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能人才创业能力培养对策研究

来源 :职业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fan1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技能人才创业能力培养是适应社会变革,缓解就业压力、促进高职教育良性发展的需要。本文从高技能人才创业能力培养的内涵入手,深入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从树立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培养创业心理品质三方面提出了高职院校实施创业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创业能力;对策研究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类型,高职教育突出实践教学、技能训练和知识运用,培养的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技能型人才,要求能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强调在“应知”基础上的“应会”,善于把高新技术转化成为现实生产力。这种“知识应用能力”实际上就是创业能力,这种“高技能人才”实际上就是创业人才。
  创业能力培养是高职教育实践探索的崭新领域。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21世纪社会发展趋势的分析:现行毕业生50%将难以获得挣工资的工作机会,自营职业是大多数青年人获得经济独立的最大机会所在。我国自2003年以来,随着高职教育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张,就业岗位短缺、供需矛盾尖锐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高职教育为了适应新的挑战和变革需求,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激发学生在各种工作领域的事业心、进取心、开拓精神和首创精神,提高自我谋职和就业能力就显得愈发重要。高职生只有把自己视为创业主体,主动出击实现自我雇佣,并在此基础上为别人提供工作岗位,才能有效缓解就业压力,促进高职教育良性健康发展。
  
  高技能人才创业能力培养的内涵
  
  创业能力的内容包括求职的能力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的能力。在此,求职能力不是指被动地等待分配工作或在某一特定领域里寻找空缺,而是指主动地、全方位地探寻可能形成岗位的能力。创造新的就业岗位能力是高职创业教育的精髓所在,不只满足于达到从业目标,更实现了个人职业生涯的自我发展,使求职者成为就业岗位的创造者。
  创业能力是一种以实现创业目标为核心,带有创新特征的高层次综合职业能力,可以分解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类能力。专业能力是指企业中与经营方向密切相关的主要岗位或岗位群所要求的能力,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创业能力形成的前提和基础。方法能力是指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包括捕捉市场需求、分析决策、申办企业、确定企业布局、经营管理、控制和协调能力等,是创业的必备能力。社会能力是指创业过程中所需要的行为能力,包括人际交往、与人合作、自我约束、适应变化和承受挫折的能力,是创业的核心能力。
  高技能人才创业能力培养的内涵是以专业能力为基础,方法能力为必备,社会能力为核心,通过相应的专业课程教学培养专业能力,以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增加创业体验为主线提升方法能力,开展校内外实训结合的社会实践活动,以锻炼社会能力。在学生具备一定创业能力后,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创业指导帮助他们选择适合市场需求和符合个人特长的创业目标,并落实创业行为,让他们闯出自我谋职的道路,开辟自我发展的空间。
  
