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马克思主义课程的学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只有把基础夯实,才能为个人的日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为国家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目标提供保障。因此马克思课程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马克思主义的课程实施出现了些许认识的偏差,本文将从高校马克思主义课程发展现状揭示一些问题,并提出一些措施,旨在让马克思主义课程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育;马克思主义课程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课程的实施现状
学校环境已经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育的重要外部条件之一,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成为了影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重要因素,目前,全国各高校都已经开设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的相关课程,按理来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该有了较深的感悟,但相反的是,在实际的教育中,学校对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教育认识不够深入,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教育了解得不够透彻,导致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没有较大的进展,长此以往,必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产生不利的影响。
(一)教师在认识方面存在偏差
高校教师是教育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把手,是学生能否正确认识、领悟马克思主义的指南针,因此教师教育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现实上,许多高校教师不把马克思主义课程视为一门重要的课程,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性太强,学生不爱听就不需要认真备课,在课堂上放几部电影或聊一下天就结束了,与此同时,一些教师认为马克思主义课程太过空泛和形式化,在课堂上传授一些消极的思想,导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学习毫无兴趣。
(二)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教育视有为无
高校是未来社会精英的培养基地,学习马克思主义课程有助于他们用科学的理论价值体系指导自己的未来发展,因此,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是人生发展道路上重要一步。然而在现实中,学生们对马克思主义却缺乏兴趣,在相关的马克思主义必修课上屡屡逃课,相关考试也打小抄,他们认为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过于形式,课程枯燥,因此没有兴趣深入学习,有的学生读了四年大学却连有关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知识都回答不出来。
二、马克思主义课程教学达不到效果的原因
马克思主义教育却未能达到期望的目标,主要原因有以下一些:
(一)教师方面
教师是传授马克思主义最好的老师,尤其是高校教师,自身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知识底蕴,然而,上文中提出了部分教师不重视马克思主义教学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这原因有二。
第一,老师知识水平不够高,教学经验不够丰富。众所周知,学生对一门课程的专注度和兴趣很大一部分来源于老师授课的精彩程度,尤其是在纯理论性的授课上。马克思主义是一门具有难度的课程,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可以将其经验融入其中,妙语连珠,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度高;而教学水平不高的老师,则容易把这门理论性课程变得更为枯燥,照本宣科的方式让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毫无兴趣。
第二,教师自身未能意识到课程的重要性。许多教师认为,马克思主义课程的学习对学生没有任何作用,因此他们本身也不重视该课程的授课,不备课,在课堂上谈论其他事,经常缺课,这无疑给学生造成了误导,他们在老师的行为误导下也认为马克思主义相关课程不重要,导致他们更不会关注该门课,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兴趣。
(二)学生方面
首先,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内容枯燥,学术性强,需要有较强的思维逻辑才能帮助理解,因此对于一部分学生而言,马克思主义课程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并且枯燥无聊,导致他们经常逃课,考试作弊,缺乏学习兴趣。其次,学生们在进入大学之前,他们已经学习了三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让学生产生了逆反抵触心理。最后,有些教师为了自己的个人教学成果,在马克思主义课程考试中默许学生打小抄,学生想着考试一定能过,就对该课程采取了错误的态度,不重视该课程的学习了。
三、改善马克思主义课程教育问题的措施
(一)重视实践,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是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引导者,因此教师的作用不言而喻,作为教师,不仅要重视每一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也要提供机会给学生实践,让他们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育不仅仅是理论性的教育,它还还包括实践教育,这些优秀的人类智慧的结晶都是在实践基础上得出的真理。除此之外,老师还要丰富个人的教学经验,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教学水平,努力把一堂枯燥无聊的理论课上得精彩而有趣,这无论对教师本身,对学生,对知识都有巨大的好处。
(二)重视课堂,提高自身科学理论水平
学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未来领导者,因此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前进力量,也是他们未来处事的指导方针。作为学生,不仅要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及精髓,克服困难坚持学习每一堂课,结合自身经验和课堂内容把科学体系的价值内化,使之成为处事的指导方针,还要充分阅读、吸收其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知识,提高自身科学理论水平,形成内在价值体系,使马克思主义能够成为发展自我的指导思想。高校马克思主义课程的学习与学校、教师、学生三者的关系密不可分,任何一方的偏差就会阻碍两外两方的发展,因此马克思主义课程的实施需要三方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宇文利.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育的基本经验[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5).
[2] 雷家军,孙彪.高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育的家庭環境问题探讨[J].北华大学学报,2011(6).
