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泽东曾三次登上紫禁城,分别是1954年5月17日、19日和20日。他这三次登紫禁城都是在十分秘密的情况下进行的,既无警卫部队护卫,也无地方政府官员陪同。第一次是下午4时许,他进入神武门,由东坡道上神武门城楼,沿城墙向东行至东北角楼转向南,经东华门、东南角楼,到达午门,由午门城楼下城墙;第二次,毛泽东进午门由西坡道登上午门城楼,参观设在那里的历史博物馆出土文物展览;第三次毛泽东进得神武门内,由西坡道上神武门城楼,沿城墙西行,经西北角楼、西华门、西南角楼,到达午门走下城楼。
三次路线相加,毛泽东正好在故宫城墙上绕行一周。而这三次他只在城墙上漫步徐行,并未入宫内。他为什么不到紫禁城的宫殿里面走走?
这还得从当时的历史背景说起。
毛泽东一向反对出行时干扰民众的正常活动。他三次去故宫,都是故宫开放时间,如果事先通知当局,势必要三步一岗,大半个紫禁城戒严,这是他不愿看到的情形。于是他选择了登上城楼,绕城一周,居高临下,高瞻远瞩。
毛泽东十分重视故宫的保护。他出行目的主要是关注故宫安全。因为当时全国的火灾形势严峻。
1954年1月至4月,国内连续发生了几场特大火灾:云南玉溪县火灾,烧死10人;长江岳轮火灾,烧死15人,烧伤32人,险些殃及大佛寺;湖南岳阳市火灾,烧死7人,烧伤28人;湖北公安县火灾,烧毁房室372栋,烧死14人;福建屏南县妈祖庙火灾,神殿被毁,烧死4人;黑龙江伊春市友好林业局火灾,烧死9人,烧伤9人;浙江瑞安县仙岩寺火灾,千佛阁被毁。
正巧,当时有个苏联消防、防空代表团访华,公安部官员陪同他们在北京等地考察,参观了故宫博物院。苏联客人在介绍他们的消防工作经验时,也向我方提出了一些改善消防工作的意见,其中也包括加强故宫消防工作和保护文物的建议。罗瑞卿时任公安部部长、兼北京市公安局局长,他把当时国内的火灾情况向毛主席一一作了汇报。出于对故宫消防安全的关心,毛泽东便决定亲自来到紫禁城,沿着消防警卫队员的巡逻路线,在城墙上绕行一周。
5月17日下午4时,毛主席在公安部长罗瑞卿和故宫保卫科科长韩炳文的陪同下,来到故宫。他身穿灰色中山装,脚登千层底儿布鞋,手拿一根小竹竿,登上了神武门城楼。韩炳文紧跟其后,此外再无他人陪同。这天故宫照常开放,为了不干扰游客,他们是从神武门东坡道登上城楼的,顺着城墙向东、向南,一直走到东华门。毛泽东非常高兴,浏览了故宫全景。紫禁城雄伟壮丽,琉璃瓦金光闪烁,红色宫墙光彩四溢,景象无比壮观。在东华门城台,毛泽东坐在小马扎上休息。他同韩炳文亲切交谈,询问故宫的机构设置。韩炳文曾在中南海警卫局任职,毛主席和罗部长早就认识他。当时,保卫科分工负责保卫和消防工作,每天晚上都要派人登上城楼,沿着城墙巡逻。毛主席强调一定要做好故宫的消防保卫工作,并询问了故宫各部门分工和工作人员情况,鼓励大家努力学习文化和业务知识。
毛泽东在午门城楼上观看了“基本建设出土文物展览”,并对陪同人员说:“这就是历史。”这次,他对出土文物展览看得比较详细,对当时的考古新发现产生了很大兴趣。当时北京猿人遗址的发掘工作进展情况较好,考古工作者从周口店的灰烬堆积层中发现了北京猿人的牙齿、石器和动物化石。
5月20日下午,毛泽东第三次来到故宫。他在西北角楼拍下了一幅珍贵的照片。照片上的他满脸笑容,显得非常高兴。他在此向北眺望,景山、大高玄殿和北海白塔尽在眼前;在西城墙上西望,则是金鳌玉蝀桥和他工作、生活的中南海。他初次来京时寄宿的福佑寺,以及风神庙、雨神庙、雷神庙、万寿兴隆寺等古迹,也都尽收眼底。到晚上7时左右,毛泽东才走下城楼,同大家挥手告别。
毛泽东登临紫禁城,还看望了长年在紫禁城墙上执勤的防空高射炮部队。当时,我国防空力量还很薄弱,保卫中央的高射炮部队就设在紫禁城的城墙上。战士无论冬夏春秋,长年坚守在岗位上。毛泽东在慰问防空高射部队时,对部队领导说:我们一定要建立地对空导弹部队和空对空导弹部队,下大力气发展空中拦截力量。从此,掀开了我国军事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
毛泽东三登紫禁城,为后人留下一则难忘的往事,同时也进一步拉近了紫禁城同中南海的距离。
作者单位:中国国家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