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仅次于拥抱

来源 :父母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weix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吉姆·特利里斯16年以来竭尽全力向人们揭示当今教育中“保守得最好的秘密”。“许多人第一次听到这个秘密时并不相信它,”他说:“他们对此不屑一顾,有三个原因:第一,这种方法太简单;第二,不需要花钱;第三,孩子们很喜欢。所以,它能有什么价值呢?”
  今天晚上,他的听众们大多数是年轻的父母和教师。他们聚集在加利福尼亚州海伦娜的小学礼堂里,略带紧张地咯咯笑着。“我知道你们在想什么,”特利里斯说。“一天只有24小时,这确实不错。但是,谁告诉过你做父母是一件省时的事呢?”特利里斯继续劝说他们,不管多忙,父母都要对孩子进行教育,其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给他们读书听,这一点仅次于给予他们拥抱。
  他用大量的事实来支持自己的观点。许多研究,包括最近来自阅读研究中心和英语教师国家委员会的报告都一致坚信:给孩子读书听,可以扩大词汇量,激发想像力,延长注意力时间,促进情感发育,并且让他们感受语言的特征和细微差别。“朗读”实质上是一则对学习阅读而做的广告。
  令特利里斯感到痛惜的是小学生经常把阅读和作业联系在一起。他说,“我们过于重视教孩子们如何阅读,而忘记了教他们如何自觉自愿地想去阅读。”
  现在八年级的学生中每天把读书当做乐趣的只有22%,而65%的学生每天要看3个多小时的电视。研究还表明,每天看电视达3小时左右的话,平均的阅读水平便会降低。父母们的习惯也不容乐观:最近一项调查表明,美国成年人读书的人数在减少。
  特利里斯提出了一个大胆的主张。他说,在当今美国生活中,读书是惟一重要的社会因素。“书读的越多,你就会变得越聪明;越聪明,你上的学就会越多;上的学越多,挣的钱就会越多;挣的钱越多,你的孩子所受的学校教育就会越好。因此,如果你能引导孩子迷上读书,那么,你所影响的不仅是自己孩子的未来,而且直接影响着整个下一代孩子的将来。”
  特利里斯提出这一观点是因为这种想法哺育了他的情感。当两个孩子很小的时候,特利里斯和妻子苏姗就像每天给孩子喂饭一样给他们读书听。“我给孩子们读书听是因为我父亲以前就是这样做的。我只是想让孩子们和我一样享受听大人读书时的快乐。”
  20世纪40年代,他生活在新泽西州。对当时的经济大萧条记忆犹新。“当时,我上五年级家里才有了一辆车,上七年级时才有了自己的房子,”他回忆道,“但是,从我开始记事起,家里就订了好几种杂志和两份日报。”他记得孩提时期,几乎没有一天父亲不给他读点什么的。
  从马萨诸塞大学毕业后,特利里斯当上了记者。1967年,一位四年级的老师邀请他给班上的学生谈谈他的经历。他觉得这样做真开心。然后,每年他都要到学校与孩子们在一起。
  “后来我慢慢发现,除了那些经常给孩子们读书听的学校以外,其他学校的孩子们读的书越来越少。所以我一直在想:孩子们经常听别人读书和自觉自愿地想去读书两者之间是不是有什么关系呢?”
