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通过对绩溪县板桥头乡基本乡情和农业基础设施、农业资源、农业生产方式、基地建设、农业服务体系的建设等基本情况的阐述,分析该乡农业发展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农业;发展优势;问题;对策;安徽绩溪;板桥头乡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4-0268-02
1 绩溪县板桥头乡基本情况
1.1 基本乡情和农业基础设施情况
板桥头乡位于绩溪县西北部,东邻金沙、扬溪镇,南与长安、华阳接壤,东北与宁国相接,西北与旌德交界。乡政府所在地中村距县城21 km。全乡国土面积145 km2,人口1.4万人,辖10个行政村、156个自然村,人居较分散。板桥头乡属低山丘陵地带,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非常适合农业耕作。乡域内水资源丰富,农业水利基础设施点多面广。境内河道属钱塘江、长江水系交界处,主要河流有扬溪源、际坑源、尚田河、龙丛河、龙溪水5条。有小(一)型东风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7座,万方以上当家大塘36座,1万m3以下灌溉水塘1 000余口,蓄水总量达550万m3以上,控制灌溉面积800 hm2;碣坝350座,灌溉水渠发达,引水量150万m3,控制灌溉面积240 hm2。域内交通便利,有县道镇蜀线24.6 km,扬板线3.2 km,乡道57.7 km,机耕路四通八达。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1 800元,以农业收入和外出务工收入为主,外出务工人口以青壮年为主,约占总人口数的35%。农业生产方式以传统农业为主,土地经营以小户自主耕作为主和少量土地的大户和合作社流转经营为辅,近年推广了以微耕机为主的小型机械替代了部分传统耕作,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1-2]。
1.2 农业资源和农产品情况
1.2.1 农业资源情况。板桥头乡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农业人口占96%,水田面积1 600 hm2,人均0.11 hm2,占全县水田总面积的1/8,年产粮食10 243 t,油料1 166 t,素有“绩溪粮仓”之称。全乡山地面积9 964.93 hm2,林地总面积9 272.67 hm2,有林地面积9 153.90 hm2,森林覆盖率达74%[3-4]。
1.2.2 农产品资源情况。传统农作物高产优质。年均种植有机水稻366.67 hm2,绿色有机的耕作方式和特殊的气候地理环境确保了板桥大米的品质,2013年“板桥大米”成功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打响了名气。全年种植玉米400 hm2,油菜733.33 hm2,笋竹两用林1 711.8 hm2。
同时,近年发展高效经济作物,调整农业产业结构。2015年大力推广烟叶种植,全乡种植烟叶80 hm2,占全县1/4。按照全县南桃北油规划,板桥头乡现有油茶683.67 hm2,排全县第二,现有山核桃1 069.80 hm2,目前40%已挂果。香菇种植发展迅速,2015年种植香菇220万棒,年销售额2 000万元。畜牧业以传统的猪、禽和近年来大力推广的小黄牛、石鸡、黄丫鱼为主。年产生猪2 500头、禽20 000羽。小黄牛养殖初成规模,年产800头,以蜀马小黄牛养殖专业合作社为平台,将黄牛肉销售到杭州、上海等大城市。下溪石鸡配种和养殖基地建设初步完成,年产石鸡7 500 kg,销售额达200余万元。尚田、长岭等村部分大户发展名贵中药材种植,目前初具规模。形成了中村的香菇,尚田、校头村的油茶,龙丛的山核桃,蜀水村的笋竹两用林,蜀马的烟叶,下溪村的石鸡、石斑鱼和庙山村的黄丫鱼等“一村一品”格局。
1.3 农业生产方式及基地建设情况
1.3.1 农业生产方式。一是发展了以农业和工业融合的农业加工业。立足板桥头乡的特色农产品,扶持了尚田胡氏香炒货厂及校头的从旺合作社發展山核桃、绿笋等农产品加工;绩溪县联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承建的年产3万t生物致密成型燃料项目引进落地。二是发展了农业和服务业结合的电商农业。板桥头乡龙头企业板绿公司利用电子商务销售徽菜原材料已打开局面。目前,各村都有返乡大学生通过淘宝或微信开展电子商务。以全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为契机,大力推进了电子商务进入农村的工作,建立了乡镇和各村服务网点,培育电商人才,扩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三是发展了特色创新的品牌农业。板绿公司的凉水湾牌大米、徽岭山居系列徽菜原材料通过了有机认证,“板桥大米”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板绿徽菜文化园获评4A级景区,蜀马农庄被环保部评为国家级有机食品生产基地,清泉山庄荣获国家级休闲农业三星级企业和宣城四星级农家乐称号。
1.3.2 基地建设情况。一是农产品加工业加工基地。以蜀马有机庄园为核心的徽菜原材料基地建设,以生产有机大米、皖南黑猪等农产品为主,以及蜀马的小黄牛、尚田的笋干、校头的高山蔬菜、中村的香菇等。二是下溪特种养殖基地。依托下溪特种养殖场,发展了石鸡养殖和下溪龙溪河石斑鱼养殖等。三是以东风水库为中心的生态休闲基地建设。包括东风水库的垂钓、清泉山庄的蔬果采摘、庙山的黄丫鱼养殖、仙人岩尖的生物多样性观赏、龙丛源和扬溪源徒步游等。
