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夜郎妹》蜡染画
蜡染作品《夜郎妹》是贵州大角苗土著美术研究所所长、贵州省工艺美术大师黄克刚的个人艺术作品,于2000年荣获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优秀创作奖。
夜郎是贵州古代文明的象征。《史记西南夷列传》中记载,春秋战国至西汉时期,夜郎在“西南夷”中崛起。《后汉书.西南夷传》记载“哀牢人知染彩文绣,帛叠兰印细布,织成文章如凌锦”,印证了秦汉之际西南贵州蜡染流通于中原的史事。
“夜郎妹”身着古老的花纹图案,纹样主要以变形的蝶纹和几何纹为主,与刺绣配合装饰,间有其他动植物纹样,图案精细、风格华丽,保留了“斑驳花衣”的古代风格。整幅蜡染画充满了活力与生气,呈现了一种健康古朴、纯真而又浪漫的气息和艺术风貌,既张扬了贵州少数民族服饰返璞归真的传统原色,也呈现了蜡染艺术的精湛与绝妙。
台江施洞苗族织锦
苗族织锦技艺是贵州省传统手工技艺,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织锦又称织花,即以编织的形式制成的花纹织物,有龙纹、舞人纹、鹭纹、鱼纹以及几何纹等,尤以台江县施洞一带织锦图最为丰富。
台江苗锦纹饰题材广泛,生活中的山川草木、虫鱼鸟兽、日月星辰无所不有。其表现形式丰富多彩,有规律的几何纹,也有古典的菱形、四方形,还有类似于几何纹和自然纹的装饰纹样。其艺术手法简单大方又古朴别致,巧妙运用点、线、面的长短粗细进行组合变化,结构严谨,呈现出整体布局的和谐均衡,展现了明快活泼而又朴实纯真的艺术情趣。
台江苗锦多作为头帕、裹腿、围腰、衣袖、背饰、肩饰等生活用品,其中施洞型围腰彩锦则是苗族织锦中最优美的一类。
松桃苗族织锦
苗族织锦是贵州传统织锦技艺之中独具特色的一种,而其中的松桃苗族织锦更是独树一帜,在千年传承之中依然保持了最为古老的艺术风格和织造技术。
松桃苗族织锦的图案在粗看之下是规整的几何纹,但当我们再次细看时,就能够发现那往往是无数变形动物图案的组合。图案题材丰富、内容多样,从苗族的历史文化延伸至生活中的河流山川、花草虫鱼,无不涉及。在色彩配置上,松桃苗族织锦大胆运用红与绿、白与黑、红与蓝等对比色,或在素底上织彩,或在彩底上织素,配以复线、金银线做纬线起花,使得整体构图层次丰富、图案精美。在历代织锦高手的不断丰富和创新下,今日的松桃苗族织锦“色彩浓郁、明快活泼、朴实纯真”的魅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展现。
蜡染台布
贵州蜡染又被称作“贵州蜡花”,以素雅的色调、优美的纹样、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贵州民间艺术中别具一格。因为蜡染的布往往是苗家人用纯棉手工织成的,所以是制成服装、床单、被套等的最佳选择。
蜡染最为人惊叹的艺术特征就是蜡迹自然断裂之后形成的 “冰裂”纹,类似瓷釉之“开片”,极具独特性和艺术效果。而这一特征在蜡染台布上,往往得到了更为充分的体现:蜡画胚布在不断的翻卷浸染中,蜡迹破裂,染液蔓延浸透,以白布为画布,留下自然随性挥洒的天然花纹,似叶脉、似冰霜,自然清新,妙不可言,人工难以摹绘。因此每一张蜡染台布都可谓一件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蜡染手提包
匠人用织布机织出粗布,再用蜡刀蘸蜡液,在白布上绘制出传承千年的纹饰,接着将蜡画胚布放入靛蓝缸内进行手工蜡染。经过多次染色后,无蜡处呈现靛蓝色,涂蜡处则呈现白色,在不断翻卷中,蜡迹破裂,染液亦会随着裂缝,浸染在白布上形成独一无二的“冰纹”。最后,加温去蜡,经水冲洗,一匹花纹如绘、古朴秀美的蜡染花布便染成了。
之后,再经过老一辈匠人的巧手,一匹蜡染布料经过精心剪裁,配以牛皮、金属扣等配件,就能手工制成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蜡染手提包。不同于现代化手提包的千篇一律,蜡染手提包留存了岁月的痕迹,将传统老物件的魅力体现得恰到好处。
马尾绣包
水族马尾绣是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水族妇女世代传承的一种古老又特殊的刺绣技艺,以马尾作为主要原材料,具有刺绣图案经久耐用、不易变形等特点,被媒体誉为“刺绣艺术的活化石”。
马尾绣图案古朴典雅,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马尾绣成品更是古色古香、华美精致。马尾绣包将精致典雅的马尾绣与现代女士挎包相结合,繁复的刺绣与简单流行的款式相结合,不仅没有破坏马尾绣的民族风情,更使得绣包整体典雅秀丽、独具特色,不仅融汇古老与新潮,更为传统马尾绣技艺的传承再续上了一份生命力。
