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年6月,国务院法制办通过《全民阅读促进条例(草案)》明确规定了政府、学校、家庭、社会推进全民阅读的职责,全民阅读纳入了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公共财政支持全民阅读的推行和实施。
“部编本”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教授日前透露,语文高考的阅读面在悄悄的变化,高考语文要让15%的人做不完,对于阅读少、你读书、不思考、写字慢、语言基本功不扎实的孩子而言,此次教改已经不是噩梦而是审判。
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也说过,他学习语文,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语文教学效果真正的源泉是课外阅读,它不仅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更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是巩固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孩子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体的书。”由此可见,得阅读者得语文,得语文者得天下。
读书是孩子看世界的路,家长是孩子最好的引路人。作为家长,我们有责任为孩子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孩子喜欢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阅读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一、 春风又绿江南岸,书香家庭让我欢
《全民阅读促进条例(草案)》第十二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监护人应当开展家庭阅读、亲子阅读,发挥言传身教作用,培养良好的家风,促进未成年人阅读习惯的养成。
如今的网络时代,电脑、手机已经成为家庭生活的工具,很多家长都知道,要想毁掉一个孩子,请给他一部手机,手机正像毒品一样毁掉一个有一个家庭。有句话说得好:“一个喜欢阅读家庭更容易培养出一个喜欢阅读的孩子,一个喜欢阅读的老师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孩子”。想要培养一个孩子,先从建立书香家庭开始,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把孩子置身于浓厚的读书环境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在每一个犹太人家里当小孩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点一滴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小孩子去吻圣经上的蜂蜜。这个仪式的用意不言而喻,书本是甜的。这也说明犹太人比较注重引导小孩爱上阅读。
作为家长,要抓住孩子阅读的黄金时期,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在孩子3岁左右,我就开始陪孩子读好书,讲故事,让孩子了解和发现世界更多的趣味……每天晚上,我们俩端坐在沙发上,我静静地读,孩子静静地听;5岁左右,孩子静静地读,我和爸爸静静地听,偶尔还孩子探讨故事情节;孩子上幼儿园时,正好在蒙氏班,每天也有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进行阅读,日积月累,在6岁时,孩子读小学语文十二册教科书基本上是无障碍了。在和我交谈时,偶尔还能蹦出一些成语来。不得不说,阅读不仅给孩子带来乐趣,更带来智慧。
要想让孩子喜欢课外阅读,作为家长我们要以身作则。孩子在家里,我经常有意识的尝试在孩子阅读时候,拿出自己喜欢的书籍来阅读,把看到的好书与孩子分享,与孩子比一比谁积累的文段更精彩。如我在阅读管建刚老师的《我的作文教學革命》这本书时,发现书中的许多故事就如同是孩子的影子,语言也很优美,于是我经常与她分享书中的故事,有一天,她跑过来神秘兮兮地告诉我:“妈妈,管建刚老师写的那5本书我全部读完了,还拿到学校和同学分享了,他们都好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家长的读书爱好,孩子往往会仿效,家庭中浓浓的书香气息,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久而久之,孩子课外阅读的兴趣更浓了,一有时间,她总静静地津津有味的看着书,时而捧腹大笑,时而痛哭流涕,完全沉浸在书的世界里。
孩子上小学后,对阅读的热爱与日俱增,我根据孩子的爱好,我给她买了《草房子》《寄小读者》《窗边的小豆豆》《格林童话选》《安徒生童话选》《一千零一夜》《鲁滨逊漂流记》等,这些书籍内容贴近孩子实际,贴近孩子生活,符合孩子的需要,孩子爱不释手。
为了让更多的孩子爱上读书,让孩子读更多的书,我巧用激励,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我和孩子一起制作了阅读存折,每读完一页书,我就往里边存入一个金币(如:3月4日存入10个金币),如果金币累计达到2000个,就可以兑换自己喜欢的奖品。奖品有创意文具、小玩偶、图书等。孩子为了能得到自己心仪的礼物,更是分秒必争地去阅读。有时候还进行家庭读书分享会,把近段时间来我们的阅读收获和家庭成员分享;有时候也读书举行比赛,看谁读的书多,谁读的书更有意义。在这样的家庭氛围里,孩子自然而然喜欢阅读。
二、有心插柳柳成荫,阅读习惯伴我行
