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奕候先生 是香港长者文娱协会主席,他与多数老一辈移民到港的前辈一样,在社会艰苦奋斗多年,於今日安享幸福晚年。不过热情服务的他卻没有因为岁数停止贡献的脚步,他组织各式文艺活动,丰富社区长者晚年生活。此外,他还成立家庭团聚互助会,为帮助港人亲戚移民香港而默默努力。
长者文娱 康乐充实
儿童追求梦幻、青年追求理想、成人追求稳定,若是步入晚年,子女成家,工作事业也划上圆满的计划,那麽又该追求什麽呢?虽是夕阳,卻不乏壮美,陈奕候先生觉得即便年长,卻不能碌碌无为,以玩乐空虚度日。
不过在他居住的社区,不少65岁以上的长者因为文化水平有限、难以培养书法、国画之类爱好,因此一旦閒暇,只能打牌、打麻将消遣时光,更有甚者进行赌博,引来警察前来管理,又因为对方年长,身体情况多变,因此只能劝说,而不能採取措施。
“我想了想,这里的长者长期仅靠麻将、扑克度日不是办法,不如想想办法,充实他们的生活。”热心乐善的陈奕候先生经过考虑,觉得以文艺活动吸引长者的方法最为有效,因此他决定成立香港长者文娱协进会,为社区长者提供丰富多彩的文艺生活,藉此让他们有一个高雅的生活寄託。
“我这个人比较爱动手动脚,虽然年轻很爱唱歌,但现在更喜欢听歌,所以我创立这个会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社会。”2007年,香港长者文娱协进会在陈奕候先生的努力下註册成立,该会初步计划每周召集长者举行文艺表演,每周每月都有活动安排。不过因为当时选址为观塘海滨公园,距离较远不便到场。因此几经改动计划,终於重新选址,活动也有条不紊地举办起来。
现在,每当香港长者文娱协会组织活动,有上百人到现场观看。而因为活动自娱自乐的性质,上台表演既有全职从事文艺工作人士,也有兼职文艺爱好者。他们经过简单讨论,不必经过排练、便可直接为观众表演,现场气氛一片轻鬆愉悦。由於受众多为长者,节目也是上世纪中港流行的歌曲居多。
不过也是因为带有非正式演出的成分,表演者偶尔容易出现情绪问题:“人与人之间容易产生隔阂,若是妒忌心强,觉得别人比自己出色,便会产生厌恶心态,这是最不好的习惯,没有团结精神,整场演出将受到影响。”文人相轻,即使文化娱乐者也难以例外。自以为是或小气嫉妒,都是许多问题根结所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陈奕候先生没少与他人沟通:“有时我会跟他们讲道理,希望对方理解,表演不是为了竞技比赛,而是为了娱乐大家。”
从当时各自为政、仅以扑克麻将度日,到今日欢聚一堂,共同表演充实晚年,是缘分也是相互帮助、相互受惠的结果。若不能执包容之心与群体共存,那麽又有何人欣赏,也不会有舞台提供展现才华。於情於理,谁又愿意孑然一身、孤芳自赏。进而,家庭、社会也是在这种相互的包容中平稳发展、欢乐和睦。
在香港长者文娱协会里,身为主席的陈奕候先生无论是组织、协调、凖备等工作都需要经过凖备,如果碰到规模较为大型一点的演出,还要为发起募捐,购买道具、化粧品等。不过一众长者团结一起,自娱自乐充实晚年,大家都觉得这些付出是值得的。因此在香港长者文娱协会里,平台有了、帐篷有了、播音器和椅子都渐渐齐全了。
团结亲人、服务长者,陈奕候先生感觉自己焕发一种不亚於年轻人的热情,並且他把这种热情继续贡献社会,进而获取善的果实:“不要做对社会不利的东西,尽量做好事,做好事的人有好报,而做坏事的人以後就会有恶报。要懂得为自己好,要先为人家好,人家好自己才会好。”
助人为乐 梦圆香江
家庭,是华人社会最基本的组成单位,华人重亲情,是众所周知的事情,每逢佳节,相聚一堂的亲戚们总能带给大家浓浓的喜庆气氛。若是在外的遊子,多数发出“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感慨。陈奕候先生把人生中的几个重大日子紧紧记住,是因为这是其人生道路上,与家人从分离到团圆的难忘时刻。
祖籍福建,陈奕候先生的家庭因此带着祖国东部沿海居民勇於到外地开拓的精神。从明代开始,当地无数人等为谋求生计发展,前仆後继移居东南亚诸国,印尼、缅甸、菲律宾等地持续几百年涌入的华侨,经过“曝霜露,斩荆棘”的奋斗,渐渐累积家业,方造就今日华侨在这些国家的重要地位。陈奕候先生的父亲也是如此,他与兄弟一同远赴菲律宾谋生,作为家族长子的陈奕候先生也因此受到了深深的影响。
