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职业指导是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手段。文章针对当前我国高校职业指导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如职业指导人员专业化程度低,途径单一,体系不完整,效果不理想等,提出高校职业指导应通过打造专业化团队提升指导效果,针对大学生个体需求开展系统化、多元化、个性化服务,加强校企联系帮助大学生社会化,从而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稳定从业,健康发展职业生涯。
【关键词】高校;职业指导;促进;实践
职业指导是为求职者就业、就业稳定、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合理用人,提供咨询、指导及帮助的过程[1]。高校职业指导的服务对象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高素质人才及招聘这些人才的用人单位。高校毕业生区别于其他就业群体,其主要特征是文化素质高,缺乏社会工作经验。因此,高校职业指导不仅要帮助这些高素质人才完成初次就业,适应职业稳定从业,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实现职业生涯的健康发展。但目前社会因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过度关注毕业生就业率,导致高校职业指导工作重点在于帮助毕业生找工作,片面忽视这些高素质人才的职业发展问题,偏离了职业指导的目标。
一、目前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存在的问题
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的主体单位,开展促进毕业生就业的职业指导工作是不可推卸的义务。但目前高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时,在职业指导人员、途径、体系及效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高校职业指导人员队伍的专业化程度较低
本人参与了上海市向阳生涯管理咨询集团进行的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与职业指导现状网络调查(以下简称调查1),从调查反馈结果得知,全国参与调查的一百多所高校,职业指导人员队伍的专业化程度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
图1结果显示:目前高校职业指导人员接受过专业职业指导培训的比例低,主要依靠自学及研究职业规划与发展类课程获得知识理论和操作技能,普遍存在职业指导队伍人员专业化程度偏低现象。
(二)高校职业指导课程体系不完整,内容缺乏系统性
从图2中看出,目前我国高校普遍重视大学生就业与择业指导;部分学校开展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发展、职业与行业分析教育;仅五成学校开设对职业与就业环境探索课程;对大学生心态调适重视程度偏低,不到五成;课程体系整体表现为缺乏系统性,内容体系不完整。
(三)高校职业指导途径单一,与社会脱轨,缺乏个性化指导
调查1中,抽样的一百多所高校,职业指导实施途径情况如图3:
从调查结果得知:我国高校目前职业指导教育普遍注重单向课堂教导,途径单一,缺少实践环节,缺乏个性化指导,与社会脱节,难以帮助大学生根据自身特征到各种职业环境中实践锻炼,提升就业职业能力,多途径探索职业生涯发展路径。
二、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存在问题的对策研究
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结合自己长期的工作实践,通过对我校毕业生职业指导的实践模式进行分析和归纳,尝试提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职业指导对策:
(一)加强高校职业指导队伍建设,打造专业化职业指导团队
要提升高校职业指导人员队伍的专业化程度,重点在于加强专业培训,打造专业化的职业指导团队。职业指导人员职业守则的第二条明确提出,职业指导人员需要具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职业指导的基本原则也明确提出要加强队伍建设,建立孵化机制,发挥骨干作用。因此,我校于2009年成立了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教研室,教研室负责全校就业创业课程的专业科研、人员培养、课程开发和教学管理,具体做法有:
1.充分发挥教学队伍中骨干教师的专业优势,开展专业科研、课程开发、师资培训活动。
心理学、社会学、教育系、人力资源管理是职业指导主要涉及的学科领域。教研室充分发挥职业指导人员队伍中具有相关学科背景老师的专业优势,开展课题申报与研究、教材编写、集体备课、示范课程、观摩研讨等教研活动,形成以专带新,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职业指导团队。同时,教研室通过组织骨干老师开发课程、设计教学方案及制作标准化参考电脑课件,开展“标准示范课”教学模拟培训,使得大学生接受统一标准教学,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对职业指导的满意度。此外,教研室将教师分设职业生涯规划、职业能力素质、求职技能指导、大学生创业四大方向建立教研小组并指定组长,由各组长组织内训与教学科研活动。
2.“外学外聘”与“团队内训”培训模式有机结合,迅速提升职业指导人员理论水平及操作技能。
我校每年拨发专项资金用于师资培训。“外学外聘”模式已输送35人接受劳动部国家二级职业指导师认证,8人获得劳动部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认证,25人接受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认证培训,10人获得KAB创业培训讲师资格,4人接受广东省职业指导教师骨干班培训,全体教师接受心理咨询师认证培训课程的学习,分期分批选送骨干教师30余人参加教育部、国内专业学会等各类组织召开的学术会议。对于每位老师都需要学习的职业指导知识,我校采用“团队内训”的方法。通过引入北京北森测评服务有限公司的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TTT内训,北京国际关系学院张平教授进行心理咨询与团体辅导技巧培训,河南省教育厅特聘职业生涯规划培训专家郑州大学张威副教授进行高等院校院(系)大学生职业指导思路与方法专题培训,邀请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大学生与就业”节目顾问、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汪洱女士及企业人士进行职业素质与能力提升专题培训,邀请广东金融学院就业创业教育中心主任吴晓义教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培训,校外培训教师心得总结报告等团队内训,帮助职业指导老师学习理论知识,提高专业水平。
