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已经获得了如此之多时光的奖赏,和他27岁的年龄一点也不相称,从表面上看,纳达尔的2013年是回归,是统治,是复仇,而真实的内核是燃烧,是对自己身心的又一次极限挑战。
2013年2月5日,纳达尔在智利一个250分的红土赛事上击败阿根廷人德尔波尼斯,此时距离他上一场职业比赛已经过去了223天,他启动了这部已经冷却很久的战车,所付出的代价是输掉了这个小比赛的决赛。此后他的输出功率逐步加大,连续在8个赛事中打进决赛,并获得其中的七个冠军,并在法网达到了最快转数。也许我们还得感谢一下那个叫做达尔西斯的人,唯有他让纳达尔按下暂停键,迫使我们目光转向,重新调整审美情趣,和穆雷共度惊心动魄的两周。在温网爆冷出局之后,纳达尔又回来了,他把势头横扫延续了两个月,连续夺得加拿大和辛辛那提两个大师赛冠军和美网冠军,并在北京依靠惯性夺回了阔别两年三个月之久的世界排名第一。
纳达尔的2013年,是西班牙血液的再次火热燃烧,他是伟大的征服者,却从来不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他回到战场的时候无需披上铠甲,也无需改变自己,他澎湃的冲锋势头让对手看不清他的弱点到底在哪里,他从时光的分岔中攫取他想要的一切,他的对手不再是德约科维奇一个人,而是费雷尔,费德勒,德尔·波特罗,瓦林卡,但他早已习惯将自己的力量向他们批量投放,这种力量来自原始的本能,勤奋和能够轻易点燃的愤怒。他聪明地使用了这种本能,用发球和接发球上的巨大进步,还有反手位的强力斜线进攻简化了得分的方式,避免了无穷无尽的功率损耗,在美网那场不再充满残忍拉锯的决赛之后,纳达尔给我们奉献了一连串即使是费德勒也未能达到的伟大纪录,如果是费德勒都没有达到,那肯定就是从来没有人能够达到。这些纪录是:8个法网冠军,法网四连冠他做到两次,法网98.33%的恐怖胜率,连续9年每年至少能赢得一个大满贯,在两个赛事中各自赢得八次冠军(蒙特卡洛和巴塞罗那),总共26个大师赛冠军,18个红土大师赛冠军,连续9年至少夺得一个大师赛冠军,同时创造在印第安维尔斯,罗马,蒙特卡洛,辛辛那提四个大师赛上都连续五次进入决赛的纪录。他保持1990年以来在大师赛上胜率最高的纪录,80%,红土赛事胜率最高的纪录,93.31%,在顺利保住年终第一之后,他还顺便创造了另外几个有趣的纪录,他是世上世界第二总时间最长的人,一共248周,横跨红土,草地,硬地连胜场数最多的人,一共32场。
在这一连串伟大胜利的背后,纳达尔看来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在中网半决赛面对伯蒂奇的时候,他一度看起来脚步迟缓,也失去了击球的爆发力,而他决赛时对德约科维奇的软弱表现,也埋下了他在巴黎和上海两站大师赛上失利的伏笔,但他拒绝承认他的膝盖存在任何问题,他依旧顺利地取代了德约科维奇保持了101周世界第一的位置。以无需击败德约科维奇的方式夺得冠军,这是一个颇令人意外的结局,也使得他和德约科维奇之间的较量出现了新的内容,他们不再选择无限的长回合的残忍长盘,而是更清晰更聪明地决定胜负,在没有希望的时候保留自己的精力,他们之间也出现了明显划界而治的势头,各自不挑战对方的巅峰时期。纳达尔在一年的巅峰期提前完成了全年的目标,这样的结果甚至完美到出乎他的意料:“无疑这就是我职业生涯最好的一年,在如此之久没有打比赛的前提下迅速回到世界第一,我一直未能想到。”其实,此时再来回顾纳达尔为何选择连续三个南美小型红土赛事作为赛季开端,才会明白那是一种多么聪明的选择,他可以从柔软的红土上逐步测出他的承受能力和由慢而快的球场节奏,随后就在印第安维尔斯进入忘我之境,连续击败费德勒、伯蒂奇和德尔·波特罗夺冠,随后他以仅负一场的姿态统治了红土,用17比0统治了夏季硬地,在硬地,他的最大变化是将底线站位推得更前和接发球时的攻击性,他由此摆出了更加积极的进攻姿态,大大缩短了回合的数量,提高了击球的效率。在美网结束以后,他又意味深长地说到他接下来的任务是保持健康,无需将目标定到月亮之上。
他是对的,他在澳网和温网两个大满贯上一无所获,就能以全部身心投入到另外两个大满贯之上,他用一个阶段性的时间找到他所有的对手,击败他们获得足够的头衔,他这一年获得的10个冠军头衔仅仅次于他最早崛起的2005年(11个),这样阶段性的完美也令人经久难忘,不管他身处何处,他总是能够卷土重来,他是单向度的攻击手,从不在球场追求完美,他依然还是会遭到那么多的尴尬,一些丑陋的失利,就像西班牙人在暴风中驾驶的单桅船,结实又耐腐蚀,暴风偶尔使它倾覆,却绝不会让它裂成碎片。
