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华人的社会地位现状与中国吸引外资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ai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马来西亚,华人虽然有绝对的经济实力,为马来西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社会地位上华人一直受到歧视。现在虽然有所好转,但是很难彻底改变,导致华人不愿在当地扎根,很多将投资转移到欧美。因此,中国应充分利用目前的形势,吸引马来西亚华人来中国投资。
  关键词:马来西亚华人;歧视;投资转移;吸引
  一、马来西亚华人的社会地位现状
  在马来西亚最大执政党全国巫人统一机构(UMNO,简称巫统)彻底掌握了军政大权后,1957年颁布了《马来亚联合邦宪法》,确认了马来人的特权地位,以巫统为代表的政府规定:不允许华人进入政府,不允许华人做警察,不允许华人进军队。这三个不允许彻底将华人排除出了国家的权力范围。马来西亚政府甚至不允许开办华人学校,后来虽然放宽了政策,但对于华人学校不给任何经费,包括义务教育。
  1968年马来西亚发生种族骚乱,华人的生命和财产受到重大损失。华人意识到即使再有经济实力,但缺乏政治地位,经济和财富仍然得不到保障。因此,华人开始致力于争取政治地位。但因制度束缚,障碍重重,加上各个华社、团体不团结,内讧不少,造成华人的政治地位经过多年的抗争,仍得不到明显的改善。
  马哈蒂尔1981年上台后便颁布马来人优先的新经济政策,并且通过法令,规定华人的公司必须出售股份的1/3给政府和1/3给马来人,结果许多华人的公司被政府强行把股份出售给了马来人,华人的经济势力被严重削弱。[1]
  20世纪90年代马来西亚国内经济开始蓬勃发展,华人被压抑数十年的经商机会突然大增,加上股市活跃,马哈蒂尔为了选票考虑,也推出了一些笼络华人的政策。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与马来西亚的经济往来日见频繁,马来西亚从中得到不少好处,马哈蒂尔过去在政治上过于偏激的观念有了相当大的调整,吸收了一部分的华人入阁,推出一系列的政策鼓励华人参政,以此来笼络华人。但是,尽管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有了重大突破,但华人的处境仍然没有实质性改变。[2]
  二、马来西亚华人社会地位现状的主要成因
  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有两个,其一是海外华人只顾经商,不问政治的文化禀性。在马来西亚独立时,马来西亚华人在经济上是处于垄断地位的,而且在人口比例上也占到大约35%-40%,尤其在城市,基本上占到了60%以上,一些主要城市,马来西亚华人基本上是主要族群。[3]所以,当时马来西亚华人的政党有机会获得较大的权力,但是,他们没有勇敢地抓住这个机会,而是选择了退缩,使巫统为代表的马来人政党掌管了国家的政治权力。
  其二要追溯马来西亚的独立史。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独立过程中,英国一直打压华人,偏袒马来人。主要原因是英国不愿马来半岛出现一个大的华人国家,那怕是华人只拥有一半的国会席位和掌握一半的国家权力的国家。因此,以华人为主的新加坡被分割了出去,降低了华人在马来西亚的比例,又限制华人成为公民的资格以减少华人的选民数量,最后造就了一个马来人拥有特权的马来西亚。
  三、马来西亚华人的政治前途
  我曾经与一些在中国投资经商的马来西亚华人朋友谈到华人在马来西亚受歧视的问题,每次他们都非常感叹,义愤填膺!但当我问他们为什么不反抗,马来西亚不是民主国家吗,你们不是有钱吗,那么为什么你们的政党不去通过选举重新获得国家的政治权力?因为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按西方的民主理论,有钱的阶层自然能通过经济上的控制掌握国家政权。但是马来西亚华人的回答令我大吃一惊!他们说他们不敢,即使有这个能力也不敢!他们说印尼就是例子,如果华人想涉足政治的话,就可能遭受种族屠杀!
