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诗与古诗相比,与我们有着更强的贴近性,然而其教学模式的定位与教学策略的构建一直处于“灰箱”状态。本文从课前的“课前三分钟小演讲”和群文阅读的对照;课堂上提最有价值的问题及续写、仿写和适度创作;课后与多种艺术形式牵手、借助新媒体搭台等方式,对现代诗的教学方法作適当厘定。
【关键词】现代诗 教学方法 教学时段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2-0039-02
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各种诗词节目、诗词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诗词进校园”也被反复提及。但在这些节目和活动中,古诗词占据了绝大部分。回到课堂中,现代诗歌的教学处于略显尴尬的边缘地位。那么如何更有效地开展现代诗课程呢?笔者尝试从课前、课堂和课后三个时间维度出发,对现代诗教学方法作出一些新的思考。
一、课前:在积累中激趣促思
1.“课前三分钟”:讲我所爱。在“诗歌单元”的教学周,不妨让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一首现代诗,并说明理由。在日常课堂中,让学生谈喜欢诗的哪个部分,为什么喜欢,学生往往试图去寻找一些考试中习惯性的措辞,将丰富的诗歌简化为优美、凄凉、豪放、悠远等类型化的情调。而这样一种“选我所爱,畅所欲言”的方式,既能让学生的诗歌触角得以广泛延伸,又能入乎其内,在教师隐退的情况下在诗歌中“自由进出”,以自己的审美趣味去把握真正的诗意。
2.群文阅读:重视诗歌的文本间性。教师不妨在课前几天给学生印发学习任务单,上面可以包含2—3首与课上将要讲授的现代诗主题相同或表现手法相似的诗歌;同一作者的其他代表性诗歌;其他诗人或学者对这一诗歌的评论;(如果是外国现代诗)也可适当引入英文原诗,或几种不同版本的译作等。通过一个统领性的核心问题和针对这些各类文本衍生出的子问题,让学生在课前形成对这类诗歌的整体感知和多维度的思考,为课堂的进一步讨论打下基础。
二、课堂:灵活传释与基于个人的创作
1.就一首诗提一个你认为最有价值的问题。郭初阳老师给初三学生讲里尔克《严重的时刻》一诗时,就请学生就这首诗写下一个自己认为最值得探讨的问题。四人一小组,讨论后选出最有价值的那个问题,呈现给全班同学。这样有利于让每个成员都参与到头脑风暴中来。借助诗歌唤醒学生潜在的“诗性气质”与“哲学困惑”,培养如尼采所说的持久的哲学性的惊异、深刻而高贵的诗性。
2.续写、仿写和适度创作。“理解诗的最好办法是自己写诗”。在学习的初级阶段,教师可以节选诗歌中形式较为工整的一节或几节,让学生基于既有句式,在内容上展开想象,进行补白式的续写与仿写。到了学习的深入阶段,教师可逐渐撤去支架与多余的“限制”,只提供主题或风格,也可从短诗向中型诗、组诗和长诗进阶。对于学生的作品,教师最好还能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课堂讨论。为优秀作品寻找发表的途径,也为其他作品创造展示和“发表”的平台,以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课后:从现代诗“走出去”
1.与多种艺术形式牵手。现代诗的写作可以贯通其他各类文体,甚至其他艺术形式。教师不妨给学生呈现一幅画作,让他用几句诗歌进行描述或用诗歌的形式抒发自己对这幅画的感受;给学生一篇优美的散文,让学生从诗歌的视角进行二次创作与改造;将诗歌与流行音乐的歌词进行对比欣赏。走出教室和校园,开拓自己的生命体验,让灵魂的触角对世间万物时刻保持敏感。
2.新媒体搭台。自媒体时代让个人的“主播梦”得以实现。学生可以诵一首优美的小诗,再或多或少地谈谈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配上富有意境的音乐,制作成精良的诗歌作品在社交平台进行发布和展示。在这样生动有趣的任务驱动下,学生会自发地多练习、多体悟,也就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自己的诵读水平以及对文章的理解。并且,优秀作品经过老师、同学、家长的转载和评论,高阅读量对诵读的作者——学生而言,无疑也是一个超越物质的“强激励”。
诗人王家新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育不在于给予什么,而在于打开,就像诗歌本身,给学生第三只眼”。在现代诗教学中,或许应该少一些概念,多一些作品;少一些支离破碎的“预设赏析”,多一些“物象自现”的自由进出。搭建并在日常生活中经营好“诗歌共同体”。诗的种子一旦播下,他们会发现,万物静默如谜,诗意俯拾皆是。
参考文献:
[1]周春梅.“我就是一首诗”——现代诗教学手记[J].名作欣赏, 2013(16):52-56.
