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掘深源 课堂引涓流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clou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正焕发它特有的生机和活力。作为语文教师,应对教学文本的价值内涵和教学设计做不断的思考与探索,让语文教学真正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深入研读文本,挖掘文本内涵,立足课堂教学,用语文滋养学生心灵,每个语文教师责无旁贷。
  【关键词】核心素养 深研文本 浅引教学
  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要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首先教者要做好文本解析。而从文本解读走向课堂教学,必须要做到:深入研读,浅引易教——即备课时透彻、深刻,教学时浅显、易懂。
  一、研读文本,掘文本之深源
  文本研读是教者课前必做的功课,可以“深”,也应该“深”,因为这样才能真正挖掘把握文本的最大价值和内涵,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如何做到“深”读文本,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理清脉络,扣准中心。叶圣陶先生曾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教师应在课前研读时仔细琢磨、反复推敲文章的主脉络,为教学所设计的主问题应紧扣文章的中心,便于学生有序可循,顺藤摸瓜,逐层深入地阅读、理解。如教学《詹天佑》,“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一句是文章的中心句,“杰出”就是课文的一个中心点。课堂教学围绕一个中心词四件事情展开,思路清晰,中心突出,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会轻松许多。研读文本,挖掘主线,既清晰了文本的脉络,又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文的作用。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应该摒弃繁杂琐碎的讲解与分析,“提纲而众目张,振领而群毛理”,只要扣中心,提主线,再复杂的文本也会一目了然,化繁就简,将文本读薄。
  (二)品词析句,深化中心。文本研读离不开字、词、句、段,找到并抓住文本中的重点词句,细细咀嚼、品读,是教师课前“深”研文本的重要方法之一。比如《姥姥的剪纸》一文,如何通过一个关键词句直达人物情感深处呢?这就需要教者透彻研读,把握要点。“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栓在屋檐下”一句中的“栓”字,就是值得引导学生品析的重点字词。“栓”什么?用什么“栓”?“栓”住了吗?能“栓”多久?在品析“栓”字的过程中,浓浓祖孙情会自然而然地溢出文字,流淌在学生们的心中,让学生的心灵受到人文的滋养。
  课堂实践中,感悟文本的方法有很多,但如果教者不能在课前研读中找准文眼,把准切入点,那么课堂教学中的一切实践可能都是徒劳。
  二、立足课堂,引文本之浅流
  课堂教学担负培养和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责任,文本的解读应该是为学生服务的,为课堂教学服务的。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我们除课前解读文本需要“深研”外,课堂教学更需要“浅引”。
  (一)读薄文本,掌握阅读方法。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是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也是学习语文、感悟语言的有效策略。作为语文教师要用一双语文的眼睛“挑选、找准”文本的情感切入点、语言训练点、能力培养点,引导学生去品味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最深层的内涵,提领而顿,读薄文本。《我和祖父的园子》节选自现代作家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研读文本时可紧紧抓住课题中的关键词“园子、我、祖父”,分三个板块展开教学:感受“园子”中动植物的美丽自由;感受“我”的自由快乐;感受“祖父”的宽容慈爱。特别是我在园中自由快乐的趣事描写占了课文很大的篇幅,在教学上无需繁琐的分析,而是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选择感兴趣的说说,用“在祖父园子里,我愿意 就 ,愿意 就 ”的句式说话,既将长篇内容有机串联起来,让学生在训练过程中从整体上掌握了课文的内容,又不失时机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当然,要能把文本读薄,首先得教师把文本读厚。
  (二)融文本于生活,知行合一。在教学中,我们就要去拉近文本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距离,努力寻找它们之间的纽带与连接点。《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是一首轻快而又充满激情的现代诗歌,这篇诗歌非常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教者应积极引导学生将文本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真正实现文本价值和阅读的意义。学完诗歌,不妨在生活中拓展的几个环节:
  1.制作篇:制一份报,装一个梦。
  2.劳动篇:植一棵树,献一片绿。
  (三)活用文本,提高写作水平。语文学习并不只是學习课文,而是要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使学生尽可能地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能力,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爱之链》一文中乔依的形象温暖着无数读者的心,之所以如此,重要原因之一是作者通过细致逼真的细节描写将乔依无私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详细描写了乔依为素昧平生的老妇人修车的过程,作者正是抓住了乔依的脚腕、手、脸、衣服等外貌,再加上“爬、蹭、喘、沾”等准确的动词进行细致描写的。在读、说、悟中,学生会掌握抓住外貌、动作、神态等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真正实现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完美结合。课后,可以安排这样一个小练笔:老妇人回家后,会怎么向家人讲述她的这次经历?注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通过练笔,不仅让学生回顾了乔依美好的人物形象,而且也进一步掌握了细节描写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总之,从研读文本到课堂教学就应做到“深入浅出”。在课前,教师应根据新课程标准理念,深入研读文本,领会文本内涵,准确把握教学的中心和重难点;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特点为基础,潜移默化,将学生引入语文学习的深处。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2017
  【2】崔峦老师解读核心素养.语文素养网,2016(11)
  【3】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5)
  【4】超越·主题·整合——窦桂梅教学思想探索.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3(10)
其他文献
江苏省张家港市德积小学  “腹有诗书气自华”“不学诗,无以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诗是最美的语言之花。古诗词是一门经典的语言艺术,具有独特的魅力,它注重遣词造句,讲究反复推敲,绵里藏针,它对语言简洁、准确和传神等方面的要求,可谓近乎苛刻,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重要载体。  一、咬文嚼字,品味语用魅力  古诗语言凝练,富有表现力。古人在创作时追求语言的精致可谓用功极深,有“吟安一个
目的探究儿童预防接种中采用全程护理干预措施的作用与效果。方法 80例行预防接种的儿童,采用奇偶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40例。参照组采用常规儿童接种护理模式,实验组采
【摘 要】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学生们来说,只有他感兴趣的东西才会吸引他的注意,从而使他产生学习的欲望和动力,而游戏教学就是众多教学方法当中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如今,“学讲计划”正被广泛用于小学英语教学当中,而在其中运用游戏教学,既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又能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使学生在游戏当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在愉快的氛围中建立信心,从而获得知识、技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摘 要】  在新课改的倡导下,为满足学生多元化的语文学习需求,倡导尊重学生实际情况的个性化阅读一经提出,就得到了教育界众多人士的认可。为增进广大教育者对于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认识,促进个性化阅读在高中阶段语文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作者特结合自身长期以来的语文教学经验,通过对个性化阅读内涵的解析,探究了目前存在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并从实际问题出发对个性化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现路径进行了详细的
目的探讨会阴侧切术及护理体会。方法 200例会阴侧切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围手术期常规化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围手术期系统
【摘 要】  教育信息技术因其鲜明的图像、生动的形象和灵活多变的特点,在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方面远远超过了其他传统教育模式。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运用教育信息技术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运用教育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关键词】  激发兴趣和情感 创设情境 突破难点 拓展思维  教育信息技术是指运用计算机对文本、图像、
目的观察多样性护理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96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