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心理学认为:“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与鼓励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肯定或否定的一种强化方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集体主义感等。”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评价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广大教育者越来越重视它。我们目前的评价方式存在着很多误区,这对于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有不好的影响。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往往“虎头蛇尾”,不知道怎么评价学生的行为表现。学生的作品往往为一个统一的标准,用“优秀、良好、合格”的形式,简单划一地评价所有学生。这直接造成“中间生”无进取方向,“后进生”破罐子破摔,严重挫伤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在美术课程标准中有关评价的内容这样写道:“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中,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评价标准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
对照上述有关内容,我觉得,就美术教育而言,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成长的激励。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制作过程比完成品本身更为重要,也就是说,一件很“原始”的,以成人的观点来看是“丑陋”的、“幼稚”的作品对儿童而言,比一件制作精美,而成人觉得满意的作品还有意义。任何评价,只有能帮助老师了解儿童,并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美术创作的欲望,那才有意义。
一、评价方式的两个误区
(一)只重对结果评价,不重对过程评价。
美术学科同其它学科不同,其评价标准比其它学科要模糊得多,而没有一定的量化标准,我们不能用数字或较细的等级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定位。面对作品,我们不能简单地以优与差来区分,以免人为地造成学生心理障碍,扼杀学生的自信心。怎样避免这个问题呢?我们对学生的作品可以从是否有情趣、创新意识、有一定技法等方面分别去定位,突出每件作品的优点及不足,且等级不需分得太多、太细,正所谓《课标》中提到的:弱化评价的甄别。
(二)只有教师个人评价观,不重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程十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评价同样如此。在评价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内心世界的变化,以教师为权威的简单的评价方式,在美术教学中占主导地位,没有学生发言权,这是美术教学中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这种片面的孤立的评价方式,是师道尊严、唯我独尊的封建意识的体现,是对学生个性的不尊重,只能使“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总目标成为一纸空文。
要多增加一些面批的机会,让学生介绍自己的画及绘画过程中的体会、感悟等。只有与学生多交流,让学生们之间多交流,我们才能观察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如可以采用展览的形式,它是一种最有效的多元组合式评价,它以公开展示的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成果得以肯定,能给学生极大的精神满足,增强自信心。
二、评价方式
(一)确立评价标准。
根据新课程标准,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理解儿童的眼高手低。不脱离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不脱离学生实际水平与生活经验,不从艺术性角度考虑,更不用成人的标准来度量学生作品。在学生参与评价时,教师要与其达成共识。
1.因人而异,不管是谁,不管作品的质量如何,只要参与学习就能得到肯定与表扬。
2.评价标准侧重于创造性与个性:内容是否有情趣、是否显示出对周围事物的留意与好奇、是否有一定的想象和个性成分。
3.允许大家反复尝试,作业讲评后修改,获得成功。
在教师评价的环节中,可以用多元指标评价作品的方式代替传统“优,良,差”的等级评价方式,每个评价代表作品中表现优秀的一个方面,如:智慧指标(有想法有创新精神)、进步指标(代表学生在作品表现能力上有进步)、勇敢指标(表现作品大胆,敢画能画)、唯美指标(表现作品是否是在创造美,当成一种美的享受)、速度指标(作业完成是否及时且有质量)。每个指标都是对学生的表现作出的肯定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星光灿烂,从而增强信心,不断提高。
(二)采用多种评价形式。
1.学生自评。这主要是学生在自己造型表现结束阶段,让学生对自己成果作充分的肯定和激励性的建议,可以是口头评价,也可以是书面评价。让学生自己展示并评价自己的作业,评价后在画的空白处写上几句话,可以是肯定自己优点也可以是激励性的建议。例如:画的色彩对比非常鲜艳,如果在构图上再努力些,肯定会更好。如果花纹再漂亮些就好了,等等。学生自评,以学生自我介绍作品和讲述自己的方法为主,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表现、表达能力,通过自评,给他人以成功的经验,给自己以提高的方法。
2.学生互评与集体评。用学生互评、集体评这样的方法,不但被评者得益,评价他人美术作品的学生也可以从中吸收别人的长处,还能培养审美能力和评价能力。在教学评价中,要尽量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评价。并尽可能地防止提出尖锐的批评性意见,以免伤害学生的自信心。在展评学生作品阶段,引导学生这样评价:在这些作品中,你最喜欢哪一幅作品,欣赏它的哪个地方,哪个地方如果修改一下就会更好。或者把学生的作品都摆放在教室里,然后让学生写欣赏卡,即写上你欣赏它的哪一点,放在相应的作品旁边,可以写一张,也可以写多张,比一比看谁欣赏的优点多。这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评价方法。
