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病历摘要 患者,女,36岁,因面色苍白伴皮肤红点2个月,发热并右腋下肿物5 d于2008年5月10日入住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血液科.2008年3月无明显诱因出现面色苍白,乏力,反复皮肤红点,可自行消退,伴月经增多,就诊于我科,查体轻度贫血外观,皮肤可见少量出血点,余体格检查无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4.2×109/L,血红蛋白93 g/L,血小板34×109/L。
【机 构】
:
350001,福州,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血液科,350001,福州,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血液科,350001,福州,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血液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历摘要
患者,女,36岁,因面色苍白伴皮肤红点2个月,发热并右腋下肿物5 d于2008年5月10日入住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血液科.2008年3月无明显诱因出现面色苍白,乏力,反复皮肤红点,可自行消退,伴月经增多,就诊于我科,查体轻度贫血外观,皮肤可见少量出血点,余体格检查无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4.2×109/L,血红蛋白93 g/L,血小板34×109/L。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内源性雄激素及雄激素受体(AR)水平与老年男性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237例,对照组59例.所有患者均检测血清中7种内源性性激素水平,包括游离睾酮(FT)、总睾酮(TT)、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卵泡雌激素(FSH)、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及脱氢表雄酮(DHEA),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AR水平.结果 冠心病组FT水平低
患者女,53岁,行走时左侧下肢力弱1个月余.体格检查:左下肢肌力Ⅳ级.头颅MRI:右颞叶可见类圆形混杂信号肿块影,边界清,内见多发点片状短T2和短T1信号影,大小约32 mm×27 mm×17 mm,病灶周围可见大片状稍长T2 和T1水肿信号影,右侧脑室明显受压变形,中线结构左移,左侧脑室稍大.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欠均匀强化影.术中见局部脑组织水肿明显,肿瘤实质性,位于颞叶底部,色紫红,供血丰富
患者男,19岁,半个月前剧烈运动后出现肉眼血尿,呈酱油色,为无痛性全程血尿,伴尿频,间隔2~3h.于2010年7月6口就诊于我院泌尿科.腹部CT平扫检查:膀胱后直肠间隙囊肿(图1),大小4.2cm×5.5 cm×5.9 cm(前后×左右×上下),考虑来源于精囊腺可能大;左肾缺如。
近年来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治取得了可喜的进步.首先因血清学中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的检测以及影像学中关节核磁共振和超声的应用促进了RA的早期诊断;其次以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为代表的生物制剂与传统的改变病情抗风湿药物(DMARD)的联合使用使患者得到更好的临床和放射学缓解[1]。
病历摘要 患者男,59岁,因"活动后气短、发现下肢肿物5年余"于2010年11月24日收住北京协和医院呼吸科.患者于2005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剧烈活动(如疾走、上5层楼)后气短,无咳嗽、咯血、胸痛等伴随症状,能胜任日常生活.2005年4月当地医院胸部CT示"双肺多发斑片影(图1)",未治疗.2005年10月发现右大腿外侧肿物,约2 cm×2 cm,表面红肿、破溃并脓液流出,至当地医院行"右侧大腿肿
生物制剂(biologics)是指应用微生物、微生物代谢产物、寄生虫和动物的毒素、人或动物的血液或组织等,直接制成或用现代生物技术、化学方法制成,用于人类疾病预防、治疗和诊断的药品。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引起术后痛觉过敏的发生情况并筛选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08年6-12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术中使用瑞芬太尼和手术切口<4 cm的全麻患者共1620例,分别在麻醉恢复室(PACU)、术后4 h及24 h记录痛觉过敏的发生情况,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与痛觉过敏可能有关的6个因素,即年龄、性别、麻醉维持方式、手术时间、手术部位和瑞芬太尼用量.结果 1620例患者共发
患者男,62岁,因上腹隐痛1个月就诊.体质指数(BMI)22.1 kg/m2.胃镜检查提示肿瘤位于贲门胃小弯侧,延至近胃角处,肿瘤大小约6 cm×5 cm×5 cm,病理诊断为"胃癌".钡餐透视显示食管下段近贲门部亦有2 cm被肿瘤累及.CT检查未见远隔脏器转移,肿瘤与周围组织及脏器没有明显浸润。
近年来,随着风湿免疫病临床研究的进展,国内外对这类疾病的治疗方法和策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尤其通过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已经证明类风湿关节炎(RA)、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及强直性脊柱炎(AS)等患者可以达到临床缓解。
目的 以肿瘤坏死因子α/放线菌素(TNF-α/act D)诱导细胞凋亡作为一种血管平滑肌细胞损伤模型,探讨组织蛋白酶B在TNF-α/act D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脂质体转染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株pcDNA3.1-组织蛋白酶B和pSilencer 2.1-组织蛋白酶B质粒,经过筛选鉴定建立组织蛋白酶B过表达组与基因沉默组,以TNF-α/act D诱导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分别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