  高技能人才创业
  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尽管在高职院校中开展创业教育,提高人才创业能力的重要性已经非常明显,但目前高职院校对实施创业教育普遍不够重视,开展创业教育的现实情况也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对高技能人才创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重视不够我国高职院校长期以来是按就业教育的模式培养人才的,习惯于通过政府安排,由学生手持报到证去就业,而忽略了创业教育的开展,对创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重视不够。在知识经济时代所带来的“创业一代兴起”的背景下,很多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仍相对滞后,普遍认为创业是少数人的专利,没有引导学生树立处处是创业之地、人人是创业之人的创业态度;普遍认为高职教育可以加强就业教育,但要进行创业教育要求太高,没有意识到高职创业教育是更高层次的就业教育,高技能人才创业能力培养是带有全面性、结构性的教育革新和教育发展的价值追求,是全体教学人员的任务,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因此,在实施创业教育时,很多高职院校把创业能力的培养视作一般教育内容作简单增减,仅仅在学生毕业前开设的就业讲座或课程中安排相关内容,笼统作一些介绍,整个过程也只有负责就业指导的教师参与,创业教育处于自发、分散、探索状态。即使在现有的创业教育试点的高职院校中,也只注重创业知识的讲述和培训,忽视了对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创业教育的理念还没有融入学校的育人体系之中。
  高技能人才创业能力培养的认识误区许多高职院校把创业教育简单理解成职业技能教育,把创业能力等同于创业技能;认为创业教育就是教会学生创办企业或公司,以开展企业策划大赛、组织学生参观成功企业、创办科技园等第二课堂的创业实践活动作为培养创业技能的主要途径。这种认识误区不仅不利于创业教育的深入发展,而且还可能导致创业教育发展方向的偏离,使面向全体学生的综合性教育沦为针对少数学生的技能教育。因此,在实施创业教育时,很多高职院校忽略了培养创业能力的深层基础,没有从根本上改革现有的专业教育和课程体系,脱离了基础知识、专业教育和学科教育,孤立地进行创业技能训练活动。虽然这些创业实践活动对创业能力的培养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缺乏持续性。同时,由于一些创业实践活动受资金、条件、专业的局限,往往把大多数学生排斥在创业教育之外,最终结果是人为地淡化了创业教育的深刻内涵。
  高技能人才创业能力培养的课程单一创业教育只有纳入教学体系才能实现规范化和系统性,目前高职院校这项工作还十分薄弱。开展创业教育,需要对现行教学进行系统改革,这不仅包括开设创业课程,还包括对专业课程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许多院校对此力不从心。高技能人才创业能力培养的课程单一表现在:第一,因为创业教育没有成熟的教材,讲课难度大,导致教师积极性不高,讲授此课程内容比较片面,往往只重创业意义、创业者素质等方面的内容,轻创业意识与能力培养,对类似企业冠名、公司注册、资金来源等基本知识都未涉及;第二,高职院校设置的创业课程只在操作技能层面做文章,大多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和操作性,且未形成系统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体现不了创业教育思想;第三,很多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多是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偏重于理论教学,没有或者是很少进行相关的实践,学生不感兴趣,也不能从中学到对进行创业实践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致使创业教育流于形式。
  高技能人才创业能力培养的师资薄弱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最大的问题是师资问题。目前,高职院校“双师”是指专业教师既有教师资格证书,又是工程师的教师。他们有在企业顶岗工作、实习锻炼和调研的经历,专业知识也较为丰富。但对于从事创业教育的高职教师而言,即使具有“双师”素质,也大都没有受过系统的创业教育,普遍缺乏创业教育意识,更缺乏创业经历和创业体验,不熟悉企业的运作、发展、管理与经营,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倾向于理论说教,讲不清企业的实际运作过程和操作环节,对学生缺乏吸引力,达不到实施创业教育的目的。创业教育师资力量的薄弱已经成为高技能人才创业能力培养的“瓶颈”。
  高技能人才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缺乏创业实践是创业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创业教育实效的基本途径。创业实践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创业目标和价值取向,增强创业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创业的综合素质。从目前高职院校创业实践开展情况来看,由于创业实践的资金问题不易落实,“真刀真枪”的创业实践很难开展。现阶段高职院校创业实践大都以组织学生参观企业、邀请专家召开讲座、开展大学生创业大赛等活动为主,规模较小,也缺乏创业专家团队针对学生在创业实践中遭遇的具体问题进行个性化的指导,达不到提升高技能人才创业能力的目的。
  