1.4 惠农政策落实及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1.4.1 落实各项惠农支农政策。累计发放各类惠农补助资金22项1 136.85万元。其中:发放粮食直补资金15.81万元,农资综合补贴118.76万元,退耕还林补助63.13万元,农村低保金137.16万元,农村五保供养金7.76万元;农村特困医疗补助 5.76万元,义务兵家属优待金4项69.08万元,村干部报酬36.25万元;对260户购机农户直接补贴资金14.09万元,惠及全乡10个村1.4万人,户均补贴2 842元,人均受益812元。党的各项惠农政策在板桥头乡得到了较好落实,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加快了美好乡村建设和农民致富步伐。 1.4.2 农业服务体系建设体制已初步建成。县、乡、村3级科技服务网络已基本形成,全乡累计注册专业合作社28个,家庭农场14户,农村经纪人队伍75人,60户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600户农民实现科技致富。
2 发展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2.1 发展优势
板桥头乡是国家级生态乡和安徽省环境优美乡镇。适合农业生产的自然环境和没有工业污染的秀美山水是板桥头乡独具的特色。保护好、开发好这片土地,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乃至于拓展到电商农业、有机品牌农业、休闲体验农业等是板桥头乡未来的发展方向。
2.2 存在的问题
目前板桥头乡的农业发展也遇到了瓶颈。一是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制约。丘陵地带的自然环境导致大型机械不能推广;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农业劳动力不足和素质下降,农田撂荒时有发生;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销售信息闭塞导致农业生产利润低下;传统的小户自主耕作方式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低。这些严重制约了板桥头乡农业发展和农民致富。二是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的带动作用发挥不明显。因为规模不足、培训不足,缺乏发展思路,扶持政策力度不够等原因,大户的发展和带领致富作用不明显。三是农业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原有的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基本是20世纪60—70年代建造,多数大塘淤积严重、水渠破损,基本失去灌溉功能。农业生产道路网络不全,深山里的丰富资源因人工成本过高而发挥不了效益。四是发展电商产业和休闲旅游观光农业缺乏手段。五是缺乏农牧业和林业发展的总体规划,技术服务不能及时跟上,农民随意发展生产,靠天吃饭,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低,结果导致农民不愿意发展农业,积极性不高。
3 对策
3.1 转变农业产业发展方式
传统农业生产效率较机械化大生产低,板桥头乡丘陵地带的自然环境不适合大机械化生产,农业发展只能靠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发展特色产业,从“特”和“质”上取胜。“特”上引导种植产量与效益更高的作物,如中药材、烟叶、油茶、绿化苗木等。提“质”则打绿色有机品牌,打健康牌,发展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有机产品,结合电子商务,提升产品品质,降低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3.2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发挥合作社和大户的带头作用。争取各种政策,支持土地依法有序流转,发展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加强对大户的创业培训,通过金融支持、扶贫开发贴息贷款等多种手段为他们出致富的点子,打开发展和带领发展的路子。
3.3 改善农田水利和交通运输条件
整合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等,加强建设和修复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由于板橋头乡历来农业基础设施较薄弱,点多面广,投入力度和农村农民对基础设施的需求相比还是有较大差距,乡政府应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更大的支持。
3.4 推进融合产业发展
发展电商产业,招商引资,发掘乡土人才,通过培训和县政府政策支持电商发展,整合资金,打造好乡、村2级物流平台,为电子商务进农村、优质农产品网销创造条件。引导合作社和乡土人才发展乡村休闲旅游。
3.5 加大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力度
加大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力度,增加科技投入,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劳动力素质,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规划各村“一村一品”格局,加强各级农技人员下村技术指导,发挥好现代农业服务体系的作用。
4 参考文献
[1] 宋瑜龙,张改生,郑爱泉.浅析中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方园艺,2013(2):194-197.
[2] 赵其国.当前我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及对策[J].生态环境学报,2013(6):911-915.
[3] 段清斌,吴长好,马新叶,等.绿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以河南省息县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5(4):59-66.