“我们家乡因为土地有限,不能满足每个人的需要,养成了我们到外地谋生的习惯,为了家庭,也为了不给国家带来负担、压力。”外出谋生,虽可能换得名利双收,但与家人聚少散多,心头始终有种隐约的寂寞。1956年11月1日,陈奕候先生离开家乡南安,正式入职厦门外贸进出口公司。这一去,就将近二十年。
这段时期,陈奕候先生时常想着家人,思念之情萦绕心头久久不散。1974年7月,他回到南安,在当地木材公司工作,在一年时间里尽情享受与家人团聚的乐趣。不过此时移民香港的念头,已经在其心中定型。
1978年10月12日,正是登高思亲的重阳佳节前後,年过不惑的陈奕候先生卻独自在香港开始新的人生,中心中孤寂之情与对家人的思念有多麽强烈可想而知其。他定下决心,一定要把家人带到香港,重现团聚。
不过,初到香港,语言就成了他的问题。因此,他从几个方面考虑,尽快克服生活难题。他先找一个福建人较多的工厂,经常与老乡聊天、了解香港环境,又不时虚心跟懂得粤语的同事学习,努力攻克语言难关。之後,他换了很多工作,其中不乏到五金厂、炼钢厂里进行幸苦的工种,卻始终没有击垮其信心所在。
此间,与家人团聚的信念,陈奕候先生一直记念,他一直寻找机会,帮助家人移民香港。经过两年努力,他的长子及夫人终於可以到港与之团聚,但小儿子卻因为种种因素,始终难以移民,即使陈奕候先生到山东託付关係,仍不能如愿。
一个人没有到港,家始终没有团聚。自己如此,那麽其他移民家庭的遗憾也同样难受,自己的遭遇,触动陈奕候先生善良的内心。2004年4月,他组织起一批经历与自己相同、感同身受的有志人士,成立家庭团聚互助会,帮助香港一个一个移民家庭重新团圆。
与该会同仁一起,陈奕候先生不辞劳苦奔走中港两地,寻找途经,为不少想要移民香港的个人或家庭办理合法手续。只要是符合要求,他不惜尽心尽力,实现无数家庭团聚的梦想。而天道酬勤,帮助他人的陈奕候先生於2005年也实现了长久的愿望:其小儿子终於获得移民香港的机会,一家人得以再次聚首香江。
现在,陈奕候先生已经荣升曾祖父,一家四代其乐融融齐聚香江。从家庭的愿望出发,他贡献团体、服务社会,成就移民家庭“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可喜局面。其家庭的团聚,相信是他努力贡献的结果,也是国人重亲情的品德之发扬。
长者文娱 康乐充实
儿童追求梦幻、青年追求理想、成人追求稳定,若是步入晚年,子女成家,工作事业也划上圆满的计划,那麽又该追求什麽呢?虽是夕阳,卻不乏壮美,陈奕候先生觉得即便年长,卻不能碌碌无为,以玩乐空虚度日。
不过在他居住的社区,不少65岁以上的长者因为文化水平有限、难以培养书法、国画之类爱好,因此一旦閒暇,只能打牌、打麻将消遣时光,更有甚者进行赌博,引来警察前来管理,又因为对方年长,身体情况多变,因此只能劝说,而不能採取措施。
“我想了想,这里的长者长期仅靠麻将、扑克度日不是办法,不如想想办法,充实他们的生活。”热心乐善的陈奕候先生经过考虑,觉得以文艺活动吸引长者的方法最为有效,因此他决定成立香港长者文娱协进会,为社区长者提供丰富多彩的文艺生活,藉此让他们有一个高雅的生活寄託。
“我这个人比较爱动手动脚,虽然年轻很爱唱歌,但现在更喜欢听歌,所以我创立这个会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社会。”2007年,香港长者文娱协进会在陈奕候先生的努力下註册成立,该会初步计划每周召集长者举行文艺表演,每周每月都有活动安排。不过因为当时选址为观塘海滨公园,距离较远不便到场。因此几经改动计划,终於重新选址,活动也有条不紊地举办起来。
现在,每当香港长者文娱协会组织活动,有上百人到现场观看。而因为活动自娱自乐的性质,上台表演既有全职从事文艺工作人士,也有兼职文艺爱好者。他们经过简单讨论,不必经过排练、便可直接为观众表演,现场气氛一片轻鬆愉悦。由於受众多为长者,节目也是上世纪中港流行的歌曲居多。
不过也是因为带有非正式演出的成分,表演者偶尔容易出现情绪问题:“人与人之间容易产生隔阂,若是妒忌心强,觉得别人比自己出色,便会产生厌恶心态,这是最不好的习惯,没有团结精神,整场演出将受到影响。”文人相轻,即使文化娱乐者也难以例外。自以为是或小气嫉妒,都是许多问题根结所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陈奕候先生没少与他人沟通:“有时我会跟他们讲道理,希望对方理解,表演不是为了竞技比赛,而是为了娱乐大家。”