侗族黑亮布烟灰“回”纹织锦包
亮布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榕江县、从江县侗族流行的一种手工纺织品。制作工具有染桶、竹篮、木盆、木锤等,染料均为天然染料,工艺过程要经过纺纱、牵纱、织布、染色、上浆、捶打、晾晒等工艺流程。其中,鸡蛋清、牛血浆和苏木汁的混合使用使布料呈现出特殊的光泽,具有保暖、防水、抗虫蛀等功能。亮布代表着侗族纺染织物最高工艺,备受侗族人民喜爱。
该组侗族黑亮布烟灰“回”纹织锦包简洁大方、富有质感,设计及制作时采用与烟灰色手织布的巧妙结合,完美将黑亮布的皮质感表现出来,产品不仅有文化内涵,还符合现代人对产品简洁的追求。
“心衣天成”仡佬族服饰
“心衣天成”是遵义市红飘带文化有限公司旗下品牌。该品牌遵循黔北仡佬族刺绣服饰文化传统,通过深入研究黔北纹样和黔北刺绣服饰文化,制作出具有民族传统服饰特色的产品,以实现黔北地方特色民族文化产业复兴。
据古代文献《山海经.海外东经》《汉书.地理志》和贵州省明代《百苗图》记载,自古以来,仡佬族就有用刺绣装饰衣物的习俗。仡佬族刺绣主要以红、黄、蓝、青、绿为主,刺绣常用的传统技法有架绣、挑绣、梭绣、游绣等,刺绣产品色彩鲜活、图案简练,仡佬族妇女在鞋面、围腰、手帕、腰带、衣、裤边等处都要绣上花样,用来点缀装饰。
“国春”马尾绣银手镯
马尾是一种在刺绣制作中非常少见的材料。生活在贵州黔南三都水族自治县的水族人却通过擒线、搓马尾、定线、填色等多道工序,将普普通通的马尾织成了马尾绣。
绣与银都是贵州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的瑰宝,“银镶绣”的结合更是寓意着美好。“国春”马尾绣银手镯同时使用马尾绣的手法与拉丝银的工艺,在银洁白的质地上,开出一朵朵绚烂多彩的“花朵”,自然生动、具有浅浮雕感,也呈现了独特美感。
黔尚品贵州民族工艺品
贵州黔尚品民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致力于挖掘和研究民族民间文化以及工艺特色,并将传统民族工艺转化为消费者乐于接受的市场产品。依托贵州浓郁的民族民间文化氛围,黔尚品积极与文化及工艺美术界学者、民间艺人建立合作,在民族文化的研究与特色手工艺术品的开发创新上,取得了一定成效。
目前,黔尚品根据地域文化的差异,建立和拓展了6个手工艺绣娘工匠基地,每个基地覆盖数百绣娘和手工业从业者,充分发挥各地传统民族民间手工艺优势,分别在刺绣、土布、蜡染等不同类别的工艺和产品上做文章,逐步形成了多系列、多种类产品。经过对基地绣娘的反复培训,无数次的打样试验以及精细化的创作,黔尚品走出了一条新(新颖和创新)、特(特色和特点)、精(精致和精美)的产品之路。
“对坐”老绣片木柄包
每当天气转暖,黔东南丹寨的苗族女子就开始染布。苗家女子要从种麻开始,经历割麻、绩麻、纺纱、蒸煮、洗麻、织布,一年左右时间才能制作出一匹麻布卷,再在天气炎热的六七月间,放入蓝靛和十多种山间草药浸泡的染缸,再反复浸染、晒晾,让蓝靛的幽香沁透在布中。
“对坐”老绣片木柄包上的绣片是台江革一地区苗族妇女服饰上的绣片,那是几十年前的打籽绣、马尾绣老绣片。背面的999纯银银饰由中国第一个传统银匠村“控拜”的银匠打制,为苗族传统纹样,每款包包的纹样均不相同,皆为独一孤品,极具收藏价值。
“舞水云台”系列手工苗绣产品
苗族银饰和刺绣不仅是苗族妇女勤劳智慧的结晶,更是苗族流传千年的文化瑰宝,以丰富多样的品种、奇美秀丽的造型和复杂精巧的工艺,向世界呈现了苗族文化的瑰丽多彩和丰富的精神内涵世界。
通过编丝、搓丝、乱丝、雕刻等种种技艺,将苗族传统银饰工艺和独特苗绣绣法相结合制作出的“舞水云台”系列苗族刺绣产品,兼容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特色,外形典雅大方,手工制作精湛,绣的浓郁色彩与银的独特光泽交相辉映,具备浓郁的民族特色,兼顾观赏性、实用性和收藏纪念性。
“三宝”侗布卡包礼盒
在黔东南,侗族人民除了侗族大歌唱响世界,其传承千年的侗族服饰亦令人叹为观止。侗族人民的传统服饰往往用织布机手工织成的侗布制成。侗布制作工艺复杂,要经过靛蓝、柿子皮、猴粟皮、朱砂根块、蛋清和牛皮熬胶的反复浸染、蒸晒、槌打,凝聚了侗族妇女千锤百炼的精华后,才使得侗布整体闪闪发亮、布质硬挺不褪色。
侗族曼妙的百褶裙正是这款“三宝”侗布卡包礼盒的灵感来源。侗布硬朗光泽的质感与幽暗神秘的色彩在手工百褶上体现出熠熠生辉的迷人线条,搭配头层牛皮作为日常使用卡包、护照包和钥匙扣,低调却不失高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