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导学的概念
(一)问题导学的实质
问题导学就是通过展示问题和学生的质疑问难,形成教学过程的双向交流,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归纳、创新提问等能力,是提高学生思维素质的一种新型教育方法。其实质是在学生意识形态领域内创设一种探究问题的氛围,使学生的思维处在积极的活动状态,以达到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目的。其特点是重视老师的诱导点拨、示范的教学,重视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培养.实现课堂教学模式从 “教师为主”到 “学生为主”的转变。
导学式教学,它既是学习的路线图,又是思考问题的路标,把发现问题、研究和初步解决问题置于全过程,把导学指向学生的自我建构。同时,它是一种方案,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服务,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导学的关键是编制: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课标、备好课堂流程、备好学生是目标、基础和关键;教师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因此,提出了实施“问题导学法”。“问题导学法”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解决真实性问题,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学科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二)问题导学的本质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素质教育要求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从传统的教学模式走向新型课堂教学,必须实现以下几个转变。
1.从知识中心转变为能力中心
现代课堂教学就是要把知识教学、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三结合,并着眼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一 主要教学目标。“能力中心”既是现代课堂教学的核心,也是区别于传统教学的重要标志。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课堂教学模式即“能力中心”模式。
2.从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学生为主体
教应服务于学,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是导思、导学、导练。引导学生独立地完成学习活动,自己去探索发现知识,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是现代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只有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才能真正发挥教学的实质作用,而这要求老师从之前的满堂灌教学中脱离出来,转变为问题的引导者。
3.从追求学习的结果转变为重视学习过程
现代教学与传统教学法区别就在于不是把现成的结论提供给学生,而是从青少年好奇好问的心理特点出发,引导学生在探讨知识的过程中发展 自己的能力。素质教育还要求现代课堂教学要从封闭的教学组织形式向开放型的教学形式转变,从传统教学手段转变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三)问题导学的实施步骤
1.展示问题
把围绕教材重点、难点精心设计的问题有序地展示给学生,从而吸引学生注意力,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提高思维的活跃度,作为发展智力突破口,达到深化学生认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目的。
2.分组讨论
把学生按照一定的划分依据,比如男女比例、成绩高低、性格等,划分为若干小组,设定发言时间,形成书面材料,还要做好学生回答问题的登记,形成良性竞争,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
3.解疑环节
这是体现老师主导作用的环节,教师课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对课堂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要有一个完全的预判,及时有效解决课堂突发状况,掌控课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发言和回答,积极引导,作必要的补充修正,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还要对学生进行鼓励,提高学生自信心,还要对学生的回答引导其他同学进行思考,加以巩固。
二、“问题导学法”与历史教学
(一)要选准问题的提出点
历史课本知识系统全面,内容丰富,可以发问的地方很多。但在教学中没有必要处处发问,问题的提出点必须优化,因此优化的技巧是关键。第一,问题应选在点子上,问在关键处。第二,问题要蕴涵较高的思想价值。
(二)要讲究提问的艺术性
第一,提问宜曲不宜直。
第二,提问宜逆不宜顺。
第三,提问宜精不宜多。
第四,根据学生心理特点,了解学生的兴趣,采用 “变序”来提问。
(三)要选择恰当的提问时机
古人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提问要选准时机,启于愤悱之际,问在矛盾之时。若不论时机,不辨对象,随时发问,是难于取得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的。
三、问题导学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思维能力
通过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的思维迅速活跃起来,迅速融入到课堂的学习中。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技能,并鼓励学生学会质疑问题,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实现学生对知识的主动选择和探索。实践证明,问题情境的设置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表达看法,与他人交流的习惯和能力,具有开动脑筋,启迪思维的作用,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对学生的学法有指导作用
历史问题导学法模式必须对学生学法的指导,老师的主导作用是将大难点分化成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小问题,然后指点迷津,教给学生一种学习策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差生解决这一认知困难的内部需求,指导学生启动思维,从而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三)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学生只有对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获得创造成果。而设置问题悬念能激发求知,能引起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设置问题悬念就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分析、探索某些历史发展的曲折性和生动性,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四)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问题导学法研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教学活动紧紧围绕着探究的问题而展开,让学生带着课题问题“收集资料”等一系列活动中,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历史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有利于促进老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和教学观念的转变
对学生进行历史理论教育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又一目标问题导学是历史教学理论全面落实到常规教学中的重要手段,这样对教师的理论素质和教学功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转变教育观念,才能更好地完成这一任务。
