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半世繁华半世僧

来源 :读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少年神童


  1880年10月23日,李叔同生于天津故居李宅。祖父李锐,经营盐业与银线业,父亲李世珍,官至吏部主事,后辞官继承家业成为津门巨富。李叔同是五姨太所生,当时他父亲已68岁,虽然李叔同五岁即遭父丧,但依旧优渥的生活以及兄长和母亲很注重他的教育,总算过了一个高阶层的童年。
  当时,其母延请了天津名士赵幼梅教他诗词,唐静岩先生教他书法,加之他本人极为聪颖好学,小小年纪便积累了非常深厚的国学修养。有道是“《文选》 烂,秀才半”,李叔同7岁时便能熟读 《文选》,且写得一手像样的书法,被人称为“神童”。

有多神?


  四五岁便能熟背名诗格言;六七岁已深谙《文选》;正当十二岁少年初长成时,便习得各朝书法,尤其写得一手好词,“人生犹似西山日,富贵终如草上霜”正出自年仅十五岁的李叔同之手,令当代词人自叹不如。正所谓年少有为,一副贵族书生的气质模样,令同坛文人折腰拜服。
  由于家庭的变故,李叔同得罪了当朝高官,为了躲避其利害,14岁的他便陪着生母南迁上海了。
  晚清的上海,也是西洋文明和东方文化碰撞的边缘。既有传统文化的底子,又有“欧风东渐”的浸染。李叔同在上海入南洋公学从蔡元培先生受业,与邵力子、黄炎培、谢无量等人同学。在学霸光环的笼罩之下,李叔同的才识一时可谓“举世无双”。
  二十岁上下的李叔同,不但是才华横溢的文士,也是一个颇为放浪的富家公子。李叔同每日里邀友作画,吟诗写字,闲暇也听戏,逛茶楼,学着那些公子们流连在风月场,要多风雅有多风雅。
  绝代佳人杨翠喜,就是这么突兀地闯入了李叔同的世界,才子的心好像一湖春水,刹那间就被搅得波心荡漾。杨翠喜倒也是个传奇人物,第一次登台演出,她唱 《梵王宫》、《红梅阁》,唱腔华丽婉转,神态婀娜摇曳,一些老学究骂不绝口,说女子登台有伤风化,小公子们奔走相告,争相一睹尤物的绝代风情。一时间,满天津城沸沸扬扬,杨翠喜瞬间成了风口浪尖的被排斥者。
  情窦初开的李叔同,对杨翠喜一见钟情,日日思念。他每日放学后都会去听她的戏,她在台上,他在台下,时间长了,四目相撞,难免让杨翠喜注意到他。那么多王孙公子在台下隐隐追着她的舞步,但是,他们眼神里的贪婪与污浊打动不了杨翠喜,唯有李叔同,一举一动皆是一腔情思,没有半点浑浊邪意。
  那日卸妆,杨翠喜脑子里还在盘旋着那个人的目光。这时,有跟班告诉她有人求见,她抚扇摇头,说不见不见,每日见的人已经太多。
  忽然一个很宽厚的声音在马车边绕过来:“杨小姐,我是李叔同,刚才是我求见。”
  两人相识后,无话不说,李叔同一改台下看客的身份,立成杨翠喜的知己,每天坐在第一排看她轻舒水袖,万种柔情,然后他到后台去等她,再提着灯笼送她回家。
  他给她写戏曲,为她详细解说中国戏曲的渊源和历史,指导她唱法和舞技,为她倾注全部的爱。杨翠喜得到大才子的点拨,技艺又上一层楼。奈何却因各种因素,杨翠喜被别人赎买,几经周折又嫁作商人妇。
  后来,李叔同悲慨万分,写了两首词 《菩萨蛮·忆杨翠喜》,表达了这种情意:
  “燕支山上花如雪,燕支山下人如月;额发翠云铺,眉弯淡欲无。夕阳微雨后,叶底秋痕瘦;生怕小言愁,言愁不耐羞。”
  “晚风无力垂杨嫩,目光忘却游丝绿;酒醒月痕底,江南杜宇啼。痴魂销一捻,愿化穿花蝶;帘外隔花阴,朝朝香梦沾。”

