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散乱的课堂活跃 创造广泛的思维空间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239831983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019-01
  前言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课堂热闹了起来,调查课堂效率的高低。
  我们罗列出可能会导致课堂低效的两种情况,在枝江一中全体教师中进行调查,以问卷的形式,一共发出调查问卷50份,收回38份,有效问卷34份,有效回收率达68%。而其中有13位认为课堂散乱的活跃,学生活动量大,而具体思维量少的问题,会不同程度的影响课堂效率。本文主要针对语文教学课堂中散乱活跃的表现,可预测的问题;并结合深化改革提出可代参考的改进方法,以期为语文课堂及更为深广的课程改革供献棉薄。
  课堂改革给每位老师带来了崭新的观念和全新的做法,配合着“建构、互动、多元、合作交流、自主探索、体验”等新课程理念,融入内心深处蠢蠢欲动的念头,教师的角色体现了转变,于是为了体现生动与活跃,以及对学生的尊重而惧怕指出学生的错误;为了体现合作交流,学生就简单几人一组,给点时间,学生乱哄哄的一阵说;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该指导讲解的地方也有了遗失;为了体现开放与多元,学生的答案一律都有道理,都对;为了体现问题意识,不管什么情况下都提问题,造成问题泛滥成灾;为了追求课堂气氛的热烈,甚至有的老师提醒学生课堂上就像自由市场上一样……是的,课堂面临巨大的冲击与挑战,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其中,活跃起来无疑是一种教学的突破与更新,学习方式变化了学生也确实表现了十分的进展,然而,长此以往,这种“散乱的活跃”也有了若干的遗症,使课堂又开始不健康、学生活动量有了,但思维量却少了:
  一、满足于知识容量的趣味性,荒疏了思考的有效性
  趣味是一个非法好的词语,不是有句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于是,“投生所好”便成为一种很常见的取向。
  1.多媒体的不正常使用。学生喜欢看电影,而第二册的书上《祝福》《边城》等都有电影作品,教师引导学生观看,有时更为了吸引学生会在补课时安排其它电影欣赏,在有的课中也会同时加入歌曲。喜欢多半因为思维量少,而真正的信息量少。
  2.活动课的盲目开展。活动课可以说是语文的第二课堂,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延伸了知识内容,活动课堂内容丰富多彩,是十分吸引学生的地方:“新闻发布会”、“辩论会”、“音乐之声”、“成语课堂”、“绕口令”等等,然而调动绝大多数同学的积极性,活动课的开展上盲目的模仿电视节目的娱乐版块,娱乐而缺乏知识深度,课堂活跃了,但思维少了。学生参与了,但知识流程不稳定,学生上这样的课活跃了,难度一加深,学生就呆板了,正常课堂气氛就沉闷了。
  3.过多故事性内容的引入。对于语文的知识侧重点,每篇课文都有,而且即便是最看似枯燥的说明文类也可以找到故事,有的课文上甚至可以找到很多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仅生动而且感人:有关于典故本身的;有关于作者生平的;有关于文章内容涉及到的。讲故事很吸引人,而故事过后兴趣便消失,而就更不要说为了吸引而造成的多故事定会淡化学生对其课型的活力。
  二、满足于“表面繁荣”,荒疏了“内在精神”
  1.问题的简单化。问题的简单化,造成“表面繁荣”同样荒疏了“内在精神”。曾经有外国人听中国特级教师的课,一节课下来学生十分活跃,题题有人答,按国内的标准该是一节好课,然而外国专家课后评道:这节课根本不用上,因为你的每个问题学生都知道。且不说事先安排好的效果,问题的简单化,学生参与了但根本就是不需要做的学习过程,岂不是多此一举。更何况如果有简单的果子吃,学生自然而然不愿多动真正的脑筋。
  2.教学流程的散乱化。为了避免不活跃而造成打乱仗的课堂流程,东一下,西一下。虽然有些会根据学生的听课反应调整课堂内容,安排恰当可以适当调整,过分从众则显得不合实际。
  三、满足于“独特发现”,荒疏了“三观”教育
  “三观”即是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引导。然而在课文课堂上不少老师本着“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从而曲解“个性化”和“独特感受”,使阅读教学因课堂活跃,因为要吸引而走入误区。
  如《虎门销烟》中,学生会提出林则徐没有环保意识:“几百万斤烟渣冲入大海,会造成多严重的污染呀”;如《边城》中,学生会认为大佬和二佬用唱歌来表白十分无聊;如《装在套子里的人》,学生会批判学校的管理制度;如《祝福》,学生甚至会说鲁迅先生为什么不救祥林嫂以及其余下的其它人物,写出来以博同情算什么呢……追求“个性化”阅读,让学生有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是对的,但必须注意,不能学生活跃了,而思维与价值没有呢。
  四、问题的发现是立足于解决问题而生发的
  1.完善课堂系统;2.问题的组合注意层次;3.注意听、说、读、写的结合;4.注意深浅结合,活动与思考结合。更重要的是:首先教师要正确对待文本,绝不能脱离文本主旨做天马行空式的自由发挥;其次必须遵循文本的语境来解读文本;其三,教师应对文本有正确的理解,当学生出现散乱活跃时,当学生的“个性化”理解脱离文本语境,违背文本主旨时,应适时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以让学生辨明是非,提高认识。
  因此,“出现课堂教学”“散乱的活跃”的原因,在于教师对课程改革理念的理解只限于表面,没有深入到实质,以致失去了对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和引导作用,这是老师的失职。这一切都说明课程改革的路程是漫长而艰苦的,课改的成就更不是一蹴而就的!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