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下,人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吃饱穿暖,而是更注重对生活品质的提升。电力已经成为现代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可以说,供电质量好坏将直接决定人们生活品质的高低。因此,如何提高变电站设备运行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已经成为当前电力系统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本文对变电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现状进行分析,来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管理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变电站;设备管理;安全运行;有效策略
随着我国科技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先进的电力建设理念和科学技术被应用到电力系统建设中来,极大地提高了供电稳定性,降低了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但就变电站设备运行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现状来看,依旧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整体电力建设水平的提高。下文中,将针对变电站设备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一些有效的改进方案。
1.变电站设备安全运行管理工作的开展现状
1.1 缺乏健全的管理体制
健全的管理体制,是保证变电站设备安全运行管理工作高效开展的基础。通常来说,设备管理工作的开展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设备的日常维护,另一种是设备的特殊维护。前者是对设备在正常运行状态下的定期维护,而后者则是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如暴雨、暴雪、狂風等天气,对设备性能的检测,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如果管理体制不完善,就无法起到对管理人员行为的制约作用,进而导致他们在工作过程中出现懈怠心理,不利于设备维护工作的高效开展。除此以外,变电站设备管理工作较为繁杂,需要顾及到多个方面,就设备管理工作的开展现状来看,大都是在设备出现故障以后才进行维修。这样一来,不仅会增大故障设备的维修难度,而且也会增大变电站中设备运行的风险性。
1.2 设备配置上存在不足
根据变电站建设需要配置相关设备,是保证设备安全运行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当前我国变电站的建设情况来看,在设备配置上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新进设备质量不高。在进行变电设备生产时,一部分厂商为了使自身能够获得更大的利润,就会使用劣质的组件去代替质量较好的组件,从而造成设备制造质量的降低,为变电设备的运行安全留下隐患,不利于变电站设备安全运行管理工作的开展。同时,在选择设备时,那些级别较低的变电站通常排在级别较高的变电站后边,从而造成变电设备资源分配不均、低级别变电站设备配置质量普遍较低现象的出现。
第二,系统改造与设备更新不协调。随着科技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自动化技术在变电站建设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极大地提高了系统运行效率。随着设备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市场中变电设备的型号、种类越来越多样化,不同型号的设备在性能、参数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别,将它们应用到变电站建设中,无疑会增大设备管理的难度,从而造成系统运行过程中故障发生频率的升高。
1.3 管理人员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管理人员的专业性不高,是造成变电站设备安全运行管理工作无法有效开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设备管理人员专业性不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点,缺乏对设备维护工作的正确认识。管理人员不重视对设备日常维护工作的开展,是当前变电设备管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第二点,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有限。随着我国电力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变电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也逐渐提高,传统的设备维修技术已经无法满足工作需要。管理人员由于受到自身专业水平的限制,在设备管理工作中,时常出现信号分析不准确、维修方式不恰当等问题,从而延误了设备维修的最佳时间,对变电系统的高效运行造成不利影响。
2.提高变电站设备安全运行管理的措施
2.1 建立健全设备管理制度
设备管理制度的建立,不仅能够起到对设备管理人员行为的制约作用,而且能够使设备的维护工作更加科学化与合理化。首先,应重视对变电设备维修标准的制定。在不违背国家统一变电设备管理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变电站发展需要建立一套更加详细的设备管理制度,为变电站后期结构优化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其次,建立一套严格的管理人员行为准则。加大对管理者行为的制约,防止在工作过程中管理人员出现懈怠心理或者违纪行为,进而对设备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造成不利影响。在对变电设备进行管理时,应重视设备日检工作的开展,对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详细记录并分类整理,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同时,还应定期开展设备的专项检查,及时维修那些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并更换设备中损耗严重的部件。为了实现变电站的不间断工作,还应根据实际供电需要设置备用系统,以保证设备维护过程中系统的正常运转。
