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带病上市为何难禁绝
话题背景:
2011年以来,国内企业第二批赴美上市的热潮悄然兴起,但相伴而生的是第三次集团诉讼潮袭来,诸多中国公司遭到海外投资者的起诉。客观地说,130多家在美上市的中国民营企业遭遇弹压,这背后有会计师、律师等中介的翻云覆雨之手作祟,有中美证券监管制度设计及衔接的缺陷,有国际投资者对中国企业捧杀的博弈,有中国商业环境诚信的普遍缺失,但中国赴美上市企业自身对造假的热衷、容忍或漠视是根本原因。
实际上,中国上市公司整体治理水平欠缺是不争的事实。不少A股公司为上市而IPO,圈钱动机明显,业绩变脸、财务造假、信披虚假、违规套现、拒绝分红等现象屡见不鲜。中国资本市场表现之所以屡屡诡谲失常,市场长期投资信心严重不足,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上市公司带病上市、质量低下。
中国赴美上市企业造假欺诈的后果已经显现并仍在发酵,境外资本市场对中国企业已经收紧闸门,避而远之,甚至不排除贴上了另类标签。这给存在同样问题的中国境内资本市场一记警醒:为什么造假欺诈屡禁不绝?如何果断对症下药,多层次监督,杜绝带病上市?如何让资本市场正常发挥功能,实现资源有效配置,成为国民分享经济增长财富的主要渠道,还原股市应有之义?这并不仅是一个技术性问题,而首先需要市场的监管者厘清理念,聆听市场的声音,也需要上市公司、投行中介、投资者与市场参与者提升素质。
在缺乏赔偿机制的中国资本市场,面对充满瑕疵的招股说明书,声势浩荡的带病大军闯过号称“监管森严”的IPO大门,最大的利益相关人——股民在愤恨之余却只能选择“麻木”
曾几何时,股民用“中彩”来形容收益可观的新股中签。如今,面对超八成的新股破发潮,新股成了烫手山芋,“中彩”犹如“中弹”。数据显示,截至6月10日收盘,今年十大破发股的破发幅度均超过了30%,而“中弹”华锐风电的打新机构浮亏额高达7.13亿元。
大洋彼岸,中国概念股近日领跌美国股市,包括新浪、搜狐等知名企业在内的130余家中国企业被美券商列入“黑名单”。与疏于监管的国内资本市场不同,美国股市除了严厉的法律约束和金融当局监管之外,打着替股民伸张正义旗号而从中渔利的律师热衷于揭露招股说明书中的“伤疤”,而号称“股市秃鹫”的做空基金专门搜寻“腐烂”的上市公司。不幸但也必然,中国概念兵败财务造假或公司治理问题,高速频道、德尔集团、西安宝润等多家中国企业遭遇集体诉讼或成为牺牲品。
股价缩水不一定源于蹩脚的财务报表或羸弱的公司治理,但病入膏肓的造假必然导致股价的一泻千里。典型者如绿大地,触目惊心的10余项亿元级差错引领其股价飞流直下,并于5月4日正式加盟ST阵营。
对A股而言,带病上市并不是什么大惊小怪的新闻。在缺乏赔偿机制的中国资本市场,面对充满瑕疵的招股说明书,声势浩荡的带病大军闯过号称“监管森严”的IPO大门,股民在愤恨之余也只能选择“麻木”。
负面新闻接二连三,愈演愈烈的破发潮、频繁的业绩变脸、董事长被带走、公司遭遇信任危机等。那么,背后究竟是什么力量在推动这些带病之身冒险闯关呢?
投行大佬是没有耐心陪企业走万里长征的。在经历了六次融资之后,优酷的投资方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躁动,在砸钱提流量的“虚假繁荣”掩护下,2010年12月8日,在资本方的强大推力下,优酷拖着沉重的亏损包袱登陆纽交所。面对首日大涨161%、次日再涨27.69%、第三日摸高50美元的视频网奇迹,乐开花的风投赚了个盆满钵满。
为了抒写那心潮澎湃的“市梦率”,13家券商集体上演了热捧胜景山河的闹剧。一时间,胜景山河被“技术和产品创新能力强”、“销售模式剑走偏锋”、“规模小、成长性高”等光环所萦绕,询价时2011年市盈率扶摇直上60倍。如果不被及时扫地出门,这瓶“新型黄酒龙头”不知会灌醉多少散户。
值得一提的是,造假成本太低、惩处力度太弱是助长上市公司及拟上市公司造假丑闻频出的保护伞。即便是对病入骨髓的拟上市主体,监管层也只会开出“中止上市”而非“终止上市”的处方。在借壳上市盛行的中国资本市场,病到一塌糊涂的壳资源也会卖个好价钱。在巨大的“市梦率”诱惑下,如此温柔的诊治措施怎能不让相关利益者联袂隐瞒病情大胆一搏?
