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音乐学家廖乃雄与旅美指挥家江浦琦博士两年的合作研究,廖乃雄译配的马勒《尘世之歌》中文版,由江苏交响乐团于11月22日、25日在南京南艺音乐厅和上海音乐厅进行了世界首演。作品中的演唱分别由上海师范大学女中音歌唱家杨清和上海音乐学院男高音歌唱家顾平担当。
江苏交响乐团音乐总监江浦琦认为,《尘世之歌》旨在表现作者对人间美好生活的讴歌和人生的感伤,地理性的表现是第二位的。因而作为马勒交响声乐套曲新的中文版定名为《尘世之歌》,江指挥正是从“尘世的马勒”着眼点宏观的把握音乐的意向。
第一乐章,“尘世悲哀的饮酒歌”。开始第一呈示部的引子张扬出马勒悲情中的反抗精神,圆号吹奏的干净、粗犷,有爆发性。男高音以高亢通透的音色演唱出主部主题,仿佛从雪崩中冲出的雄鹰;一个欧洲的马勒、一个中国的李白相通相融的豪壮性情。这一乐章并无多少悲愁的意味。圆号多次强劲复述引子旋律,呈现了江指挥的处理方式。演奏的激愤,正是诗中"天下无人知我心"马勒孤独感的内心写照。
"秋天的孤独者"第二乐章,女中音杨清演唱中富含忧郁,但不失对人生美好生活的渴求。她漂亮的中声区似甘淳的美酒,与d小调的温柔色彩相得益彰,令人陶醉。呈示部与展开部中双簧管动情的奏出了作者对人生的无奈叹息。第三乐章“青春”,是否李白的诗作目前尚未定论,但这不影响音乐的表达。唱词表现了文人书生们聚在一起饮酒习文,轻松愉快的气氛甚为浓烈。江浦琦也是本着这一精神来处理第三乐章,表现年轻人欢乐情境的。马勒说过,“对我来说,写一首交响曲就是建设一个世界”。历来的说法,《大地之歌》是一部哀伤的作品。难道马勒的世界里从来就没有欢乐?江浦琦的研究为人们了解马勒打开了又一窗口:马勒的精神更倾向于光明,热爱生活,只是表述方式不同。此乐章有作者本人生活的写照,再现了马勒青年时的快乐岁月。第三乐章乐队演奏的极为传神,引子的长笛、双簧管流畅溢于激情,男高音演唱的轻快跳跃,充满灵性。"小小池塘,水光荡漾","身穿美服,痛饮琼浆,吟诗作赋,畅叙衷肠"。演唱中,木管与弦乐短促而有弹性的对位呼应,层次清晰。愉悦、畅快、和谐。
第四乐章继前乐章轻松愉快的情调,乐队演奏的含蓄深沉,表现马队的情景时,乐队奏的激昂生动、铿锵有力、意气风发。铜管弹性作的到位,打击乐和管乐组整齐一致。第五乐章,“春天的醉客”。小提琴与男高音的应对用短巧的运弓,增添了醉翁的情趣。顾平演唱的似颇有醉意,一种李白式的豪放而又诙谐。
第六乐章“告别”是该作品的主要段落。杨清委婉深情的演唱,很好地表达了作者予音乐中对人生和大自然的眷恋,也透出辞别尘世的遗憾和无奈。杨清对作品深切的理解,柔和飘逸的音色撩人心绪,艺术感染力较强,唱出了“待明春到来,花又重开放”美好生活永存于世的审美张力。
廖乃雄新译配的中文词易唱易听,适宜现代人的欣赏习惯。江浦琦在美国研究马勒,其博士论文“马勒的尘世之歌-西方后浪漫派音乐和中国古诗的结晶”的要义所在。
近来,江苏交响乐团强化进取意识,继去年邀请旅欧指挥家张培豫与之合作,今年特聘旅美指挥家江浦琦任音乐总监和首席指挥,在原水准上大有提升。音乐会整体非常成功,有几点尚可调整:铜管与小提琴、中提琴声部有些失衡,铜管还需控制音量。木管为声乐伴奏稍嫌过重。为靠近唐诗意境,将原谱中的曼陀林改用琵琶,设想新颖。但演出中琵琶音量太小,近乎淹没,以后可加麦克风。独唱音量似可再大一些。
