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来源 :科教新报·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wor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中央、国务院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决定》对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做了科学、精辟的阐述,进一步明确: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坚持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为宗旨,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深化教育改革,构建适应终身学习需要的教育体系。
  叶圣陶先生早就曾这样说:“儿童遇到事物,发生了求知的动机,于是亲自去观察,去试验,结果,他们对于这事物得到了一宗新知识,他们在生活中就有了一个新趋向。这种活动创造的能力,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用得着,这才是做人的根本方法,学校教育能注重这一点,学生就能不断创造,以谋求社会的进步。”
  孩子有没有创造精神,在于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自身有没有创造精神。许多年来,我们的教育习惯于沿袭固定的模式,我们的教师熟于扮演权威的角色。不少家长在孩子放学回来的时候,对孩子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今天考试得了几分?”不少教师满足于学生按照教师设计好的“圈套”回答问题。考分的高低、听话不听话几乎成了一些家长要求孩子、一些教师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在不少家长和教师的心目中,孩子爱提怪问题、爱钻牛角尖就是顽劣捣蛋。我们不能忽视,如果长此以往,孩子们就会形成思维的定势,习惯于为应试而学,习惯于照葫芦画瓢。其智慧的火花就会逐渐熄灭,创造的勇气很快就会逐渐丧失……
  家长和教师的育人观念不改变,孩子的学习仍会处于应试教育的强大压力之下,而难以自由的飞翔。我们的教育必须努力把“创新”两个字注入到青少年的精神内核,让他们拥有创造的欲望,学会批判地吸收。创新精神的培养,必须从改革教育思想着手,切实转变教育观念,从封闭教育走向创新型教育,从家长式教育走向民主式教育,从传统式教育走向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的教育。
  创新需要有不断开拓进取的勇气,我们要使学生敢于挑战权威,质疑权威,甚至否定权威,而不是一味的把教科书视为“圣经”,对教师奉若神明。现代择才的标准:第一人正;第二进取。不思进取、不敢开拓就不是人才,至少不是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在教育和教学中,几乎我们每个家长、教师都遇到过孩子的“出格”行为,如何正确地对待这种“出格”行为,对孩子的成长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我们的民族历来崇尚谦虚,谦虚既然是一种美德,同时也容易走向自卑的极端。因此,让孩子获得足够的自信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中之重”。否则,我们的孩子就会患上精神“软骨病”,未经过河心先慌了,尚未爬山腿先软了。现在的孩子缺少的就是“我辈岂是蓬蒿人”、“天生我才必有用”那样的自信。
  创造没有固定的模式,生活中无时无地不充满着创造的机会,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能不能把握住这个机会,除了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之外,很重要的就是是否具有创新的能力。有了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而没有创新的能力,创新也无异于一句美丽的空话。所谓创新能力,就是从现有知识尽可能快地产生出新知识的能力。尽管我们的中小学教育主要是传授知识,但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影响着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要发挥孩子身上所蕴含的无限的创造才能。要设法激发孩子去寻找、去发现、去创造的热情,学生会不会提问的能力要远远胜过会不会回答的能力。要千方百计的拓宽孩子们自由创造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们去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会幻想,学会做梦,学会好奇,去尽情地释放生命中的创造能量。
  对孩子的创造欲望,哪怕只有一丁点儿的智慧火花,我们也必须像母亲呵护孩子似的精心的保护,多给他们成功的鼓励,少给他们严厉的呵斥。否则,创造的“幼苗”就会很容易的被扼杀在萌芽状态。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是问题解决法和评论性思维。问题解决法,即是教师为学生创设多种多样接近实际的情境,激发学生独立提出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问题,启发学生根据不同的条件,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思路,甚至是用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评论性思维的培养,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时,面对新的信息,系统地提出一系列常规性问题,让学生对信息进行全面的甄别。整个教学过程可以围绕同一主题,大家提出看法,相互间进行不断的评论。毫无疑问,这些方法是可资我们借鉴的。
其他文献
健美操是一项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普及性极强,集体操、舞蹈、音乐、健身、娱乐于一体的体育项目。它以明快、活泼、节奏强劲的特点,尤其深受大学生的喜爱。其动作刚劲有力,协调动感、节奏明快,挺拔随意;其音乐节奏明快,振奋人心、富于青春活力;其开展比较普遍,运动量容易控制,对场地器材的要求不高,适合不同身体素质、不同技术水平的人群。  一、健美操对大学生的锻炼价值  (一)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改善体形体态、矫
