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经济越来越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分析中国经济局势和走向,首先应当分析世界经济。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深度演化”到一个新阶段,主要特征是美国、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相互交错,发展前景不明朗。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的发展目标更应该多重兼顾,综合考虑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中国经济前年是困难年,去年是复杂年,2012年经济会不会是麻烦年?
外部环境充满悬念
当前,全球经济充满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美国经济前景很成问题,虽然进入复苏阶段,但美国两党未能就削减赤字达成一致意见,如果启动自动削减机制,那将对美国经济的复苏带来很大负面影响;二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现在还是看不到头。
中国经济的各种问题,确实有一个世界背景。国内问题反映的是国际的事,美国很多问题所反映出来的也是国际的事。用“乱象丛生”来形容许多不确定事件,最大的事件就是主权债务危机,不仅在欧洲全面扩散,而且在欧洲各国内部。在挽救成员国机制上面,没有对有效“解危”达成一致,市场不相信空头支票,危机在进一步蔓延。
至于欧洲出现这样的债务危机,中国应不应该帮忙?肯定的回答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还是应该帮忙”。中国经济对于外部世界依赖程度在不断提高,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需要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如果说欧元区发生大的危机,甚至欧元崩溃,那么全球经济必将进行大的组合,大的调整,这对中国经济来说不是好消息。
欧盟毕竟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欧洲如果陷入严重衰退,对于中国经济来说也非好事。人民币要国际化,就要改变美元独大的局面,需要有能够和美元进行竞争的货币,最有条件的就是欧元了,如果欧元垮了,美元独霸的局面,会延长30年。
货币政策如何微调
对于通货膨胀形势的总体判断,总体看法是短期已经见顶。未来,让人觉得连中度通货膨胀可能都不存在。如果把4%以上的通胀定义为中度通胀,4%以内的通胀定义为温和通胀,温和通胀是经济发展之必需,2012年通胀应该会低于4%。中期通胀压力存在的理由:第一是输入性通胀压力很大,第二是劳动力成本会持续上升,第三是农产品价格可能持续上升。
判断清楚这个中期的通胀走势很重要,如果通胀压力不会减轻的话,那么就应该坚持比较紧的货币政策,如果认为未来一段时间通胀压力减轻,那么货币政策就要适当放一放。如果不及时调整货币政策,那么中国经济增速的下降幅度可能会超出预期。
从长期来看,劳动力数量的增速,有效劳动时间的增速,人口红利,投资增长速度,科技进步的速度,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的速度,国外需求增长的速度,诸如此类,指标都在指向一个方向,就是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会放慢。要调整货币政策,实施一个正常的货币政策,有一个最简单的标准,就是正的实际利率。
中国长期处于负的实际利率政策是不正常的,根本原因在于对经济形势判断相对滞后。在温家宝总理去温州以后,货币政策进行了一些微调。这个微调的幅度应当再适当加大一点,绝不是说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华代表穆尔塔扎·赛义德说:2012年会怎样?他预计是一个比较平缓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在中国是适度的,国内的需求依然强劲,这里面有国家政策的刺激作用,通货膨胀得到了控制,房地产市场的过热也得到了控制,目前的政策总体而言非常健康有利,但确实“需要更灵活一些”。
国际经济总体判断
把全世界作为单一经济体来研究,可以发现:每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总有一个经济引擎来拉动世界经济的发展。目前,全球性的经济刺激行动,让世界经济看起来没有进一步恶化,表面上是复苏了。但由于没有新的经济引擎出现,这种复苏只是表面上的。就像一个人生病了,用的药是针对症状的,看起来高烧退了、精神好了,病根始终存在。
病根问题没有解决,刺激计划的副作用也会显现。旧的经济引擎消失了,新的经济引擎尚未出现。要根本解决世界经济问题,必须有一个强劲的新经济引擎出现才行,最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经济引擎的是IT、新能源、节能环保行业。
对美国经济的判断:明确看好,有可能在今年率先复苏。理由:一、次贷危机解决了美国经济最难解决的问题,把风险转嫁给了全世界;欧洲债务危机凸显美国优势,巩固了美国霸权地位。二、下一个经济引擎无论在IT、新能源、节能环保行业,美国都可凭借技术优势取得话语权;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发展,将推动美国经济发展,使其率先复苏。
对欧洲经济的判断:看不到复苏迹象。今年,欧洲经济将继续在痛苦中度过,主权债务的持续发酵,使欧盟的前途面临三个选择:一、在德、法推动下加快欧洲统一进程。二、希腊等国债务恶化,退出欧盟,形成连锁反应,最终欧盟解体。三、德、法、英舍己救助,使欧洲维持现状。
