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态型公共产品供给效率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jian_hun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村地区生态型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关系国土生态环境安全、人居环境安全和生物多样性安全。基于陕西省的黄陵县、黄龙县、镇巴县和紫阳县257个村级“生活污水、厕所设施、生活垃圾回收、废旧农用设施回收”四类生态型公共设施的调研数据,利用产出导向型的DEA模型测度生态型公共产品供给效率,并采用Tobit 模型探讨影响生态型公共产品供给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经研究发现,陕西农村地区生态型公共产品供给效率普遍较低,样本村生态型公共产品供给效率平均仅为0.039 8;影响因素分析发现,只有本村常住户数、外出务工占比对公共产品供给效率存在显著影响,而其他的經济发展水平、地理交通状况、居民聚集程度的影响不显著;本村常住户数规模越大,农村的生态型公共产品供给效率越高;外出务工占比则呈现显著负向影响,这表明劳动力流动会显著抑制农村生态型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建议通过乡村振兴吸引农民工本地创业、就业,提高农村常住人口数量,进而提升农村生态型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
  关键词:生态型公共产品;供给效率;DEA-Tobit模型;效率测度
  中图分类号:F3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21)05-0104-09
  收稿日期:2020-12-25  DOI:10.13968/j.cnki.1009-9107.2021.05.1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473195); 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50442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项目(14JJD790031)
  作者简介:黄华,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林业经济管理。
  *通信作者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1]。正如习近平2013年在海南考察调研时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2]。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享受基本的生态型公共产品服务已逐步成为新时代居民的共同诉求。提供生态型公共产品不仅是增进公众生态福利的重要途径,也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必然要求。但是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和农村的开发,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3-4],而且农村自身也存在着水、土壤污染、畜禽粪便和农村生活污染等环境问题[5]。农村环境问题制约着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并对可持续发展战略形成诸多挑战。目前农村居民对生态型公共产品的需求与意愿愈加强烈[6-7],通过提供符合村庄需求意愿的生态型公共产品,进而提升民生福祉,改善人居环境,是促进全社会和谐与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3]。
  广义的生态型公共产品是人们在工作生活中所享有的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且与生态密切相关的自然、物质和制度型公共产品。自然型生态公共产品包括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水和土壤等;物质型生态公共产品包括基本的污水处理、垃圾回收和污染处理设施等; 制度型生态公共产品包括基本的生态保护制度、环境法律法规等[8]。由于生态型公共产品具有一般公共产品的特点,大都由政府或以政府为主而提供。首先生态公共产品的产权难以界定,从产权主体看,生态资源环境为全体公民及其后代所有,很难界定其产权;其次从生态公共产品受益者角度看,生态资源的受益者是社会全体成员,受益主体的范围和程度无法精确区分和衡量[9]。如果完全由市场提供,易出现市场失灵问题,引发区域性生态危机。因此,生态型公共产品主要由政府来提供或由政府组织购买服务的方式提供[10]。
  近年来,虽然政府对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但生态型公共产品的供给仍存在农村生态型公共产品供给的总量不足[11-12]、供给结构不合理等不少问题[6]。当前农村生态型公共产品供给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是供给效率低下[13]。如何有效提高农村生态型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与供给质量,以改善投入的产出效果,提高生态型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对于促进我国公共事业发展与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4]。但总体而言,已有研究大都停留在定性分析的层面,偏重理论分析,关于农村生态型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的规范性实证研究相对较少。其中一方面原因是生态型公共产品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缺乏较大样本的数据作为支撑;另一方面是村级调研数据的可获得性较低。本研究运用DEA-Tobit模型对陕西省黄陵县、黄龙县、镇巴县和紫阳县257个村的村级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究农村生态型公共产品政府供给效率及主要影响因素,以期为了解并提升当前农村生态型公共产品供给效率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借鉴。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主要研究物质型生态公共产品供给效率及影响因素。
  一、理论基础及研究假设
  (一)理论基础
  生态型公共产品属于公共产品范畴。按照萨缪尔森的经典定义,公共产品是“同时供许多人享用,并且供给它的成本与享用它的效果并不随享用它的人数规模的变化而变化”[15],即每个人对这种产品的消费,并不会导致其他人对该产品消费的减少。生态型公共产品除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还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当某经济个体的活动具有正外部性时,因此获益的第三方无需付费,而当该活动具有负外部性时,因此受损的第三方也无法获得补偿。基于以上原因,若生态型公共产品完全由市场提供,易出现市场失灵,包括供给严重不足或质次价高等现象,导致供给缺乏效率。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尤其是农村地区,市场制度的不完善导致私人资本难以进入生态型公共产品的供给领域,而农民的自我供给也因“个体理性”和经济实力有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6]。因此,在生态型公共产品的供给上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承担相应的责任,以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二)农村生态型公共产品政府供给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农村生态型公共产品政府供给效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结合实际情况与已有研究成果,构建农村生态型公共产品政府供给效率动因模型,探索性地将动因归为村庄规模、村庄经济发展水平、村庄地理交通状况、村庄居民聚集程度和外出务工水平(见图1)。
