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由于部分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阅读习惯,导致他们在进行文章阅读时通常采用走马观花式的阅读方式粗略進行文章浏览,对文章所描写的内容缺乏深入研究,自然也无法体会文章中的写作技巧及思想情感的表达。与此同时,他们在进行文章写作时,常常感觉无素材可写,无内容可说,也不知从何说起。
一、 注重学生在阅读中质疑的能力,在思维的过程中养成读写结合的意识
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质疑的能力,要引导学生多思考:文章写了什么?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怎样把别人的说法与写法吸收到自己的文章中?这样的吸收,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应做哪些改动?……
二、 充分发挥“例子”作用,训练学生对于文章写作手法的学习和运用
积极引导学生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敏锐的感触力。凡是作文写得好的同学,一般是善于感悟生活的,他们对于现实生活很敏感。看到花开花落,周围世界的悲欢离合,有的孩子会无动于衷,有的孩子则会感慨万千。怎样让学生充分感悟生活?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后,我引导学生说出对小女孩的感情。一般的学生都会同情那位美丽、可怜的小姑娘。在同情之余,我就会引导学生:想一想,如果你也是处于那种境地该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如果你遇到这样的小女孩,你想对她说什么呢?这样学生就会陷入沉思。我再让他们和小女孩的处境相比较,想想自己现在的学习、生活,把要说的话写下来,结果一篇篇很有真情实感的读后感就写出来了。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会有意识地挑选一些美文让学生借鉴,并进行仿写。《桂林山水》是一篇文情并茂的散文。课文运用总分总的结构,抓住桂林的山、漓江水的特点进行描写,最后又把山水结合起来写。整篇文章结构简单,内容浅显易懂。学完本课后,我指导同学们仿照课文运用的对比、排比、比喻、拟人等写作技巧,去留心观察家乡的荷塘、柳树、果园、山丘、古木等有特色的景点,抓住事物的特点,展示才华,仿写一篇家乡的“桂林山水”。
三、 注重学生的内心体验,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体会
课文中,有不少内容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师的精当讲解,学生的熟读体会,都会使学生与作者以及课文中的人物产生共鸣并受到感染。学生沉浸在课文的意境之中,正是练笔的好时机。把“点”选择好了,训练到位了,便有可能产生“四两拨千斤”的神效来。
老师可以根据教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文章,让学生进行课后练笔训练,如开展读后感练习、课后小随笔练习等。学习了《慈母情深》《父爱之舟》后,学生被课文中父母无私而深沉的爱所感染时,老师就可以布置一篇小练笔让学生描写自己和父亲母亲之间的故事,可以是歌颂父母伟大无私的爱,可以是说给父亲母亲挂在嘴边却羞于启齿的悄悄话,也可以是对父亲母亲在生活中的处事方式提出意见和建议等,题材、内容不限,训练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琐事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促使他们成为生活的有心人,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
四、 联系生活学会观察,进行素描训练
统编教材把观察作为一个重要的语文要素单独罗列出来,进行分层训练。一上在第八单元首次提出“观察”,三上专门在习作单元提出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四上提出“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观察在学生习作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到小学中年级,学生的观察能力迅速发展,表现为观察的目的性、持续性、细致性和概括性有较大的增长,能通过观察,比较正确、全面、深入地感知事物的特点。因此,中年级要发展学生比较系统的概括信息、交流信息和自我表现的语言能力,最佳的习作训练形式是素描,即以观察实物作为途径,以片段和简单的篇章作为形式,将描写和叙述结合起来反映周围生活的记叙文训练。
读写结合,要有开阔性。看到一朵花,看到一棵树,看到一只小动物,我们去观察它,去了解它,去认识它,这是阅读。我们去旅游,去游山玩水,去看名胜古迹,有历史,有文化,有民俗,有传说,有故事,这也是阅读。我们和人交往,如何打交道,如何认识人,如何传递信息,如何达成合作,如何共同前进,遇到问题如何解决,也是阅读。我们需要掌握阅读人、阅读事、阅读社会的技能。我们只有把社会和书本这两个世界的阅读打通,边读,边思考,然后形成文字,读和写就会结合得更丰富、更有深度。
*文章系淮北市教育科学规划2019年度立项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阅读教学‘读写结合’策略研究”(立项批准号:HBJK19015)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城关中心学校第一小学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会楼小学)