远渡东洋,情系异国女人


  1905年,李叔同的母亲王夫人病逝于上海“城南草堂”,李叔同扶柩回津,并依“东西各国追悼会之例”,为母亲举行了丧礼。
  葬礼当天400人穿着黑衣,李叔同自己在灵堂用钢琴伴奏,并请儿童合唱他创作的哀歌。此举被视为“奇事”,天津 《大公报》 称之为“文明丧礼”。
  李叔同很早丧父,教养培育基本靠他的生母王夫人,是以奉母至孝。生母去世,对他刺激很大,认为自己的“幸福时期已过去”,乃东渡日本留学,从此一生与物质世界一別两宽,走向了属于他内心的精神世界。
  李叔同初到日本,对于明治维新以后的西化成果深感羡慕,对西洋艺术全面研攻。他在上野美术学校西画科从黑田清辉等画家学习,同时又入音乐学校研究乐学与作曲,业余还研究戏剧。他的艺术追求在此全面铺开。
  在上野美术学校,李叔同作为中国第一代美术留学生,受到日本各阶层的广泛关注。日本《国民新闻》记者曾专访这位“清国留学生”的画室,只见四壁悬挂黑田、中村等人的画作和他自己的油画稿,笔致潇洒,令人赞赏,这篇访问记就被刊于当时的 《国民新闻》,很为人所注目。
  为了精进自己的美术造诣,李叔同开始专攻人体艺术绘画,苦恼的是,他找不到愿意做模特的人。谁都没想到,他的日本房东女儿淑子原来偷偷暗恋着他,两人因为人体模特一事而结下姻缘。
  一天,李叔同突然打电话约淑子到自己居住的“不忍池”畔的小楼,淑子满以为李叔同会向她求爱,没想到的是李叔同要淑子帮他介绍一个女模特以完成自己的作业,淑子悲伤不已,迅速离开。
  不久后的一天早上,淑子又叩响李叔同的房门,这次是淑子决定自己来做李叔同的模特,以助李叔同完成作业。李叔同对淑子说:“也许你早就从我的眼神和行动上看出来,我是喜欢你的,而且喜欢得深入骨髓。”此后,他们超越了画家与模特的界限,上演了一场“杰克—罗斯”之恋,还邀请各大好友和画届名流,见证了他们的爱情与婚姻。
  虽说杨翠喜的离开是一种遗憾,但淑子这位异国伴侣却弥补了李叔同的人生的缺憾。少年经历了众多繁华的他,已经渐入“本我”佳境,他对一切,都是那么的认真,包括爱,包括他的事业与人格。

张爱玲:在弘一法师面前我如此谦卑


  李叔同在南洋公学时英文就学得很好,曾细读原版 《莎士比亚全集》,对西洋戏剧倾心已久。
  1906年,他与曾孝谷等人创办“春柳社”,提倡话剧,当时李叔同带头导演各种西洋话剧,特别是 《茶花女遗事》 是他的重头好戏,可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女演员,怎么办?
  李叔同决定男扮女装,来一场反戏,为此他不惜将小胡子剃去,花重金做了好几身女西装,从此剧后竟声誉鹊起。
  不仅如此,他在浙江一师做老师时,认真起来更让人“害怕”。当时著名的文学家夏丏尊先生在这里教国文。丰子恺、刘质平等文化名人均就读于此,还是李叔同的得意门生。在同事、同学们心目中,这位李先生是怎样一个人呢?一言以蔽之曰:“认真。”
  夏丏尊先生 《平屋杂文》 一书中有好几篇是写李叔同的。他对这位“畏友”充满敬佩,认为李叔同是“我们教师中最不会使人忘记”的。夏丏尊多次对学生说:“李先生教图画、音乐,学生对图画、音乐看得比国文、数学等更重。这是有人格作背景的原故。他的诗文比国文先生的更好,他的书法比习字先生的更好,他的英文比英文先生的更好……这好比一尊佛像,有后光,故能令人敬仰。”
  夏丏尊先生任学校舍监的时候,有一事非常困扰:有同学失窃,而始终无人肯承认。
  李叔同乃献一策:君请书通告一纸,限某日前认错,否则本舍监只有一死谢罪!还强调:必须是准备认真践诺,方有效力。夏先生实行没有,不得而知,但确实感到“骇然”于他认真的精神。
  难怪张爱玲说:“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师 (李叔同出家后的法号) 寺院围墙的外面,我是如此地谦卑。”认真到这个份上,不得不让人敬佩李叔同的人格魅力。

