新的突破口?笔者以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接地气,打造地域特色
地方特色是地方电视新闻的优势和生命力所在。发挥好地方特色,无疑会增强地方电视新闻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升收视效果,增加收视率。那么,如何通过突出地方特色的宣传来实现电视新闻节目的贴近性呢?
(一)发现典型人物,在故事和情感上拉近距离
在地方特色报道中,人是最为显著的因素。新闻中的故事往往是关于人的事实的生动叙述,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其中的情感因素是最能打动观众的。东营电视台打造的《民生零距离》以关注群众利益,服务百姓生活为宗旨,通过报道发生在当地百姓身上的真实故事,让观众意识到这是一个属于自己的平台,实现了电视媒体与百姓的零距离接触。9.3抗日胜利70周年大阅兵刚刚结束,《民生零距离》就策划采访了参与阅兵的东营老兵孙合全老人,图文并茂地展现了一个身边的东营老人与阅兵的故事。
(二)关注发展变化,在地域文化背景上拓展深度
在地方对某一事实进行报道的時候,通过纵向与横向的联系,展开广阔的背景,寻求发展变化的轨迹脉络,无疑会使地方特色更加凸显。 老汉摔跤、齐笔文化等是广饶县即将失传了的优秀民间技艺,电视台多次深入到传承人的家中进行录制和实地调研,全方位挖掘该文化的内涵和外延,通过深入挖掘、连续报道唤起了当地群众对传统技艺的兴趣,在东营大地上掀起了一股传统文化学习热潮。
(三)打造个性主持人
主持人是栏目的名片,尤其是民生新闻栏目主持人。现代社会每个人的生存压力都很大,所以没有人愿意回家之后打开电视机还有位老师高高在上地“谆谆教导”,大家更愿意接受的是亲切、自然、诚恳、平实的表述。山东电视台小么哥、阿速等主持人在山东可谓是家喻户晓,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不但讲的是百姓关心关注的事,还因为他们说的是百姓话语。只有用百姓的话语、百姓的心态来与观众交流式沟通,才更容易引起百姓的共鸣。
(四)深入挖掘群众语言,增强报道的生动性
群众语言具有明显的地方人文地域特色。地方媒体受众有很强的认同感。在新闻报道中,恰当地选择使用好群众语言,让观众眼前一亮,产生强烈的共鸣,能够使报道增色。 表现地方特色,功夫在于发现。长期处乎其中,容易缺乏新鲜感,地方特色很容易被淡忘。实际上,地方特色无处不在。记者时时刻刻要做有心人,不断积累,就能够发现许多值得报道的线索,深入采访下去,就能够做出地方特色浓郁、观众喜爱的精彩报道。
二、观点为王 突出评论
民生新闻在中国的发展,已经经历了从“社会新闻”到“百姓服务”到“有观点的公共新闻”三个阶段,目前的民生新闻,在“好看”、“有用”之后,已经进入了“观点”时代。 随着民生新闻对独特性观点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几年新闻评论在民生新闻中所占比例也越来越重,而其中个人化新闻时事评论的形式愈发流行。
天择传媒的《观点致胜》就是一档优秀的新闻评论类脱口秀节目,主持人晏炜以敏锐的触角、灵慧的思维对信息进行吸收、整合、评论直切要害,令人有意犹未尽之感。因此,该节目取得了很好的口碑和收视率。最近,东营电视台《民生零距离》开辟了《民生热议》板块,针对人们关心关注的事件,尤其是发生在当地的新闻事件进行评论,评论既不冗长又不流于肤浅,让人们在评论、观点和反思里享受新闻。目前,该栏目深受当地群众欢迎,反馈良好。
三、让电视成为观众的“生活工具”
凡是受欢迎的节目,必然是不断满足观众的欲望和需求。10年前观众喜欢看新鲜事,后来喜欢看突发事,再后来喜欢看行业黑幕。而实际上,改变单一线性的传统报道方式的办法就是增强互动,让节目成为双向立体的交流平台。有人说,电视内容不应取决于做电视的人,而应取决于看电视的人。这表明,电视增强互动性才是发展之道。而民生新闻的互动性,最主要的实现方式就是帮办——观众提出诉求、记者帮忙推进。
山东电视台的《生活帮》、《小溪办事》、《新闻女生组》就是很好的例子,不仅仅是一档电视节目,还是百姓的好帮手,遇到问题,找帮办,成了山东观众的共识。而如今,这些似乎已经满足不了观众的更多需求,尤其是对于中老年群体,他们对与网络等新媒体形式比较陌生,但是又不想与社会脱节,所以他们只能通过他们信赖的电视发挥作用——打开电视机,就知道哪里的生活用品便宜、能了解到更多的健康养生知识、知道性价比最高的旅游路线等等,所以民生节目开办“服务超市”类栏目也是打开市场的一个突破口。
四、借力新媒体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是一个网络时代、数字时代、自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面临激烈的挑战,但是挑战的背后是机遇。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民生新闻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但另一方面也提供了借力发展的机会。比如新媒体的出现丰富了电视民生新闻的信息来源,传统电视媒体的民生新闻信息来源主要依托于线索爆料、市民投诉、政府部门信息、记者挖掘等,而手机、网络等新媒体势力崛起后,也充当起了爆料的功能。随着手机摄像功能与DV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网友、通讯员在一些新闻事件上,都可以充当记录者、报道者,有效解决了新闻资源不足的问题,减轻了栏目运作成本。
总之,时代发展日新月异,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步伐也在加快,只有紧跟时代潮流,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
参考文献:
[1]现代视听,2014,2.
[2]《理解电视 : 受众解读的心理学》,(英)利文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