孩子的阅读往往更多地关注趣味性.缺乏认识的深度,只是停留在故事的表面层次,结果就像朱光潜先生所说的“只看到花架而忘记架上的花”,这种阅读不会有真正的收获。因此,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父母还必须注意对孩子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进行指导。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形成,未来成长的潜力将是无限的。孩子在阅读过程中,父母要教育他们养成科学读书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学以致用的习惯等。这些阅读习惯一旦形成,不但对孩子阅读能力的提高很重要,而且对他们将来的发展也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1)教给孩子科学的阅读方法。科学的阅读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精读与略读、欣赏与质疑、诵读与背诵都适应于小孩子。培根的《谈读书》说得很好,有的书籍需要精读,如经典书籍,精彩内容,这样的书籍无论从哪个点上都会对孩子产生良好的影响。有的书籍要泛读,也就是要有选择地读,跳跃性地读,大量地读,以便了解更多的信息,如报刊杂志之类的快餐文化。拿到一本书后,首先要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读着本书?我想从中得到什么?明确了阅读目的,才能确定科学的阅读方法。
(2)教会孩子做读书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因此,在阅读时应要求孩子注意圈点勾画以加深印象,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我给孩子制作了海量阅读盒,盒子里不仅装有登记阅读页数的阅读存折,还有一张张读书卡片,每张卡片上摘录了书名,作者,优秀片断,好词佳句,我的感悟等。做读书笔记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自主、富有个性。如果是自己的图书,就可以在语言精妙处圈划批注,还可以在空白处写下简短体会;就摘录到读书卡片上,平时在读报时发现自己喜爱的文章或资料还可以剪下来,分门别类贴在准备好的本子上。 孩子上中学以后,她的语文老师也鼓励孩子们多进行有意的课外阅读,但中学课业负担重了,孩子阅读的时间也少了,她开始反感写读书笔记,她觉得这是在浪费她宝贵的阅读时间。我翻开手机,告诉她:“妈妈工作几十年了,还坚持读书,坚持把精美的句子摘录了100多页,为的是日后写总结、写论文能派上用场,没有‘书到用时方很少’的遗憾。”孩子顿时明白老师的用意。
(3)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如果孩子能养成持久的阅读习惯,将会使他们终身受益,这就更需家长在平时的课外阅读指导中,通过一定的“强制”,使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建议如下:定内容,要引导孩子选优秀童书,要读的书一经选定,就一定要读完,不可半途而废;定时间,孩子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读书的时间,切不能想读就读,不想读就不读,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定量,根据孩子的阅读能力,制定读书计划,根据某本书的具体情况规定孩子每天读的页数。
梅子涵说:“一个出色的、高贵的、蓬勃的生命,它的现在和未来,总是离不开书本的。一个小时候就常常走向书、走向书的感觉的人,长大了大概不会平庸吧。”孩子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并能做到持之以恒,并能终身受益。
三、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两句话言简意赅地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丰富的积累,大量的阅读,为孩子的写作储备了足够的材料。书读多了,词语自然会“顺流直下”,名言佳句也能信手拈来。
但要使阅读得于升华,还得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勤加练笔,孩子读完一本课外读物或是一个故事,往往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时,我们要趁热打铁,引导孩子把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所见、所思、所想用笔头倾泻出来。例如在读完《卖火柴的小女孩》《野天鹅》《拇指姑娘》等,孩子的心被童话占据了,心情随着主人公的曲折命运时喜时悲,课外阅读让学生发现了美,感受了美,表达了美。这时,我恰当地引导与点拨,为孩子架起了一座阅读与写作和谐发展的桥梁。她也能通过异想天开的想象,描绘出一个个神话般的世界,编出许许多多生动有趣的故事,这是我们始料未及的。阅读中的积累又使情节变得具体、生动,像给文章披上了一件华丽的外衣,增添了许多生趣。
在指导孩子课外阅读时,我还让她明白怎样在阅读中加强仿写指导,让她模仿某些范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进行训练,拓宽孩子写作的思路,从读、仿中悟出写的门径。久而久之,孩子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就会得到提高。可以引导孩子从阅读的内容与情感点中得到启发,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社会经验,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达到读写的有机融合。对于写法上独具特点的片断,也可以作为读写结合的“点”进行语言训练。文段中语言优美,语汇丰富,父母更应引导孩子将所学词句加以积累应用,及时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素材,让阅读成为写作的“源头活水”。
巴丹在《阅读改变人生》一书中说得好:“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孩子的未来就在今天的阅读中,一种对书香的热爱,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都是一个生命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要素。
作为父母,一个最重要的角色,要带领孩子走在阅读的道路上,要教给孩子如何读书、读什么样的书,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做孩子心灵的导航师,做她阅读路上的引路人。小心呵护她小小的求知欲,探索欲,让她能夠更快地认识这个充满色彩的世界,让她的心灵在阅读中快乐地成长。