  村庄规模包括村庄地理规模、村庄人口规模和村庄组织规模。(1)村庄地理规模指本村居民区面积,标准公共品的重要特征在于它消费上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在地理上则表现为其受益范围的广度。对受益范围广的公共品及服务,在保持匀质的供给水平下,面积增加所产生的供给支出增幅将小于面积增加的幅度,从而使公共品供给的效率提高,而受益范围小的公共品则相反[17]。因此本文用居民区的面积来表示生态型公共产品受益范围的广度。(2)村庄人口规模指本村常住户数,一方面随着居民的增加,政府为单位人口提供公共服务的成本会降低,形成供给的“规模经济”,公共设施的利用率提高有利于供给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人口增加会对政府进一步提供公共服务、增加配套设施造成困难,人均享受到的公共服务会减少,甚至可能无法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这样的拥挤效应会使公共服务供给效率下降[18-19]。(3)村庄组织规模指村小组个数,从管理学角度来看,一个组织是否有效与其成员数量是否处于适度规模有关,因此本文借鉴李建军等[17]的作法,用村小组个数来衡量村组织规模对生态型公共产品供给效率的影响。由于村庄人口规模和村庄组织规模对生态型公共产品政府供给效率的影响存在多方面作用,故影响方向尚不确定。据此提出假设1。
  假设1:村庄地理规模对生态型公共产品政府供给效率具有正向影响,而村庄人口规模和组织规模的影响尚不确定。
  村庄经济发展水平包括村庄人均年收入、村集体经营年收入、村转移支付年收入和村贫困户数量。(1)村庄人均年收入。按照瓦格纳法则,公众对社会福利的需求会随着经济发展快速提升,毕颖华的研究也发现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户对环境卫生的需求也会变高,而这会增大政府生态型公共产品的供给压力,从而促进政府提高供给效率[20]。(2)村集体经营年收入和村转移支付年收入。王海员等在估计村庄集体经济水平的偏效应后发现,村庄集体经济水平对其公共品供给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1],本文选取村集体经营年收入和村转移支付年收入代表村集体经济水平,研究村集体经济水平对农村生态型公共产品供给效率的影响。(3)村贫困户数量。精准扶贫的深入推进,使得国家加大了对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对于贫困地区基本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投入力度也在加大,刘玮琳等研究发现,农村贫困程度越高,该地区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效率越高[22]。因此本文选取本村贫困户数量作为农村贫困程度的代理变量,研究贫困程度对生态型公共产品供给效率的影响。据此提出假设2。
  假设2:村庄人均年收入、村集体经营年收入、村轉移支付年收入和村贫困户数量对生态型公共产品政府供给效率具有正向影响。
  村庄地理交通状况包括本村到县城距离和班车次数。受地理位置制约,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距离县城近的村庄会优于距离县城远的村庄[23],且距县城越远财政支农支出效率越低[24];交通发展可以部分弥补公共产品供给成本的区位差异,并对公共产品服务可达性产生重要影响[24],而村庄班车次数可从一定程度上反映村庄道路交通状况,可能会对村庄公共产品供给效率产生正向影响。据此提出假设3。
  假设3:本村到县城距离对生态型公共产品政府供给效率具有负向影响,村庄班车次数正向影响生态型公共产品政府供给效率。
  村庄居民聚集程度指本村居民居住相对集中程度,寻舸认为农村布局散乱、人口分布不均衡严重制约农村公共产品的受益范围,公共资源的共享程度和利用效率会较低,建设和维护成本会较高,往往难以实现规模收益[25]。因此居民居住的集中程度会影响本村生态型公共产品供给的聚集效应的发挥,进而影响供给效率的高低。但居民集聚程度较高的地区,往往会降低公共产品供给的人均获得感,产生拥挤效应。本研究采用五级量表法,由村干部对本村居民居住相对集中程度进行自评,其中“1=十分分散,2=较为分散,3=一般,4=较为集中,5=十分集中”。据此提出假设4。
  假设4:村庄居民聚集程度对生态型公共产品政府供给效率具有正向影响。
  村庄居民外出务工情况指本村居民中外出务工人数所占比例。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比例增大,农村青壮年人口比例下降,这不仅意味着农村高素质劳动力和新农村建设主体的流失,同时也给农村生产、生活及公共产品供给提出新的要求。农村居民作为公共产品的主要受益者,承担着农村公共产品建设和维护责任,村民外出务工比例的增加导致农村公共产品建设和维护主体缺失,会造成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水平的下降[26-27];劳动力外出务工改变了农村居民的家庭收入结构和价值观,居民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较之前有明显衰退,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28]。乐为等认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规模外流,村庄空间形态上空心分布,公共产品供给严重受制于边界屏蔽效应,供给效率会出现下降局面[29]。本文将进一步实证研究外出务工情况对生态型公共产品供给效率的影响。据此提出假设5。
  假设5:村庄居民外出务工情况会负向影响生态型公共产品政府供给效率。
  二、模型构建
  (一)农村生态型公共产品政府供给效率分析框架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效率的测算方法主要有随机前沿生产函数(SFA)和数据包络分析(DEA)两种方法。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只有在应用时设定一个合适的前沿生产函数形式,才能得到正确的效率测算结果,而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不需要设定具体的函数形式。此外,Geys Benny 在评估法兰德斯地方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运行效率时,比较FDH(自由处置包)、SFA(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和DEA(数据包络分析)三种方法后,认为DEA 方法在评估公共物品供给效率方面具有独特优势[30]。考虑到本文关注的是农村生态型公共产品供给投入要素不变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增加产出,即既定投入下如何提高供给效率,因此本文将采用产出导向型的VRS-BCC模型(规模报酬可变)[31]:   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f Ecologically Oriented Rural Public Goods Supply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HUANG Hua,YAO Shunbo*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Center of Resources Economics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Northwest A&F University,Yangling,Shaanxi 712100,China)