一、 注重学生在阅读中质疑的能力,在思维的过程中养成读写结合的意识
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质疑的能力,要引导学生多思考:文章写了什么?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怎样把别人的说法与写法吸收到自己的文章中?这样的吸收,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应做哪些改动?……
二、 充分发挥“例子”作用,训练学生对于文章写作手法的学习和运用
积极引导学生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敏锐的感触力。凡是作文写得好的同学,一般是善于感悟生活的,他们对于现实生活很敏感。看到花开花落,周围世界的悲欢离合,有的孩子会无动于衷,有的孩子则会感慨万千。怎样让学生充分感悟生活?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后,我引导学生说出对小女孩的感情。一般的学生都会同情那位美丽、可怜的小姑娘。在同情之余,我就会引导学生:想一想,如果你也是处于那种境地该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如果你遇到这样的小女孩,你想对她说什么呢?这样学生就会陷入沉思。我再让他们和小女孩的处境相比较,想想自己现在的学习、生活,把要说的话写下来,结果一篇篇很有真情实感的读后感就写出来了。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会有意识地挑选一些美文让学生借鉴,并进行仿写。《桂林山水》是一篇文情并茂的散文。课文运用总分总的结构,抓住桂林的山、漓江水的特点进行描写,最后又把山水结合起来写。整篇文章结构简单,内容浅显易懂。学完本课后,我指导同学们仿照课文运用的对比、排比、比喻、拟人等写作技巧,去留心观察家乡的荷塘、柳树、果园、山丘、古木等有特色的景点,抓住事物的特点,展示才华,仿写一篇家乡的“桂林山水”。
三、 注重学生的内心体验,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体会
课文中,有不少内容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师的精当讲解,学生的熟读体会,都会使学生与作者以及课文中的人物产生共鸣并受到感染。学生沉浸在课文的意境之中,正是练笔的好时机。把“点”选择好了,训练到位了,便有可能产生“四两拨千斤”的神效来。
老师可以根据教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文章,让学生进行课后练笔训练,如开展读后感练习、课后小随笔练习等。学习了《慈母情深》《父爱之舟》后,学生被课文中父母无私而深沉的爱所感染时,老师就可以布置一篇小练笔让学生描写自己和父亲母亲之间的故事,可以是歌颂父母伟大无私的爱,可以是说给父亲母亲挂在嘴边却羞于启齿的悄悄话,也可以是对父亲母亲在生活中的处事方式提出意见和建议等,题材、内容不限,训练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琐事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促使他们成为生活的有心人,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
四、 联系生活学会观察,进行素描训练
统编教材把观察作为一个重要的语文要素单独罗列出来,进行分层训练。一上在第八单元首次提出“观察”,三上专门在习作单元提出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四上提出“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观察在学生习作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到小学中年级,学生的观察能力迅速发展,表现为观察的目的性、持续性、细致性和概括性有较大的增长,能通过观察,比较正确、全面、深入地感知事物的特点。因此,中年级要发展学生比较系统的概括信息、交流信息和自我表现的语言能力,最佳的习作训练形式是素描,即以观察实物作为途径,以片段和简单的篇章作为形式,将描写和叙述结合起来反映周围生活的记叙文训练。
读写结合,要有开阔性。看到一朵花,看到一棵树,看到一只小动物,我们去观察它,去了解它,去认识它,这是阅读。我们去旅游,去游山玩水,去看名胜古迹,有历史,有文化,有民俗,有传说,有故事,这也是阅读。我们和人交往,如何打交道,如何认识人,如何传递信息,如何达成合作,如何共同前进,遇到问题如何解决,也是阅读。我们需要掌握阅读人、阅读事、阅读社会的技能。我们只有把社会和书本这两个世界的阅读打通,边读,边思考,然后形成文字,读和写就会结合得更丰富、更有深度。
*文章系淮北市教育科学规划2019年度立项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阅读教学‘读写结合’策略研究”(立项批准号:HBJK19015)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城关中心学校第一小学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会楼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