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深潜“一姐”杨群慧:父爱在海洋最深处

来源 :恋爱婚姻家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liness9006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6月20日16时55分,正在南海执行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成功完成了下潜任务,并圆满完成了海底冷泉区取水样、海底地形测绘和高清视频记录等多项科研项目。走出实验舱,一位身着橙红色上衣的女性兴奋地说道:“我的感觉非常好,并带回了可贵的数据,这是我梦寐以求的事情!”这位正是杨群慧。
  这次最大下潜1350米的深海科学考察,不仅让杨群慧成为目前惟一乘坐过“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下潜的女性,也成为中国海域内沉得最深的女性……
  倾心育女,海的深情与宽广
  杨群慧的人生注定与海洋密不可分,而她对于海的认识,源于她的父亲。今年43岁的杨群慧,出生于山东泰安,父亲杨浩在当地的水文部门工作。杨群慧刚满2周岁时,杨浩便教授她认字。他惊讶地发现,小群慧异常聪明,四五个月之后,她就能认识600多个汉字,还整天缠着他问东问西。
  面对求知欲旺盛的女儿,杨浩很快感到力不从心,加上他经常到野外去测量与调查,他便想了个办法“对付”孩子——教她查字典。没想到,女儿捧着字典立刻告别了婴幼儿时期的懵懂状态,一头钻进知识的海洋里,很快就能独立阅读故事书了,还能用刚学会的词造句。
  杨群慧如此聪慧,让杨浩加大了对她的教育力度。不过杨浩深知,大自然是一本内容极其丰富的教科书,那里有知识、哲理以及生活的乐趣。只要有可能,杨浩常常带孩子去旅游和野外玩耍,多接触山川和大地,利用各种机会让杨群慧捉昆虫、认树名、采标本、找药材,让杨群慧成为大自然的孩子,吮吸自然界的乳汁成长。
  有一次休假时,杨浩把杨群慧叫进厨房,用一块玻璃板罩住水壶冒出的蒸汽,玻璃板马上结满了水珠。杨群慧看了很惊奇地问道:“爸爸,这些水珠是从哪里来的?”面对杨群慧渴望的眼神,杨浩顺势讲起了露珠和云雨的形成,还有地球上水的循环。杨浩告诉女儿:“水是生命的源泉,科学家到外星球上去寻找新的生命,首要的一点就是要看那里有没有水。”见女儿听得津津有味,杨浩又给她解释起“海”字。杨浩说:“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来自大海,这是科学家的共识。这一点,我们的祖宗在造汉字‘海’的时候似乎就意识到了。你看,‘海’字由三个部位组成,拆开了,不就是‘水’、‘人’、‘母’吗?这说明,水是人类文明的源泉……”
  由于启蒙比较早,杨群慧上学后表现优异。进入高中之后,杨群慧在学校寄读,杨浩每周都给女儿打一个电话,询问当天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了解她的思想动向。果然,一个月后的一天,杨群慧就向杨浩抱怨说:“这两天我身体不太舒服,每天上课时两条腿就像泡过酸辣粉似的,又酸又辣又痛。爸爸,我实在念不下去了!”