  马来西亚华人族群受政府压抑,所以,多数马来西亚华人还是没有落地生根的感觉,办实业的较少,从事贸易的占了大多数,赚了钱就转往欧美等国投资。马来西亚始终不能成为华人的故乡。赚到大钱后的华人,都寻思着往欧美移民,华人比例越来越少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为什么马来西亚华人普遍有以上悲观的认识,认为在政治上翻身很困难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马来人优先的政策依然存在。
  2、马来人由于政府的鼓励和垄断性保护,经济实力有了迅猛的增长,此消彼长,以前华人控制马来西亚经济命脉的现象已一去不复返。
  3、马来西亚华人的实际人口和相对人口都在下降。1957年马来西亚独立时,华人约占40%,到2001年已降至25.7%。下降的原因一是马来西亚政府抑华政策,大量移民马来人,限制移民华人;其二是马来西亚华人出生率比其他族群出生率低,允许马来人、印度人一夫多妻,而华人只能一夫一妻。其三是大量的马来西亚有钱华人选择移民。[4]
  (下转第145页)
其他文献
腐败犹如洪水,只要打开一个缺口,它就会向社会的各个领域蔓延。为人师表者传授文化知识,宣扬道德理想,教育领域本应是社会中的一片净土,现今这片净土也不再洁净,今年以来,我县教育领域职务犯罪频发,所占比重之大令人触目。切实加强教育系统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已成为检察机关以及教育行政部门必须研究与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将结合案例对该类案件的成因及主要特点进行分析,寻找教育系统职务犯罪的预防监督措施,从源头上遏制
期刊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七条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如果是国家财产、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这是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法律依据。  一、刑事诉讼中刑事责任与民事责任脱节的现状和原因  1、以刑事责任代民事责任。在一些刑事诉讼中,由于受害人或检察机关没有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在审
期刊
一、身份犯之共同犯罪  这里面主要有三个问题:一是不同法定身份犯共同犯罪认定问题;二是非身份犯能否构成身份犯共同犯罪问题;三是身份犯共同犯罪的量刑问题。  刑法分则对法定身份犯的规定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纯正的身份犯,即以身份作为犯罪构成要件的犯罪,要求行为人利用自己的法定身份或与法定身份密切相关的职务,如贪污罪、受贿罪的构成必须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权力实行犯罪;二是非纯正的身份犯,即以身份作
期刊
一、检察机关公诉内勤工作的职责  内勤在公诉部门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起着“服务、协调、信息、传递”的作用,是公诉工作的参谋,其职责主要有:法律文书管理、诉讼案卷归档、检察业务统计、收发文处理、会议记录、资料收集整理、赃款物管理以及印章管理等等,其职责也主要针对各项法律文书整理、管理;已完成的诉讼案卷的归档;检察业务统计的报送和有关文件、函件的收发处理等方面。  二、提高对内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期刊
一、防卫意图的认定  1、防卫挑拨  防卫挑拨是故意挑逗、引诱对方进行不法侵害而借机加害于对方的行为。在防卫挑拨中,存在着一定的不法侵害,挑拨人也实行了所谓的正当防卫,形式上符合正当防卫的客观条件。正是这种客观表现上的相似性,造成了正当防卫防卫意图和防卫挑拨伤害对方的犯罪意图认定上的困难。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在查明客观的预谋和挑逗、引诱行为有无的同时,更要注意查明行为目的这一主观内容,防卫挑拨
期刊
腐败分子多数具有一定的社会阅历、专业知识和法律常识,因而在贿赂犯罪案件中对抗性矛盾非常突出,这就必须针对他们的个性心理特征和案情具体分析,对症下药,以突破其心理防线,侦破案件。如何贿赂犯罪人员的心理状态,是实施心理对策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侦查人员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基本功。审讯贿赂犯罪人员是一种心理复杂的诉讼活动,是高层次的斗智斗勇过程。因此,要突破贿赂犯罪人员的心理防线,就必须尊重他们的心理活动规律和
期刊
《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出台,既有助于改善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的“重实体、轻程序”的倾向,也有利于更好的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对提高基层检察院在新形势下的职务犯罪侦查取证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一、两个“证据规定”出台的背景   (一)政治背景  从政治上看,我国《宪法》在1999年宣布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04年宪法规定“国
期刊
联邦最高法院所创设的证据排除法则,最初所欲排除的证据是针对用非法手段而直接取得的证据。如非法侵入犯罪嫌疑人的住宅而取得凶器,违法通讯检查而取得的电话录音等。这些证据均应当依照证据排除规则予以排除。然而,如果不是以非法手段直接获取的证据,而是以该非法手段取得的证据为线索,顺藤摸瓜而取得的证据——衍生证据是否应该予以排除呢?显然有疑义。此项疑义从20世纪20年代至今,一直是各法院不时面临的热门诉讼争点
期刊
2011年2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了《刑法修正案(八)》,首次在刑法中明确了社区矫正的适用。社区矫正作为一种刑罚执行方式,由人民检察院承担检察监督,是社区矫正工作得以公正和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尤其在全国试行社区矫正工作以来,如何切实加强和完善社区矫正的检察监督,确保矫正工作的有效开展,是当前检察机关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社区矫正检察工作中存在的主
期刊
一、新律师法涉及侦查部分的条文的理解与探讨   (一)律师会见权。新《律师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受委托的律师凭律师执业证书、律师事务所证明和委托书或者法律援助公函,有权会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并了解有关案件情况。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被监听”。本条的修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律师介入侦查时间的不同。二是律师会见的批准问题。只需“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