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世界“四无恙”

来源 :少男少女·校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lin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走进文史学者黄大德先生的家,迎面赫赫然看到黄般若的名作《罗汉图》。
  只见画面布局精巧,画的下方,一个罗汉在野外坐禅,他的面前有一个炉子。浓烟从炉中袅袅升起,虬结成团,弥漫大山大野。画面之中,工笔写就的小人像、水墨大写意渲染出的山岚以及浩荡的浓烟,浑然天成,人与万千世界融为一体……整幅画构图奇特,极具视觉冲击力。这幅《罗汉图》被原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馆长高美庆博士盛赞为“堪称现代佛画的经典之作”。
  我赞叹这幅画给人们留下巨大的想象空间,也非常出色地诠释了中国传统文人修行中“烟霞供养”的内涵。
  黄大德先生在我耳边恬淡地说:“这是复制品,挂在家中留念,真迹已经捐出去了。”
  看到我惊诧的样子,黄大德先生淡然地笑了笑:“现在正在展出。”
  2
  我匆匆到广州艺术博物院参观黄般若的展览。
  黄般若(1901-1968),名鉴波,字般若,号万千,别署波若,广东东莞人。他在少年时代受潘达微、黄少梅等前辈影响开始习画,以花鸟、人物最为擅长。1923年,他与潘致中等组织“癸亥合作画社”。1925年,该社扩充为“国画研究会”,他为该会骨干成员。
  1927年,以一支健笔与岭南画派画家方人定等展开论争,时称“方黄之争”,对现代广东美术影响深远。1949年,他移居香港,以香江山水入画,一改早年“师古”“化古”的方式,以雄浑灵动的笔墨全新阐释文人写意山水画,达到其艺术的顶峰。除精于绘画外,黄般若还善鉴别,多著述,爱收藏,且生平交游广泛,曾参与组织、举办省港两地多个与古代文物、广东文物相关的展览,对广东文物的整理、收藏与研究有重要的贡献。
  回顾黄般若的艺术,真是洋洋大观,美不胜收。
  黄般若有个很别致的斋名,叫“四无恙斋”,缘于曾得到一张明末清初画家牛石慧的小画,上有“生平愿四无恙者:一曰青山,二曰故人,三曰藏书,四曰名卉。”这“四无恙”是许多传统文人的理想人生,也是黄般若的心愿,所以他为自己取了“四无恙斋”的室名。
  从“四无恙斋”走出来的黄般若传统守正,他通过观赏、临摹大量的明清画迹,领悟传统绘画的笔墨真趣。他努力追求艺术创新,对“创新”有独特的看法。他在《国画研究会特刊》发表《剽窃新派与创作之区别》一文,提出创作无关新派、旧派,凡能独开生面均为创作,但临摹、剽窃东洋画就不能称之为创作。
  3
  暮色中,仿佛有一条淡淡的天河在头上漾动,云影若隐若现,它们被和风推送,粼粼如天上的波漪。一队队白鹭向雀墩涌来,宛如条条飞鱼,在天河里翔泳。鹭笛成了水声,开始是轻轻的,渐渐地越来越响了。浮在水面的雀墩上那些榕树的枝杈高举着热情的手,仿佛在拥抱白鹭的归来……
  这是黄般若《小鸟天堂》描绘的情景:画面呈现了空间的轻盈,色彩的契合,形体在空间争逐的动态。笔墨精微、清澈,拙中带秀,体现了画家创作时平和天真的个性。
  这使我想起了巴金《鸟的天堂》,都知道这个位于广东新会的“小鸟天堂”是南国奇观。“一株榕树便天堂”概括了它的特点。黄般若有别于其他人或画个别榕树枝干的画法,或者以鸟为主的画法,他采用全景的画法,真实地还原了“小鸟天堂”的风貌。写实中,又运用了传统的线条来画全岛榕树的气根,画面疑幻似真,结合白鹭将下未下的动人情景,平静、自然、淡雅,给人一种亲和的审美特质。这幅画被著名画家黄苗子赞誉不已,认为它“以构图奇特、笔触浑健和粗细结合来刻画新会奇景”,是一幅微妙的作品。
  早年的黄般若山水画参法石涛,而其晚年山水作品则尽弃古法,别出新天。20世纪30年代,受张大千、黄宾虹“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传统中国画写生观念影响至深;五、六十年代内地国画界努力探索如何用新的笔墨和形式表现“山河新貌”,移居香港的黄般若也在思考如何创新。这时期他的山水画作,以极具个人特点和现代观念的绘画语言,重新阐释文人写意山水画。
  黄般若1949年定居香港,他参加“庸社”,常与画友攀山涉水,游历常人不易去到的地方。他画中笔墨空灵的香港景色,如凤凰山、流浮山、八仙岭及一些离岛,许多画家都未留意更未入画。
  黄般若的《小鸟天堂》、描写大湾区早期香港的风貌的《香港仔海岛风光图》,以及悲悯香港灾民的《木屋大火》等,就是这段时期的佳作。他的这些画取材自然,笔力深厚,意境高远,都是畫中珍品。
  黄般若终其一生,始终以传统的维护者与发扬者自居,从传统中寻找国画创新的道路。
  4
  因为早年移居香港以及早逝等原因,黄般若是一位被遗忘的中国画大师级人物。早在20世纪20年代,他便以高超的画艺享誉南北,传统功力深厚,深受黄宾虹赞许。叶浅予称他为“海外中国水墨画的传播者”及“先驱”;黄苗子称他“在近代中国画中的地位,深信时间推进,会逐渐给他揭出辉煌的本相”。
  曾在广州长期居住的黄般若为广东征集了大量的文物,为整理、出版广东文献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创作和艺术论著使他成为广东美术史乃至中国美术史上无法绕开的人物。
  就是这个因缘,黄大德与哥哥黄大成决定把父亲的一些精品留在广州的这片土地上,为广州艺术增添了重量级的精品。