四大皆空,重兴律宗


  一天,李叔同由校工闻玉陪同,到大慈山辟谷,断食达十七天。他还将断食的感受详细记录于 《断食日志》。
  断食期间,李叔同以写毛笔字打发时间,笔力丝毫不减,而心气比平时更灵敏、畅达。
  “断食”之后,李叔同很快在儒学大师马一浮先生的指引下学佛。出家前一天的晚上,李叔同把丰子恺和另两位同学叫到他的房间里,把房间里所有东西送给这三人。
  第二天,丰子恺等三人送他到虎跑附近的定慧寺出家,法名演音,號弘一。李叔同出家后,发愿精研戒律,并且严格依照戒律修持。初修净土宗,后来又修律宗。律宗向以戒律森严著名,一举一动,都有规律,严肃认真之极,被称为佛门中最难修的一宗。弘一法师为弘扬律宗,曾立下四誓:
  一.放下万缘,一心系佛,宁堕地狱,不作寺院主持;
  二.戒除一切虚文缛节,在简易而普遍的方式下,令法音宣流,不开大法,不作法师;
  三.拒绝一切名利的供养与沽求,度行云流水生涯,粗茶淡饭,一衣一袖,鞠躬尽瘁,誓成佛道;
  四.为僧界现状,誓志创立风范,令人恭敬三宝,老实念佛,精严戒律,以戒为师。
  二十多年精诚庄严的自律苦修,弘一法师使传统断绝数百年的律宗得以复兴,佛门称弘一为“重兴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师”。