3.充分发挥任课教师原学历背景优势,帮助学生加深对专业及职业的理解。
为了帮助大学生加深对专业及职业情况的了解,教研室在职业指导课程排课时,根据任课教师学历背景,力求任课教师原学历专业与教学班专业一致或相近,或者安排本学院老师承担该学院职业指导课程教学任务。这种排课方法充分发挥任课教师的学历背景优势,引导教师在相近学科背景领域或工作学院所属行业领域积累知识,深入探索职场环境,结合教学班专业开展职业指导工作。
2009年学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教研室成立前后,对学生进行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满意度问卷调查,在上课的9212名学生中抽样调查1205名学生,涉及我校15个学院,覆盖各学科大类。结果显示:学生对课程的总体满意率达77%,65.81%的学生认为授课内容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自我职业决策能力,69.48%的学生认为听课后让自己明确了职业发展方向并已着手开展大学生涯设计。
(二)构建多元化职业指导体系,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职业指导
为了帮助大学生社会化、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做出明智的职业选择,学校建立五位一体的多元化职业指导体系。一是建立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养提升与就业指导》两门必修课为主体,以《大学生创业实务及策略》选修课为补充的课程体系。二是开展专题性团体辅导,利用周末时间或课外时间,针对某个特殊群体,开办专题团队辅导;三是利用自助服务,通过大学生职业规划网络测评系统、大学生职前教育网络学堂、大学生职业规划园开展自我就业教育服务;四是通过职业生源辅导室,为大学生提供个体职业咨询服务;五是通过院系学科建设,加强就业实习基地建设,提高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增强专业实践水平。
(三)尊重大学生个体差异,开展个性化职业指导服务
教研室在开设职业指导必修课的同时,在课堂中通过问卷调查形式,了解大学生个体的需求,将需求相似的学生组成不同特殊群体,通过团体辅导,开展针对性职业指导。如针对“贫困生”、“准备创业大学生”、“女大学生”“就业困难学生”等特殊群体的特点,为他们提供择业策略、求职技巧、职业能力、职业素质等方面的团体指导。表1为学校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开展团体职业指导活动情况一览表。
表1 我校团体职业指导活动情况一览表
目标群体 团体职业指导项目 特色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竹铭计划 聘请专业课老师及职业指导专家开展团体辅导,提升职场通用技能
准备创业的大学生 SYB大学生创业训练营 邀请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专家、企业家为学生授课,提升大学生创业的理论、法律知识,帮助学生积累实战经验
《大学生创业实务及策略》选修课
女大学生 女性职场精英计划 邀请社会成功的职业女性与女大学生进行经验交流
就业困难
学生 就业直通车计划 邀请心理专家、职业指导专家、企业人力资源专家对就业困难学生进行强化辅导
同时,学校开设了职业生源辅导室,通过“外学外聘”,培养的35名劳动部国家二级职业指导师,8名劳动部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25名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针对个体不同情况进行职业咨询。同时,学校职业指导中心与学校心理健康中心合作,如发现个案因心理问题引起困惑,及时转介心理健康中心,做到职业咨询专业化。
(四)加强高校与社会联系,强调社会经验对大学生就业的重要作用
为了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我校2008-2009年对152家用人单位进行回访,并在学校举办的大型招聘会对招聘企业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招聘、用人单位及毕业生进行回访,深入地了解用人单位所需优秀人才的培养要求,为大学生提供更具竞争优势的职业指导模式,推动各专业教学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齐头并进,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此外,学校通过开展校企合作项目、见习实习计划、社会调查项目、大学生创新与创业项目,加强在校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帮助毕业生积累社会经验。在这些项目中,学校充分发挥校办企业及合作企业作用,积极建立各专业学生实习基地,在保障学生实习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学生进入这些企业了解职业世界,提升职业素质,积累工作经验,帮助毕业生顺利实现就业,稳定从事职业,健康发展生涯。
高校职业指导工作是一项系统复杂工程,是维系高校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生命线。高校要根据大学生群体的特点及个体差异,深入开展职业指导工作,提升职业指导人员队伍专业化程度,开拓创新,不断思考与摸索促进毕业生就业的职业指导有效方法,帮助每一位毕业生科学择业,顺利就业,稳定从业,发展职业,实现人生价值,成就健康生涯!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1):68.