  杨浩一听就急了。第二天,他便请假专程来到学校了解情况,一打听他才得知,教体育的老师是一位刚大学毕业的年轻老师,他的体育训练强度大,还把年龄较小的杨群慧当成正常的高中生来看待,杨群慧由于体能吃不消,已经患上对体育课的轻度恐惧症。杨浩赶忙找到老师,请求考虑杨群慧小2岁的实际情况,让她在体育达标方面循序渐进。得到老师同意后,杨浩又鼓励杨群慧平时加强体育锻炼,争取早日达到标准要求。
  为了树立杨群慧的信心,此后一到周末,杨浩便带着杨群慧爬泰山。第一次刚爬到半山坡,杨群慧就气喘吁吁,说什么也不肯往上爬了。杨浩就对杨群慧说:“你一定要爬上去。没有好身体,你能干成什么事呢?坚持就是胜利!”说完,他硬拉着女儿继续往上爬。那天,父女俩大汗淋漓地爬到了骊山之巅。站在巅峰上,听猎猎风声,看云朵飘飞,一览众山小,杨群慧终于体验到了爬山的乐趣。
  在杨浩的悉心培养下,杨群慧不仅有了一副健康的体魄,而且对神秘的自然科学充满了兴趣。1986年,高中毕业的杨群慧毫不犹豫地报考了中国海洋大学,并以高分被该学院的海洋地质专业录取。大学期间的杨群慧如鱼得水,她系统地学习了海洋地质学、地理信息系统、海洋工程、岩土力学等多项专业,掌握了海洋地质探测与资源勘探开发的多种方法。毕业之际,各科成绩十分优异的她被多家工程单位看中,纷纷开出极具诱惑力的高额年薪邀她加盟。可是为了进一步学习各种知识,杨群慧毅然选择了考研深造。
  2002年7月,杨群慧获得了中国海洋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女儿的优异表现,让杨浩喜上眉梢。
  抽丝剥茧,让女儿有一个最好的心绪
  2004年开始,杨群慧在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海洋沉积学、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及深海地球化学探测技术,厚积薄发的她还先后主持了国家863专题课题一项和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一项。
  2006年6月,杨群慧接到了来自德国汉堡的邀请函,该市的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请杨群慧做有关海洋底层硫循环方面的学术交流。赴汉堡交流之前,杨浩特地为杨群慧买了许多她爱喝的“六安瓜片”茶,对女儿说:“国外的茶叶怎么能和咱们的相比,况且你每天早上冲上一杯,在氤氲的香气里,能感到爸爸离你并不算远。”杨群慧听后,眼睛不由得湿润了……
  进入马普所之后,杨群慧发现这里处处弥漫着创新的学风,学术气氛非常浓厚,学术讨论也十分活跃。杨群慧打电话告诉爸爸:“这里顶尖的人才很多,我得和他们竞赛才能跑到前沿。”杨浩则更多的是提醒女儿多吃蔬菜水果,睡前要喝牛奶,一定注意劳逸结合。
  就这样,在父亲的殷殷期待之中,杨群慧开始潜心于学术研究。其中她觉得最有意义的一次活动,就是有幸参与考察了墨西哥西部沿海以北的“涌泉”现象。那几天,在400多米深的太平洋海底,杨群慧数次惊奇地看到:海水在地心引力作用下倾泻深入地裂中,同时形成海底环流将熔岩中大量的热能和矿物质携带和释放出来。当炽热的海水再度喷射到裂缝上冰冷的海水中,其中的矿物质被溶解并形成一缕缕漆黑的烟雾。矿物质遇冷收缩最终沉积成烟囱状堆积物,地裂中热液顺烟道喷涌而出,形成景致奇异、妙趣横生的海底“涌泉”。
  更妙的是,“涌泉”的周围还栖息着种类繁多的蠕虫,其中管足蠕虫可长到18英寸。这些蠕虫精心创造的自然奇观令人叹为观止,它们开凿的洞穴息息相通犹如礁岩迷宫,从而使热液将矿物质源源不断地输送上来并堆积烟道。   不过,这次“涌泉”考察结束后,杨群慧的研究任务非常繁重,她每天至少在化学分析室里呆6个小时,对取回的各种矿物与生物样品进行筛选与分析;对于海底“涌泉”的国外资料,杨群慧要一一查阅。不过这些资料大多用德文写成,杨群慧很多地方都看不懂,这样一来,她随身总要带着一本字典,碰到生僻字赶紧查找,每天都要忙到下半夜才能休息。
  杨群慧远赴德国之后 ,与女儿的交流也成了杨浩的一个问题。电话书信都不是特别方便,于是,网络成了这对父女沟通的重要纽带。每天晚上8点过后,杨群慧有一个小时的休息时间,杨浩常常趁这段时间与杨群慧在网上视频聊天。此时正是国内凌晨3点,床头的闹钟一响,忙碌了一天的杨浩不管多累多困,都要准时坐在电脑前静候杨群慧。两人在电脑前交流着一天的收获与心情,父女俩聊得热火朝天之际,也是杨群慧最为放松的时刻。