作者简介:杨依里,1990年11月,女,汉族,广西北流人,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育与艺术设计系,现任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育;马克思主义课程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课程的实施现状
学校环境已经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育的重要外部条件之一,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成为了影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重要因素,目前,全国各高校都已经开设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的相关课程,按理来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该有了较深的感悟,但相反的是,在实际的教育中,学校对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教育认识不够深入,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教育了解得不够透彻,导致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没有较大的进展,长此以往,必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产生不利的影响。
(一)教师在认识方面存在偏差
高校教师是教育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把手,是学生能否正确认识、领悟马克思主义的指南针,因此教师教育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现实上,许多高校教师不把马克思主义课程视为一门重要的课程,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性太强,学生不爱听就不需要认真备课,在课堂上放几部电影或聊一下天就结束了,与此同时,一些教师认为马克思主义课程太过空泛和形式化,在课堂上传授一些消极的思想,导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学习毫无兴趣。
(二)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教育视有为无
高校是未来社会精英的培养基地,学习马克思主义课程有助于他们用科学的理论价值体系指导自己的未来发展,因此,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是人生发展道路上重要一步。然而在现实中,学生们对马克思主义却缺乏兴趣,在相关的马克思主义必修课上屡屡逃课,相关考试也打小抄,他们认为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过于形式,课程枯燥,因此没有兴趣深入学习,有的学生读了四年大学却连有关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知识都回答不出来。
二、马克思主义课程教学达不到效果的原因
马克思主义教育却未能达到期望的目标,主要原因有以下一些:
(一)教师方面
教师是传授马克思主义最好的老师,尤其是高校教师,自身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知识底蕴,然而,上文中提出了部分教师不重视马克思主义教学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这原因有二。
第一,老师知识水平不够高,教学经验不够丰富。众所周知,学生对一门课程的专注度和兴趣很大一部分来源于老师授课的精彩程度,尤其是在纯理论性的授课上。马克思主义是一门具有难度的课程,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可以将其经验融入其中,妙语连珠,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度高;而教学水平不高的老师,则容易把这门理论性课程变得更为枯燥,照本宣科的方式让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毫无兴趣。
第二,教师自身未能意识到课程的重要性。许多教师认为,马克思主义课程的学习对学生没有任何作用,因此他们本身也不重视该课程的授课,不备课,在课堂上谈论其他事,经常缺课,这无疑给学生造成了误导,他们在老师的行为误导下也认为马克思主义相关课程不重要,导致他们更不会关注该门课,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兴趣。
(二)学生方面
首先,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内容枯燥,学术性强,需要有较强的思维逻辑才能帮助理解,因此对于一部分学生而言,马克思主义课程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并且枯燥无聊,导致他们经常逃课,考试作弊,缺乏学习兴趣。其次,学生们在进入大学之前,他们已经学习了三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让学生产生了逆反抵触心理。最后,有些教师为了自己的个人教学成果,在马克思主义课程考试中默许学生打小抄,学生想着考试一定能过,就对该课程采取了错误的态度,不重视该课程的学习了。
三、改善马克思主义课程教育问题的措施
(一)重视实践,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是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引导者,因此教师的作用不言而喻,作为教师,不仅要重视每一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也要提供机会给学生实践,让他们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育不仅仅是理论性的教育,它还还包括实践教育,这些优秀的人类智慧的结晶都是在实践基础上得出的真理。除此之外,老师还要丰富个人的教学经验,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教学水平,努力把一堂枯燥无聊的理论课上得精彩而有趣,这无论对教师本身,对学生,对知识都有巨大的好处。
(二)重视课堂,提高自身科学理论水平
学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未来领导者,因此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前进力量,也是他们未来处事的指导方针。作为学生,不仅要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及精髓,克服困难坚持学习每一堂课,结合自身经验和课堂内容把科学体系的价值内化,使之成为处事的指导方针,还要充分阅读、吸收其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知识,提高自身科学理论水平,形成内在价值体系,使马克思主义能够成为发展自我的指导思想。高校马克思主义课程的学习与学校、教师、学生三者的关系密不可分,任何一方的偏差就会阻碍两外两方的发展,因此马克思主义课程的实施需要三方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宇文利.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育的基本经验[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5).
[2] 雷家军,孙彪.高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育的家庭環境问题探讨[J].北华大学学报,2011(6).
作者简介:杨依里,1990年11月,女,汉族,广西北流人,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育与艺术设计系,现任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