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全面阅读”被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视为国家综合实力的核心要素之 一,可见阅读的重要性。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其阅读状况也应值得重视。本次研究是基于对15所大学的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以问卷形式对其进行的课外阅读状况调查。
关键词:纸质阅读;数字化阅读;阅读时间;阅读形式
1引言
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继去年之后报告中再次提及到了“全民阅读。”同年4月20日,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发布。“全面阅读”被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视为国家综合实力的核心要素之一,可见阅读的重要性。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其阅读状况也应值得重视。
本次研究是基于对上海地区的11所大学包括上海金融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等,以及周边江苏、浙江在内的共15所大学的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以问卷形式对其进行的课外阅读状况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7份。调查涉及文史、理工各专业,其中大一学生47名,大二学生52名,大三学生30名,大四学生68名。在样本性别构成中,男生占103名,女生94名。最终经过调查执行、问卷复核和数据录入处理,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定性、定量的分析,以期真实反映大学生的阅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数据的结果与分析
2.1数据的结果
通过调查发现,有67%的大学生每天的课外阅读时间在2小时以下。其中男生占比超过五成,为57.58%。大部分学生还是会选择上网看视频、聊天、打游戏为主。此外,在每学期的课外阅读量调查中发现,有超过半数,51.28%的学生选择了1至3本书的阅读量。这表明,大学生普遍课外阅读时间短,阅读量少。在《2015年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中指出,国际上人均阅读数量是一个比较通约的指标,就其收集到的其他国家的数据来看,美国是7本左右,日本是8本左右,韩国是11本左右。2014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6本,从总体上看,我国阅读水平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现阶段普遍的读书少的问题应当引起适当重视。
从阅读内容的选择上来看,主要还是集中在三个方面,报刊杂志类(17.6%)、文学艺术类(41.8%)和专业教辅类(33.6%)。这样的结果也表明,如今大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日趋丰富,并不集中于某一类书籍。 但在阅读面扩大的同时,文学小说依旧是大学生最主要的阅读选择。东西方的经典名著如《百年孤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四大名著等,以及近现代的优秀作品譬如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东野圭吾的《白夜行》、莫言的《红高粱》、余华的《活着》等都是在本次调查中阅读人数较多的。有趣的是,在这项调查中,学生的专业差异表现较为明显,理科生更偏爱逻辑性较强的小说,而文科生偏爱哲学性的散文等。同时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有近65%的同学选择了平时会阅读网络文学,主要包括魔幻、仙侠、都市、穿越等为主。由于这些书籍的内容较为简单轻松,所以作为日常的娱乐消遣,较为受大学生的青睐。在专业教辅类的选择中,学生的所在年级因素影响较大,大三大四的学生会比低年级的同学更倾向于选择阅读此类书籍,主要包括大学英语四六级、所学专业、职业技能证书考试方面的教辅书籍等。
在阅读形式的调查中,有56.41%的同学选择了平时会更倾向于选择纸质阅读,另外43.59%的同学选择了数字化阅读。这样近乎对半开的选择比例,也正符合了近年来,数字化阅读模式的兴起和流行。《2015年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去年2014年,有49.4%的成年国民进行过网络在线阅读,较2013年的44.4%上升了5.0个百分点。另有51.8%的成年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较2013年的41.9%上升了9.9个百分点,在手机阅读接触者中,超过六成的人(66.4%)进行过微信阅读。
2.2数据的分析
如今的大学生似乎离那个“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年代越来越遥远,我们的课余生活除了阅读之外有太多极具吸引力的娱乐消遣,网络、电视、游戏……这些都在极大地压缩着大学生本就所剩无几的课外阅读时间。快速的生活节奏、浮躁的社会因子……都在阻挠着大学生养成日常阅读的习惯。
同时,严峻的就业形势与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大学生的阅读目的越来越实际,甚至出现功利化现象。功利阅读超过人文阅读,其原因不外乎在于很多学生会希望通过阅读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以期在将来的职场竞争中占有一定优势,而这也势必将会导致大学生的阅读面从“广”走向“专”。正如调查中所呈现的,有些学生的课外阅读状态几乎趋于贫瘠,基本仅包括专业性极强的书籍,或者是外语、会计、计算机等职业技能考试的教辅书。这类功利化阅读更多的是面向现实生活而非精神生活,对个人修养的提升也十分有限。
还有,随着网络文学的异军突起,往往一部热门网络作品会有超过百万的点击量。不可否认,网络文学中也不乏出现《盗墓笔记》这类口碑人气俱佳的作品,但大多数由于准入門槛低,缺乏一定的审查监督制度,所以其内容日趋同质化、娱乐化、低俗化。这样的阅读内容在调查的大学生中有超过一半会选择,而真正的一些有思想有内容的书籍少却有人问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整个社会的读书风气日趋渐衰,有待改进。