  在专业性阅读期刊里,特利里斯发现有大量的研究证实了他的想法。在跟邻居、亲戚和同事们的谈话中他意识到:对大多数人来说,给孩子读书听只是在孩子不想睡觉时才做的一件事情。也许是因为这些家长小时候也没听大人给他们读过书。
  “是孩子的听力词汇量在促进着阅读词汇量的发展。”特利里斯说。为了更清楚地说明这一点,他读了罗德·戴尔的《巨大的鳄鱼》一文的第一段:“‘两只鳄鱼躺在水里,头刚好露出水面。一只鳄鱼身躯巨大,另一只没有这么大。’现在我们假设一个孩子不知道‘巨大’这个词,以下两种方法可以让孩子学会它:一是从故事的上下文中听到它,二是在卡片上看到它。对孩子来说,哪种方法更有效呢?可别忘了,如果孩子从来没听过这个词,那么他说话中就不会用这个词。如果从来没听过、说过这个词,那么阅读时就会成为难点。”
  特利里斯提倡大家尽早地给孩子读书听。“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对孩子说话的?是从他刚出生的那一天开始的。如果你认为孩子已到了可以与之说话的年龄,那么就完全应该给他读书听了。”很多例子证实了这一点。
  玛西亚和马克·托玛斯在他们女儿一出生时就收到了一本特利里斯的畅销书《读故事手册》,他们有特殊的理由来促进女儿詹尼弗的智力发展。因为她是先天性的“唐氏综合征”(先天性智力低下)。“我们每天都给她读书听。”当詹尼弗需要做外科手术时,父母便把要读的书录在磁带上,让护士给她放磁带听。5岁时,詹尼弗就可以独立阅读了。
  现在詹尼弗10岁了,在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与正常孩子一样上四年级,詹尼弗酷爱读书,老师说她的词汇量“大得惊人”。
  当夏威夷前州长的妻子利思·伟希听到特利里斯的讲话时,受到很大鼓舞。不久,她劝说夏威夷州的罗特利俱乐部、图书馆、学校和几个公司都开展“给我读书听”的运动。其目的是:保证夏威夷的每个孩子每天都能有人给他们读上至少10分钟的书听。
  同时,特利里斯继续播种读书的种子。现在他正在圣海伦那的礼堂里,随便指着某一个人说:“你,先生,昨天有时间看你最喜欢的球队的比赛。你,夫人,有时间逛连锁商店。你,有时间去街角商店对彩票,买香烟,租借录像带。你有时间打扫沙发椅下面的灰尘,可是你就没有时间给孩子读书听吗?我可以很有把握地告诉你们:20年后,你的沙发椅下还会有灰尘,但是你现在的小宝宝到那时将不再是你的小宝宝了!”
  这一席话引起很大反响。两小时后,这一百多人回到家,来到熟睡的孩子身旁。第二天,许多孩子莫明其妙地发现爸爸妈妈给他们读书听了,也许多年来这是第一次。■
其他文献
童真无戏    快3岁的女儿还听不懂反话,经常被我带入一种迷惑的境地。  那次,大冷天有急事要出门。让她换鞋,说了好几遍,她却像没听见似的无动于衷地站着。我一着急,气就涌上了头,忍不住吼了她一声:不穿鞋就打赤脚出去!女儿战战兢兢地走了过来,一脸疑惑地问:“妈妈,为什么叫我打赤脚出去啊?”这本是一句气话,可这时又怎么解释得清楚。孩子怎么也想不到这是大人的一句反话,而我又从没有考虑过孩子的感受。也许,
期刊
身心发育及特征    这时期孩子的体重增加得较缓慢,但身体变得结实起来。他能够自己翻身,坐起来时手脚一点都不老实,动作活泼极了。此时应考虑断奶了,除非孩子的状态有问题或没做好断奶准备。  忠告:孩子喜欢肢体活动,运动也能促进孩子身体机能的发达,并使孩子食欲旺盛、睡眠充足。若要孩子心情开朗、身体健康,就不要老让孩子呆在小屋子里,多带他到室外去做空气浴和日光浴,让孩子尽情地玩。  即使开始断奶也不要因
期刊
一个小男孩百思不得其解地问一同玩耍的小女孩:“究竟你是 ‘异性’,还是我是‘异性’?”这小幽默耐人寻味。  人们总是说,现在的孩子太早熟,什么都懂。确实,在这个传媒发达的时代,昔日的禁区不再是壁垒森严,过去的秘密已成为日常风景—孩子们比起父母和祖父母们早得多地接触到了各种各样或公开或隐晦的有关性的信息。不过,孩子就是孩子,我们成人看到的信息,引起的联想在孩子们的视野中和心理上其实往往具有完全不同的
