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提问是思想品德课实现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方法。恰当的课堂提问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反馈教学情况,优化课堂教学。笔者结合自己多年从事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结合初中生认知规律,结合初中思想品德学科课程标准等多方面因素,提出了问题设置时把握好四个“度”的观点,一是把握“角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二是把握“高度”,突出知识的整体性;三三是把握“适度”,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四是把握“信度”,凸显学科的教育性。
关键词:角度;高度;适度;信度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2-028-1
为推进新课程改革,我校于2009年开始实施“小班化问题情境下的互动课堂”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用问题促进学生思考,用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确实,课堂提问是思想品德课实现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方法。恰当的课堂提问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反馈教学情况,优化课堂教学。而要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就需要教师在问题设置时把握好四个“度”。
一、把握“角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角度”是指问题应基于学生立场,从学生实际出发。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要真诚地认识到自己是为学生服务的,既然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那就必须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课堂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就应做到以生为本,走向学生,贴近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营造生动活泼、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因此,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必须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这个规律就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小到大、由易到难。提问只有从学生的立场出发,才是合理的、有效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回答问题的信心,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
二、把握“高度”,突出知识的整体性
“高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教材的整体结构,要做到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具有方向性、整体性和系统性,引导学生明确知识,纵览全局,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思考、讨论、探究,做到一“问”立骨,起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效果。
在新知识讲授之前,教师要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从学生原有的知识中找到新知识的认知生长点,设计出导向性的问题,铺设好“认知的桥梁”,促使新旧知识间的渗透和迁移。教师在新旧知识的联系处提出问题,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内动力,从而更全面地理解新知识。
三、把握“适度”,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所谓“适度”就是指问题难易要适宜,题量要适量,广度要适宜。“适度”的把握,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参与度,关系到学生的思维深度,关系到课堂效率。
问题难易要适宜。课堂提问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准备程度,即他们现有的知识储备。问题太难,学生用已知的知识解决不了,望而生畏;问题太易,又引不起学生的兴趣。难易适度的提问,应当使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即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经过思考之后,能回答上来。据有经验的老教师传授,课堂提问的难易度是应当以全班1/3到2/3的学生经过思考能回答上来为宜。因此,对那些难度较大的问题,一定要精心设计,同时也要“力戒”简单提问。
问题题量要适量。在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要点上多问,并且要给思考的时间。这样做有许多好处:可以有更多的学生能够主动而又恰当地回答问题;可减少卡壳现象;可增强学生的信心;可提高迟钝学生的积极性;可增多发散思维的成分;可增加学生回答的多样性等。其实,教师提问的主要目的不在于检测学生对知識点的拥有量,而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思维的意识。所以,问题的数量不宜过多,过多的问题会使教学整体出现分散化倾向,从而冲淡了教学过程的逻辑性,淹没了教学重难点。
问题广度要适度。思想品德课的教材内容涵盖面广、纷繁复杂,教师的课堂提问既要做到重点突出,还要力戒面面俱到。所以,教师首先要明确教材涉及到哪些知识点,哪些是基础知识,哪些需要深入理解,透彻分析的,要做到心中有数;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课堂提问。
四、把握“信度”,凸显学科的教育性
教学信度是指教学活动为学生所认可和信赖的程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从思想品德教材中学到的理论似乎越来越与社会实际相脱节,更有少部分非政治老师都对学生散布“政治课是骗人的,政治老师更是骗子”的言论。因此,提高教学信度,对于思想政治课教学更具有特殊的意义。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对中学生系统的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必修的课程,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主要途径。同时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总目标是:本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旨在促进初中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同时也提出了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在内的分类目标。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提问应该由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来设置问题情境,要求学生思考或回答,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优化课堂,设置问题,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度”,要善于在“度”中找准最佳切入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才能让主动学习在思想品德课堂产生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角度;高度;适度;信度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2-028-1
为推进新课程改革,我校于2009年开始实施“小班化问题情境下的互动课堂”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用问题促进学生思考,用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确实,课堂提问是思想品德课实现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方法。恰当的课堂提问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反馈教学情况,优化课堂教学。而要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就需要教师在问题设置时把握好四个“度”。
一、把握“角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角度”是指问题应基于学生立场,从学生实际出发。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要真诚地认识到自己是为学生服务的,既然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那就必须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课堂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就应做到以生为本,走向学生,贴近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营造生动活泼、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因此,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必须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这个规律就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小到大、由易到难。提问只有从学生的立场出发,才是合理的、有效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回答问题的信心,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
二、把握“高度”,突出知识的整体性
“高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教材的整体结构,要做到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具有方向性、整体性和系统性,引导学生明确知识,纵览全局,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思考、讨论、探究,做到一“问”立骨,起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效果。
在新知识讲授之前,教师要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从学生原有的知识中找到新知识的认知生长点,设计出导向性的问题,铺设好“认知的桥梁”,促使新旧知识间的渗透和迁移。教师在新旧知识的联系处提出问题,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内动力,从而更全面地理解新知识。
三、把握“适度”,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所谓“适度”就是指问题难易要适宜,题量要适量,广度要适宜。“适度”的把握,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参与度,关系到学生的思维深度,关系到课堂效率。
问题难易要适宜。课堂提问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准备程度,即他们现有的知识储备。问题太难,学生用已知的知识解决不了,望而生畏;问题太易,又引不起学生的兴趣。难易适度的提问,应当使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即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经过思考之后,能回答上来。据有经验的老教师传授,课堂提问的难易度是应当以全班1/3到2/3的学生经过思考能回答上来为宜。因此,对那些难度较大的问题,一定要精心设计,同时也要“力戒”简单提问。
问题题量要适量。在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要点上多问,并且要给思考的时间。这样做有许多好处:可以有更多的学生能够主动而又恰当地回答问题;可减少卡壳现象;可增强学生的信心;可提高迟钝学生的积极性;可增多发散思维的成分;可增加学生回答的多样性等。其实,教师提问的主要目的不在于检测学生对知識点的拥有量,而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思维的意识。所以,问题的数量不宜过多,过多的问题会使教学整体出现分散化倾向,从而冲淡了教学过程的逻辑性,淹没了教学重难点。
问题广度要适度。思想品德课的教材内容涵盖面广、纷繁复杂,教师的课堂提问既要做到重点突出,还要力戒面面俱到。所以,教师首先要明确教材涉及到哪些知识点,哪些是基础知识,哪些需要深入理解,透彻分析的,要做到心中有数;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课堂提问。
四、把握“信度”,凸显学科的教育性
教学信度是指教学活动为学生所认可和信赖的程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从思想品德教材中学到的理论似乎越来越与社会实际相脱节,更有少部分非政治老师都对学生散布“政治课是骗人的,政治老师更是骗子”的言论。因此,提高教学信度,对于思想政治课教学更具有特殊的意义。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对中学生系统的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必修的课程,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主要途径。同时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总目标是:本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旨在促进初中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同时也提出了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在内的分类目标。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提问应该由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来设置问题情境,要求学生思考或回答,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优化课堂,设置问题,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度”,要善于在“度”中找准最佳切入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才能让主动学习在思想品德课堂产生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