  高技能人才创业能力培养实施对策
  
  正确定位,树立创业意识高职院校在开展创业教育时,要正确定位,以充分挖掘学生潜力,树立学生创业意识,提高学生自我就业能力为根本。高职创业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着眼点是培养高职生的创业基本素质和技能,使他们在校学习中就受到训练和熏陶,能够适应社会需求,毕业时找到谋生的职业,并在此基础上创立自己的事业。因此,创业教育应是定位于帮助毕业生掌握自我就业的态度、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同时,在创业教育中,应着重树立学生的创业意识,启发他们产生创业的要求和愿望,把创业作为自己的职业选择之一,将被动的就业观念转变为主动的创业观念。
  多措并举,提高创业能力高职院校应通过实施多种举措,切实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1.课程结构模块组合,培养专业能力。高职院校应致力于课程教学改革,构建“宽基础、活模块、人为本”的课程体系。针对职业岗位要求,以技术应用为核心,在通识教育课程、职业技术基础课程、专业技术课程、职业能力课程、创业教育课程等主模块基础上形成可以灵活编排与组合的课程结构模块。通识教育课程主模块侧重于打破专业局限,开阔知识视野,建立健康人生观,培养科学文化精神,从而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积累发展后劲。职业技术基础课程主模块侧重于使学生习得从事岗位所需的通用专业知识,为学生今后转岗和继续学习奠定知识与技能的“宽基础”。专业技术课程主模块侧重于全方位训练专业技能水平,使学生在“宽基础”上又获得“一专”的深度学习机会,增强就业弹性和岗位适应性。职业能力课程主模块侧重于利用实践教学环节对核心技术能力进行强化训练,以岗位技能需求培养为落脚点,在“一专”方向的基础上,突出“多能”。创业教育课程主模块可由创业教育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和创业实践活动课程构成,融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课程为一体,从理论到实践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侧重于为学生汲取创业基本知识,进行创业实践提供条件。课程结构模块化可以改变传统教学课程刚性划一的模式,增强课程的弹性,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发展能力模块,使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加以选择,掌握从事多个职业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奠定其创业的前提和基础。
  2.增强创业体验,提升方法能力。高职院校可通过与企业进行有效的校企合作,创办“模拟创业企业”,为学生提供创业实战演习场所。“模拟创业企业”就是在创业型企业中实践模拟创业,从寻找商机开始,到制定创业计划、组建创业团队、进行创业融资和创业管理的全过程模拟,使学生从中得到真切的创业体验。“模拟创业企业”的校企共建单位通常以民营企业为主,这有利于吸纳成功的民营企业家成为学校创业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以兼职教师身份走入课堂“现身说法”,以自身真实的创业案例研究为课题,与学生一起互动讨论,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创业的理性认识,了解创业的具体过程和政府的相关政策,体验创业过程的艰辛与创业成功的喜悦,对创业有一个全方位的把握。高职院校应通过组织多种以自身创业体验为主的活动,提升学生方法能力。
  3.实训结合社会实践,锻炼社会能力。高职院校可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密切联系,在工学互动中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实践操作。在实训平台上引入企业5S管理,创设职业素质教育的企业环境,使学生能够体验企业的管理和文化,养成严格执行企业各种规章制度、工作程序和各项作业标准的良好习惯和作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和自我约束的能力。高职院校还可安排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入社会进行模拟创业实践,让学生参观考察各种类型的小企业,做社会调查,提出创业计划,提高策划能力。鼓励和帮助学生从事劳务服务,增加阅历,锻炼心理承受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高职院校应通过各种创业实践,引导学生了解市场、了解职业,从各方面与社会相衔接,积累经验,锻炼学生社会能力。
  科学指导,培养创业心理品质创业指导是实施创业的重要保证,它能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职业世界,促进学生自主创业。科学的创业指导绝非单纯地提供信息,而应渗透于各门专业课程的教学之中,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为重点,提供自我发展与学习、吸取求职经验等方面的综合指导。创业心理品质由意志和情感组成,包括独立性、冒险性、坚韧性、克制性、适应性和合作性。创业是艰苦的,中间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挫折,包括失败,因此,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创业成功的关键。在创业指导中,要培养学生自强、自立、自信、自主的精神,使他们学会克服不良品质和人格缺陷,形成吃苦耐劳、谦虚宽容,坚忍不拔的创业心理,以提高其对市场变化的心理应变能力,这是创业成功必不可少的心理力量。
  
  参考文献:
  [1]王玉.创业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于连涛,刘伟.创新与创业教育[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4.
  [3]张翠英.对加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研究[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6,(5).
  [4]王世华.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0).
  [5]张丽蓉,等.高职高专学生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的培养[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17).
  作者简介:
  胡清(1975—),女,江苏苏州人,硕士,苏州市职业大学机电工程系科研秘书、工程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及教学管理。
  陶亦亦(1963—),男,江苏苏州人,硕士,苏州市职业大学机电工程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及机电控制技术。
其他文献
摘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在我国积极鼓励职业教育大发展的同时,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我国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建立一套适应新形式的职业资格(水平)认证制度有利于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提高职业教育的市场认可度。  关键词:职业资格;认证;新思考    我国与职业相关的资格认证的概况    目前,我国与职业相关的资格认证或水平认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国家强制性的“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安全也就成为当今网络社会的焦点中的焦点,病毒、黑客的猖獗使身处今日网络社会的人们感觉到谈网色变,无所适从。现代的电脑加密技术就是适应了网络
《妙一斋医学正印种子编》^[1]为明·岳甫嘉所著,分男女科各一卷,是一部讨论男女不育不孕的性医学专著,上卷为男科。现将其关于男子不育诊疗特点分析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