江苏交响乐团音乐总监江浦琦认为,《尘世之歌》旨在表现作者对人间美好生活的讴歌和人生的感伤,地理性的表现是第二位的。因而作为马勒交响声乐套曲新的中文版定名为《尘世之歌》,江指挥正是从“尘世的马勒”着眼点宏观的把握音乐的意向。
第一乐章,“尘世悲哀的饮酒歌”。开始第一呈示部的引子张扬出马勒悲情中的反抗精神,圆号吹奏的干净、粗犷,有爆发性。男高音以高亢通透的音色演唱出主部主题,仿佛从雪崩中冲出的雄鹰;一个欧洲的马勒、一个中国的李白相通相融的豪壮性情。这一乐章并无多少悲愁的意味。圆号多次强劲复述引子旋律,呈现了江指挥的处理方式。演奏的激愤,正是诗中"天下无人知我心"马勒孤独感的内心写照。
"秋天的孤独者"第二乐章,女中音杨清演唱中富含忧郁,但不失对人生美好生活的渴求。她漂亮的中声区似甘淳的美酒,与d小调的温柔色彩相得益彰,令人陶醉。呈示部与展开部中双簧管动情的奏出了作者对人生的无奈叹息。第三乐章“青春”,是否李白的诗作目前尚未定论,但这不影响音乐的表达。唱词表现了文人书生们聚在一起饮酒习文,轻松愉快的气氛甚为浓烈。江浦琦也是本着这一精神来处理第三乐章,表现年轻人欢乐情境的。马勒说过,“对我来说,写一首交响曲就是建设一个世界”。历来的说法,《大地之歌》是一部哀伤的作品。难道马勒的世界里从来就没有欢乐?江浦琦的研究为人们了解马勒打开了又一窗口:马勒的精神更倾向于光明,热爱生活,只是表述方式不同。此乐章有作者本人生活的写照,再现了马勒青年时的快乐岁月。第三乐章乐队演奏的极为传神,引子的长笛、双簧管流畅溢于激情,男高音演唱的轻快跳跃,充满灵性。"小小池塘,水光荡漾","身穿美服,痛饮琼浆,吟诗作赋,畅叙衷肠"。演唱中,木管与弦乐短促而有弹性的对位呼应,层次清晰。愉悦、畅快、和谐。
第四乐章继前乐章轻松愉快的情调,乐队演奏的含蓄深沉,表现马队的情景时,乐队奏的激昂生动、铿锵有力、意气风发。铜管弹性作的到位,打击乐和管乐组整齐一致。第五乐章,“春天的醉客”。小提琴与男高音的应对用短巧的运弓,增添了醉翁的情趣。顾平演唱的似颇有醉意,一种李白式的豪放而又诙谐。
第六乐章“告别”是该作品的主要段落。杨清委婉深情的演唱,很好地表达了作者予音乐中对人生和大自然的眷恋,也透出辞别尘世的遗憾和无奈。杨清对作品深切的理解,柔和飘逸的音色撩人心绪,艺术感染力较强,唱出了“待明春到来,花又重开放”美好生活永存于世的审美张力。
廖乃雄新译配的中文词易唱易听,适宜现代人的欣赏习惯。江浦琦在美国研究马勒,其博士论文“马勒的尘世之歌-西方后浪漫派音乐和中国古诗的结晶”的要义所在。
近来,江苏交响乐团强化进取意识,继去年邀请旅欧指挥家张培豫与之合作,今年特聘旅美指挥家江浦琦任音乐总监和首席指挥,在原水准上大有提升。音乐会整体非常成功,有几点尚可调整:铜管与小提琴、中提琴声部有些失衡,铜管还需控制音量。木管为声乐伴奏稍嫌过重。为靠近唐诗意境,将原谱中的曼陀林改用琵琶,设想新颖。但演出中琵琶音量太小,近乎淹没,以后可加麦克风。独唱音量似可再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