天喻信息上市前夜深陷财务造假门,甚至还曾被其高管就股权纠纷事件起诉至人民法院。在其“偷偷”改正招股说明书之后,就从“改正门”堂而皇之地走进了IPO大门,发行市盈率坚挺至66.89倍,17位千万富翁宣告诞生。
在市场化程度高、赔偿机制健全、惩戒严厉的美国,上市公司即便是存在中国股民司空见惯的财务瑕疵,也极有可能会遭遇诉讼甚至停牌、退市的风险。
中国股民的容忍度是非常之高的,也是被逼无奈。因为股民非常清醒地知道,投诉“带病上市”的公司,不仅不会得到丝毫赔偿,反而会被套得更深,索性不如推波助澜等待解套时机。如此一棒一棒地传下去,成就了数百倍甚至逾千倍的“市梦率”。自去年以来火爆的稀土概念即为“市梦率”的典型代表。
国内IPO不欢迎市盈率为负的亏损企业,但华尔街却崇尚披着高科技外衣的风险投资行业。基于此,倒卖“市销率”的IT企业如飞蛾扑火般奔赴纳斯达克。不难想象,营造销售火爆的场景比粉饰利润来得更加容易,对于靠点击率制胜的互联网公司,装扮起来可以说易如反掌。
中国概念在美国资本市场的集体落败是对后来者的警醒和震慑。对此,中国资本市场是否准备了有效的根治措施?不可否认,“破发”是市场化选择的必然结果,也是对违规者的一点惩戒,但更受伤的是深套其中的股民。
话题背景:
2011年以来,国内企业第二批赴美上市的热潮悄然兴起,但相伴而生的是第三次集团诉讼潮袭来,诸多中国公司遭到海外投资者的起诉。客观地说,130多家在美上市的中国民营企业遭遇弹压,这背后有会计师、律师等中介的翻云覆雨之手作祟,有中美证券监管制度设计及衔接的缺陷,有国际投资者对中国企业捧杀的博弈,有中国商业环境诚信的普遍缺失,但中国赴美上市企业自身对造假的热衷、容忍或漠视是根本原因。
实际上,中国上市公司整体治理水平欠缺是不争的事实。不少A股公司为上市而IPO,圈钱动机明显,业绩变脸、财务造假、信披虚假、违规套现、拒绝分红等现象屡见不鲜。中国资本市场表现之所以屡屡诡谲失常,市场长期投资信心严重不足,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上市公司带病上市、质量低下。
中国赴美上市企业造假欺诈的后果已经显现并仍在发酵,境外资本市场对中国企业已经收紧闸门,避而远之,甚至不排除贴上了另类标签。这给存在同样问题的中国境内资本市场一记警醒:为什么造假欺诈屡禁不绝?如何果断对症下药,多层次监督,杜绝带病上市?如何让资本市场正常发挥功能,实现资源有效配置,成为国民分享经济增长财富的主要渠道,还原股市应有之义?这并不仅是一个技术性问题,而首先需要市场的监管者厘清理念,聆听市场的声音,也需要上市公司、投行中介、投资者与市场参与者提升素质。
在缺乏赔偿机制的中国资本市场,面对充满瑕疵的招股说明书,声势浩荡的带病大军闯过号称“监管森严”的IPO大门,最大的利益相关人——股民在愤恨之余却只能选择“麻木”
曾几何时,股民用“中彩”来形容收益可观的新股中签。如今,面对超八成的新股破发潮,新股成了烫手山芋,“中彩”犹如“中弹”。数据显示,截至6月10日收盘,今年十大破发股的破发幅度均超过了30%,而“中弹”华锐风电的打新机构浮亏额高达7.13亿元。
