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济新闻人才的培养与锻造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in900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经济新闻报道要求快速、准确、客观、全面地反映经济建设的新情况、新面貌和新问题,因此经济新闻人才的培养和锻造,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论及经济新闻人才的定义,并从新闻教育、新闻培养以及培养模式三方面进行论述。阐明经济新闻教育应该寻求经济管理学科与新闻传播学科之间的契合点,处理好一般新闻学课程与经济新闻类课程的衔接关系,并强化实践教学和择业就业指导,凸显经济新闻人才的专业适用性。
  关键词:经济新闻人才 培养 锻造
  
  何谓“经济新闻人才”
  经济新闻人才是指对新近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经济活动进行报道的人才。经济新闻除具有新闻本身的真实、新鲜、及时的基本特点外,还有着自身的个性鲜明的特点,如较强的专业性、政策指导性、服务实用性、相对保密性、前瞻性。因此,经济新闻人才应具备较高的政策水平与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以经济与新闻为主的多学科知识背景;具有宏观意识与思维创新的品质,以及理性把握与感性传达的表述能力。
  作为经济新闻人才,不仅必须具备系统的新闻理论知识与技能、宽广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知识,熟悉我国新闻宣传的政策法规,而且必须掌握比较系统的经济知识和管理知识,具备独有的经济新闻采编能力。就学科知识而言,经济新闻是经济管理学科与新闻学科之间的契合点。就学过、研究过经济新闻的人而言,经济新闻人才是一般新闻学课程与经济新闻类课程相衔接的人才。
  经济新闻人才的培养
  专业教育。目前培养经济新闻人才最主要的问题是经济和新闻两张皮,理论和实践脱节,正因为如此,尽管中国目前有很多所高校开设了经济新闻专业(方向),但是新闻媒体内部缺乏经济新闻人才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缓解。要想培养出真正的经济新闻人才,融合型的专业师资是极其重要的,这里所说的“师资”指的是教师既懂经济学理论,又了解经济实务,同时也了解新闻业务。然而这样的师资,在目前的情况下,可以说是可遇不可求。所以要想办好经济新闻专业(方向),就要对现有的师资进行强化培训,例如:选派新闻学教师出国进修;选派教师到经济新闻媒体挂职工作;将经济新闻业界的资深人士请到学校,举办课程讲座,使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新办学模式等。这样教师的水平达到了,学生就能够受到专业性教育,从而培养出出色的经济新闻人才。
  专业培养。经济类媒体的迅猛发展以及大众媒体日渐“经济化”,加上新兴的网络媒体以及报业集团、广电集团的资源整合与产品创新,使得社会紧缺具有经济管理能力与新闻报道能力的经济新闻人才。为此,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南京财经大学等开设了经济新闻专业(方向)。在专业培养方面,一方面必须使培养出的经济新闻人才具备系统的新闻理论知识与技能、宽广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知识,并且熟悉我国新闻宣传的政策法规,掌握比较系统的经济知识和管理知识;另一方面,经济新闻人才应具备经营传媒产品的能力以及国际化的视野,应了解传媒产业链、资本运作的基本规则,懂得新型媒体,如网络、数字电视等的运营知识,能基本应对跨国传媒集团进入中国后的媒介资源整合的需求。再者,大型企业集团和跨国公司在市场竞争和日常公共关系维护中,需要大批量的企业新闻策划人才与传媒公关人才。这也正是“复合型”经济新闻人才的标准。
  培养模式。对于培养模式,绝不能走传统经济新闻人才培养之路,培养目标必须明晰化。正如南京财经大学新闻系李程骅和李平教授的观点,他们认为,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外向型”的经济新闻人才,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课程设置、课堂教育以及师资结构必须注意避免以下倾向:首先,培养经济新闻人才要避免“泛化”。国内很多高校都开办了新闻专业(方向),但为了省事和减少风险,只是把人民大学和复旦大学的课程体系搬了过来,至于师资能否胜任教学、学生将来的就业去向,根本不去论证,这种“泛化”倾向培养的人才与实际需求差距甚大。其次,培养经济新闻人才要避免“软化”。所谓“软化”是指文学化,由于近年来很多综合大学、师范大学办的新闻院系,基本上是在新闻系的基础上的扩展,无论是学科带头人还是教师,以文学的理念、文学的思维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认为新闻教学也就是应用写作,这种倾向导致的结果就是培养出的学生根本不懂新闻的写作范式,甚至用虚构的手法“创作”新闻。再次,培养经济新闻人才要避免“硬化”。所谓“硬化”是指经济院校在制定经济新闻专业的教学规划和培养模式时,经济管理类的课程太多,新闻传播类的课程太少,安排到媒体的实践时间更少,结果是学生系统掌握了经济管理知识,却不会把握新闻采访的要领,写不出激情而又通俗的新闻作品,新闻能力欠缺。