期刊
探究性主题活动是让幼儿围绕一个主题自主观察、探索周围事物和现象,进行自主观察和探索的过程。作为教师,我们该扮演何种身份介入幼儿的探究活动呢?下面,结合探究性主题活动《圆圆和方方》为例,谈谈探究性主题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一、引导者:观察、扩展、梳理,使幼儿的生成与教师的预成达成平衡  瑞吉欧有句名言一直影响着我们的教育教学,那就是“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并及时的反抛给孩子。”这句话让我对幼儿探索
期刊
新世纪的到来,知识经济时代的迅速发展,知识已经成为最重要的资产,成为竞争的差异因素。在知识经济时代中,企业的环境也出现了巨大的转变,当前社会形势下,随着第三产业的比重的增加,社会越来越重视服务行业的发展,服务行业为更加高效地传递信息发展服务,并实现着人力资源的掌握、使用和管理,并对人力资源的管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笔者试从以下多个角度探讨新世纪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趋势。  一、新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
期刊
C语言是由美国贝尔研究所的D.M.Ritchie于1972年推出的,其后由于其能像汇编语言一样直接对位、字节和地址进行操作又能弥补汇编语言复杂且难以掌握的劣势,一直在计算机硬件编程领域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作为电信专业学生的必备基础课程,C语言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是电信专业其他各门专业课的必备基础。因此,C语言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在后续课程学习的优劣。  一、传统C语言教学的弊端  C语言虽
期刊
一、高等教育制度概述   教育制度指的是国家及各类教育机构或组织体系,正常运行所需的规则及规定。教育理念是教育制度的重要部分,主要指人们对教育发展的理性知识,包括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主张、教育信念等。  在教育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的美国,由于属于地方分权型国家,教育行政权在州而不在国家,经过200多年的教育发展,形成了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四级体制,而高等教育采用学分制,其教育制度
期刊
中职教育培养的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初、中级技能型人才。随着学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教结合、半工半读的广度、深度、高度的不断增强,传统的考核办法己不能全面科学地反映学生的质量,学生成绩考核与评价办法必须从多个方面、多个层面进行考核。  一、考核、评价的原则  学生成绩考核与评价办法要与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相适应,与社会认同相适应,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此,在
期刊
一、化学课堂学生资源研究的意义  课堂教学是新课改的主战场,所以通过提高课堂教学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水平是实现新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由教师、学生和教材三个相互关联的最基本要素构成。就目前而言,教材和教师这两部分课程资源的利用取得了十分丰硕的成果,但考察当前教学课改现状时,却发现学生这个十分重要的课程资源被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而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生命个体和教学活动的主体,是
期刊
一、引言  自1975年Rubin率先描述了英语学习成功者与不成功者的共同特性之后,西方学者开始从学生的角度来研究语言学习策略对学习者学习语言的影响。这一重心的转移促使研究者对语言学习策略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一般认为,语言学习策略可分为三大类,即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情感策略。元认知策略指采用计划、监控和评估的手段,对语言学习进行控制,对学习起着总体规划、监督的作用,有管理功能。认知策略是指解决问
期刊
一、社会体育现状的深入思考  (一)社会体育发展的推广。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更趋向健康化,这种转变是经济迅猛发展必然性的要求。经济社会的发展促使人们的体力劳动越来越少,脑力劳动逐渐的增多,导致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大。随着生活规律的多变化和生活节奏性的加快,人们的“职业病”日趋增多,精神上也有过多的压力和抑郁。人们迫切需要借助一种体育运动来释放精神上的压力以及
期刊
自20世纪末以来,建筑材料的发展日新月异,涌现了大量的新型材料。而作为工民建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的建筑材料课程如何适应新形势的变化,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呢?笔者在近些年的建筑材料课程教学实践中作了以下尝试。  一、专业培养目标为纲,以教材为本,构建建材知识体系  《建筑材料》是中等职业学校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也是一门重要的技术课程。它既是学习其它专业课程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