从当时各自为政、仅以扑克麻将度日,到今日欢聚一堂,共同表演充实晚年,是缘分也是相互帮助、相互受惠的结果。若不能执包容之心与群体共存,那麽又有何人欣赏,也不会有舞台提供展现才华。於情於理,谁又愿意孑然一身、孤芳自赏。进而,家庭、社会也是在这种相互的包容中平稳发展、欢乐和睦。
在香港长者文娱协会里,身为主席的陈奕候先生无论是组织、协调、凖备等工作都需要经过凖备,如果碰到规模较为大型一点的演出,还要为发起募捐,购买道具、化粧品等。不过一众长者团结一起,自娱自乐充实晚年,大家都觉得这些付出是值得的。因此在香港长者文娱协会里,平台有了、帐篷有了、播音器和椅子都渐渐齐全了。
团结亲人、服务长者,陈奕候先生感觉自己焕发一种不亚於年轻人的热情,並且他把这种热情继续贡献社会,进而获取善的果实:“不要做对社会不利的东西,尽量做好事,做好事的人有好报,而做坏事的人以後就会有恶报。要懂得为自己好,要先为人家好,人家好自己才会好。”
助人为乐 梦圆香江
家庭,是华人社会最基本的组成单位,华人重亲情,是众所周知的事情,每逢佳节,相聚一堂的亲戚们总能带给大家浓浓的喜庆气氛。若是在外的遊子,多数发出“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感慨。陈奕候先生把人生中的几个重大日子紧紧记住,是因为这是其人生道路上,与家人从分离到团圆的难忘时刻。
祖籍福建,陈奕候先生的家庭因此带着祖国东部沿海居民勇於到外地开拓的精神。从明代开始,当地无数人等为谋求生计发展,前仆後继移居东南亚诸国,印尼、缅甸、菲律宾等地持续几百年涌入的华侨,经过“曝霜露,斩荆棘”的奋斗,渐渐累积家业,方造就今日华侨在这些国家的重要地位。陈奕候先生的父亲也是如此,他与兄弟一同远赴菲律宾谋生,作为家族长子的陈奕候先生也因此受到了深深的影响。
“我们家乡因为土地有限,不能满足每个人的需要,养成了我们到外地谋生的习惯,为了家庭,也为了不给国家带来负担、压力。”外出谋生,虽可能换得名利双收,但与家人聚少散多,心头始终有种隐约的寂寞。1956年11月1日,陈奕候先生离开家乡南安,正式入职厦门外贸进出口公司。这一去,就将近二十年。
这段时期,陈奕候先生时常想着家人,思念之情萦绕心头久久不散。1974年7月,他回到南安,在当地木材公司工作,在一年时间里尽情享受与家人团聚的乐趣。不过此时移民香港的念头,已经在其心中定型。
1978年10月12日,正是登高思亲的重阳佳节前後,年过不惑的陈奕候先生卻独自在香港开始新的人生,中心中孤寂之情与对家人的思念有多麽强烈可想而知其。他定下决心,一定要把家人带到香港,重现团聚。
不过,初到香港,语言就成了他的问题。因此,他从几个方面考虑,尽快克服生活难题。他先找一个福建人较多的工厂,经常与老乡聊天、了解香港环境,又不时虚心跟懂得粤语的同事学习,努力攻克语言难关。之後,他换了很多工作,其中不乏到五金厂、炼钢厂里进行幸苦的工种,卻始终没有击垮其信心所在。
此间,与家人团聚的信念,陈奕候先生一直记念,他一直寻找机会,帮助家人移民香港。经过两年努力,他的长子及夫人终於可以到港与之团聚,但小儿子卻因为种种因素,始终难以移民,即使陈奕候先生到山东託付关係,仍不能如愿。
一个人没有到港,家始终没有团聚。自己如此,那麽其他移民家庭的遗憾也同样难受,自己的遭遇,触动陈奕候先生善良的内心。2004年4月,他组织起一批经历与自己相同、感同身受的有志人士,成立家庭团聚互助会,帮助香港一个一个移民家庭重新团圆。
与该会同仁一起,陈奕候先生不辞劳苦奔走中港两地,寻找途经,为不少想要移民香港的个人或家庭办理合法手续。只要是符合要求,他不惜尽心尽力,实现无数家庭团聚的梦想。而天道酬勤,帮助他人的陈奕候先生於2005年也实现了长久的愿望:其小儿子终於获得移民香港的机会,一家人得以再次聚首香江。
现在,陈奕候先生已经荣升曾祖父,一家四代其乐融融齐聚香江。从家庭的愿望出发,他贡献团体、服务社会,成就移民家庭“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可喜局面。其家庭的团聚,相信是他努力贡献的结果,也是国人重亲情的品德之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