美术作业的评价体现了一种教育艺术,它能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性的形成,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各方面将会出现的反应,正确、适时、灵活地进行评价。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鼓励功能,着眼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观察学生的细微变化,努力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学生以肯定表扬,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评价的最终目的就是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感觉,课堂评价如果多一点欣赏鼓励,多一点期待关注,多一点尊重宽容,多一点征询探讨,多一点浓厚的人情味,为学生的美术创作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情感的建构,美术教育就将会是一片晴空。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评价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广大教育者越来越重视它。我们目前的评价方式存在着很多误区,这对于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有不好的影响。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往往“虎头蛇尾”,不知道怎么评价学生的行为表现。学生的作品往往为一个统一的标准,用“优秀、良好、合格”的形式,简单划一地评价所有学生。这直接造成“中间生”无进取方向,“后进生”破罐子破摔,严重挫伤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在美术课程标准中有关评价的内容这样写道:“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中,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评价标准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
对照上述有关内容,我觉得,就美术教育而言,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成长的激励。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制作过程比完成品本身更为重要,也就是说,一件很“原始”的,以成人的观点来看是“丑陋”的、“幼稚”的作品对儿童而言,比一件制作精美,而成人觉得满意的作品还有意义。任何评价,只有能帮助老师了解儿童,并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美术创作的欲望,那才有意义。
一、评价方式的两个误区
(一)只重对结果评价,不重对过程评价。
美术学科同其它学科不同,其评价标准比其它学科要模糊得多,而没有一定的量化标准,我们不能用数字或较细的等级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定位。面对作品,我们不能简单地以优与差来区分,以免人为地造成学生心理障碍,扼杀学生的自信心。怎样避免这个问题呢?我们对学生的作品可以从是否有情趣、创新意识、有一定技法等方面分别去定位,突出每件作品的优点及不足,且等级不需分得太多、太细,正所谓《课标》中提到的:弱化评价的甄别。
(二)只有教师个人评价观,不重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程十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评价同样如此。在评价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内心世界的变化,以教师为权威的简单的评价方式,在美术教学中占主导地位,没有学生发言权,这是美术教学中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这种片面的孤立的评价方式,是师道尊严、唯我独尊的封建意识的体现,是对学生个性的不尊重,只能使“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总目标成为一纸空文。
要多增加一些面批的机会,让学生介绍自己的画及绘画过程中的体会、感悟等。只有与学生多交流,让学生们之间多交流,我们才能观察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如可以采用展览的形式,它是一种最有效的多元组合式评价,它以公开展示的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成果得以肯定,能给学生极大的精神满足,增强自信心。
二、评价方式
(一)确立评价标准。
根据新课程标准,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理解儿童的眼高手低。不脱离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不脱离学生实际水平与生活经验,不从艺术性角度考虑,更不用成人的标准来度量学生作品。在学生参与评价时,教师要与其达成共识。
1.因人而异,不管是谁,不管作品的质量如何,只要参与学习就能得到肯定与表扬。
2.评价标准侧重于创造性与个性:内容是否有情趣、是否显示出对周围事物的留意与好奇、是否有一定的想象和个性成分。
3.允许大家反复尝试,作业讲评后修改,获得成功。
在教师评价的环节中,可以用多元指标评价作品的方式代替传统“优,良,差”的等级评价方式,每个评价代表作品中表现优秀的一个方面,如:智慧指标(有想法有创新精神)、进步指标(代表学生在作品表现能力上有进步)、勇敢指标(表现作品大胆,敢画能画)、唯美指标(表现作品是否是在创造美,当成一种美的享受)、速度指标(作业完成是否及时且有质量)。每个指标都是对学生的表现作出的肯定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星光灿烂,从而增强信心,不断提高。
(二)采用多种评价形式。
1.学生自评。这主要是学生在自己造型表现结束阶段,让学生对自己成果作充分的肯定和激励性的建议,可以是口头评价,也可以是书面评价。让学生自己展示并评价自己的作业,评价后在画的空白处写上几句话,可以是肯定自己优点也可以是激励性的建议。例如:画的色彩对比非常鲜艳,如果在构图上再努力些,肯定会更好。如果花纹再漂亮些就好了,等等。学生自评,以学生自我介绍作品和讲述自己的方法为主,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表现、表达能力,通过自评,给他人以成功的经验,给自己以提高的方法。
2.学生互评与集体评。用学生互评、集体评这样的方法,不但被评者得益,评价他人美术作品的学生也可以从中吸收别人的长处,还能培养审美能力和评价能力。在教学评价中,要尽量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评价。并尽可能地防止提出尖锐的批评性意见,以免伤害学生的自信心。在展评学生作品阶段,引导学生这样评价:在这些作品中,你最喜欢哪一幅作品,欣赏它的哪个地方,哪个地方如果修改一下就会更好。或者把学生的作品都摆放在教室里,然后让学生写欣赏卡,即写上你欣赏它的哪一点,放在相应的作品旁边,可以写一张,也可以写多张,比一比看谁欣赏的优点多。这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评价方法。
美术作业的评价体现了一种教育艺术,它能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性的形成,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各方面将会出现的反应,正确、适时、灵活地进行评价。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鼓励功能,着眼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观察学生的细微变化,努力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学生以肯定表扬,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评价的最终目的就是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感觉,课堂评价如果多一点欣赏鼓励,多一点期待关注,多一点尊重宽容,多一点征询探讨,多一点浓厚的人情味,为学生的美术创作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情感的建构,美术教育就将会是一片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