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移动互联网的高度发展给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高校辅导员与学生间的谈心谈话涉及价值传承、价值观构建,覆盖学生成长的各领域,全方位对接学生的成长成才.目前,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话的原因有:交往缺失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对话关系疏离化;偏离生活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对话过程工具化;价值断裂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对话目标抽象化.基于此,文章提出通过运用“微话语”提升教师与学生网络对话实效性;借助“表情包”增强网络对话吸引力;通过微信、“易班”等平台提升网络对话影响力.
【机 构】
:
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广州51063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移动互联网的高度发展给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高校辅导员与学生间的谈心谈话涉及价值传承、价值观构建,覆盖学生成长的各领域,全方位对接学生的成长成才.目前,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话的原因有:交往缺失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对话关系疏离化;偏离生活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对话过程工具化;价值断裂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对话目标抽象化.基于此,文章提出通过运用“微话语”提升教师与学生网络对话实效性;借助“表情包”增强网络对话吸引力;通过微信、“易班”等平台提升网络对话影响力.
其他文献
科研与教学相辅相成,是大学倡导的重要教育理念.文章以“磁法勘探”课程为例,对科研在该课程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从优选事例、课程思政、警示教育以及培养创新性思维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探索进一步完善科研反哺教学的措施.
文章针对“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教学实习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课程实习教学改革路径和方法:通过增加实习内容,驱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改革实习方式教学,实现学生由被动实习向积极主动实习的转变,从而与新时代背景下一流本科教育和一流农科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相适应.
“材料力学”是工科类专业的必修课程,是学生进入工程领域的起点.“材料力学”课程设计既要考虑与已修课程的知识衔接,也要考虑对后续课程的铺垫,而且要做好所在专业领域的最新知识拓展,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增强职业信心.文章针对大连海事大学“双一流”建设的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特色和教学特点,将自主完成的交通运输领域部分科研成果作为工程实例引入教学,通过对案例的基础知识分析、计算过程进行优化,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抽象化能力和计算能力,并通过分组研讨和互评总结,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协作能力.
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是高校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主要路径.文章以地方高校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为导向,从树立科学的通识教育理念、优化通识教育目标、完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加强通识课程内涵建设、促进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等五个方面,开展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探索,为地方高校培养一流应用型人才提供借鉴.
“生产与运作管理”是管理与经济类专业的核心课程,由于大部分教师在讲授本课程时重理论轻实践,因此教学效果不太理想.文章针对影响课程教学效果的因素,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重要因素筛选和权重确定,对权重最大的前三个因素:理论与实践分离;教学方法欠缺灵活性;考核方式重客观轻主观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改革措施.
大学英语教学是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人才的有效途径,以学科竞赛为特色的创新教育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英语学科竞赛和大学英语教学有机融合的改革实践以竞赛为驱动力,以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模式为推动力,以“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能”为教学目标,最终实现学生在学习动力、语言输出、思辨能力等方面的显著提升.
文章针对目前军队院校“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存在的学员学习时间有限、信息素养亟须提高、教学过程重理论轻实战等问题,结合军队院校“为战育人”的办学导向,提出在“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并结合实例,从教学的各个环节探讨了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
为提高车辆工程专业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文章基于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原理构建本—硕—博人才贯通培养模式,融合车辆工程专业本、硕、博三个阶段课程体系,实施以科研为主的综合素质考核并建立多元评价制度,改善原培养模式中不合理的环节.同时,以信息化教务监控系统为载体建立监控体系,对人才培养全过程进行监测与记录,并形成教学质量标准和规范.
在地国际化改革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普遍趋势,也是生态文明背景下人才培养的一条新途径.研究探索在地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兼具本土实践和国际视野的环境资源类人才,不仅可以更好地服务国家生态文明战略要求,也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文章通过构建在地国际化顶层设计、引进优质海外资源、挖掘本土国际化优势等实践,较好地实现了人才培养在地国际化目标.
我国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中国智造”的现实背景下,主动适应新时代新要求,着力实现电力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培育大量优秀“工匠”无疑是关键之策.基于此,文章在深刻探析新时代赋予“工匠精神”新内涵和新要求的基础上,从文化铸魂、机制聚才、教育引领、实战成军等四个方面对“工匠精神”融入电力行业技能人才培养进行了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