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22日,在上海徐家汇嘉善路一家新开张的快餐馆,吴恒点了一份“宫保鸡丁套餐”。
这是一道四川名菜:先将鸡肉切丁,用蛋清、盐、淀粉腌拌均匀,再放入烧热的食用油炸熟捞起,然后在油锅中放入干辣椒、蒜末爆炒,再下入鸡丁翻炒,最后辅以酱油、料酒、味精、糖、醋、水、淀粉、香油炒匀并勾芡,放入花生米炒匀。
在吴恒的“掷出窗外”网站中,这顿午餐的每一份主、辅料都曾出现在那个被他自称为“有毒食品的维基百科”的资料库里。
“你现在吃饭会不会觉得很恶心?”《南都周刊》记者问。
“没办法,已经习惯了。”他又吃了一块鸡肉。
两个中国
吴恒,这位27岁的复旦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在去年4月发现了“牛肉可能由致癌的牛肉膏制作而成”后,开始收集和关注中国食品安全危机信息——那个时候,他已经吃了半年的10元牛肉盖浇饭套餐。
“应该有所作为了。”已然“跳入火坑”的他决心要做些事情。
在研究生的头两年,吴恒和普通学生无异。泡图书馆、挂网、写论文和背单词是他的重心所在。2009年,也即是研究生二年级下学期,当他的同学都在思考未来的走向时,吴恒做了一个不那么主流的决定:延期毕业,去宁夏支教一年。
“支教是因为觉得社会责任感是公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当下社会,最没有风险地体现社会责任感的事情就是当志愿者了。”他在人人网日志里这样阐述自己的决定。
在支教时,他发现班里学生用的字典都是盗版的。在那个寒假,他去北京参加英语培训时认识了牛博网和老罗英语培训创始人罗永浩。当听到吴恒有打算为孩子募捐钱买正版字典的想法时,“你可以上网发帖求助啊。”罗永浩建议说。
于是,吴恒在自己的人人网日志上公布了这个名为“一本正经”的计划,罗永浩也在微博帮他进行了宣传。最后,吴恒募捐到了45170.47元,实现了给孩子们买正版字典的想法。此外,他还有过更为疯狂的举动。在支教结束的那个暑假,他用了整整57天的时间,独自从上海骑行到西藏。
他所受到的公民教育和实践,让他成为一个并不是只会口头上抱怨的人。
2011年5月11日凌晨,他在人人网上发表了一篇日志,名为《寻志同道合者》。“做个有毒食品的维基百科要不要!”他在文章里写道,“一块来吧,我们也能改变点什么。”
就这样,他召集到34名志愿者——除了1名负责制作网页的之外,其他人都开始不停地搜索有关“食品安全”的新闻。
2011年6月17日,那个名为“掷出窗外”的网站正式上线。之所以会取这个名字,其中不乏有向美国前总统罗斯福以及食品安全相关立法者等“先行者”致敬的意味。
1906年作家厄普顿·辛克莱根据自己在一家加工厂的经历写了一篇名为《丛林》的纪实小说,里面不乏许多恶心的段落。时任总统罗斯福边吃早餐边阅读此书,总统先生突然大叫一声,跳起来,吐出了口中的食物,并把剩下的一截香肠扔出窗外。
随后,罗斯福与辛克莱见面,推动通过了《纯净食品与药品法》,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的雏形得以创建。
在“掷出窗外”网站中,33名志愿者收集了正规媒体在2004年到2011年七年间,有关中国食品安全的17000多篇负面报道,并将经过挑选的2107篇上网。为了方便统计和查询,他们将这些报道制成数据库,并为每篇报道提取了包括事发地、涉及食品的种类、对人体有害的原因等在内的关键词。
他们还在网站设置了一个添加接口。网友无需注册即可自由上传食品安全方面的报道。截至2012年6月3日,该网站已有2773篇报道,这个数据还在不断增长。
近日,央视《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片以其华丽的视觉奉献了一场味觉盛宴,吊足了中国吃货们的胃口。但吴恒忍不住从中泼了一盆冷水。
他5月底接受《今日美国》采访时说:“舌尖上有两个中国:一个是有传统饮食文化和悠久历史的中国,一个是‘掷出窗外’网站上的中国。”
在他的网站上呈现出来的,是一个充斥着“黑心企业制造的黑心食品”的中国。
网站的首页是以蓝色和红色为主基调的“中国食品安全形势问题图”,它会随着年份(2004年到2011年)的变化而变化。其中蓝色表示食品安全较好的地方,如果一个地方的颜色逐渐变红,则表示安全警示级别在提升。而目前,从这份食品安全地图看来,中国只有四个省份和地区的颜色没有变化,它们分别是新疆、西藏、青海和台湾。