对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分析:将面临更大的困难。通胀压力不会消除,外部需求的减弱会使新兴市场经济体增长乏力,整体陷入“滞涨”,引发经济危机。走出困境,一要看新兴市场经济体能否启动内需,二要看美国经济复苏的节奏。乐观估计,今年下半年随着美国经济复苏,新兴市场经济体走出困境;悲观估计,明年出现经济危机,引发全球经济衰退。
中国经济未来走向
中国民营企业,如何根据形势的判断进行决策?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国际形势,二看中国经济走势。看国际形势,只要一个字,就是“乱”。处在乱世,国际形势是一片混乱,正在变化中的各式各样经济事件、金融事件,影响着未来世界的格局。三件大事组合在一起,影响着未来的国际形势。
一,欧洲债务危机,乱的重要导火索。事实上,它是大量社会矛盾、经济矛盾集中的爆发点。透过现象看本质,欧洲很多国家(除德国外)跟不上世界经济发展的步伐,跟不上中国、巴西等国家前进的步伐,丧失了竞争力。进行深刻的变革,这是欧债危机的本质。
二,真正更大的混乱是在美国。美国是乘人之危,享受到欧债危机的好处。世界经济难题,重在美国,轻在欧洲。美国的社会竞争力、经济竞争力不断下降,自信心在下降,从而带来一系列政治问题。世界乱相,根在美国。
三,关注中东问题。关注中东就是关注石油,关注油价需要时时保持警惕。中东的乱字,会引起短期的市场波动。关键之关键在乱世中间,一定要客观冷静地看世界,绝对不要被西方发达国家个别言论挑逗,这些言论可能会针对中国,可能会非常不友好,这种不友好的言论,非常极端、攻击性的政策。
看中国经济走势,突出一个“稳”字。作为宏观经济政策最权威风向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2年,中国宏观调控的总基调——“稳中求进”。要把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更好地结合起来。
稳增长,就是坚持扩大内需、稳定外需,努力克服国内外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及时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控物价,就是继续采取综合措施,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防止价格走势出现反弹。调结构,就是突出主题,贯穿主线,有扶有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惠民生,就是把保障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集中解决紧迫性问题,切实办成一些让人民群众看得见、得实惠的好事实事。抓改革,就是以更大的决心和气力推进改革开放,着力解决影响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的突破,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促和谐,就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积极有效化解各种矛盾和风险隐患,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这样,中国经济在风云变幻的国内外形势中,即使遇到“麻烦年”,也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以求稳步、健康、持续发展。
外部环境充满悬念
当前,全球经济充满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美国经济前景很成问题,虽然进入复苏阶段,但美国两党未能就削减赤字达成一致意见,如果启动自动削减机制,那将对美国经济的复苏带来很大负面影响;二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现在还是看不到头。
中国经济的各种问题,确实有一个世界背景。国内问题反映的是国际的事,美国很多问题所反映出来的也是国际的事。用“乱象丛生”来形容许多不确定事件,最大的事件就是主权债务危机,不仅在欧洲全面扩散,而且在欧洲各国内部。在挽救成员国机制上面,没有对有效“解危”达成一致,市场不相信空头支票,危机在进一步蔓延。
至于欧洲出现这样的债务危机,中国应不应该帮忙?肯定的回答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还是应该帮忙”。中国经济对于外部世界依赖程度在不断提高,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需要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如果说欧元区发生大的危机,甚至欧元崩溃,那么全球经济必将进行大的组合,大的调整,这对中国经济来说不是好消息。
欧盟毕竟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欧洲如果陷入严重衰退,对于中国经济来说也非好事。人民币要国际化,就要改变美元独大的局面,需要有能够和美元进行竞争的货币,最有条件的就是欧元了,如果欧元垮了,美元独霸的局面,会延长30年。
货币政策如何微调
对于通货膨胀形势的总体判断,总体看法是短期已经见顶。未来,让人觉得连中度通货膨胀可能都不存在。如果把4%以上的通胀定义为中度通胀,4%以内的通胀定义为温和通胀,温和通胀是经济发展之必需,2012年通胀应该会低于4%。中期通胀压力存在的理由:第一是输入性通胀压力很大,第二是劳动力成本会持续上升,第三是农产品价格可能持续上升。
判断清楚这个中期的通胀走势很重要,如果通胀压力不会减轻的话,那么就应该坚持比较紧的货币政策,如果认为未来一段时间通胀压力减轻,那么货币政策就要适当放一放。如果不及时调整货币政策,那么中国经济增速的下降幅度可能会超出预期。
从长期来看,劳动力数量的增速,有效劳动时间的增速,人口红利,投资增长速度,科技进步的速度,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的速度,国外需求增长的速度,诸如此类,指标都在指向一个方向,就是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会放慢。要调整货币政策,实施一个正常的货币政策,有一个最简单的标准,就是正的实际利率。