2013年2月5日,纳达尔在智利一个250分的红土赛事上击败阿根廷人德尔波尼斯,此时距离他上一场职业比赛已经过去了223天,他启动了这部已经冷却很久的战车,所付出的代价是输掉了这个小比赛的决赛。此后他的输出功率逐步加大,连续在8个赛事中打进决赛,并获得其中的七个冠军,并在法网达到了最快转数。也许我们还得感谢一下那个叫做达尔西斯的人,唯有他让纳达尔按下暂停键,迫使我们目光转向,重新调整审美情趣,和穆雷共度惊心动魄的两周。在温网爆冷出局之后,纳达尔又回来了,他把势头横扫延续了两个月,连续夺得加拿大和辛辛那提两个大师赛冠军和美网冠军,并在北京依靠惯性夺回了阔别两年三个月之久的世界排名第一。
纳达尔的2013年,是西班牙血液的再次火热燃烧,他是伟大的征服者,却从来不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他回到战场的时候无需披上铠甲,也无需改变自己,他澎湃的冲锋势头让对手看不清他的弱点到底在哪里,他从时光的分岔中攫取他想要的一切,他的对手不再是德约科维奇一个人,而是费雷尔,费德勒,德尔·波特罗,瓦林卡,但他早已习惯将自己的力量向他们批量投放,这种力量来自原始的本能,勤奋和能够轻易点燃的愤怒。他聪明地使用了这种本能,用发球和接发球上的巨大进步,还有反手位的强力斜线进攻简化了得分的方式,避免了无穷无尽的功率损耗,在美网那场不再充满残忍拉锯的决赛之后,纳达尔给我们奉献了一连串即使是费德勒也未能达到的伟大纪录,如果是费德勒都没有达到,那肯定就是从来没有人能够达到。这些纪录是:8个法网冠军,法网四连冠他做到两次,法网98.33%的恐怖胜率,连续9年每年至少能赢得一个大满贯,在两个赛事中各自赢得八次冠军(蒙特卡洛和巴塞罗那),总共26个大师赛冠军,18个红土大师赛冠军,连续9年至少夺得一个大师赛冠军,同时创造在印第安维尔斯,罗马,蒙特卡洛,辛辛那提四个大师赛上都连续五次进入决赛的纪录。他保持1990年以来在大师赛上胜率最高的纪录,80%,红土赛事胜率最高的纪录,93.31%,在顺利保住年终第一之后,他还顺便创造了另外几个有趣的纪录,他是世上世界第二总时间最长的人,一共248周,横跨红土,草地,硬地连胜场数最多的人,一共32场。
在这一连串伟大胜利的背后,纳达尔看来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在中网半决赛面对伯蒂奇的时候,他一度看起来脚步迟缓,也失去了击球的爆发力,而他决赛时对德约科维奇的软弱表现,也埋下了他在巴黎和上海两站大师赛上失利的伏笔,但他拒绝承认他的膝盖存在任何问题,他依旧顺利地取代了德约科维奇保持了101周世界第一的位置。以无需击败德约科维奇的方式夺得冠军,这是一个颇令人意外的结局,也使得他和德约科维奇之间的较量出现了新的内容,他们不再选择无限的长回合的残忍长盘,而是更清晰更聪明地决定胜负,在没有希望的时候保留自己的精力,他们之间也出现了明显划界而治的势头,各自不挑战对方的巅峰时期。纳达尔在一年的巅峰期提前完成了全年的目标,这样的结果甚至完美到出乎他的意料:“无疑这就是我职业生涯最好的一年,在如此之久没有打比赛的前提下迅速回到世界第一,我一直未能想到。”其实,此时再来回顾纳达尔为何选择连续三个南美小型红土赛事作为赛季开端,才会明白那是一种多么聪明的选择,他可以从柔软的红土上逐步测出他的承受能力和由慢而快的球场节奏,随后就在印第安维尔斯进入忘我之境,连续击败费德勒、伯蒂奇和德尔·波特罗夺冠,随后他以仅负一场的姿态统治了红土,用17比0统治了夏季硬地,在硬地,他的最大变化是将底线站位推得更前和接发球时的攻击性,他由此摆出了更加积极的进攻姿态,大大缩短了回合的数量,提高了击球的效率。在美网结束以后,他又意味深长地说到他接下来的任务是保持健康,无需将目标定到月亮之上。
他是对的,他在澳网和温网两个大满贯上一无所获,就能以全部身心投入到另外两个大满贯之上,他用一个阶段性的时间找到他所有的对手,击败他们获得足够的头衔,他这一年获得的10个冠军头衔仅仅次于他最早崛起的2005年(11个),这样阶段性的完美也令人经久难忘,不管他身处何处,他总是能够卷土重来,他是单向度的攻击手,从不在球场追求完美,他依然还是会遭到那么多的尴尬,一些丑陋的失利,就像西班牙人在暴风中驾驶的单桅船,结实又耐腐蚀,暴风偶尔使它倾覆,却绝不会让它裂成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