[2]向阳.高校职业指导模式存在的问题与改革[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9(6):108.
[3]李霞,储召伟.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及对策探讨[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
22(8):61-62.
【关键词】高校;职业指导;促进;实践
职业指导是为求职者就业、就业稳定、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合理用人,提供咨询、指导及帮助的过程[1]。高校职业指导的服务对象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高素质人才及招聘这些人才的用人单位。高校毕业生区别于其他就业群体,其主要特征是文化素质高,缺乏社会工作经验。因此,高校职业指导不仅要帮助这些高素质人才完成初次就业,适应职业稳定从业,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实现职业生涯的健康发展。但目前社会因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过度关注毕业生就业率,导致高校职业指导工作重点在于帮助毕业生找工作,片面忽视这些高素质人才的职业发展问题,偏离了职业指导的目标。
一、目前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存在的问题
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的主体单位,开展促进毕业生就业的职业指导工作是不可推卸的义务。但目前高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时,在职业指导人员、途径、体系及效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高校职业指导人员队伍的专业化程度较低
本人参与了上海市向阳生涯管理咨询集团进行的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与职业指导现状网络调查(以下简称调查1),从调查反馈结果得知,全国参与调查的一百多所高校,职业指导人员队伍的专业化程度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
图1结果显示:目前高校职业指导人员接受过专业职业指导培训的比例低,主要依靠自学及研究职业规划与发展类课程获得知识理论和操作技能,普遍存在职业指导队伍人员专业化程度偏低现象。
(二)高校职业指导课程体系不完整,内容缺乏系统性
从图2中看出,目前我国高校普遍重视大学生就业与择业指导;部分学校开展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发展、职业与行业分析教育;仅五成学校开设对职业与就业环境探索课程;对大学生心态调适重视程度偏低,不到五成;课程体系整体表现为缺乏系统性,内容体系不完整。
(三)高校职业指导途径单一,与社会脱轨,缺乏个性化指导
调查1中,抽样的一百多所高校,职业指导实施途径情况如图3:
从调查结果得知:我国高校目前职业指导教育普遍注重单向课堂教导,途径单一,缺少实践环节,缺乏个性化指导,与社会脱节,难以帮助大学生根据自身特征到各种职业环境中实践锻炼,提升就业职业能力,多途径探索职业生涯发展路径。
二、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存在问题的对策研究
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结合自己长期的工作实践,通过对我校毕业生职业指导的实践模式进行分析和归纳,尝试提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职业指导对策:
(一)加强高校职业指导队伍建设,打造专业化职业指导团队
要提升高校职业指导人员队伍的专业化程度,重点在于加强专业培训,打造专业化的职业指导团队。职业指导人员职业守则的第二条明确提出,职业指导人员需要具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职业指导的基本原则也明确提出要加强队伍建设,建立孵化机制,发挥骨干作用。因此,我校于2009年成立了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教研室,教研室负责全校就业创业课程的专业科研、人员培养、课程开发和教学管理,具体做法有:
1.充分发挥教学队伍中骨干教师的专业优势,开展专业科研、课程开发、师资培训活动。
心理学、社会学、教育系、人力资源管理是职业指导主要涉及的学科领域。教研室充分发挥职业指导人员队伍中具有相关学科背景老师的专业优势,开展课题申报与研究、教材编写、集体备课、示范课程、观摩研讨等教研活动,形成以专带新,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职业指导团队。同时,教研室通过组织骨干老师开发课程、设计教学方案及制作标准化参考电脑课件,开展“标准示范课”教学模拟培训,使得大学生接受统一标准教学,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对职业指导的满意度。此外,教研室将教师分设职业生涯规划、职业能力素质、求职技能指导、大学生创业四大方向建立教研小组并指定组长,由各组长组织内训与教学科研活动。
2.“外学外聘”与“团队内训”培训模式有机结合,迅速提升职业指导人员理论水平及操作技能。
我校每年拨发专项资金用于师资培训。“外学外聘”模式已输送35人接受劳动部国家二级职业指导师认证,8人获得劳动部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认证,25人接受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认证培训,10人获得KAB创业培训讲师资格,4人接受广东省职业指导教师骨干班培训,全体教师接受心理咨询师认证培训课程的学习,分期分批选送骨干教师30余人参加教育部、国内专业学会等各类组织召开的学术会议。对于每位老师都需要学习的职业指导知识,我校采用“团队内训”的方法。通过引入北京北森测评服务有限公司的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TTT内训,北京国际关系学院张平教授进行心理咨询与团体辅导技巧培训,河南省教育厅特聘职业生涯规划培训专家郑州大学张威副教授进行高等院校院(系)大学生职业指导思路与方法专题培训,邀请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大学生与就业”节目顾问、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汪洱女士及企业人士进行职业素质与能力提升专题培训,邀请广东金融学院就业创业教育中心主任吴晓义教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培训,校外培训教师心得总结报告等团队内训,帮助职业指导老师学习理论知识,提高专业水平。