  为了让女儿消除在异域他乡的孤独感,杨浩还特地在虚拟的个人空间里,按照家里的结构与布局,搭建了一幢“父女小屋”,还给“家”配置了全套虚拟的家具家电、绿植花草。每次无论谁先上线,就率先打开壁灯,削水果、泡茶,营造温馨的家庭气氛。为了感受新鲜与激情,每隔几天,杨群慧便会变换一下窗帘,或是改变一下家具的位置。而杨浩总是一味地顺从着女儿,按照她的思路重新布置室内的物品,然后,细心的他再拍摄照片传给女儿。虚拟之家,给了杨群慧最为真实的情感寄托……
  2010年4月,杨群慧开始了深海“冷泉”方面的研究。杨群慧对“冷泉”周围的古菌群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古菌是一个古老的生物分支,冷泉附近的古菌可以吃掉甲烷,同时生成碳酸氢离子及硫化氢。这个生化过程不仅支撑了一个别处没有的生物链,也造就了特殊的沉积岩石种类。杨群慧沉迷其中,废寝忘食。令人遗憾的是,由于科研条件的限制,在我国境内的冷泉区的取样只有两次。
  得知杨群慧心中的烦闷,杨浩开导她道:“只要在现实中不断努力,并充分体现了自己的辛劳,就应该感到欣慰,没有必要压抑。另外,在不断改善现实的过程中,不断地修订自己的理想,就能够既看到自己的成就,又增添了继续努力的动力……”父亲的话,给了杨群慧更多前行的力量。
  “深潜一姐”,父爱在海洋最深处
  2012年6月,国内深潜器“蛟龙”号研发成功。“蛟龙号”是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是世界上下潜能力最深的作业型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可在占世界海洋面积99.8%的广阔海域中使用,对于我国开发利用深海的资源有着重要意义。令杨群慧无比高兴的是,她被确定为“蛟龙”号的下潜队员之一。
  杨浩得知这一消息后,为女儿感到欣慰。通过资料他得知:目前全世界投入使用的载人潜水器约90艘,其中下潜深度超过1000米的仅有12艘,作业型载人潜水器最大工作深度为日本深潜器的527米,“蛟龙号”极有可能创造新的潜水器载人作业世界纪录。
  出于对女性的保护,先期的载人下潜并没有安排杨群慧参加。不过,“蛟龙”号的前十次下潜一次比一次出色,不但潜水器技术状态非常稳定和良好,而且长基线定位系统非常成功,潜水器具备了“指哪打哪”的能力。更让杨群慧兴奋的是,在第12次下潜的过程中,载人潜水器第一次在南海海域搜寻到了冷泉区,发现了大量的贻贝、蜘蛛蟹等海底生物,为深海生物群落和冷泉区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支撑。
  男同事们的深潜活动如火如荼,让杨群慧心急难捺。了解到女儿的这一心情,杨浩对她说:“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方法和步骤,否则只会适得其反。你一定要记住,心急吃不成热豆腐啊!”在父亲的提醒下,杨群慧渐渐冷静下来,等待下潜的那几天,她每天将自己的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上午进行4个小时的沉积物样品分析,努力还原漫长的沉积过程的真相;下午再进行5个小时的保压水样测定,并对各种来自海底的图片进行筛选与整理;吃过晚饭后,她则与其他队员们制作形态各异、有着特殊性能的海底生物样品采集器。杨群慧非常巧妙地设计了一种“海底硫核采样笼”。这个笼子比一般打扫卫生的簸箕小一些,由金属制成,主体好似一个铲子,上面有盖板,顶端有长长的把手和触发机关。这样一来,在发现硫核样品时,机械手会提着这个“笼子”将生物样品铲进去……
  2013年6月20日清晨,“蛟龙”深潜器的母船“向阳红”来到了第二航段的深海海盆。船上的科学家们知道,如果在这里获得深海生物样品,将对今后的调查研究产生巨大价值。在这片海域,杨群慧临危受命,正式被确定为下潜队员之一!突然得到这一消息,杨群慧的心不禁怦怦地跳了起来。二十多年来,全世界各海域共发现了几十处冷泉,但在中国,已发现的冷泉只有南海这一处,因此,科学家们都期望着在南海冷泉区发现新的物种,以及物种共生的独特方式。更加重要的是,由于这一冷泉区的发现只是近年来的事情,科学家下潜到这个冷泉区则从未有过!