作为网站主编的吴恒,除了审核这些报道外,还写了一份数万字的调查报告。这个名为《易粪相食:中国食品安全现状》的报告,以模仿德国人马丁·尼莫拉的诗作为开头:“起初他们在婴儿奶粉里掺三聚氰胺,我还没有养孩子,我不说话……最后,我依然被毒死了,但没有人能告诉我是什么原因,因为,后来大家都被害死了。”
“掷出窗外”
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掷出窗外”的访问量虽然稳步增长,却一直默默无闻。随着食品安全的问题越发突出,这多少令吴恒和网站志愿者们都感到沮丧。
今年4月23日,吴恒将自己关于食品安全的调查报告投稿给《蛮子文摘》。“当时正值食品安全问题频发期,像吴恒这种有行动力的公民是这个时代的珍稀物种。”《蛮子文摘》的运营人员这样认为。在当月29日,他们将调查报告几番修缮后,正式在《蛮子文摘》刊出。
于是,“掷出窗外”瞬间火爆起来。10天后的5月3日,网站因访问量过大而瘫痪,这也令吴恒始料不及。
在那十多天里,吴恒掏钱升级了网站的服务器,这段时间更新了36篇食品安全的负面报道,分别涉及牛奶、胶囊、蜜饯、花生油、沙琪玛等食品。
5月7日,吴恒在一家专门发布网站世界排名的网站查询到,“掷出窗外”在中国的排名为2144,高出麦当劳(中国)2000位。他喜出望外:“只要站到风口,猪都能飞上天。我是那只猪,‘飞天的猪’,互联网就是这阵‘风’。”
目前又是学生们毕业离校的季节,本该在2010年就毕业的吴恒,因为支教和“掷出窗外”的缘故,把毕业日期推迟到了两年后的今天。如今,他成了导师张晓虹口中的“五年级硕士”。
成名后,越来越多的人将他和“邀请总理和乙肝病毒携带者吃饭”的雷闯进行比较。吴恒自认他较之雷闯更保守,小心翼翼做网站,履行公民责任,“我佩服雷闯的勇气”。
他说,之所以没有走得更远是为了保护自己。这个喜欢胡适的青年,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温和的抵抗者。
“掷出窗外”域名的后缀是info,而非互联网上随处可见的.com。“我不希望网站像个公司(company)那样去挣钱,而只是作为一个新闻数据的收集和信息(information)展示平台。”吴恒这样说。
网站提供了地区、食品名、关键词查询以及“随便看看”等内容。此外,吴恒还设立了“中国食品达尔文奖”,旨在曝光那些“以毒害中国人为目的、起到毒害效果、挑战了道德底线、突破了想象力、毒害人数较大、程度较深”的食品。此外,他们还会给首家曝光该类食品的新闻媒体颁奖,奖金为1.4元(谐音“一块死”)。
在早前,网友们已经投票选出第一个有毒食品——“地沟油”,而1.4元奖金的“获奖者”是《重庆晚报》。但据南都周刊记者了解,奖金迄今无人认领,按照规定,“奖金将进入奖池,累积到下一届”。
约谈之后
但随着网站影响力的逐步提升,一些意料之外的事情也随之而来。5月4日,吴恒接到了上海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下简称“食安办”)相关人员的电话,对方表示要和他谈谈。
这不是他第一次被约谈。
在去年6月20日,那正是小龙虾、添加剂、地沟油、火锅店、火腿肠频频出现问题之时,《中国青年报》首次报道“掷出窗外”后,《新华每日电讯》和《人民日报》6月21日即发表评论,支持他的公民参与行为。
据吴恒讲述,一周后,学校负责学生工作的一位老师找过他,委婉地建议他关掉网站,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吴恒拒绝了,不过修改了网站内容的部分措辞。
学校新闻中心主任方明也找过他。在接受南都周刊记者采访时,方明说:“我跟吴恒分析,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媒介环境,让他注意保护自己。”
今年5月14日,食安办致电吴恒表示要赴学校约谈,理由是“既然我们是要来交流学习的,那还是我们登门比较好”。吴恒感觉很惊讶:“虽然我是看童话长大的,但听到这段话,还是非常意外的,心里还是略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
但很快,吴恒又以“纳税人”的身份纠正了这种错误感觉,他告诉自己和网友说:“(我)自然不是那种朝廷召见就会‘诚惶诚恐’,‘感激涕零’的传统文人”。
5月15日下午,在复旦大学光华西主楼2201房,吴恒用69张PPT,将4万多条反馈意见展示在食安办正、副主任在内的一行9人面前。
“我们消费者该相信谁,又能相信谁?有权人可以吃特供,有钱人可以吃进口奶粉,穷人就只能吃三聚氰胺?”吴恒问道,“为什么我们缺少强有力的监管?”