“部编本”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教授日前透露,语文高考的阅读面在悄悄的变化,高考语文要让15%的人做不完,对于阅读少、你读书、不思考、写字慢、语言基本功不扎实的孩子而言,此次教改已经不是噩梦而是审判。
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也说过,他学习语文,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语文教学效果真正的源泉是课外阅读,它不仅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更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是巩固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孩子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体的书。”由此可见,得阅读者得语文,得语文者得天下。
读书是孩子看世界的路,家长是孩子最好的引路人。作为家长,我们有责任为孩子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孩子喜欢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阅读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一、 春风又绿江南岸,书香家庭让我欢
《全民阅读促进条例(草案)》第十二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监护人应当开展家庭阅读、亲子阅读,发挥言传身教作用,培养良好的家风,促进未成年人阅读习惯的养成。
如今的网络时代,电脑、手机已经成为家庭生活的工具,很多家长都知道,要想毁掉一个孩子,请给他一部手机,手机正像毒品一样毁掉一个有一个家庭。有句话说得好:“一个喜欢阅读家庭更容易培养出一个喜欢阅读的孩子,一个喜欢阅读的老师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孩子”。想要培养一个孩子,先从建立书香家庭开始,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把孩子置身于浓厚的读书环境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在每一个犹太人家里当小孩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点一滴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小孩子去吻圣经上的蜂蜜。这个仪式的用意不言而喻,书本是甜的。这也说明犹太人比较注重引导小孩爱上阅读。
作为家长,要抓住孩子阅读的黄金时期,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在孩子3岁左右,我就开始陪孩子读好书,讲故事,让孩子了解和发现世界更多的趣味……每天晚上,我们俩端坐在沙发上,我静静地读,孩子静静地听;5岁左右,孩子静静地读,我和爸爸静静地听,偶尔还孩子探讨故事情节;孩子上幼儿园时,正好在蒙氏班,每天也有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进行阅读,日积月累,在6岁时,孩子读小学语文十二册教科书基本上是无障碍了。在和我交谈时,偶尔还能蹦出一些成语来。不得不说,阅读不仅给孩子带来乐趣,更带来智慧。
要想让孩子喜欢课外阅读,作为家长我们要以身作则。孩子在家里,我经常有意识的尝试在孩子阅读时候,拿出自己喜欢的书籍来阅读,把看到的好书与孩子分享,与孩子比一比谁积累的文段更精彩。如我在阅读管建刚老师的《我的作文教學革命》这本书时,发现书中的许多故事就如同是孩子的影子,语言也很优美,于是我经常与她分享书中的故事,有一天,她跑过来神秘兮兮地告诉我:“妈妈,管建刚老师写的那5本书我全部读完了,还拿到学校和同学分享了,他们都好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家长的读书爱好,孩子往往会仿效,家庭中浓浓的书香气息,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久而久之,孩子课外阅读的兴趣更浓了,一有时间,她总静静地津津有味的看着书,时而捧腹大笑,时而痛哭流涕,完全沉浸在书的世界里。
孩子上小学后,对阅读的热爱与日俱增,我根据孩子的爱好,我给她买了《草房子》《寄小读者》《窗边的小豆豆》《格林童话选》《安徒生童话选》《一千零一夜》《鲁滨逊漂流记》等,这些书籍内容贴近孩子实际,贴近孩子生活,符合孩子的需要,孩子爱不释手。
为了让更多的孩子爱上读书,让孩子读更多的书,我巧用激励,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我和孩子一起制作了阅读存折,每读完一页书,我就往里边存入一个金币(如:3月4日存入10个金币),如果金币累计达到2000个,就可以兑换自己喜欢的奖品。奖品有创意文具、小玩偶、图书等。孩子为了能得到自己心仪的礼物,更是分秒必争地去阅读。有时候还进行家庭读书分享会,把近段时间来我们的阅读收获和家庭成员分享;有时候也读书举行比赛,看谁读的书多,谁读的书更有意义。在这样的家庭氛围里,孩子自然而然喜欢阅读。
二、有心插柳柳成荫,阅读习惯伴我行