念佛不忘救国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曾说,李叔同是“以出世的精神做着人世的事业”。宗教的虔诚与献身精神并没有使他放弃救国的愿望,反而更加强烈。
  1941年,国难当前,弘一法师写下一幅横卷:“念佛不忘救国,救国必须念佛。”其跋语写道:“佛者,觉也。觉了真理,乃能誓舍身命,牺牲一切,勇猛精进,救护国家。是故救国必须念佛。”
  著名作家郁达夫曾到福建拜访弘一法师,相见之下,郁达夫先生竟产生削发出家的念头,希望追随大师的步履。弘一法师对他说:“你与佛无缘,还是做你愿做的事情去吧!”赠郁氏著作数种而别。郁氏后来因英勇抗日,被日本宪兵残杀于苏门答腊。
  据徐悲鸿夫人廖静文女士的回忆,徐悲鸿先生曾多次访问弘一法师这位艺坛前辈。有一次,徐悲鸿发现山上一棵已枯死多年的树木发出了新芽,颇为吃惊,于是问道:“此树发芽,是因为您—— 一位高僧来到山中,感动这枯树起死回生吗?”
  大师答道:“不是的。是我每天为它浇水,它才活过来。”
  徐悲鸿曾为大师作油画像,“以全力诣其极”,颇为深刻地表现了弘一大师的庄严与慈爱。
  柳亚子先生与弘一早年同办过 《太平洋报》,弘一法师出家后,就与柳亚子失去了联系。1939年抗日军兴之际,弘一在福建泉州度60寿辰,忽然收到柳亚子一首祝寿诗,诗曰:“君礼释迦佛,我拜马克思。大雄大无畏,迹异心岂异。闭关谢尘网,吾意嫌消极。愿持铁禅杖,打杀卖国贼。”
  当时在场祝寿的人见到这首诗,莫不缩颈咋舌,可是弘一读了微微一笑,提笔回诗偈一首,云:“亭亭菊一枝,高标矗劲节。云何色殷红,殉教应流血。”
  柳亚子读后,不由叹道:“呜呼,洵可谓善知识矣!”并作 《怀弘一上人》文。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弘一法师在出家之后,就毅然割断了他曾醉心研究过的话剧、油画、西洋音乐诸艺术。唯独于书法研习不辍,老而弥笃。他认为:“夫耽乐书术,增长放逸,佛所深诫。然研习之者,能尽其美,以是书写佛典,流传于世,令诸生欢喜受持,非无益矣。”
  由于外部环境和内心精神世界的改变,李叔同出家以后的书法作品,可以说是充满了宗教所赋予的超脱和宁静,不激不厉,心平气和。
  在俗时那种点画精到,刻意求工的效果不见了,而代之以圆润含蓄,蕴藉潇洒,给人一种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感觉。正如大师自己所解释的那样:“朽人之字所示者,平淡、恬静、冲逸之致也。”
  1942年秋,弘一法师在福建泉州不二祠温陵养老院圆寂,遵佛教仪式火化,留下舍利800多颗,分别由泉州清源山弥陀岩、杭州虎跑寺建舍利塔供养。
  法师垂危时,曾作二偈给夏丏尊等旧友:“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亡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诗境圆融、洒脱、从容,充分表达了大师对生与死的必然,和万物生生不息的自然规律的彻悟。
  大师病重后,拒绝医疗探问,一心念佛。他告诉他的弟子妙莲法师:“你在为我助念时,看到我眼里流泪,这不是留念人间,或挂念亲人,而是在回忆我一生的憾事。”
  (选自《用孤独和世界对谈》/国馆 编/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8年9月版)
其他文献
【摘要】 在小学阶段,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和问题意识,允许并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挥“疑”的作用,让其成为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的纽带。本文从创设情境、引发思维(激疑);自主探究、质疑问难(质疑);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解疑);引导想象、激励创新(再疑)四方面入手,探讨了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质疑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质疑教学 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
2019年10月中旬,2019年度的诺贝尔奖陆续评出。关于诺贝尔奖,中国历来有颇多话题。其实,中国离诺贝尔奖并不遥远。1901年,伦琴(发明X射线)等五人分别获得第一届诺贝尔奖五大奖项。仅仅30多年后,就有一位中国人获得诺奖提名—— 在193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候选人名单中,伍连德(Lien-Teh Wu)的名字赫然在列。在伍连德的介绍资料中,“国家”一栏,填写的是“China”。  从这个意
【摘要】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和价值感“唤醒”。语文课堂教学,在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技能的同时,需要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课堂状态,唤醒学生的生命活力。如何在教学中凸显人文关怀、生命关怀,进入学生的生命领域,进而唤醒他们的生命活力。   【关键词】 课堂 生命的活力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
【摘要】 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创新教学手段,以满足教学标准的需求,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随着科技与网络的发展,智能化教学平台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文章主要分析智能化教学平台的内涵及意义,并探讨基于智能化平台的初中英语写作对策。   【关键词】 初中英语 智能化平台 写作教学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在张大千一生中,曾熙和李瑞清两位老师对其影响颇深。1917年,张大千拜曾熙为师,不久后又拜李瑞清为师。这两位老师在当时可谓响当当的大人物,在他们的影响下,张大千开始向传统学习,遍学石涛、“八大”以及元明大家,最终成为享誉世界的山水画大师。  在2019年台北故宫博物院举办的“巨匠的剪—— 张大千120岁纪念大展”中的“大千师友”部分,展出了对张大千影响至深的恩师、家人、伯乐的书画创作和信函,再现了
【摘要】 化学作为高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之一,因为知识量大、思考点复杂,也成为了部分学生的学习难点。另外,通过大量的调查发现,许多高中生在学习化学时常常因为理解不够深入而难以应用知识点。这两个问题的出现与学生的学习方法关系密切。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应当提倡学生采用正确的方法来学习化学,例如:深度学习法。本文将从深度学习法的含义入手,谈谈深度学习法在当今教育教学当中的重要地位,最后结合笔者经验,提出相关应
【摘要】 作为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越来越受到关注,通过在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对此给予重视,并积极推动应用创新。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在分析情景教学法在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堂的应用价值基础上,重点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六年级 情景教学法 科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摘要】 我国是一个拥有深厚文化传统的国家,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汉语言文学,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汉语文文学正在不断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因此加强对汉语言文学应用以及其意境的研究,对加快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意义重大。 本文在此基础上,对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应用场景进行分析,并对汉语言文学中其主要的表达意境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提升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实际应用,提高人们对其意境的理解和把握
慈禧挪用巨额海军军费为自己修建颐和园并兴建“三海工程”(北海、中海、南海),是晚清政局腐朽透顶的一个最明显的标志。  在内忧外患不断、财政几濒破产、统治岌岌可危可说已到朝不保夕的险境之中,她竟能动用巨额军费为满足自己“颐养”、游乐之欲而大兴土木、修建奢华园林,且无人敢于劝阻,不能不说大清王朝的“气数”将尽了。  为何独独“看中”海军  以慈禧的权柄独操、连皇帝都可玩弄于股掌上的“独尊”地位,从来是
摘 要:基于构建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英语学习同语文学习一样离不开结构化的语用情境,只有实现口动、手动、脑动,调动一切身体感知与表达器官,共同参与对话情境中,英语的语感与综合素养才能够得到充分发展。基于此,文章提出了互动式初中英语教学模式的创设,强调基于学生主体角度,具体从学生与书本、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多媒体之间展开有效互动,以实现“生动”的课堂构建,最终实现让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