  Abstract:The effective supply of ecological public goods in rural areas is related to the security of the nation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the human habitat and biodiversity.Based on the household survey data from 257 villages in the counties of Huangling,Huanglong,Zhenba and Ziyang in Shaanxi province on four types of ecological public facilities: domestic sewage,toilet facilities,domestic waste collection and recycling of used agricultural facilities,this paper firstly measured the efficiency of government supply of ecological public goods based on the output-oriented DEA model,and then used the Tobit model to explore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supply efficiency.The results show that:(1)The supply efficiency of ecological public goods in rural areas of Shaanxi is generally low,and the average supply efficiency in the sample villages is only 0.0398.(2)Only the number of permanent households in the village and the proportion of migrant workers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efficiency of public goods supply,while the effects of other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s,geographical transportation status, and the degree of resident aggregation are not significant.The number of permanent households in the village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nfluence on the supply efficiency of rural ecological public goods,which indicates the more permanent households in the village,the higher supply efficiency of rural ecological public goods.The proportion of migrant workers h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impact on the supply efficiency of rural ecological public goods,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proportion of out-migrating for work will significantly inhibit the supply efficiency of rural ecological public goods.It is proposed to increase the number of permanent residents in rural areas and attract more migrant workers to return home and start businesses through rural revitalization construction,so as to improve the supply efficiency of ecological public goods in rural areas to some extent.
  Key words:ecological public goods;supply efficiency;DEA tobit model;efficiency measure
  (責任编辑:王倩)
其他文献
摘 要:基于2020年6-9月对全国典型地区农民合作社及其社员和非社员的集中调查数据,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评估社员身份对农户增收和减贫效应的影响,其中增收效应区别为增收水平效应和垂直效应,并分组评估社员身份的减贫效应。研究表明:社员身份对农户增收水平效应和垂直效应均有显著增进作用,但增收和减贫效应存在显著组间差异。水平维度上,社员身份对低收入农户的增收效应较大,兼具增收和减贫效应;垂直维度
摘 要: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普及化阶段,然而一些农村地区因教育落后而出现的贫困代际传递问题依然存在。根据现阶段国情,以教育供给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为切入点,构建应用系统耦合结构模型,分析教育供给、贫困代际传递与农村经济发展的机理。研究发现:近年来我国农村相对贫困地区教育扶贫投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教育资源、教育供给能与农村经济集聚同步,对减缓贫困代际传递具有促进作用,且教育扶贫行为具有相对独立性。为顺
摘 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大学使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及农专改院后的国立西北农学院(统称西农)作为民国时期西北首创之国立大学、全国唯一独立之农学院,立足陕西,面向西北,服务全国,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在良种研发、农业技术推广、生态环境修复、合作经济组织创建、农村教育普及、农产品新型市场培育、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等方面对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民国时期我国生物育种的的重要
摘 要:当前,我国农村土地金融模式呈多样化,以股份制农地金融公司模式、农地抵押合作社+政策银行模式、农村信用社主导的农地金融模式、商业银行主导的农地金融模式和信托公司主导+证券化农地金融模式为代表的农村金融服务推动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各种农村土地金融模式的开展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为满足农村土地金融需求而进行的探索,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差异性。为此,以当前我国5个主要农村土地金融模式
摘 要:文人阶层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文化群体。作为传统农业社会的一分子,中国古代文人必然受到来自“三农”的强烈影响。有赖于其时全社会“重农”“敬农”的整体氛围,“三农”及其相关问题的阐发讨论在他们所创作的文学艺术作品中有大量呈现:(1)文人官僚作为统治阶级的一部分天然地站在利于国家运转的宏观角度,他们对作为社会经济基础的“三农”及其相关问题给予高度的重视,借助作品“劝农”,如陶渊明《劝农》组诗、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