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院1981~2006年共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168例,其中92例接受保守治疗,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92例患儿中,男64例,女28例;右侧72例,左侧20例。年龄21天~l1个月,其中2~6个月58例。
治疗方法:①轻柔按摩、推拿患侧胸锁乳突肌,每次持续2~3分钟,每天2~3次。②手法旋转矫正头颈部,使头歪向健侧,颏部尽量转向患侧,枕部旋向健侧,使健侧的耳垂贴近肩部。每天施行100~200次,分4~6次进行。③利用光线、玩具、卧位等诱使患儿头部向患侧方向转动。④睡眠时用沙袋保持头部于矫正位。平均治疗6个月左右。
结果
66例治愈,治愈率71.97%。26例无效改行手术治疗。
讨论
先天性肌性斜颈病因尚不明确,主要有宫内压迫、产伤、肌肉缺血变性、静脉回流受阻及遗传等多种学说。目前趋向综合学说,即其发病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由于宫内胎位不正,异常压迫引起胸锁乳突肌局部缺血,再加上受到一定的产伤等诸多因素共同引起。文献报道约30%~40%有难产或臀位产史。本组记载27例有难产史,占29.35%,其中9例为臀位产史。
患儿多在生后2~3周一侧颈部出现圆形或椭圆形肿块,质硬如软骨。如不治疗,5~6个月左右肿块自行消退,但随之出现颈斜,胸锁乳突肌紧张形成条索状,颈部活动受限。随患儿年龄增长可继发面部畸形。本病诊断并不困难,但胸锁乳突肌初期肿块,常被误诊为肿瘤、淋巴结炎。本病需与骨性斜颈、眼性斜颈、自发性寰枢关节半脱位、炎性肌痉挛相鉴别。骨性斜颈为先天性颈椎异常,胸锁乳突肌无挛缩,X线片可确诊。眼性斜颈见于先天性斜视、近视与远视,眼科检查可鉴别。自发性寰枢关节半脱位,常由咽峡炎、上呼吸道感染或风湿热引起。炎性肌痉挛,因颈部急性淋巴结炎、扁桃体炎及颈深部感染刺激致胸锁乳突肌痉挛,伴有炎症症状。
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治疗不复杂,为获得满意疗效,我们体会到:①早期诊断,治疗愈早,效果愈好,应于新生儿时期开始治疗。主张产科医生、助产士加强该病知识的学习,同时对新生儿家长宣传指导。尤其要对产前检查胎位不正、难产或臀位产新生儿跟踪随访,警惕该病的发生,以达早诊断、早治疗。②1岁以内患儿,以保守治疗为主。指导患儿父母正确掌握按摩、推拿、手法旋转矫正及卧位固定等方法,治疗必须持之以恒,动作要充分。定期复诊,除观察治疗进展外,还对其父母不正确手法及时给予纠正。本组26例治疗无效,除部分病例由于就诊过晚外,可能与手法施术不当或不能坚持有关。
资料与方法
92例患儿中,男64例,女28例;右侧72例,左侧20例。年龄21天~l1个月,其中2~6个月58例。
治疗方法:①轻柔按摩、推拿患侧胸锁乳突肌,每次持续2~3分钟,每天2~3次。②手法旋转矫正头颈部,使头歪向健侧,颏部尽量转向患侧,枕部旋向健侧,使健侧的耳垂贴近肩部。每天施行100~200次,分4~6次进行。③利用光线、玩具、卧位等诱使患儿头部向患侧方向转动。④睡眠时用沙袋保持头部于矫正位。平均治疗6个月左右。
结果
66例治愈,治愈率71.97%。26例无效改行手术治疗。
讨论
先天性肌性斜颈病因尚不明确,主要有宫内压迫、产伤、肌肉缺血变性、静脉回流受阻及遗传等多种学说。目前趋向综合学说,即其发病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由于宫内胎位不正,异常压迫引起胸锁乳突肌局部缺血,再加上受到一定的产伤等诸多因素共同引起。文献报道约30%~40%有难产或臀位产史。本组记载27例有难产史,占29.35%,其中9例为臀位产史。
患儿多在生后2~3周一侧颈部出现圆形或椭圆形肿块,质硬如软骨。如不治疗,5~6个月左右肿块自行消退,但随之出现颈斜,胸锁乳突肌紧张形成条索状,颈部活动受限。随患儿年龄增长可继发面部畸形。本病诊断并不困难,但胸锁乳突肌初期肿块,常被误诊为肿瘤、淋巴结炎。本病需与骨性斜颈、眼性斜颈、自发性寰枢关节半脱位、炎性肌痉挛相鉴别。骨性斜颈为先天性颈椎异常,胸锁乳突肌无挛缩,X线片可确诊。眼性斜颈见于先天性斜视、近视与远视,眼科检查可鉴别。自发性寰枢关节半脱位,常由咽峡炎、上呼吸道感染或风湿热引起。炎性肌痉挛,因颈部急性淋巴结炎、扁桃体炎及颈深部感染刺激致胸锁乳突肌痉挛,伴有炎症症状。
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治疗不复杂,为获得满意疗效,我们体会到:①早期诊断,治疗愈早,效果愈好,应于新生儿时期开始治疗。主张产科医生、助产士加强该病知识的学习,同时对新生儿家长宣传指导。尤其要对产前检查胎位不正、难产或臀位产新生儿跟踪随访,警惕该病的发生,以达早诊断、早治疗。②1岁以内患儿,以保守治疗为主。指导患儿父母正确掌握按摩、推拿、手法旋转矫正及卧位固定等方法,治疗必须持之以恒,动作要充分。定期复诊,除观察治疗进展外,还对其父母不正确手法及时给予纠正。本组26例治疗无效,除部分病例由于就诊过晚外,可能与手法施术不当或不能坚持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