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动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内部再狭窄的意义及临床护理

来源 :医学影像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h115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双源Flash CT动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内部再狭窄的价值及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62例(108枚支架)疑似支架内部再狭窄患者为观察对象,依次给予双源Flash CT动脉造影检查和DSA检查,以DSA检查为金标准,分析CT动脉造影检查的诊断效能.同时根据患者检查期间护理措施的不同将6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在检查期间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双源Flash CT动脉造影检查阳性检出率13.89%、阴性86.11%;DSA检查阳性检出率11.11%、阴性88.89%,二者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以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为金标准,双源Flash CT动脉造影检查在支架内再狭窄诊断中的特异性为95.83%、敏感性为91.67%、阳性预测值73.33%、阴性预测值98.92%、准确性95.37%.对比检查期间不同护理方式实施效果发现,研究组检查前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检查后HAMA评分和HAMD评分均低于本组检查前评分(P<0.05);研究组检查后HAMA评分和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双源Flash CT动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内部再狭窄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准确性,但在检查期间仍需辅以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以确保检查的顺利进行.
其他文献
目的 基于敏感性、特异性等指标的评价,探讨数字乳腺X线摄影及超声对男性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79例行乳腺X线摄影检查的男性乳腺肿块病例,部分病例同时行超声检查(62例).乳腺病灶评价依据2013版BI-RADS,通过2位高年资乳腺放射医师对征象进行分析后作出BI-RADS分类,并将BI-RADS 4a类以上定义为阳性,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最终评价数字乳腺X线摄影及超声对男性乳腺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 1)79例男性乳腺病变,年龄16~83岁,平均年龄53.9岁,中位年龄56.0岁.临床触诊阴性4例,
目的 探讨常规超声联合实时组织弹性成像应用在浆细胞性乳腺炎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本院40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行常规组超声和实时组织弹性成像检查,分析两种检查在诊断方面检出情况.结果 本组40例患者中实性低回声包块、囊实性包块型,乳腺导管扩张型检出率分别是35.00%、45.00%、20.00%.在14例实性低回声包块患者中,乳腺影像学报告和数据分析系统提示Ⅲ类、ⅣA类、ⅣB类、ⅣC类以及V类检出率分别是17.50%、5.00%、2.50%、2.50%、7.50%;弹性成像图上呈现蓝绿相间表现,弹性评分
目的 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IVIM)联合扩散峰度成像(DKI)对乳腺癌HER-2表达状态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201例,HER-2阳性组106例,HER-2阴性组95例,所有病例均行IVIM及DKI检查.分析两组间的临床病例资料和表观扩散系数(ADC)、真实扩散系数(D)、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灌注分数(f)、平均扩散峰度值(MK)和平均扩散率(MD);运用x2检验分析临床病理资料的差异性;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IVIM、DKI诸参数的差异,绘制ROC比较其诊断效能.
目的 探讨纵隔神经内分泌癌(MNEC)的CT影像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选取22例经病理证实的MNEC的CT影像资料.结果 病理小细胞癌4例,大细胞癌1例,不典型类癌4例,类癌3例,未明确病理分型10例;神经内分泌标记物Syn、CgA、CD56及NSE表达率达59%~91%.病灶轴位最大径平均7.5 cm,前纵隔及前中纵隔17例,形态分叶状18例.5例病灶含钙化,为点片状、条状及团状钙化影.增强后中度或明显强化20例(强化值22~67 HU),均见坏死囊变,其中多发肿瘤迂曲血管8例.病灶周围脂肪间
目的 探讨降低时间分辨力对肝癌灌注图像及参数的影响.方法 采用第三代双源CT对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上腹部灌注扫描,原始数据采样时间分辨力为1.5s,将原始数据降低时间分辨力达3.0s得到另一组数据.选择相同的ROI测量两组中肿瘤及肝硬化实质的灌注参数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渗透性(FE)、肝动脉灌注量(ALP)、门静脉灌注量(PVP)、肝动脉灌注指数(HPI).将两组图像质量及各灌注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降低时间分辨率至3.0s时对灌注图像质量影响不大.肝癌BF、BV、
目的 探讨三血管气管-肺动脉分叉切面在诊断单侧肺动脉异常起源于升主动脉(AOP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确诊的5例AOPA,总结AOPA在该切面声像图特点,结合随访病理解剖和其他影像学复查情况与产前超声诊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5例患儿中左肺动脉异常起源主动脉弓(AOLPA)4例,右肺动脉异位起源主动脉弓(AORPA)1例,同时合并其他心内畸形者2例,远端型4例,近端型1例.结论 超声检查是诊断胎儿单侧肺动脉异常起源主动脉弓的重要方法,三血管气管-肺动脉分叉切面有其特殊的声像图表现,能提高对本病的认
目的 探讨应用心血管磁共振(cardiovascular MR,CMR)多序列参数联合评价法,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缺血再灌注后冠状动脉侧枝循环对心肌损伤的影响进行评估,为预后诊治提供影像支撑.方法 对临床确诊的37例STEMI患者以Rentrop分级标准分为侧枝循环不良组(Rentrop:0~1级)和侧枝循环良好组(Rentrop:2~3级),比较两组患者水肿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水肿心肌比、梗死水
目的 探讨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结合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评价运动前后肥厚型非梗阻性心肌病(HNCM)患者右心室功能.方法 选取32例HNCM患者和与之性别、年龄相符的35例对照组.分别于运动前后测量右心室参数:三尖瓣舒张早、晚期血流峰值速度E峰、A峰(TV-E峰、TV-A峰);组织多普勒显像测得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舒张早期速度(TV-Sm、TV-Em);2D-STI方法测量右心室整体长轴应变(RVGLS);RT-3DE技术测得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RVEDV)、右心室收缩末期
目的 探讨外周插管中心静脉导管(Power PICC SOLO Catheter,Power PICC SOLO)在增强CT(CECT)风险防范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化疗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45例,其中对照组实施经外周静脉留置针注入对比剂行CECT检查,观察组经外周插管中心静脉导管进行CECT检查,观察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检查期间相关时间、图像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检查室到开展CT、CT结束后处理通路、
患者男,39岁.因“上腹部疼痛1月余”于2016年5月19日入院.现病史:患者1个月前突发上腹部阵发性疼痛,无放射性,无腹胀、恶心呕吐,无畏寒高热、腹泻、反酸、嗳气,无头昏头痛,无心悸胸闷,无呕血、黑便.发病后在外院行腹部CT检查示: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未予处理.入院后查体:全腹柔软,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肾区无叩痛;无腹部包块,其他查体未见明显阳性体征.电子胃镜:十二指肠乳头未见异常,降部、球部交界处大弯侧可见一大小约1.5cm×1.5 cm隆起,顶端凹陷,表面黏膜与周围黏膜连续,见散在点状糜烂灶(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