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风韵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nggang82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词甘州
  
   黑河如带向西来,
   河上边城自汉开。
  
  甘州的历史文化是用一首首诗词串联起来的。
  甘州从来不缺少赞美它的诗词和美文。这里雄浑的大漠戈壁、多情的三千弱水、晶莹的雪山冰川、瑟瑟的苇荻秋风,都是诗人笔下绝妙的素材。今天,当我们放眼回首过去,就会看见汉唐时节,在羌笛怨杨柳的塞外古道上,伴着丁当作响的驼铃,走过一队队丝绸之路的旅行者。那个目光炯炯的壮年汉子,腰佩一把七尺长剑,抑扬顿挫地吟唱着“焉支山西酒泉道,北风吹沙卷白草,长安遥在日光边,忆君不见令人老”。紧随其后的是元稹、马云奇、杜牧、李渔,还有因焚烧鸦片而获罪的林则徐也满怀惆怅地向我们走来,林则徐留恋于甘州淳朴的民风,随风而吟:“不解芸锄不耕田,一经撒种便由天,幸多旷土凭人择,歇两年来种一年。”这位在中国近代史上必须浓墨重彩大书特书的中华志士匆匆走过甘州,也许他想留下来与甘州人民共享塞外江南的美景,但王命难违,他还是朝伊犁去了。
  甘州因诗词而扬名,甘州同样因诗而在中国的诗词史上有了自己显赫的地位。“八声甘州”这个词牌名便是闪耀在甘州大地上永远的光环,这份特殊的荣耀是华夏大地上的所有城市都该羡慕的,直到今天我们每看到这个“八声甘州”时都不由得怦然心动。
  有诗的城市是有性情的,甘州之所以像明珠一样千百年来光彩依然,就是因为有优秀的儿女呵护着它,拥戴着它。唐朝的诗歌、宋代的词赋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大观,甘州人也不甘寂寞。一位叫赵彦昭的甘州人以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实力跻身于唐朝的诗坛,那是一个群星荟萃的时代,诗仙、诗圣相争不下,毕竟赵彦昭是有才气的,最终走进了《全唐诗》,这是惟一进入《全唐诗》这部大典的甘州人。江山代有才人出。过了1000多年,一位叫陈秀勤的甘州女子又活跃在清朝的诗坛上,她的诗婉约深情:“冬寒楼上下帘齐,把卷灯前看旧题,远听钟声何处寺,桃花庭院雨凄凄。”这个灵秀聪慧的甘州女子最终在中国诗坛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中国古代女诗人诗选》里收录了她的诗作,这本书同样收录有李清照等大家的作品。
  吟唱甘州的诗词浩如烟海,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史,每一个时期都有诗词文章将笔墨落在甘州。
  
  古典甘州
  
  甘州的历史到底有多长,历史学家各有见解。总之,甘州是一个有渊源的城市。
  甘州有汉唐的鼎盛、大宋的张扬、西夏的突兀、明清的沉寂。这种过于复杂的经历让人欷歔不已。一个古典的甘州,就是一部令人费解的史书,每一个章节之间的承转起伏是靠什么链接,艰涩的句子中又掺杂了多少数不清、道不明的玄机,通篇以一个什么样的中心思想出现在我们面前,一切的一切都不是轻而易举所能理解的。
  甘州是与丝绸之路最息息相关的城市之一。丝绸之路的兴盛为它的发展提供了机会,而之前的甘州完全是靠大汉天子的文韬武略的经营,霍去病和卫青以过人的胆识横扫河西,汉武帝以其超人的政治家眼光在河西设郡,甘州便如一颗钉子牢牢地钉在了神州版图之上。这一钉就是2000多年。自扫清匈奴的袭扰后,甘州以一个坚不可摧的形象站在祁连山下,弱水之滨,它不但捍卫着大汉天子的脸面,同时用热情的双手将波斯商人牵到了长安,又将虔诚的唐玄奘大法师送上了西天取经之路。
  岁月悠悠,朝代更迭,不同的时期,甘州都有不同的地位和作为,有丝绸之路通商的繁华似锦,也就有了丝路花雨的飞扬,隋炎帝召集的万国博览会就有了商品经济的萌芽。甘州的姿态是随和的、包容的,接纳不同的经济文化,形成自身的个性,最终以建筑物的形式耸立在甘州的大地上,供众人玩赏评品。陕西、山西会馆的大秦之腔仍然在荡气回肠,站直了的木塔,依然昂首挺胸,洪亮的唐钟等待有着悟性的人去撞响,商贾云集的丝路古道车水马龙……
  