2.2 提高变电站建设的系统性
随着我国电网改革力度的加大,无论是从变电站建设质量的提高上来看,还是从建设变电站相关设备的选用上来看,都取得了较快发展。因此,如何实现变电站系统建设水平与先进设备生产水平的同步提高,已经成为变电站设备安全运行管理工作中的重点研究内容。首先,应该加大对变电设备生产厂商的监管力度,减少市场中不合格产品的流入。对于那些违规生产的厂商,应根据情节严重程度进行罚款、停产整顿等处罚。其次,严格监控已投入使用设备的运行情况,对设备出现故障的具体原因、所进行的维护操作等进行详细记录。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最大程度降低设备故障的危害性,为后续设备维护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最后,定期对变电系统进行维护。在装配新设备时,应预先对设备的使用进行测试,然后调整设备的运行参数,使之更好地满足变电站的工作需要。提高变电站系统中各设备运行的协调性与统一性,能够最大程度保证系统数据更新的同步性,以便于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存在故障的设备,为变电站的稳定、持续运转提供可能。
2.3 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性
树立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是保证变电站设备管理工作高效开展的有效途径。
企业应该重视对设备管理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加大对“安全生产”理念的宣传力度,帮助员工树立起正确的安全防范意识,为设备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保障,降低工作过程中由于操作失误引发安全事故的可能性。比如,企业可以在变电站周围的安全区域内张贴警示标语,并组织设备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学习。
设备维修人员专业技术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设备安全维护工作效率的高低。为了提高相关人员的技术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定期开展技能培训活动,确保相关人员能够及时了解到行业的发展动态,掌握新技术的应用;第二,加大对专业技术人才的招聘力度,打造一支优秀的变电设备管理团队;第三,建立良性竞争制度,鼓励管理人员积极的提出改造意见,为变电站设备安全运行管理工作的创新式发展提供可能。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对于设备突发故障的有效控制极为有利,能够最大程度保证设备维护人员的人身安全。
3.总结
综上所述,无论是对社会的稳定发展,还是对供电质量的提高而言,加强变电站设备安全运行管理都十分必要。因此,必须要重视对变电站系统建设的不断完善,提高设备运行安全管理水平,从而有效降低设备运行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为我国供电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黄政.浅析变电站的变电运行和管理[J].技术与市场,2012(12):206-208.
[2]王虎.变电设备缺陷分析与管理[J].技术与市场,2013(10):55-56.
[3]李俊,倪明.35kV变电站设备运维管理体系应用及实践[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78-81.
关键词:变电站;设备管理;安全运行;有效策略
随着我国科技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先进的电力建设理念和科学技术被应用到电力系统建设中来,极大地提高了供电稳定性,降低了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但就变电站设备运行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现状来看,依旧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整体电力建设水平的提高。下文中,将针对变电站设备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一些有效的改进方案。
1.变电站设备安全运行管理工作的开展现状
1.1 缺乏健全的管理体制
健全的管理体制,是保证变电站设备安全运行管理工作高效开展的基础。通常来说,设备管理工作的开展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设备的日常维护,另一种是设备的特殊维护。前者是对设备在正常运行状态下的定期维护,而后者则是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如暴雨、暴雪、狂風等天气,对设备性能的检测,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如果管理体制不完善,就无法起到对管理人员行为的制约作用,进而导致他们在工作过程中出现懈怠心理,不利于设备维护工作的高效开展。除此以外,变电站设备管理工作较为繁杂,需要顾及到多个方面,就设备管理工作的开展现状来看,大都是在设备出现故障以后才进行维修。这样一来,不仅会增大故障设备的维修难度,而且也会增大变电站中设备运行的风险性。
1.2 设备配置上存在不足
根据变电站建设需要配置相关设备,是保证设备安全运行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当前我国变电站的建设情况来看,在设备配置上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新进设备质量不高。在进行变电设备生产时,一部分厂商为了使自身能够获得更大的利润,就会使用劣质的组件去代替质量较好的组件,从而造成设备制造质量的降低,为变电设备的运行安全留下隐患,不利于变电站设备安全运行管理工作的开展。同时,在选择设备时,那些级别较低的变电站通常排在级别较高的变电站后边,从而造成变电设备资源分配不均、低级别变电站设备配置质量普遍较低现象的出现。