(一)问题导学的实质
问题导学就是通过展示问题和学生的质疑问难,形成教学过程的双向交流,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归纳、创新提问等能力,是提高学生思维素质的一种新型教育方法。其实质是在学生意识形态领域内创设一种探究问题的氛围,使学生的思维处在积极的活动状态,以达到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目的。其特点是重视老师的诱导点拨、示范的教学,重视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培养.实现课堂教学模式从 “教师为主”到 “学生为主”的转变。
导学式教学,它既是学习的路线图,又是思考问题的路标,把发现问题、研究和初步解决问题置于全过程,把导学指向学生的自我建构。同时,它是一种方案,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服务,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导学的关键是编制: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课标、备好课堂流程、备好学生是目标、基础和关键;教师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因此,提出了实施“问题导学法”。“问题导学法”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解决真实性问题,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学科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二)问题导学的本质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素质教育要求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从传统的教学模式走向新型课堂教学,必须实现以下几个转变。
1.从知识中心转变为能力中心
现代课堂教学就是要把知识教学、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三结合,并着眼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一 主要教学目标。“能力中心”既是现代课堂教学的核心,也是区别于传统教学的重要标志。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课堂教学模式即“能力中心”模式。
2.从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学生为主体
教应服务于学,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是导思、导学、导练。引导学生独立地完成学习活动,自己去探索发现知识,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是现代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只有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才能真正发挥教学的实质作用,而这要求老师从之前的满堂灌教学中脱离出来,转变为问题的引导者。
3.从追求学习的结果转变为重视学习过程
现代教学与传统教学法区别就在于不是把现成的结论提供给学生,而是从青少年好奇好问的心理特点出发,引导学生在探讨知识的过程中发展 自己的能力。素质教育还要求现代课堂教学要从封闭的教学组织形式向开放型的教学形式转变,从传统教学手段转变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三)问题导学的实施步骤
1.展示问题
把围绕教材重点、难点精心设计的问题有序地展示给学生,从而吸引学生注意力,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提高思维的活跃度,作为发展智力突破口,达到深化学生认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目的。
2.分组讨论
把学生按照一定的划分依据,比如男女比例、成绩高低、性格等,划分为若干小组,设定发言时间,形成书面材料,还要做好学生回答问题的登记,形成良性竞争,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
3.解疑环节
这是体现老师主导作用的环节,教师课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对课堂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要有一个完全的预判,及时有效解决课堂突发状况,掌控课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发言和回答,积极引导,作必要的补充修正,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还要对学生进行鼓励,提高学生自信心,还要对学生的回答引导其他同学进行思考,加以巩固。
二、“问题导学法”与历史教学
(一)要选准问题的提出点
历史课本知识系统全面,内容丰富,可以发问的地方很多。但在教学中没有必要处处发问,问题的提出点必须优化,因此优化的技巧是关键。第一,问题应选在点子上,问在关键处。第二,问题要蕴涵较高的思想价值。
(二)要讲究提问的艺术性
第一,提问宜曲不宜直。
第二,提问宜逆不宜顺。
第三,提问宜精不宜多。
第四,根据学生心理特点,了解学生的兴趣,采用 “变序”来提问。
(三)要选择恰当的提问时机
古人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提问要选准时机,启于愤悱之际,问在矛盾之时。若不论时机,不辨对象,随时发问,是难于取得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的。
三、问题导学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思维能力
通过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的思维迅速活跃起来,迅速融入到课堂的学习中。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技能,并鼓励学生学会质疑问题,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实现学生对知识的主动选择和探索。实践证明,问题情境的设置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表达看法,与他人交流的习惯和能力,具有开动脑筋,启迪思维的作用,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对学生的学法有指导作用
历史问题导学法模式必须对学生学法的指导,老师的主导作用是将大难点分化成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小问题,然后指点迷津,教给学生一种学习策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差生解决这一认知困难的内部需求,指导学生启动思维,从而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三)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学生只有对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获得创造成果。而设置问题悬念能激发求知,能引起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设置问题悬念就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分析、探索某些历史发展的曲折性和生动性,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四)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问题导学法研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教学活动紧紧围绕着探究的问题而展开,让学生带着课题问题“收集资料”等一系列活动中,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历史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有利于促进老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和教学观念的转变
对学生进行历史理论教育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又一目标问题导学是历史教学理论全面落实到常规教学中的重要手段,这样对教师的理论素质和教学功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转变教育观念,才能更好地完成这一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