  经济新闻人才的锻造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新闻是非常强调实践的一种职业。美国西北大学麦迪尔新闻学院的培根博士曾说:“学校鼓励学生通过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并将其应用于自己的工作中。没有人能否认,记者应当是一个通才,但是不断实践、不断写作是不可替代的。”这就表明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作为经济新闻人才,首先必须对基本的经济学、管理学知识有较深的了解。然后从业人员应当尽量抓住机会和经济学家或者企业的高管进行深度对话,至少应当做到能听懂他们的意思。学生还应当对国内外经济媒体的情况,以及经济新闻的情况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应该去尽可能多的地方、公司或者政府部门采访,进行实践。另外,还应该尽可能地锻炼经济新闻人才的沟通能力,沟通包括几个方面,首先是和企业家、经济学家、管理学家、政府官员等专业人士的沟通能力。其次是和编辑的沟通能力。在深入沟通的基础上,寻找最合适的报道方式。同时,还要有能跟受众进行沟通的能力。因为受众很可能不是专业人士,怎样把专业的、深奥的经济现象和知识转化为普通受众能理解的方式,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当然这需要在实践中慢慢摸索,最后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到对新闻写作规律的纯熟运用。
  专业与非专业相统一。培养新闻人才还应当做到专业与非专业的统一。以美国为例,美国五大最佳新闻院校的教授,大多有十年以上的媒体工作经历。在美国的新闻传播学教授中,只有17%没有当过记者。那么在经济新闻培养方面,由于美国的很多新闻学教授以前就是资深的新闻从业者,也包括是经济新闻的从业者,因此,他们在课程设置、培养模式上已经有一套比较成熟的机制。他们的课程是把新闻和商业院的课程结合在一起,专业与非专业做到统一,真正形成复合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偏重于面向社会报道经济新闻。经济新闻人才要面向全社会报道经济,因此要注意受众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报道不仅要做到通俗易懂,而且在兴趣方面要能够吸引受众。因此经济新闻报道应注重简单化、通俗化、细分化、社会化视角,让没有专业知识的人也能够看得清楚。这个问题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简单”就是如果经济新闻记者本人对相关的理论以及要报道的对象烂熟于心的话,再加上良好的表达能力,那么写出的报道,必然是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气韵生动的。真正的大师就是能把复杂的问题通过很浅显的方式,很准确地表达出来。“复杂”就是如果经济新闻记者本身对相关经济学理论和要报道的对象就是懵懵懂懂,要想非常简洁地表达出来,那就很困难了。
  当然,作为新生事物的经济新闻,本身就具有复杂性、多面化,课程体系怎样搭建才算合理、科学,经济与新闻的比例还须继续探索,但是传媒格局的快速变革、新兴网络及数字媒体的影响力日渐加大却是不争的事实,这就要求有责任感的传媒教育管理者和教学人员必须以前瞻的眼光来制定专业教学规划和新闻人才培养战略,不断创新经济新闻人才的培养方案,并将相关措施落到实处。培养出高水平的经济新闻人才,探索出良好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尽快培养出具有交叉性、边缘性与综合性知识结构的经济新闻人才。
  参考文献:
  1.蔡雯:《浅谈我国新闻传播教育与新闻人才培养》,《新闻实践》,2004(10)。
  2.刘媛:《新闻传播教育骤然升温意味着什么?》,《传媒观察》,2004(5)。
  3.李程骅、李平:《论经济新闻人才培养的路径创新》。
  4.米万锁:《浅谈经济新闻写作人的培养》。
  5.陈力丹:《谈谈当前经济新闻的作用和特点》,《新闻知识》。
  6.李良荣等著:《当代西方新闻媒体》,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作者为河北经贸大学人文学院2009级新闻专业硕士生)
  编校:赵 亮
其他文献
背景: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由乙肝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导致的,主要侵及肝脏,继发多脏器病变的传染性疾病。中国是当今世界上乙型肝炎高发区域之一。但随着我国政府
目的:本研究对连云港市农村社区高血压人群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GGT)与代谢综合征(MS)(以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发布的代谢综合征全球性诊断标准(中国人群)为诊断标准)组分的相关性
摘要:在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传媒业受到严重的冲击,新闻媒体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是我们从另一个视角审视,就会发现危机之中同样蕴涵着转机,我们应看到这场危机给我国新闻媒体的经济新闻报道带来的全新机遇,并且要抓住机遇、积极应对、大力改进。在新形势下,我国新闻媒体应该积极改进经济新闻报道的策略与方法,以适应新的国际环境和国内市场需求。  关键词:全球性 金融危机 经济新闻报道 新闻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