3.充分发挥任课教师原学历背景优势,帮助学生加深对专业及职业的理解。
为了帮助大学生加深对专业及职业情况的了解,教研室在职业指导课程排课时,根据任课教师学历背景,力求任课教师原学历专业与教学班专业一致或相近,或者安排本学院老师承担该学院职业指导课程教学任务。这种排课方法充分发挥任课教师的学历背景优势,引导教师在相近学科背景领域或工作学院所属行业领域积累知识,深入探索职场环境,结合教学班专业开展职业指导工作。
2009年学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教研室成立前后,对学生进行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满意度问卷调查,在上课的9212名学生中抽样调查1205名学生,涉及我校15个学院,覆盖各学科大类。结果显示:学生对课程的总体满意率达77%,65.81%的学生认为授课内容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自我职业决策能力,69.48%的学生认为听课后让自己明确了职业发展方向并已着手开展大学生涯设计。
(二)构建多元化职业指导体系,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职业指导
为了帮助大学生社会化、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做出明智的职业选择,学校建立五位一体的多元化职业指导体系。一是建立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养提升与就业指导》两门必修课为主体,以《大学生创业实务及策略》选修课为补充的课程体系。二是开展专题性团体辅导,利用周末时间或课外时间,针对某个特殊群体,开办专题团队辅导;三是利用自助服务,通过大学生职业规划网络测评系统、大学生职前教育网络学堂、大学生职业规划园开展自我就业教育服务;四是通过职业生源辅导室,为大学生提供个体职业咨询服务;五是通过院系学科建设,加强就业实习基地建设,提高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增强专业实践水平。
(三)尊重大学生个体差异,开展个性化职业指导服务
教研室在开设职业指导必修课的同时,在课堂中通过问卷调查形式,了解大学生个体的需求,将需求相似的学生组成不同特殊群体,通过团体辅导,开展针对性职业指导。如针对“贫困生”、“准备创业大学生”、“女大学生”“就业困难学生”等特殊群体的特点,为他们提供择业策略、求职技巧、职业能力、职业素质等方面的团体指导。表1为学校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开展团体职业指导活动情况一览表。
表1 我校团体职业指导活动情况一览表
目标群体 团体职业指导项目 特色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竹铭计划 聘请专业课老师及职业指导专家开展团体辅导,提升职场通用技能
准备创业的大学生 SYB大学生创业训练营 邀请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专家、企业家为学生授课,提升大学生创业的理论、法律知识,帮助学生积累实战经验
《大学生创业实务及策略》选修课
女大学生 女性职场精英计划 邀请社会成功的职业女性与女大学生进行经验交流
就业困难
学生 就业直通车计划 邀请心理专家、职业指导专家、企业人力资源专家对就业困难学生进行强化辅导
同时,学校开设了职业生源辅导室,通过“外学外聘”,培养的35名劳动部国家二级职业指导师,8名劳动部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25名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针对个体不同情况进行职业咨询。同时,学校职业指导中心与学校心理健康中心合作,如发现个案因心理问题引起困惑,及时转介心理健康中心,做到职业咨询专业化。
(四)加强高校与社会联系,强调社会经验对大学生就业的重要作用
为了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我校2008-2009年对152家用人单位进行回访,并在学校举办的大型招聘会对招聘企业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招聘、用人单位及毕业生进行回访,深入地了解用人单位所需优秀人才的培养要求,为大学生提供更具竞争优势的职业指导模式,推动各专业教学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齐头并进,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此外,学校通过开展校企合作项目、见习实习计划、社会调查项目、大学生创新与创业项目,加强在校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帮助毕业生积累社会经验。在这些项目中,学校充分发挥校办企业及合作企业作用,积极建立各专业学生实习基地,在保障学生实习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学生进入这些企业了解职业世界,提升职业素质,积累工作经验,帮助毕业生顺利实现就业,稳定从事职业,健康发展生涯。
高校职业指导工作是一项系统复杂工程,是维系高校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生命线。高校要根据大学生群体的特点及个体差异,深入开展职业指导工作,提升职业指导人员队伍专业化程度,开拓创新,不断思考与摸索促进毕业生就业的职业指导有效方法,帮助每一位毕业生科学择业,顺利就业,稳定从业,发展职业,实现人生价值,成就健康生涯!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1):68.
[2]向阳.高校职业指导模式存在的问题与改革[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9(6):108.
[3]李霞,储召伟.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及对策探讨[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
22(8):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