“实际上,即使我们管食品安全的人,也没有特供,我们也是自己从街上买。”食安办一位官员辩解道。
紧接着,吴恒这个历史地理学硕士又谈到了美国成立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这段历史,食安办一名官员说:“即使在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会出现一系列的食品安全问题。”
食安办的官员提出,愿意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让网站继续做下去。吴恒婉拒了他们的好意。
谈话进行了两个半小时,轻松愉快。吴恒被政府诚恳的态度所折服,他认为这可能和他之前对政府的期望值太低有关。
“我一直没有受到来自官方压力。”他一再这样强调。
在吴恒看来,对于政府应该有一定的“理解和同情”:“一方面,我们不应该有臣妾心态;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该装外宾,中国的官员确实没法一夜之间变成美国的官员”。
吴恒在人人网写了这次约谈的纪要,名为《那一年,我们一起推进的一毫米》。他跟朋友开玩笑说,如果按照自己的心态,这篇纪要有可能别名为:《吴恒教你如何两个半小时内变五毛》。
他还记得,在约谈期间,食安办一官员问:“不知道吴恒同学的就业方向定了没有?”“我看过关于他的采访报道,他说将来不打算从事食品安全方面的工作。” 另一位官员马上接话说。
于是众人哈哈大笑。
吴恒说自己是认真的。他说他会坚持把网站做下去:“如果有一天,掷出窗外网不再是你想象中之时,请把它掷出窗外。”
这是一道四川名菜:先将鸡肉切丁,用蛋清、盐、淀粉腌拌均匀,再放入烧热的食用油炸熟捞起,然后在油锅中放入干辣椒、蒜末爆炒,再下入鸡丁翻炒,最后辅以酱油、料酒、味精、糖、醋、水、淀粉、香油炒匀并勾芡,放入花生米炒匀。
在吴恒的“掷出窗外”网站中,这顿午餐的每一份主、辅料都曾出现在那个被他自称为“有毒食品的维基百科”的资料库里。
“你现在吃饭会不会觉得很恶心?”《南都周刊》记者问。
“没办法,已经习惯了。”他又吃了一块鸡肉。
两个中国
吴恒,这位27岁的复旦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在去年4月发现了“牛肉可能由致癌的牛肉膏制作而成”后,开始收集和关注中国食品安全危机信息——那个时候,他已经吃了半年的10元牛肉盖浇饭套餐。
“应该有所作为了。”已然“跳入火坑”的他决心要做些事情。
在研究生的头两年,吴恒和普通学生无异。泡图书馆、挂网、写论文和背单词是他的重心所在。2009年,也即是研究生二年级下学期,当他的同学都在思考未来的走向时,吴恒做了一个不那么主流的决定:延期毕业,去宁夏支教一年。
“支教是因为觉得社会责任感是公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当下社会,最没有风险地体现社会责任感的事情就是当志愿者了。”他在人人网日志里这样阐述自己的决定。
在支教时,他发现班里学生用的字典都是盗版的。在那个寒假,他去北京参加英语培训时认识了牛博网和老罗英语培训创始人罗永浩。当听到吴恒有打算为孩子募捐钱买正版字典的想法时,“你可以上网发帖求助啊。”罗永浩建议说。
于是,吴恒在自己的人人网日志上公布了这个名为“一本正经”的计划,罗永浩也在微博帮他进行了宣传。最后,吴恒募捐到了45170.47元,实现了给孩子们买正版字典的想法。此外,他还有过更为疯狂的举动。在支教结束的那个暑假,他用了整整57天的时间,独自从上海骑行到西藏。
他所受到的公民教育和实践,让他成为一个并不是只会口头上抱怨的人。
2011年5月11日凌晨,他在人人网上发表了一篇日志,名为《寻志同道合者》。“做个有毒食品的维基百科要不要!”他在文章里写道,“一块来吧,我们也能改变点什么。”
就这样,他召集到34名志愿者——除了1名负责制作网页的之外,其他人都开始不停地搜索有关“食品安全”的新闻。
2011年6月17日,那个名为“掷出窗外”的网站正式上线。之所以会取这个名字,其中不乏有向美国前总统罗斯福以及食品安全相关立法者等“先行者”致敬的意味。