  佛缘甘州
  
  半城芦苇半城庙,这是旧日甘州的写照。今天只能作为一种回忆,靠信马由缰的想象去寻找那一种景象。
  据粗略统计,过去的甘州城建有大小不等的寺庙达二三十处之多。甘州的寺庙之多成了它城市的特点。说到甘州建寺崇佛不能不说到历史上几个曾扮演重要角色的人物。公元260年,中原高僧朱士行在洛阳为僧侣讲述大乘典籍《道行若般经》时,发现这个由天竺沙门竺佛朔口译的版本错误百出,佛经深刻的内涵完全没有翻译出来,于是下决心要正本清源,西行去求真经。朱士行率领众徒由雍州启程来到河西走廊,在甘州,朱士行讲经说法,后来到达佛教传入中国的第一站——古城于阗。他是中原第一位西行求学的学者。
  甘州是很有佛缘的。紧随朱士行的脚步,又走来了西晋高僧——法显和尚。公元339年,法显高僧以65岁的高龄,像朱士行一样亲自西行奔往佛园,迎取律经。来到甘州,法显被这里的灵山秀水所感染,久居不前。他在甘州以其丰厚的学识广设讲坛,播下了佛学的种子。从此甘州留下了朱士行和法显挥之不去的身影,同时也留下了两位高僧不畏艰险、勇取真经的精神。
  公元627年,唐玄奘迈着坚定的步伐,只身沿着丝绸古道来到河西走廊,过甘州、穿阳关前往天竺寻求精神的伊甸园。与前两位西行者不同的是唐玄奘受命于唐太宗李世民,所以他的待遇要比前两位好得多,后世传颂的也比较广泛和深远。
  把甘州的佛文化推向极致的是隋炀帝杨广。公元609年,隋炀帝发自长安、渡黄河、过星岭、越浩门,直抵甘州,在这里召集了中国历史上最早一次大规模的国际交易会,史称“万国博览会”。不同民族的文化在甘州碰撞出灵感的火花,佛的灵性也得到了激发,崇佛信佛的隋炀帝在全国大兴佛教,在隋朝短短的38年间,修建寺塔5000多所,塑造佛像数万身,专职僧尼达50余万,甘州的木塔就是那时站立起来的。
  唐贞观的灿烂同时激发了佛文化的急速生长,本是异族的宗教却为汉民族所信奉,甘州独特的地理位置在外来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发挥着接力棒和中转站的作用,西方的文明源源不断地从阳关而来,甘州首先接受和消化着全新的文化理念,并努力使之发扬光大。
  佛文化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段积累,它折射出的闪光点仍然吸引着人们的目光。看甘州大地今天盛行的求学、求知之风,无数莘莘学子孜孜以求的朗朗读书声,就知道佛缘极深的甘州今天在干什么、想什么,这是甘州在前进中发出的最和谐的音符。
  
  酒酣甘州
  
  酒是河西人的另一种血液,甘州是酒快乐的舞台。
  河西饮酒,醉在甘州。酣畅淋漓的沉醉,潇洒倜傥的沉醉。在甘州,当亲朋故旧的美意化作一杯杯醇酒,当千言万语化成一种透明的液体,双手捧在你的面前时,按捺不住的情绪,使你不得不端起它来,豪爽地一饮而尽。敬得情真意切,喝得酣畅痛快,甘州人就是这样一次次将杯中物演绎得出神入化,多少恩怨情仇,几多缘聚缘散,在酒精的催化下掀起一个又一个高潮。酒已深深渗透到了甘州人的血液里,以一种外形冷酷、内心火热的形象站在黑河之滨、祁连之下。有一位作家说:“到河西走廊,尤其是在甘州,你没有醉几场,等于没有到河西走廊。”这话说到了甘州人的心坎里。酒把甘州渲染得多姿多彩、激情满杯,如果没有酒,这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城市多少会显得落寞,城市的声音会显得沙哑。不信当夜幕降临,你以一个倾听者的姿态,从城市到乡村,从酒店到小院,畅饮之声就是最好的音乐,城市的激情在这里张扬,难怪大诗人都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水色甘州
  