随着网络及硬件设备的普及,数字化阅读以其先进性正成为大学生阅读方式中的新趋势。相较于传统的纸质阅读,数字化阅读具有一定优势:①便捷无限制;②经济环保;③内容海量,形式丰富等,但其所带来的弊端也不能忽视。由于内容繁多,缺乏筛选,同时博客、微博这类篇幅短小的网络文章的出现,长此以往间,使读者逐渐习惯于采取跳跃式的阅读方法,追求所谓一目十行,不求甚解,这也就是“浅阅读”现象。它所追求的只是短暂的视觉快感而失去了阅读本身应当具有的发人深思、提升自我的作用。
关键词:纸质阅读;数字化阅读;阅读时间;阅读形式
1引言
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继去年之后报告中再次提及到了“全民阅读。”同年4月20日,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发布。“全面阅读”被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视为国家综合实力的核心要素之一,可见阅读的重要性。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其阅读状况也应值得重视。
本次研究是基于对上海地区的11所大学包括上海金融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等,以及周边江苏、浙江在内的共15所大学的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以问卷形式对其进行的课外阅读状况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7份。调查涉及文史、理工各专业,其中大一学生47名,大二学生52名,大三学生30名,大四学生68名。在样本性别构成中,男生占103名,女生94名。最终经过调查执行、问卷复核和数据录入处理,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定性、定量的分析,以期真实反映大学生的阅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数据的结果与分析
2.1数据的结果
通过调查发现,有67%的大学生每天的课外阅读时间在2小时以下。其中男生占比超过五成,为57.58%。大部分学生还是会选择上网看视频、聊天、打游戏为主。此外,在每学期的课外阅读量调查中发现,有超过半数,51.28%的学生选择了1至3本书的阅读量。这表明,大学生普遍课外阅读时间短,阅读量少。在《2015年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中指出,国际上人均阅读数量是一个比较通约的指标,就其收集到的其他国家的数据来看,美国是7本左右,日本是8本左右,韩国是11本左右。2014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6本,从总体上看,我国阅读水平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现阶段普遍的读书少的问题应当引起适当重视。
从阅读内容的选择上来看,主要还是集中在三个方面,报刊杂志类(17.6%)、文学艺术类(41.8%)和专业教辅类(33.6%)。这样的结果也表明,如今大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日趋丰富,并不集中于某一类书籍。 但在阅读面扩大的同时,文学小说依旧是大学生最主要的阅读选择。东西方的经典名著如《百年孤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四大名著等,以及近现代的优秀作品譬如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东野圭吾的《白夜行》、莫言的《红高粱》、余华的《活着》等都是在本次调查中阅读人数较多的。有趣的是,在这项调查中,学生的专业差异表现较为明显,理科生更偏爱逻辑性较强的小说,而文科生偏爱哲学性的散文等。同时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有近65%的同学选择了平时会阅读网络文学,主要包括魔幻、仙侠、都市、穿越等为主。由于这些书籍的内容较为简单轻松,所以作为日常的娱乐消遣,较为受大学生的青睐。在专业教辅类的选择中,学生的所在年级因素影响较大,大三大四的学生会比低年级的同学更倾向于选择阅读此类书籍,主要包括大学英语四六级、所学专业、职业技能证书考试方面的教辅书籍等。
在阅读形式的调查中,有56.41%的同学选择了平时会更倾向于选择纸质阅读,另外43.59%的同学选择了数字化阅读。这样近乎对半开的选择比例,也正符合了近年来,数字化阅读模式的兴起和流行。《2015年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去年2014年,有49.4%的成年国民进行过网络在线阅读,较2013年的44.4%上升了5.0个百分点。另有51.8%的成年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较2013年的41.9%上升了9.9个百分点,在手机阅读接触者中,超过六成的人(66.4%)进行过微信阅读。
2.2数据的分析
如今的大学生似乎离那个“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年代越来越遥远,我们的课余生活除了阅读之外有太多极具吸引力的娱乐消遣,网络、电视、游戏……这些都在极大地压缩着大学生本就所剩无几的课外阅读时间。快速的生活节奏、浮躁的社会因子……都在阻挠着大学生养成日常阅读的习惯。
同时,严峻的就业形势与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大学生的阅读目的越来越实际,甚至出现功利化现象。功利阅读超过人文阅读,其原因不外乎在于很多学生会希望通过阅读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以期在将来的职场竞争中占有一定优势,而这也势必将会导致大学生的阅读面从“广”走向“专”。正如调查中所呈现的,有些学生的课外阅读状态几乎趋于贫瘠,基本仅包括专业性极强的书籍,或者是外语、会计、计算机等职业技能考试的教辅书。这类功利化阅读更多的是面向现实生活而非精神生活,对个人修养的提升也十分有限。
还有,随着网络文学的异军突起,往往一部热门网络作品会有超过百万的点击量。不可否认,网络文学中也不乏出现《盗墓笔记》这类口碑人气俱佳的作品,但大多数由于准入門槛低,缺乏一定的审查监督制度,所以其内容日趋同质化、娱乐化、低俗化。这样的阅读内容在调查的大学生中有超过一半会选择,而真正的一些有思想有内容的书籍少却有人问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整个社会的读书风气日趋渐衰,有待改进。
随着网络及硬件设备的普及,数字化阅读以其先进性正成为大学生阅读方式中的新趋势。相较于传统的纸质阅读,数字化阅读具有一定优势:①便捷无限制;②经济环保;③内容海量,形式丰富等,但其所带来的弊端也不能忽视。由于内容繁多,缺乏筛选,同时博客、微博这类篇幅短小的网络文章的出现,长此以往间,使读者逐渐习惯于采取跳跃式的阅读方法,追求所谓一目十行,不求甚解,这也就是“浅阅读”现象。它所追求的只是短暂的视觉快感而失去了阅读本身应当具有的发人深思、提升自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