1906年作家厄普顿·辛克莱根据自己在一家加工厂的经历写了一篇名为《丛林》的纪实小说,里面不乏许多恶心的段落。时任总统罗斯福边吃早餐边阅读此书,总统先生突然大叫一声,跳起来,吐出了口中的食物,并把剩下的一截香肠扔出窗外。
随后,罗斯福与辛克莱见面,推动通过了《纯净食品与药品法》,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的雏形得以创建。
在“掷出窗外”网站中,33名志愿者收集了正规媒体在2004年到2011年七年间,有关中国食品安全的17000多篇负面报道,并将经过挑选的2107篇上网。为了方便统计和查询,他们将这些报道制成数据库,并为每篇报道提取了包括事发地、涉及食品的种类、对人体有害的原因等在内的关键词。
他们还在网站设置了一个添加接口。网友无需注册即可自由上传食品安全方面的报道。截至2012年6月3日,该网站已有2773篇报道,这个数据还在不断增长。
近日,央视《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片以其华丽的视觉奉献了一场味觉盛宴,吊足了中国吃货们的胃口。但吴恒忍不住从中泼了一盆冷水。
他5月底接受《今日美国》采访时说:“舌尖上有两个中国:一个是有传统饮食文化和悠久历史的中国,一个是‘掷出窗外’网站上的中国。”
在他的网站上呈现出来的,是一个充斥着“黑心企业制造的黑心食品”的中国。
网站的首页是以蓝色和红色为主基调的“中国食品安全形势问题图”,它会随着年份(2004年到2011年)的变化而变化。其中蓝色表示食品安全较好的地方,如果一个地方的颜色逐渐变红,则表示安全警示级别在提升。而目前,从这份食品安全地图看来,中国只有四个省份和地区的颜色没有变化,它们分别是新疆、西藏、青海和台湾。
作为网站主编的吴恒,除了审核这些报道外,还写了一份数万字的调查报告。这个名为《易粪相食:中国食品安全现状》的报告,以模仿德国人马丁·尼莫拉的诗作为开头:“起初他们在婴儿奶粉里掺三聚氰胺,我还没有养孩子,我不说话……最后,我依然被毒死了,但没有人能告诉我是什么原因,因为,后来大家都被害死了。”
“掷出窗外”
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掷出窗外”的访问量虽然稳步增长,却一直默默无闻。随着食品安全的问题越发突出,这多少令吴恒和网站志愿者们都感到沮丧。
今年4月23日,吴恒将自己关于食品安全的调查报告投稿给《蛮子文摘》。“当时正值食品安全问题频发期,像吴恒这种有行动力的公民是这个时代的珍稀物种。”《蛮子文摘》的运营人员这样认为。在当月29日,他们将调查报告几番修缮后,正式在《蛮子文摘》刊出。
于是,“掷出窗外”瞬间火爆起来。10天后的5月3日,网站因访问量过大而瘫痪,这也令吴恒始料不及。
在那十多天里,吴恒掏钱升级了网站的服务器,这段时间更新了36篇食品安全的负面报道,分别涉及牛奶、胶囊、蜜饯、花生油、沙琪玛等食品。
5月7日,吴恒在一家专门发布网站世界排名的网站查询到,“掷出窗外”在中国的排名为2144,高出麦当劳(中国)2000位。他喜出望外:“只要站到风口,猪都能飞上天。我是那只猪,‘飞天的猪’,互联网就是这阵‘风’。”
目前又是学生们毕业离校的季节,本该在2010年就毕业的吴恒,因为支教和“掷出窗外”的缘故,把毕业日期推迟到了两年后的今天。如今,他成了导师张晓虹口中的“五年级硕士”。
成名后,越来越多的人将他和“邀请总理和乙肝病毒携带者吃饭”的雷闯进行比较。吴恒自认他较之雷闯更保守,小心翼翼做网站,履行公民责任,“我佩服雷闯的勇气”。
他说,之所以没有走得更远是为了保护自己。这个喜欢胡适的青年,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温和的抵抗者。
“掷出窗外”域名的后缀是info,而非互联网上随处可见的.com。“我不希望网站像个公司(company)那样去挣钱,而只是作为一个新闻数据的收集和信息(information)展示平台。”吴恒这样说。