  在河西走廊,流传着这样一句古语:“甘州不干水池塘,凉州不凉米粮川。”这句话形象地概括了旧日甘州的山川风貌。
  甘州地处祁连山和合黎山之间,两山夹峙形成的凹地,加上近千米的海拔落差,使它有效汇集祁连山的冰雪融水,久而久之,形成了甘州泉水喷涌的自然景观。“苇席处处,古刹片片”,一片山光水色的甘州倒映在夕阳西下的黄昏,暖暖的色调映入甘州人的眼帘,把一丝难得的温情以诗的形式久久地珍藏于人们的心间,别样的甘州因为有水的滋润显得楚楚动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有水的地方就显出了灵气。
  2000多年前,霍去病的铁骑还没有光顾河西的时候,逐水草而居的匈奴人便牧马扬鞭,活跃在甘州这方土地上,想必那时的甘州该是水草丰美、草木葱茏的世界,该是一片“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的场景。遥远的诗人用最美的笔触,给这里的风光做了描绘,同样今天也可以使我们得以靠意境美的感觉去欣赏那时的美丽甘州。汉武大帝的嘶嘶马鸣打破了这里的宁静,帝王开疆拓土的雄韬武略,使甘州在河西走廊扮演了另一个重要的角色。河西四郡之一的张掖郡从此诞生了,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强烈的碰撞,奠定了甘州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发展思维。直到2000多年后的今天,这种想法仍然根深蒂固,逐水草而居到春种夏收。甘州丰富的水资源得到了很好的利用。自然的山水风光加上人工的刻意雕饰,肥沃的土地不但生产出为了生存所需的小麦,还有水稻,一种本来在河西少有的水生植物——芦苇,被引种在甘州城乡郊野,甘州的风光就此显得生机勃勃,妩媚动人。生命力极强的芦苇依仗甘州有情流水。在无数河滩洼地,肆意寻求展示生命的空间,千百年来的前赴后继,甘州城乡的芦苇便繁殖了万亩之多,从黑河两岸到城市街巷都有芦苇的纤纤身姿。查阅甘州地方志,还可以看到南大池、北大池等这样的地名。在秋风乍起的寒风里,缕缕苇絮,沙沙风声,被文人墨客归纳为苇荻秋风,“半城芦苇,半城塔影”,该是多么惬意的风景啊!那时的甘州人足不出城,便可以在家门口欣赏山光水色的美景。
其他文献
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处于中国南、北方的过渡区,自古就是陕、甘、川战略要地。独特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孕育了这里独特的建筑装饰艺术,以南宅子
日暮时分,老长城在河西走廊蜿蜒断续。血红光芒之中,祁连雪山冠带巍峨,合黎山全身光秃,偶见茅草在山脚下随风摇曳。快到武威的时候,再次想起《凉州词》,竟有激越之感,胸中生悲,而豪气凛然。到达武威,天幕星辰闪耀,地上灯火安闲。从汽车站出来,迎面遇上一股凉风,似乎从一侧的天梯山奔涌而来。    夜晚的武威,有一种别样的迷离与慷慨气息。可能是它携带了太多历史烟尘之故,令人从内心深处觉得苍凉、繁华。在历史的黎
期刊
王维有一首诗,题为《息夫人》:     莫以今日宠,能忘旧日恩。   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据《左传·庄公十八年》载,贪恋女色的楚文王听说息侯的夫人长得十分俏丽,于是就突然出兵,消灭了这个弹丸小国,将息妫掳掠而归,据为己有。  托尔斯泰也认为女性之妩媚在于一笑。佳人之笑属于至美。对于美女,讲究“千金买笑”。而息妫到了楚文王身边,别说笑颜,数年间,直像满眼含泪的哑巴似的,一句话也不说,像个
期刊
在对易武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结合史料,分析、介绍了易武茶树栽培的历史与现状、易武的大茶树、易武茶庄与七子饼茶、易武茶马古道、易武茶案碑五个方面的内容。
学习型组织是当今最先进的管理模式之一。本文对高等学校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必要性作了客观分析,并针对高等学校学习型组织的创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
在高校的发展过程中,学科建设非常重要。学科建设在高校各项工作中处于龙头地位,没有一流的学科就没有一流的大学。在新时期,高校学科建设必须结合国家发展战略体系、区域经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