期刊
对待不听话的孩子,我们大多数人都失去了创造性,似乎永远只有那么几个战术:叫喊、不理睬或是威胁。其实,有很多有效的方法可帮助你的孩子改进行为。    管教孩子时,你要针对不同的环境,针对孩子的不同年龄,利用适当的策略,才能帮助你的孩子学会自我控制,而不使他们感到沮丧或怨恨。当然,每一个情境都是不同的,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因此你需要观察你的孩子对这些策略的反应,找出最适合你的孩子的方法。    方法
期刊
每到五六月份,不少父母就要为孩子选择幼儿园忙碌、伤脑筋。幼儿园是孩子步入人生的第一个小社会,进入幼儿园也是孩子离开家的第一次经验。为了让孩子走好这一步,父母无不到处打听、咨询,究竟选择一个什么样的幼儿园好。  为了了解家长的想法,我们走访了几位正在为孩子选择幼儿园的家长,他们诉说了这样一些想法和矛盾:  家长A:我儿子要上幼儿园了。我首先考虑的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如何,负不负责任、有没有爱心、活动场地
期刊
我们知道, “动作是智力大厦的砖瓦”。从简单的反射性行为,如吮吸、眨眼,到“初级循环反应”,即婴儿不管什么东西都喜欢放入嘴中吮吸、一再重复某种动作并以此为乐,再到为了对环境产生影响而进行的有目的的活动,孩子逐渐在尝试错误中发展他的问题解决能力。随着动作的精细化和协调性日益完善,幼儿的智力和思维也日益发展起来。而且,在整个过程中,父母和蔼的微笑、对麻烦的宽容和乐观态度、积极的鼓励和参与行为将是幼儿动
期刊
一不如意就抓头发    最近,2岁半的妞妞一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如淘气被妈妈说,想吃巧克力爸爸没有给她拿等等,就大哭大闹。如果哭闹不管用,她就开始伤害自己,不是抓自己的头发就是抓自己的脸。看着她那疼得小嘴直咧却又坚持使劲的样子,爸爸妈妈既生气又心疼,常常坚持不了多一会儿就心软了,只好妥协。  长此下去也不是办法,这可如何是好呢?    白雪公主的魅力  以前,我女儿生气的时候也爱抓自己的头发,做父母
期刊
以前儿子很爱去公园玩,坐上下起伏的十二属相旋转车,大笑着从滑梯上滑下来,见了会动的玩具兴奋地叫。满周岁后,儿子对这些却日渐惧怕起来,尤其是那些动物造型的机动车。现在你若再问他: “宝宝,带你去公园吧?”他就会瞪着惊恐的大眼睛摇着头说: “怕,不敢坐,妈妈吵,不去不去。”每当见此情景,我就为自己那次的言行而悔恨万分,内心充满了愧疚。  那是一个星期天,我答应带儿子去公园玩,他高兴地连声喊着: “去公
期刊
儿童的图画多半是他自己认识能力的表现。心理发展水平不同的儿童画出的图画可以反映他们自身经验、认知特点、空间转换能力以及绘画过程中内在、外在各种因素的协调能力。教师和家长在指导儿童画画时,首先应该体味在儿童画中蕴涵着的童心、童趣和发展过程中的童韵。  如果找一个茶杯,把杯子把儿背着孩子,让他画,他会怎么画呢?他会怎么处理那个看不见的把儿呢?给他一个动物模型,让他分别从不同的方位描画动物,他又会画成什
期刊
我和先生都是独生子女,一开始认识时,只觉得有某种特质相互吸引,似乎在对方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某些影子,虽然说不清楚那是什么。  在我童年的时候,独生子女不普遍,所以那少数的独生子女就成了标本,他们的表现构成了一般人对独生子女的印象。稍长,从许多心理学、发展学、教养学的书中,我读到独生子女的霸道和自私。虽然我自己一直不认为我太糟糕,尤其是当有人说我“不太像独生子女”时,就更沾沾自喜,以为那是因为我没有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