网站提供了地区、食品名、关键词查询以及“随便看看”等内容。此外,吴恒还设立了“中国食品达尔文奖”,旨在曝光那些“以毒害中国人为目的、起到毒害效果、挑战了道德底线、突破了想象力、毒害人数较大、程度较深”的食品。此外,他们还会给首家曝光该类食品的新闻媒体颁奖,奖金为1.4元(谐音“一块死”)。
在早前,网友们已经投票选出第一个有毒食品——“地沟油”,而1.4元奖金的“获奖者”是《重庆晚报》。但据南都周刊记者了解,奖金迄今无人认领,按照规定,“奖金将进入奖池,累积到下一届”。
约谈之后
但随着网站影响力的逐步提升,一些意料之外的事情也随之而来。5月4日,吴恒接到了上海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下简称“食安办”)相关人员的电话,对方表示要和他谈谈。
这不是他第一次被约谈。
在去年6月20日,那正是小龙虾、添加剂、地沟油、火锅店、火腿肠频频出现问题之时,《中国青年报》首次报道“掷出窗外”后,《新华每日电讯》和《人民日报》6月21日即发表评论,支持他的公民参与行为。
据吴恒讲述,一周后,学校负责学生工作的一位老师找过他,委婉地建议他关掉网站,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吴恒拒绝了,不过修改了网站内容的部分措辞。
学校新闻中心主任方明也找过他。在接受南都周刊记者采访时,方明说:“我跟吴恒分析,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媒介环境,让他注意保护自己。”
今年5月14日,食安办致电吴恒表示要赴学校约谈,理由是“既然我们是要来交流学习的,那还是我们登门比较好”。吴恒感觉很惊讶:“虽然我是看童话长大的,但听到这段话,还是非常意外的,心里还是略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
但很快,吴恒又以“纳税人”的身份纠正了这种错误感觉,他告诉自己和网友说:“(我)自然不是那种朝廷召见就会‘诚惶诚恐’,‘感激涕零’的传统文人”。
5月15日下午,在复旦大学光华西主楼2201房,吴恒用69张PPT,将4万多条反馈意见展示在食安办正、副主任在内的一行9人面前。
“我们消费者该相信谁,又能相信谁?有权人可以吃特供,有钱人可以吃进口奶粉,穷人就只能吃三聚氰胺?”吴恒问道,“为什么我们缺少强有力的监管?”
“实际上,即使我们管食品安全的人,也没有特供,我们也是自己从街上买。”食安办一位官员辩解道。
紧接着,吴恒这个历史地理学硕士又谈到了美国成立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这段历史,食安办一名官员说:“即使在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会出现一系列的食品安全问题。”
食安办的官员提出,愿意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让网站继续做下去。吴恒婉拒了他们的好意。
谈话进行了两个半小时,轻松愉快。吴恒被政府诚恳的态度所折服,他认为这可能和他之前对政府的期望值太低有关。
“我一直没有受到来自官方压力。”他一再这样强调。
在吴恒看来,对于政府应该有一定的“理解和同情”:“一方面,我们不应该有臣妾心态;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该装外宾,中国的官员确实没法一夜之间变成美国的官员”。
吴恒在人人网写了这次约谈的纪要,名为《那一年,我们一起推进的一毫米》。他跟朋友开玩笑说,如果按照自己的心态,这篇纪要有可能别名为:《吴恒教你如何两个半小时内变五毛》。
他还记得,在约谈期间,食安办一官员问:“不知道吴恒同学的就业方向定了没有?”“我看过关于他的采访报道,他说将来不打算从事食品安全方面的工作。” 另一位官员马上接话说。
于是众人哈哈大笑。
吴恒说自己是认真的。他说他会坚持把网站做下去:“如果有一天,掷出窗外网不再是你想象中之时,请把它掷出窗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