[4] 陈志英,李翠霞,葛锐.勃利县农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思考[J].中国农学通报,2011(8):379-384.
关键词 农业;发展优势;问题;对策;安徽绩溪;板桥头乡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4-0268-02
1 绩溪县板桥头乡基本情况
1.1 基本乡情和农业基础设施情况
板桥头乡位于绩溪县西北部,东邻金沙、扬溪镇,南与长安、华阳接壤,东北与宁国相接,西北与旌德交界。乡政府所在地中村距县城21 km。全乡国土面积145 km2,人口1.4万人,辖10个行政村、156个自然村,人居较分散。板桥头乡属低山丘陵地带,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非常适合农业耕作。乡域内水资源丰富,农业水利基础设施点多面广。境内河道属钱塘江、长江水系交界处,主要河流有扬溪源、际坑源、尚田河、龙丛河、龙溪水5条。有小(一)型东风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7座,万方以上当家大塘36座,1万m3以下灌溉水塘1 000余口,蓄水总量达550万m3以上,控制灌溉面积800 hm2;碣坝350座,灌溉水渠发达,引水量150万m3,控制灌溉面积240 hm2。域内交通便利,有县道镇蜀线24.6 km,扬板线3.2 km,乡道57.7 km,机耕路四通八达。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1 800元,以农业收入和外出务工收入为主,外出务工人口以青壮年为主,约占总人口数的35%。农业生产方式以传统农业为主,土地经营以小户自主耕作为主和少量土地的大户和合作社流转经营为辅,近年推广了以微耕机为主的小型机械替代了部分传统耕作,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1-2]。
1.2 农业资源和农产品情况
1.2.1 农业资源情况。板桥头乡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农业人口占96%,水田面积1 600 hm2,人均0.11 hm2,占全县水田总面积的1/8,年产粮食10 243 t,油料1 166 t,素有“绩溪粮仓”之称。全乡山地面积9 964.93 hm2,林地总面积9 272.67 hm2,有林地面积9 153.90 hm2,森林覆盖率达74%[3-4]。
1.2.2 农产品资源情况。传统农作物高产优质。年均种植有机水稻366.67 hm2,绿色有机的耕作方式和特殊的气候地理环境确保了板桥大米的品质,2013年“板桥大米”成功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打响了名气。全年种植玉米400 hm2,油菜733.33 hm2,笋竹两用林1 711.8 hm2。
同时,近年发展高效经济作物,调整农业产业结构。2015年大力推广烟叶种植,全乡种植烟叶80 hm2,占全县1/4。按照全县南桃北油规划,板桥头乡现有油茶683.67 hm2,排全县第二,现有山核桃1 069.80 hm2,目前40%已挂果。香菇种植发展迅速,2015年种植香菇220万棒,年销售额2 000万元。畜牧业以传统的猪、禽和近年来大力推广的小黄牛、石鸡、黄丫鱼为主。年产生猪2 500头、禽20 000羽。小黄牛养殖初成规模,年产800头,以蜀马小黄牛养殖专业合作社为平台,将黄牛肉销售到杭州、上海等大城市。下溪石鸡配种和养殖基地建设初步完成,年产石鸡7 500 kg,销售额达200余万元。尚田、长岭等村部分大户发展名贵中药材种植,目前初具规模。形成了中村的香菇,尚田、校头村的油茶,龙丛的山核桃,蜀水村的笋竹两用林,蜀马的烟叶,下溪村的石鸡、石斑鱼和庙山村的黄丫鱼等“一村一品”格局。
1.3 农业生产方式及基地建设情况
1.3.1 农业生产方式。一是发展了以农业和工业融合的农业加工业。立足板桥头乡的特色农产品,扶持了尚田胡氏香炒货厂及校头的从旺合作社發展山核桃、绿笋等农产品加工;绩溪县联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承建的年产3万t生物致密成型燃料项目引进落地。二是发展了农业和服务业结合的电商农业。板桥头乡龙头企业板绿公司利用电子商务销售徽菜原材料已打开局面。目前,各村都有返乡大学生通过淘宝或微信开展电子商务。以全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为契机,大力推进了电子商务进入农村的工作,建立了乡镇和各村服务网点,培育电商人才,扩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三是发展了特色创新的品牌农业。板绿公司的凉水湾牌大米、徽岭山居系列徽菜原材料通过了有机认证,“板桥大米”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板绿徽菜文化园获评4A级景区,蜀马农庄被环保部评为国家级有机食品生产基地,清泉山庄荣获国家级休闲农业三星级企业和宣城四星级农家乐称号。
1.3.2 基地建设情况。一是农产品加工业加工基地。以蜀马有机庄园为核心的徽菜原材料基地建设,以生产有机大米、皖南黑猪等农产品为主,以及蜀马的小黄牛、尚田的笋干、校头的高山蔬菜、中村的香菇等。二是下溪特种养殖基地。依托下溪特种养殖场,发展了石鸡养殖和下溪龙溪河石斑鱼养殖等。三是以东风水库为中心的生态休闲基地建设。包括东风水库的垂钓、清泉山庄的蔬果采摘、庙山的黄丫鱼养殖、仙人岩尖的生物多样性观赏、龙丛源和扬溪源徒步游等。
1.4 惠农政策落实及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1.4.1 落实各项惠农支农政策。累计发放各类惠农补助资金22项1 136.85万元。其中:发放粮食直补资金15.81万元,农资综合补贴118.76万元,退耕还林补助63.13万元,农村低保金137.16万元,农村五保供养金7.76万元;农村特困医疗补助 5.76万元,义务兵家属优待金4项69.08万元,村干部报酬36.25万元;对260户购机农户直接补贴资金14.09万元,惠及全乡10个村1.4万人,户均补贴2 842元,人均受益812元。党的各项惠农政策在板桥头乡得到了较好落实,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加快了美好乡村建设和农民致富步伐。 1.4.2 农业服务体系建设体制已初步建成。县、乡、村3级科技服务网络已基本形成,全乡累计注册专业合作社28个,家庭农场14户,农村经纪人队伍75人,60户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600户农民实现科技致富。