第二,系统改造与设备更新不协调。随着科技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自动化技术在变电站建设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极大地提高了系统运行效率。随着设备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市场中变电设备的型号、种类越来越多样化,不同型号的设备在性能、参数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别,将它们应用到变电站建设中,无疑会增大设备管理的难度,从而造成系统运行过程中故障发生频率的升高。
1.3 管理人员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管理人员的专业性不高,是造成变电站设备安全运行管理工作无法有效开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设备管理人员专业性不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点,缺乏对设备维护工作的正确认识。管理人员不重视对设备日常维护工作的开展,是当前变电设备管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第二点,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有限。随着我国电力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变电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也逐渐提高,传统的设备维修技术已经无法满足工作需要。管理人员由于受到自身专业水平的限制,在设备管理工作中,时常出现信号分析不准确、维修方式不恰当等问题,从而延误了设备维修的最佳时间,对变电系统的高效运行造成不利影响。
2.提高变电站设备安全运行管理的措施
2.1 建立健全设备管理制度
设备管理制度的建立,不仅能够起到对设备管理人员行为的制约作用,而且能够使设备的维护工作更加科学化与合理化。首先,应重视对变电设备维修标准的制定。在不违背国家统一变电设备管理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变电站发展需要建立一套更加详细的设备管理制度,为变电站后期结构优化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其次,建立一套严格的管理人员行为准则。加大对管理者行为的制约,防止在工作过程中管理人员出现懈怠心理或者违纪行为,进而对设备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造成不利影响。在对变电设备进行管理时,应重视设备日检工作的开展,对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详细记录并分类整理,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同时,还应定期开展设备的专项检查,及时维修那些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并更换设备中损耗严重的部件。为了实现变电站的不间断工作,还应根据实际供电需要设置备用系统,以保证设备维护过程中系统的正常运转。
2.2 提高变电站建设的系统性
随着我国电网改革力度的加大,无论是从变电站建设质量的提高上来看,还是从建设变电站相关设备的选用上来看,都取得了较快发展。因此,如何实现变电站系统建设水平与先进设备生产水平的同步提高,已经成为变电站设备安全运行管理工作中的重点研究内容。首先,应该加大对变电设备生产厂商的监管力度,减少市场中不合格产品的流入。对于那些违规生产的厂商,应根据情节严重程度进行罚款、停产整顿等处罚。其次,严格监控已投入使用设备的运行情况,对设备出现故障的具体原因、所进行的维护操作等进行详细记录。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最大程度降低设备故障的危害性,为后续设备维护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最后,定期对变电系统进行维护。在装配新设备时,应预先对设备的使用进行测试,然后调整设备的运行参数,使之更好地满足变电站的工作需要。提高变电站系统中各设备运行的协调性与统一性,能够最大程度保证系统数据更新的同步性,以便于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存在故障的设备,为变电站的稳定、持续运转提供可能。
2.3 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性
树立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是保证变电站设备管理工作高效开展的有效途径。
企业应该重视对设备管理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加大对“安全生产”理念的宣传力度,帮助员工树立起正确的安全防范意识,为设备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保障,降低工作过程中由于操作失误引发安全事故的可能性。比如,企业可以在变电站周围的安全区域内张贴警示标语,并组织设备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学习。
设备维修人员专业技术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设备安全维护工作效率的高低。为了提高相关人员的技术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定期开展技能培训活动,确保相关人员能够及时了解到行业的发展动态,掌握新技术的应用;第二,加大对专业技术人才的招聘力度,打造一支优秀的变电设备管理团队;第三,建立良性竞争制度,鼓励管理人员积极的提出改造意见,为变电站设备安全运行管理工作的创新式发展提供可能。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对于设备突发故障的有效控制极为有利,能够最大程度保证设备维护人员的人身安全。
3.总结
综上所述,无论是对社会的稳定发展,还是对供电质量的提高而言,加强变电站设备安全运行管理都十分必要。因此,必须要重视对变电站系统建设的不断完善,提高设备运行安全管理水平,从而有效降低设备运行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为我国供电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黄政.浅析变电站的变电运行和管理[J].技术与市场,2012(12):206-208.
[2]王虎.变电设备缺陷分析与管理[J].技术与市场,2013(10):55-56.
[3]李俊,倪明.35kV变电站设备运维管理体系应用及实践[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