[2]一行.论诗教[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3]叶维廉.中国诗学[M].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
[4]倪文锦.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中的群文阅读[J].课程·教材·教法, 2017(6):44-48.
作者简介:
周也,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学科教学(语文)。
【关键词】现代诗 教学方法 教学时段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2-0039-02
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各种诗词节目、诗词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诗词进校园”也被反复提及。但在这些节目和活动中,古诗词占据了绝大部分。回到课堂中,现代诗歌的教学处于略显尴尬的边缘地位。那么如何更有效地开展现代诗课程呢?笔者尝试从课前、课堂和课后三个时间维度出发,对现代诗教学方法作出一些新的思考。
一、课前:在积累中激趣促思
1.“课前三分钟”:讲我所爱。在“诗歌单元”的教学周,不妨让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一首现代诗,并说明理由。在日常课堂中,让学生谈喜欢诗的哪个部分,为什么喜欢,学生往往试图去寻找一些考试中习惯性的措辞,将丰富的诗歌简化为优美、凄凉、豪放、悠远等类型化的情调。而这样一种“选我所爱,畅所欲言”的方式,既能让学生的诗歌触角得以广泛延伸,又能入乎其内,在教师隐退的情况下在诗歌中“自由进出”,以自己的审美趣味去把握真正的诗意。
2.群文阅读:重视诗歌的文本间性。教师不妨在课前几天给学生印发学习任务单,上面可以包含2—3首与课上将要讲授的现代诗主题相同或表现手法相似的诗歌;同一作者的其他代表性诗歌;其他诗人或学者对这一诗歌的评论;(如果是外国现代诗)也可适当引入英文原诗,或几种不同版本的译作等。通过一个统领性的核心问题和针对这些各类文本衍生出的子问题,让学生在课前形成对这类诗歌的整体感知和多维度的思考,为课堂的进一步讨论打下基础。
二、课堂:灵活传释与基于个人的创作
1.就一首诗提一个你认为最有价值的问题。郭初阳老师给初三学生讲里尔克《严重的时刻》一诗时,就请学生就这首诗写下一个自己认为最值得探讨的问题。四人一小组,讨论后选出最有价值的那个问题,呈现给全班同学。这样有利于让每个成员都参与到头脑风暴中来。借助诗歌唤醒学生潜在的“诗性气质”与“哲学困惑”,培养如尼采所说的持久的哲学性的惊异、深刻而高贵的诗性。
2.续写、仿写和适度创作。“理解诗的最好办法是自己写诗”。在学习的初级阶段,教师可以节选诗歌中形式较为工整的一节或几节,让学生基于既有句式,在内容上展开想象,进行补白式的续写与仿写。到了学习的深入阶段,教师可逐渐撤去支架与多余的“限制”,只提供主题或风格,也可从短诗向中型诗、组诗和长诗进阶。对于学生的作品,教师最好还能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课堂讨论。为优秀作品寻找发表的途径,也为其他作品创造展示和“发表”的平台,以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课后:从现代诗“走出去”
1.与多种艺术形式牵手。现代诗的写作可以贯通其他各类文体,甚至其他艺术形式。教师不妨给学生呈现一幅画作,让他用几句诗歌进行描述或用诗歌的形式抒发自己对这幅画的感受;给学生一篇优美的散文,让学生从诗歌的视角进行二次创作与改造;将诗歌与流行音乐的歌词进行对比欣赏。走出教室和校园,开拓自己的生命体验,让灵魂的触角对世间万物时刻保持敏感。
2.新媒体搭台。自媒体时代让个人的“主播梦”得以实现。学生可以诵一首优美的小诗,再或多或少地谈谈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配上富有意境的音乐,制作成精良的诗歌作品在社交平台进行发布和展示。在这样生动有趣的任务驱动下,学生会自发地多练习、多体悟,也就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自己的诵读水平以及对文章的理解。并且,优秀作品经过老师、同学、家长的转载和评论,高阅读量对诵读的作者——学生而言,无疑也是一个超越物质的“强激励”。
诗人王家新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育不在于给予什么,而在于打开,就像诗歌本身,给学生第三只眼”。在现代诗教学中,或许应该少一些概念,多一些作品;少一些支离破碎的“预设赏析”,多一些“物象自现”的自由进出。搭建并在日常生活中经营好“诗歌共同体”。诗的种子一旦播下,他们会发现,万物静默如谜,诗意俯拾皆是。
参考文献:
[1]周春梅.“我就是一首诗”——现代诗教学手记[J].名作欣赏, 2013(16):52-56.
[2]一行.论诗教[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3]叶维廉.中国诗学[M].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
[4]倪文锦.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中的群文阅读[J].课程·教材·教法, 2017(6):44-48.
作者简介:
周也,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学科教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