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夹层致缺血性卒中的临床及影像特点分析(附6例报告)

来源 :北京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pengl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脑动脉夹层致缺血性卒中的临床及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海军总医院神经内科及神经疑难病会诊中心诊治的6例脑动脉夹层引发的缺血性卒中的临床表现与影像学表现。结果男性5例,女性1例,年龄25~57岁,平均43岁。6例均无动脉粥样硬化常见危险因素,3例发病前有明确颈部受外力的诱因。6例首发症状均为头颈部疼痛;5例后循环受累,均有头晕症状。动脉夹层居颈内动脉颈段1例、椎动脉V2段1例、V3段和V4段各2例。2例MRI示椎动脉壁内血肿,1例颈动脉超声见管腔内内膜片。4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示动脉局限性狭窄或闭塞、血栓形成。5例予以双联抗血小板聚集,1例予以抗凝治疗。2例小脑梗死、1例颈动脉夹层及1例延髓内侧梗死预后较好,无明显后遗症状;2例延髓背外侧梗死患者均遗留偏身感觉障碍。结论脑动脉夹层所致脑梗死发病年龄较轻,多无常见脑动脉硬化危险因素,外力是其发生的重要诱因。缺血性脑卒中伴患侧头颈部疼痛为主要表现。早期诊断有助于识别风险,给予合理的抗血小板聚集或抗凝治疗。
其他文献
根据《内经》遗篇《刺法论》《本病论》提出三虚兼“邪鬼”(致病原)致疫说,认为疫疠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人气不足,天气如虚,人神失守,“邪鬼”(致病原)干人,其对现代疫病防治的
目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技术评价早期不同构型高血压病(HT)患者左室局部收缩功能的改变。方法对30例左室构型正常的HT患者(构型正常组)、30例左室向心性肥厚的HT患者(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