孩子的阅读往往更多地关注趣味性.缺乏认识的深度,只是停留在故事的表面层次,结果就像朱光潜先生所说的“只看到花架而忘记架上的花”,这种阅读不会有真正的收获。因此,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父母还必须注意对孩子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进行指导。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形成,未来成长的潜力将是无限的。孩子在阅读过程中,父母要教育他们养成科学读书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学以致用的习惯等。这些阅读习惯一旦形成,不但对孩子阅读能力的提高很重要,而且对他们将来的发展也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1)教给孩子科学的阅读方法。科学的阅读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精读与略读、欣赏与质疑、诵读与背诵都适应于小孩子。培根的《谈读书》说得很好,有的书籍需要精读,如经典书籍,精彩内容,这样的书籍无论从哪个点上都会对孩子产生良好的影响。有的书籍要泛读,也就是要有选择地读,跳跃性地读,大量地读,以便了解更多的信息,如报刊杂志之类的快餐文化。拿到一本书后,首先要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读着本书?我想从中得到什么?明确了阅读目的,才能确定科学的阅读方法。
(2)教会孩子做读书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因此,在阅读时应要求孩子注意圈点勾画以加深印象,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我给孩子制作了海量阅读盒,盒子里不仅装有登记阅读页数的阅读存折,还有一张张读书卡片,每张卡片上摘录了书名,作者,优秀片断,好词佳句,我的感悟等。做读书笔记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自主、富有个性。如果是自己的图书,就可以在语言精妙处圈划批注,还可以在空白处写下简短体会;就摘录到读书卡片上,平时在读报时发现自己喜爱的文章或资料还可以剪下来,分门别类贴在准备好的本子上。 孩子上中学以后,她的语文老师也鼓励孩子们多进行有意的课外阅读,但中学课业负担重了,孩子阅读的时间也少了,她开始反感写读书笔记,她觉得这是在浪费她宝贵的阅读时间。我翻开手机,告诉她:“妈妈工作几十年了,还坚持读书,坚持把精美的句子摘录了100多页,为的是日后写总结、写论文能派上用场,没有‘书到用时方很少’的遗憾。”孩子顿时明白老师的用意。
(3)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如果孩子能养成持久的阅读习惯,将会使他们终身受益,这就更需家长在平时的课外阅读指导中,通过一定的“强制”,使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建议如下:定内容,要引导孩子选优秀童书,要读的书一经选定,就一定要读完,不可半途而废;定时间,孩子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读书的时间,切不能想读就读,不想读就不读,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定量,根据孩子的阅读能力,制定读书计划,根据某本书的具体情况规定孩子每天读的页数。
梅子涵说:“一个出色的、高贵的、蓬勃的生命,它的现在和未来,总是离不开书本的。一个小时候就常常走向书、走向书的感觉的人,长大了大概不会平庸吧。”孩子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并能做到持之以恒,并能终身受益。
三、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两句话言简意赅地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丰富的积累,大量的阅读,为孩子的写作储备了足够的材料。书读多了,词语自然会“顺流直下”,名言佳句也能信手拈来。
但要使阅读得于升华,还得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勤加练笔,孩子读完一本课外读物或是一个故事,往往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时,我们要趁热打铁,引导孩子把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所见、所思、所想用笔头倾泻出来。例如在读完《卖火柴的小女孩》《野天鹅》《拇指姑娘》等,孩子的心被童话占据了,心情随着主人公的曲折命运时喜时悲,课外阅读让学生发现了美,感受了美,表达了美。这时,我恰当地引导与点拨,为孩子架起了一座阅读与写作和谐发展的桥梁。她也能通过异想天开的想象,描绘出一个个神话般的世界,编出许许多多生动有趣的故事,这是我们始料未及的。阅读中的积累又使情节变得具体、生动,像给文章披上了一件华丽的外衣,增添了许多生趣。
在指导孩子课外阅读时,我还让她明白怎样在阅读中加强仿写指导,让她模仿某些范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进行训练,拓宽孩子写作的思路,从读、仿中悟出写的门径。久而久之,孩子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就会得到提高。可以引导孩子从阅读的内容与情感点中得到启发,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社会经验,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达到读写的有机融合。对于写法上独具特点的片断,也可以作为读写结合的“点”进行语言训练。文段中语言优美,语汇丰富,父母更应引导孩子将所学词句加以积累应用,及时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素材,让阅读成为写作的“源头活水”。
巴丹在《阅读改变人生》一书中说得好:“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孩子的未来就在今天的阅读中,一种对书香的热爱,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都是一个生命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要素。
作为父母,一个最重要的角色,要带领孩子走在阅读的道路上,要教给孩子如何读书、读什么样的书,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做孩子心灵的导航师,做她阅读路上的引路人。小心呵护她小小的求知欲,探索欲,让她能夠更快地认识这个充满色彩的世界,让她的心灵在阅读中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