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大战略 推动大发展

来源 :中国经贸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ct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省发展改革系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主基调主战略,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主动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强化改革推动、开放带动、创新驱动和产业拉动,强力推进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统筹推动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生态文明试验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推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落实,发展改革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一、强化目标导向,精准施策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聚焦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加强经济运行调度、政策预研储备、项目谋划建设、资金供给保障,积极当好省委、省政府参谋助手。强化规划引领。组织编制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年度计划并统筹推动实施,制定39个“十三五”专项规划及乌江经济走廊、黔中城市群、贵广高铁经济带发展规划等区域发展若干重大规划,积极推动重大规划、重大项目、重大改革落地落实,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加强政策研究。针对国家宏观政策走向和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组织开展新常态下贵州经济增长动力、发展新经济促进新旧动能加快转换、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数字经济发展、民营企业精准扶贫等重大课题研究,结合经济运行的阶段性特点,及时调研提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促进经济平稳增长的政策措施建议,省政府先后出台了稳增长38条措施、扩投资23条、煤炭企业减负30条等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为传统产业转型发展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注入了活力,有效稳住了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强化经济运行监测调度。建立了经济监测预警厅际联席会议制度和专家咨询、部门定向会商等工作机制,及时对经济发展主要指标进行分析调度,对国民经济核算基础支撑性指标、匹配性指标适时进行跟踪监测,对经济运行走势趋势进行精准研判,及时提出促进全省经济平稳发展持续向好的对策建议。近5年,全省经济增速连续保持全国前3位,年均增长11.6%,2015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大关,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位居全国前列。加强预期引导。适时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气会,利用新闻媒体对重大规划、重大政策进行宣传解读,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积极回应,有效引导社会预期,全省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有新、稳中有效、持续向好。上半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4%、连续26个季度位居全国前三。
  二、强化改革推动,多措并举激发经济发展动力活力
  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认真履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等重大改革事项牵头抓总职能,抓好制度设计、机制构建、统筹协调和督查督办,最大限度释放改革开放红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明显。统筹抓好省委、省政府部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9大任务132项改革重点事项落实,推动出台配套政策文件62个,把降成本作为关键一招,把降电价作为“牛鼻子”,打出降电价、降物流成本、降融资成本等系列政策“组合拳”,实施“千企改造”、“千企引进”工程,精准施策推动绿色有机农产品“泉涌”发展、旅游持续“井喷”,建立了能源工业运行新机制,“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得到较好落实,传统产业在加快转型升级中实现平稳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壮大,2016年为企业降低用电、物流、税费、融资、制度性交易“五大成本”700亿元,极大地促进了招商引资和实体经济发展。今年以来,全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政策红利加快释放,有力推动了三次产业协同发力、全面提速,新旧动能加快转换,上半年累计为实体经济降低“五大成本”309.6亿元,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6.5%、10.4%和11.5%,比一季度加快0.4、0.2和0.1个百分点。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进展新突破。统筹推进投融资管理体制、“双随机一公开”、“放管服”、电力管理体制、资源配置体制、信用体系建设等经济领域改革,协调推进医疗卫生、科教文化等社会事业领域改革,加快完善经济社会发展体制机制,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创造了多个“全国率先”、“全国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生态文明试验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贵安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先后获批建设。
  三、强化创新驱动,大力推动开放创新发展
  以三大国家级试验区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开放创新平台建设和创新型市场主体培育,着力破解制约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快打造以贵安新区及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综合保税区、航空港经济区为主体的“1+8”开放创新平台,积极争创国家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示范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积极培育科技创新市场主体,“中国天眼”、大数据工程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建成投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20%以上。强力推进开放带动发展。加快完善推进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的体制机制,谋划召开试验区建设推进大会,狠抓试验区建设规划和重点任务落地落实,成功举办了试验区跨境投资贸易洽谈会、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绿色产业博览会等重大开放活动。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积极推动珠江—西江经济带、贵广高铁经济带建设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多形式多渠道引入国内外资金、技术等要素资源参与贵州开发建设,引导支持企业发挥自身优势“走出去”,广泛参与国际国内产业分工协作与市场竞争,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四、强化项目支撑,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