2 发展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2.1 发展优势
板桥头乡是国家级生态乡和安徽省环境优美乡镇。适合农业生产的自然环境和没有工业污染的秀美山水是板桥头乡独具的特色。保护好、开发好这片土地,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乃至于拓展到电商农业、有机品牌农业、休闲体验农业等是板桥头乡未来的发展方向。
2.2 存在的问题
目前板桥头乡的农业发展也遇到了瓶颈。一是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制约。丘陵地带的自然环境导致大型机械不能推广;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农业劳动力不足和素质下降,农田撂荒时有发生;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销售信息闭塞导致农业生产利润低下;传统的小户自主耕作方式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低。这些严重制约了板桥头乡农业发展和农民致富。二是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的带动作用发挥不明显。因为规模不足、培训不足,缺乏发展思路,扶持政策力度不够等原因,大户的发展和带领致富作用不明显。三是农业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原有的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基本是20世纪60—70年代建造,多数大塘淤积严重、水渠破损,基本失去灌溉功能。农业生产道路网络不全,深山里的丰富资源因人工成本过高而发挥不了效益。四是发展电商产业和休闲旅游观光农业缺乏手段。五是缺乏农牧业和林业发展的总体规划,技术服务不能及时跟上,农民随意发展生产,靠天吃饭,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低,结果导致农民不愿意发展农业,积极性不高。
3 对策
3.1 转变农业产业发展方式
传统农业生产效率较机械化大生产低,板桥头乡丘陵地带的自然环境不适合大机械化生产,农业发展只能靠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发展特色产业,从“特”和“质”上取胜。“特”上引导种植产量与效益更高的作物,如中药材、烟叶、油茶、绿化苗木等。提“质”则打绿色有机品牌,打健康牌,发展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有机产品,结合电子商务,提升产品品质,降低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3.2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发挥合作社和大户的带头作用。争取各种政策,支持土地依法有序流转,发展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加强对大户的创业培训,通过金融支持、扶贫开发贴息贷款等多种手段为他们出致富的点子,打开发展和带领发展的路子。
3.3 改善农田水利和交通运输条件
整合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等,加强建设和修复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由于板橋头乡历来农业基础设施较薄弱,点多面广,投入力度和农村农民对基础设施的需求相比还是有较大差距,乡政府应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更大的支持。
3.4 推进融合产业发展
发展电商产业,招商引资,发掘乡土人才,通过培训和县政府政策支持电商发展,整合资金,打造好乡、村2级物流平台,为电子商务进农村、优质农产品网销创造条件。引导合作社和乡土人才发展乡村休闲旅游。
3.5 加大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力度
加大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力度,增加科技投入,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劳动力素质,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规划各村“一村一品”格局,加强各级农技人员下村技术指导,发挥好现代农业服务体系的作用。
4 参考文献
[1] 宋瑜龙,张改生,郑爱泉.浅析中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方园艺,2013(2):194-197.
[2] 赵其国.当前我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及对策[J].生态环境学报,2013(6):911-915.
[3] 段清斌,吴长好,马新叶,等.绿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以河南省息县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5(4):59-66.
[4] 陈志英,李翠霞,葛锐.勃利县农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思考[J].中国农学通报,2011(8):379-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