  在捐赠仪式上,黄大德先生在黄般若“四无恙斋”的室名上加以发挥,阐发出新的“四无恙”:一愿艺博的藏品无恙,二愿我们优秀的中华传统艺术无恙,三愿我们祖国壮美的江山无恙;四愿我们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中华民族无恙。
  在参观过程中,笔者欣慰地看到,一些青少年在家长和老师的陪同下来欣赏黄般若的画作。黄般若坚守文化传统,并从传统中找寻艺术新路的勇气,最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大湾区中拥有不少如黄般若这样卓有成就的人物,也有待我们进一步发掘和宣传他们的文学艺术成就,让更多的青少年学习他们高洁的艺术情怀,继承他们的艺术才情,从而增强文化自信,创造大湾区文学艺术新的辉煌。
其他文献
中国戏剧晚熟的现象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话题,各种观点林林总总,从不同的角度为回答这一问题做出了贡献.但这个问题似乎还有进一步研究的空间.笔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以
儿童模仿虚拟的媒介暴力并导致了多起真实的暴力伤害事件,由此引发了关于媒介暴力与儿童模仿媒介暴力行为之间关系的讨论。综观已有的论争,主要呈现出三种理论观点:一是因果论者认为,观看媒介暴力与儿童模仿暴力行为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因果关系,媒介暴力是促成儿童模仿暴力行为的罪魁祸首;二是催化论者驳斥了因果论者的观点,认为媒介暴力是诱发儿童模仿暴力行为的催化剂,儿童暴力行为的发生是基因、人格特征、家庭暴力等因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三是净化论者认为,媒介暴力是净化儿童模仿暴力行为的过滤器,儿童观看媒介暴力画面后能够宣泄自
纵观百年党史,从民族发展、人类进步、政党建设、连续执政、民意满意度等五个维度来看,中国共产党在全中国和全世界政党中都具有“最”的意义,产生了重大全球影响力.主要体现
有关中国传统社会监察制度的研究,不仅是近年学术界极为关注的重要论题,也是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历史借鉴。考察中国传统社会监察机制及制度运行,不仅可以透视监察的核心问题与内在路径,亦可为当下监察体制改革提供重要的本土资源。山西师范大学社会学与法学学院常冰霞博士新作《清代的信息传递与科道监察(1644-1820)》(人民出版社2020年出版),以监察制度为原点.
“你真的錯了,那么稀罕的宝贝都不带回家,以后一定后悔!”领队边略带责备地唠叨着,边驾车带着我们离开沙漠。我真的错了吗?  驾车进沙漠,是一件极少人有机会经历的事情。在一望无际的黄沙中飞驰了上百公里,眼前终于出现了一座只剩下断壁残垣的古堡,“千古兴亡多少事”的悲凉景象尽收眼底。我们下车游玩,发现在城墙一隅的黄沙中半掩着一小截灰黑色的东西。  这是一小截死亡动物的头角,灰黑色的,呈长圆锥形,粗糙的外表
期刊
“风语战士”并非美军的专利,其实我军也有,而且历史更早。抗战时期,新四军就曾有意识地用一些温州籍的战士充当通信兵。五里不同音的温州话十分复杂,公认是中国最难懂的方言之一,战场紧急情况下用温州话明语呼叫,往往令监听中的日军茫然无解。  数十年后,这种利用方言传递战斗信息的手段,在老山前线再次出现,使用这一战术的,就是大名鼎鼎的“硬骨头六连”。  1984年夏,南京军区陆军第1军奉命开赴老山,当地群眾
期刊
中国道路既是一条立足中国国情,不断与时俱进,成功实现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转型的典范之路,也是一条植根中华文明深厚滋养,充分体现中华文明特性的复兴之路.以文明复兴的视角
在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他们身上发生的故事多得像夜空中的繁星,我要把其中最亮的一颗摘下来和大家分享。  那天,我在车站等车,突然发现口罩不见了。恰巧这时候,一辆211路车正驶进车站,我顿时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要知道,现在是疫情期间,没有口罩可是寸步难行,更别说坐公交车了。为了不耽误回家吃饭,我只好硬着头皮试一试。  上车的队伍井然有序,司机还很年轻的样子,穿着红色工作上衣,戴着口罩,拿
期刊
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对西方社会的认知经历了“文明世界”“文明式的野蛮”“万恶”的帝国主义三个阶段,他们对西方社会的批判,不仅反映出全球资本主义和殖民主义体系与世界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喜欢吃的东西或不爱吃的东西。或许在我们这个年龄段,大部分人爱吃的东西可能是炸鸡块、羊肉串、奶花茶等,而我就不一样了。我喜爱吃的东西,是别人想吃却吃不到的,它就是“三味包”。  “三味包”是我家的特色美食,我们都这么叫。做三味包是我妈妈的拿手绝活!因为妈妈做包子,经常做三种不同的馅:韭菜馅、胡萝卜馅、莲藕馅,我们把这三种不同馅包子称为三味包。  每次我妈妈做包子的时候,把做馅料的食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