  坚持把抓项目扩投资作为发展改革工作的第一要务,聚焦重大工程项目和“三长三短”重点领域,主动对接国家重大规划、重大政策和重大投向,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加强重大项目谋划储备。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建立了项目前期工作经费“资金池”,建立了省级重大项目库、“三长三短”项目库、PPP项目库,入库储备项目3.7万个,总投资超过12万亿元,一批重大工程项目纳入国家规划或相继开工建设。每年谋划推出一批省级重大工程项目统筹调度实施,适时发布重大工程项目包引导投资方向吸引社会资本,其中发布实施经济、社会、生态三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包项目1108个、总投资5121.28亿元,“4+1”重大工程包(即数字经济、旅游经济、绿色经济和县域经济及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工程包)项目1195个、总投资12165亿元,为扩大有效投资提供了重要支撑。强力推进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精心组织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和主题鲜明的重大项目建设现场观摩活动,加强项目稽查督查和协调服务,建立了固定资产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三级两长”旬调度制度,重大项目支撑作用明显。2013年以来,省级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超过3万亿元,举办14次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和15次全省项目建设现场观摩会,集中开工重大项目6780个。强化项目资金保障。不断拓宽投融资渠道和领域,主动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国家专项建设基金等项目资金支持,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扩大直接融资,3000亿元脫贫攻坚投资基金等多支基金和企业债券先后获国家批准,网络扶贫试点省优惠贷款项目得到国家支持,民间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有效满足项目建设资金需求。2013年以来,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超过4万亿元,投资增速在全国持续保持前3位、年均增长22.1%,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稳定在70%左右,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五、强化产业拉动,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聚焦传统产业转型和新兴产业培育,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精准谋划产业政策,精心谋划产业项目,扎实推动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统筹推动产业转型发展。以“100个”产业园区、“100个”旅游景区、“100个”现代农业高效示范园区、“100个”城市综合体、“100个”特色示范小城镇为载体,大力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着力培育新主体新业态新模式。坚持以信息化、绿色化、高端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大做强烟、酒、茶、特色食品、医药“五张名片”,做精做深原材料产业,推动传统特色优势产业实现集约集聚集群发展。大力推动大数据、大健康、现代山地高效农业、文化旅游、新型建筑建材等新兴产业发展,调研出台系列配套政策性文件,发布实施大数据工程包项目75个、总投资518.2亿元,大生态十大工程包项目200个、总投资1561亿元,大健康产业重点工程包项目320个、总投资5248亿元,为引领产业转型发展、促进新旧动能加快转换提供了项目支撑。统筹推动现代服务业提质提速发展。大力实施现代服务业改革创新、“十百千”、市场主体培育、质量提升“四大工程”,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快速协调发展,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达到62个、入驻企业4.1万户,2016年全省服务业实现增加值增长11.5%、位居全国第一,对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9.1%。出台促进物流业加快发展系列政策措施,大力加强物流园区建设和市场主体培育,加快完善现代物流体系,不断提升物流信息化管理水平,2016年全省物流业增加值增长10.8%,占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和生产总值比重分别为24.2%和10.8%,社会物流总费用与生产总值的比率下降到17%。统筹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坚持把大健康产业作为大数据产业的“姊妹篇”来打造,实施“六项实施计划”和“6个50”重点工程,设立贵州侗鄉大健康产业和梵净山大健康医药产业2个示范区,培育打造大健康产业示范县10个、示范基地30个。2016年,全省大健康产业实现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
  六、强化绿色引领,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牢牢坚守生态底线,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发展改革工作全过程,狠抓大生态战略行动项目化落实,生态利用型、循环高效型、低碳清洁型、环境治理型绿色经济“四型”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5.7%。大力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聚焦百姓富与生态美有机统一,狠抓试验区实施方案落地落实,有序推进8个方面制度创新试验,谋划推进示范试点建设,2016年国家级、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分别达到69个和826个,自然保护区达到119个,25个县市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精心组织贵州“生态日”活动,连续多年成功举办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年会,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现实针对性的制度性、理论性成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积极开展省级空间规划、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自然资源资产负责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环境监察执法机构垂直管理、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国家试点,认真落实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出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办法等制度。大力推进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深入实施绿色贵州建设、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狠抓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草海综合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积极推动十大污染源治理工程和十大行业治污减排达标排放专项行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13年以来,全省累计完成营造林2328万亩、治理石漠化面积5154平方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299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2%,城市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90.5%和87.3%,9个市州中心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均为10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总体达到97%。