大洋彼岸,中国概念股近日领跌美国股市,包括新浪、搜狐等知名企业在内的130余家中国企业被美券商列入“黑名单”。与疏于监管的国内资本市场不同,美国股市除了严厉的法律约束和金融当局监管之外,打着替股民伸张正义旗号而从中渔利的律师热衷于揭露招股说明书中的“伤疤”,而号称“股市秃鹫”的做空基金专门搜寻“腐烂”的上市公司。不幸但也必然,中国概念兵败财务造假或公司治理问题,高速频道、德尔集团、西安宝润等多家中国企业遭遇集体诉讼或成为牺牲品。
股价缩水不一定源于蹩脚的财务报表或羸弱的公司治理,但病入膏肓的造假必然导致股价的一泻千里。典型者如绿大地,触目惊心的10余项亿元级差错引领其股价飞流直下,并于5月4日正式加盟ST阵营。
对A股而言,带病上市并不是什么大惊小怪的新闻。在缺乏赔偿机制的中国资本市场,面对充满瑕疵的招股说明书,声势浩荡的带病大军闯过号称“监管森严”的IPO大门,股民在愤恨之余也只能选择“麻木”。
负面新闻接二连三,愈演愈烈的破发潮、频繁的业绩变脸、董事长被带走、公司遭遇信任危机等。那么,背后究竟是什么力量在推动这些带病之身冒险闯关呢?
投行大佬是没有耐心陪企业走万里长征的。在经历了六次融资之后,优酷的投资方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躁动,在砸钱提流量的“虚假繁荣”掩护下,2010年12月8日,在资本方的强大推力下,优酷拖着沉重的亏损包袱登陆纽交所。面对首日大涨161%、次日再涨27.69%、第三日摸高50美元的视频网奇迹,乐开花的风投赚了个盆满钵满。
为了抒写那心潮澎湃的“市梦率”,13家券商集体上演了热捧胜景山河的闹剧。一时间,胜景山河被“技术和产品创新能力强”、“销售模式剑走偏锋”、“规模小、成长性高”等光环所萦绕,询价时2011年市盈率扶摇直上60倍。如果不被及时扫地出门,这瓶“新型黄酒龙头”不知会灌醉多少散户。
值得一提的是,造假成本太低、惩处力度太弱是助长上市公司及拟上市公司造假丑闻频出的保护伞。即便是对病入骨髓的拟上市主体,监管层也只会开出“中止上市”而非“终止上市”的处方。在借壳上市盛行的中国资本市场,病到一塌糊涂的壳资源也会卖个好价钱。在巨大的“市梦率”诱惑下,如此温柔的诊治措施怎能不让相关利益者联袂隐瞒病情大胆一搏?
天喻信息上市前夜深陷财务造假门,甚至还曾被其高管就股权纠纷事件起诉至人民法院。在其“偷偷”改正招股说明书之后,就从“改正门”堂而皇之地走进了IPO大门,发行市盈率坚挺至66.89倍,17位千万富翁宣告诞生。
在市场化程度高、赔偿机制健全、惩戒严厉的美国,上市公司即便是存在中国股民司空见惯的财务瑕疵,也极有可能会遭遇诉讼甚至停牌、退市的风险。
中国股民的容忍度是非常之高的,也是被逼无奈。因为股民非常清醒地知道,投诉“带病上市”的公司,不仅不会得到丝毫赔偿,反而会被套得更深,索性不如推波助澜等待解套时机。如此一棒一棒地传下去,成就了数百倍甚至逾千倍的“市梦率”。自去年以来火爆的稀土概念即为“市梦率”的典型代表。
国内IPO不欢迎市盈率为负的亏损企业,但华尔街却崇尚披着高科技外衣的风险投资行业。基于此,倒卖“市销率”的IT企业如飞蛾扑火般奔赴纳斯达克。不难想象,营造销售火爆的场景比粉饰利润来得更加容易,对于靠点击率制胜的互联网公司,装扮起来可以说易如反掌。
中国概念在美国资本市场的集体落败是对后来者的警醒和震慑。对此,中国资本市场是否准备了有效的根治措施?不可否认,“破发”是市场化选择的必然结果,也是对违规者的一点惩戒,但更受伤的是深套其中的股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