  10时05分,杨群慧所搭乘的“蛟龙”号被布放至水中,注水完毕后开始下潜。“蛟龙”号以每秒40米的速度下潜,大约半个小时之后,杨群慧与另外两名科学家来到了1350米深的海域。虽然四周漆黑一片,但借助着高强度的深水探测灯光,杨群慧看到:深水冷泉区完全像是“沙漠中的绿洲”。由于冷泉溢出的流体富含甲烷、硫化氢和二氧化碳等成分,这里的古菌群到处都是,在食物分布链上,比古菌群高级的大型管蠕虫横七竖八地分布着,深海的贻贝星罗棋布,长达1米的蜘蛛蟹在海底的碎石之间若隐若现。
  在冷泉区的中心地带,杨群慧还拍摄到了白茫茫一片、800多平方米的毛瓷蟹。不过,由于冷泉生物对其生存环境的变化异常敏感,它们的生活区域很小,甚至在一两米的范围内群落便迅速衰化。
  除了对生物进行仔细采样与研究,杨群慧还在作业区进行了海底流体和石笋状海绵的取样工作,完成了海底测绘和高清视频记录任务,并成功在冷泉区采集两份水样。
  经过7个小时的连续作战,16时55分,“蛟龙”号回到了母船。下潜器被打开的那一刻,杨群慧在舱门一出现,母船上的所有人都为她欢呼起来。一名船员为她送上了一束黄灿灿的百合后,大家都拿着塑料桶,对她进行泼水祝贺!
  虽然成为深潜女性中的“一姐”,杨群慧还是谦逊地表示,南海的深水里还有很多未知的奥秘。“海底永远对我充满了吸引,充满了神奇,父亲给予我的爱,总是在海洋最深处……”
  (责编/陶仁友)
  E-mail:[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在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时代的需要.正确认识健康的概念,树立学校体育“健康第一”的新理念.把握体育教学与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关系,在体育教学中不
期刊
如果这消息属实的话,而且最后人大审议的结果也认可这个修订稿,那么,几十年后,中国土地上凡是买了房子的城市居民,全体都变成了变相的租房户。那些付出毕生积蓄为儿孙买了房
九台市地处吉长两市中间,幅员面积3375km2,耕地280.5万亩,人口85万,其中农业人口63.41万人。辖12个建制镇、2个民族乡、4个街道办事处,共310个行政村,是国家重点商品粮生产基地,国家
听说友人家6岁的豆豆完成了一本书。6岁就出书啦!莫非是个小神童、小天才?  豆豆妈满脸喜色,掩饰不住骄傲的神情,向我讲述了豆豆出书的全过程。
期刊
[摘 要] 文章从建设巩固电网、切实转变电力企业观念、提高供电服务水平和加强农电队伍建设几个方面阐述了提升电力系统服务能力与新型农村集镇建设的关系,提出了电力系统提升服务能力的关键措施,以期为其他地区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供电企业;提升;电力水平;服务;新农村建设  “十一五”期间,农村工作的重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供电企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产业。在新农村建设中,发展农村经济
近年来,我国的模具先进制造技术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发展,在社会各大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本次研究将着重对模具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并对模具制造中先进技术的应用
期刊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普及,计算机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越来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令人堪忧。笔者具体分析了计算机网络安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