  强化民生保障,大力改善民生增加优质供给。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抓实抓好脱贫攻坚第一民生工程,大力推进社会事业发展,不断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扎实推进大扶贫战略行动落地落实。聚焦基础设施、易地搬迁、产业扶贫、教育医疗住房保障“四场硬仗”,扎实抓好生态扶贫、网络扶贫、定点扶贫和开放扶贫,狠抓规划布局、项目支撑、资金保障、政策供给,谋划实施了一系列大扶贫工程项目,在降低绿色农产品冷链成本、生态补偿、建筑劳务用工、绿色农产品价格监测等方面打出了系列精准有效的政策“组合拳”,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水电矿产资源开发资产收益扶贫、以工代赈资产收益扶贫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试点示范建设,带动了贫困群众脱贫增收。2016年,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完成投资270亿元,搬迁45.8万人,3200个贫困自然村寨实现整体搬迁,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8%和9.5%。大力推进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发展。组织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工程,加快改善城乡教育文化、医疗卫生条件,积极推进“百校大战”、“百院大战”,大力推动花溪大学城、清镇职教城建设,不断深化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领域改革,百姓获得感明显增强。积极谋划推进民生工程实事。聚焦“1+7”民生工程,谋划办好“十件民生实事”,积极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电、小康讯和小康寨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大力推动创业就业,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升社会保障标准和覆盖面,推动办成一批群众看得见、得实惠的好事实事。2016年,全省“十件民生实事”完成投资1214亿元。
  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贵州省发改系统将全面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五大新发展理念,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聚焦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开创百姓富生态美多彩贵州新未来“三大目标使命”,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牢牢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狠抓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项目化、实物化落实,统筹推动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生态文明试验区、内陆开放型试验区“三区联动”发展,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强化担当、主动作为,奋力开创发展改革新局面,为全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其他文献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垄断行业价格监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针对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  问:出台《意见》的主要背景是什么?  答:今年2月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提出,要在降低垄断性行业价格和收费方面下更大功夫,尽一切努力把企业负担降下来。垄断行业主要提供基础性、公益性产品和服务,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
期刊
摘要:探索先进发展模式,发挥旅游在扩内需、稳增长、增就业、减贫困、惠民生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杭州西湖通过发展关联产业、创新管理体制、多管理模式共生互补,成功打造了“免费”模式。但景区本身却遭遇了收支缺口持续扩大、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的难题。“免费”模式代表着先进的旅游发展趋势,要复制推广须满足关键外部条件,也需优化利益分配,解决“免费”模式的可持续性问题。  关键词:旅游景区免费模式管理体制利益
期刊
一、武进区发展实体经济的经验  当前武进区已逐步形成以冶金、化工、机械、装备、纺织、电子电气等传统产业为支柱,以智能装备、新材料、轨道交通、互联网、节能环保、绿色建筑、健康等新兴产业为接续,“一企一品”“一镇一业”特色鲜明的实体经济发展格局,实现了“苏南模式”向“新苏南模式”的蜕变。其实体经济的发展经验可以总结为六个方面。(一)顺应时代背景需求寻求转型突破的大批乡镇企业家  20世纪90年代末,武
期刊
摘要:统计数据表明,安徽省芜湖的经济实力和科研资源,与长三角城市群沪苏浙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还较大,对高端人才吸引力不强,芜湖引才需要更高的成本。为解决引才困难,提出“互联网+”芜湖引进高端人才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长三角芜湖高端人才  一、引言  随着社会发展,区域经济竞争演变成了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的竞争。芜湖是安徽省地级市,安徽省双核城市,国务院批准确定的长三角大城市,华东地区重要的
期刊
为加快建设两江新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充分发挥人才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引领作用,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吸引海内外人才来渝创新创业,2017重庆国际人才创新创业洽谈会暨“创响中国·重庆站”活动9月9日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开幕。  本次活动以“创新创业·人才引领”为主题,中共重庆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曾庆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学术部副部长刘宴兵,国家外国专家局经济技术专家司副司
期刊
当前,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对全球治理、国际竞争、经济运行、产业发展、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产生深远影响,也对国家管理和社会治理提出了全新课题与挑战,创新政务信息化工作十分必要和迫切。根据国务院批复要求(国函〔2017〕93号),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印发《“十三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設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作为规范和指导我国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规划》贯彻落实十八大
期刊
2017年9月6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吉林省人民政府主办,长春市人民政府承办的2017“创响中国·长春站”活动在吉林省国家广告产业园正式启动。中国科协企业创新服务中心副主任冯师斌,吉林省发改委副主任宋刚、工信厅党组成員姚忠龙以及人社厅等省直有关部门领导出席此次活动。长春市副市长白绪贵、副秘书长马长山、市双创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同志、各县(市)区、开发区、长春新区相关负责同志、双创
期刊
一、西部四省市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改革引领,创新驱动,着力突破制约新动能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新动能如何从旧制度的束缚中“破茧而出”,加强改革创新至为重要。四川省把全面创新改革作为引领四川“十三五”发展的“一号工程”,着力推进军民融合、科技体制、知识产权等重点领域改革和制度创新,破除阻碍创新驱动发展的瓶颈制约,形成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强大动力。目前已建成涵盖2000余台精密仪器
期刊
在7月13日下午召开的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京召开地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会议上,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何立峰同志强调,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开创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程,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
期刊
8月25日,《薏仁米产业蓝皮书:中国薏仁米产业发展报告》、《贵州蓝皮书:贵州地理标志产业发展报告》新闻发布暨薏仁米产业发展讨论会在北京举行。民革中央专职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何丕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土地经济与人力资源研究室主任黄勇,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任贾敬敦,贵州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吴大华,黔西南州委常委、州政府副州长张世荣,兴仁县县长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