中国长期处于负的实际利率政策是不正常的,根本原因在于对经济形势判断相对滞后。在温家宝总理去温州以后,货币政策进行了一些微调。这个微调的幅度应当再适当加大一点,绝不是说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华代表穆尔塔扎·赛义德说:2012年会怎样?他预计是一个比较平缓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在中国是适度的,国内的需求依然强劲,这里面有国家政策的刺激作用,通货膨胀得到了控制,房地产市场的过热也得到了控制,目前的政策总体而言非常健康有利,但确实“需要更灵活一些”。
国际经济总体判断
把全世界作为单一经济体来研究,可以发现:每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总有一个经济引擎来拉动世界经济的发展。目前,全球性的经济刺激行动,让世界经济看起来没有进一步恶化,表面上是复苏了。但由于没有新的经济引擎出现,这种复苏只是表面上的。就像一个人生病了,用的药是针对症状的,看起来高烧退了、精神好了,病根始终存在。
病根问题没有解决,刺激计划的副作用也会显现。旧的经济引擎消失了,新的经济引擎尚未出现。要根本解决世界经济问题,必须有一个强劲的新经济引擎出现才行,最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经济引擎的是IT、新能源、节能环保行业。
对美国经济的判断:明确看好,有可能在今年率先复苏。理由:一、次贷危机解决了美国经济最难解决的问题,把风险转嫁给了全世界;欧洲债务危机凸显美国优势,巩固了美国霸权地位。二、下一个经济引擎无论在IT、新能源、节能环保行业,美国都可凭借技术优势取得话语权;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发展,将推动美国经济发展,使其率先复苏。
对欧洲经济的判断:看不到复苏迹象。今年,欧洲经济将继续在痛苦中度过,主权债务的持续发酵,使欧盟的前途面临三个选择:一、在德、法推动下加快欧洲统一进程。二、希腊等国债务恶化,退出欧盟,形成连锁反应,最终欧盟解体。三、德、法、英舍己救助,使欧洲维持现状。
对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分析:将面临更大的困难。通胀压力不会消除,外部需求的减弱会使新兴市场经济体增长乏力,整体陷入“滞涨”,引发经济危机。走出困境,一要看新兴市场经济体能否启动内需,二要看美国经济复苏的节奏。乐观估计,今年下半年随着美国经济复苏,新兴市场经济体走出困境;悲观估计,明年出现经济危机,引发全球经济衰退。
中国经济未来走向
中国民营企业,如何根据形势的判断进行决策?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国际形势,二看中国经济走势。看国际形势,只要一个字,就是“乱”。处在乱世,国际形势是一片混乱,正在变化中的各式各样经济事件、金融事件,影响着未来世界的格局。三件大事组合在一起,影响着未来的国际形势。
一,欧洲债务危机,乱的重要导火索。事实上,它是大量社会矛盾、经济矛盾集中的爆发点。透过现象看本质,欧洲很多国家(除德国外)跟不上世界经济发展的步伐,跟不上中国、巴西等国家前进的步伐,丧失了竞争力。进行深刻的变革,这是欧债危机的本质。
二,真正更大的混乱是在美国。美国是乘人之危,享受到欧债危机的好处。世界经济难题,重在美国,轻在欧洲。美国的社会竞争力、经济竞争力不断下降,自信心在下降,从而带来一系列政治问题。世界乱相,根在美国。
三,关注中东问题。关注中东就是关注石油,关注油价需要时时保持警惕。中东的乱字,会引起短期的市场波动。关键之关键在乱世中间,一定要客观冷静地看世界,绝对不要被西方发达国家个别言论挑逗,这些言论可能会针对中国,可能会非常不友好,这种不友好的言论,非常极端、攻击性的政策。
看中国经济走势,突出一个“稳”字。作为宏观经济政策最权威风向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2年,中国宏观调控的总基调——“稳中求进”。要把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更好地结合起来。
稳增长,就是坚持扩大内需、稳定外需,努力克服国内外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及时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控物价,就是继续采取综合措施,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防止价格走势出现反弹。调结构,就是突出主题,贯穿主线,有扶有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惠民生,就是把保障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集中解决紧迫性问题,切实办成一些让人民群众看得见、得实惠的好事实事。抓改革,就是以更大的决心和气力推进改革开放,着力解决影响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的突破,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促和谐,就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积极有效化解各种矛盾和风险隐患,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这样,中国经济在风云变幻的国内外形势中,即使遇到“麻烦年”,也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以求稳步、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