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教学在我国当代教育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对提高我国国民素质做出了积极贡献。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目标就是把学生培养成为身体强健、心理健康和具有较强社会适应力的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并在社会上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改善现阶段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环境的现状,全面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果,对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实现高职院校“面向人人、面向终身”的发展目标,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1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环境的构成要素和特点
体育教学环境能体现出教学活动的多种客观因素和条件,所组织起来的环境是围绕活动中身心发展的特殊需要。教学环境构成的要素是学校内部所有事物组成的复杂系统。其中,直接作用于体育教学活动并对教学活动效果发生重要影响的环境因素主要可分为两大类,即物质环境(外部环境)和社会心理环境(内部环境)。
1.1 物质环境要素及特点
体育教学的物质环境要素一般包括:自然环境要素、时空环境要素和设施环境要素。其中,自然环境包含学校的自然地理位置,温度、光线、季节等气候条件及自然景观等;时空环境包含时间的分配与安排,场馆位置的选定、密度等;设施环境包含常规性设施,如訓练场地、体验式场馆、多媒体教学设施等,以及体育器材设施等。
据统计,目前的多数高职院校中仍存在体育环境较差,体育课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器材设施的人均占有率不足等问题,体育教学的物质环境无法得到充足的资金支持和思想重视,急需引起相关教育部门和院校领导的关注并做出进一步改善。
1.2 社会信息环境要素及特点
体育教学的社会信息环境要素一般包括:人际环境要素、组织环境要素和情感环境要素。其中,人际环境指学校内部的各种人际关系,包括校领导与教师的关系、师生关系、师师关系、生生关系等,都与教学有密切的联系;组织环境指学校内部各种群体规范和环境氛围,包括体育人文环境、校风班风等;情感环境指体育课上的课堂气氛及各种期望、奖惩因素,积极的课堂教学气氛有利于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任务的完成。
高职院校的学生一般都存在自卑心理、矛盾心理较强的特征。进入高职高专院校就读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是在与本科类院校差之毫厘的情况下,作出的一种无奈的选择,有一种失落感和较强的自卑感。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发展存在着明显的两面性,且其各方面的发展也很不平衡,往往容易引起各种各样的冲突和矛盾。主要表现为孤独感与强烈交往需求的矛盾,情绪化与理智控制之间的矛盾,自信与自卑的矛盾等。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特征,体育教学应充分发挥其能动作用,在教师组织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本着理解、友善、尊重、鼓励、平等、启发等态度,推行赏识教育,鼓励大家自己组织体育的小比赛、小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处事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为学生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
3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环境的优化策略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环境的优化,应以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学校体育目标、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学校实际情况为依据。面向国家的政治环境、社会大众的生活环境、经济文化环境等社会大环境,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创建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和杜绝各种不良之风和不利因素对体育教学环境的负面影响。充分考虑体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作用,针对不同的学校制定不同的体育目标。从学生的身心特征出发,创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体育教学环境。此外,要立足于本校实际,充分考虑并利用本校的现有条件,不断改善体育教学环境,创建成具有自我特色的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
优化体育教学环境,首先要有重视体育育人的思想理念。认识到体育对人才全面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正确处理体育教学与职业技能教学之间的关系,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将体育教学纳入教学全过程中,在普及基本体育技能的基础上增加其他体育选修课程,以提高学生体育鉴赏能力,还可开设体育兴趣班如跆拳道、舞蹈班等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其次,为了优化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物质环境,第一,要加大相关部门对体育教学的经费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为体育教学提供各种必要的设备、器材和场馆,确保体育设施的人均占有率;第二,要合理布局体育教学设施,保证体育场馆建设布局的合理性的同时,空气要流通、光线要充足,各类器材应摆放合理,场馆的建设和美化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学的基本规律;第三,要定期对相关场地、设施进行维护,做好安全检查,确保场地器材设施安全好用。第四,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校的有利因素,通过科学的设计、巧妙的布置,推动学校体育教学环境的逐步完善,为教学环境的建设带来突破发展。
最后,为了优化体育教学的社会信息环境,还可通过优化人际环境、优化组织环境、优化信息环境和优化情感环境来实现。学校还应严格落实体育规章制度,培养学生对体育的自愿、自觉意识,让体育成为习惯、成为必需、成为传统。“共同参与,互相合作”作为现代体育教学的重要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其自身的主导作用,优化协调各种教学要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
参考文献
[1] 熊茂湘.体育环境导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2] 黄聪敏,等.体育教学环境的优化研究[J].科教文汇,2008(6).
[3] 张安铬.论体育教学的优化[J].湖北体育科技,1991(1):35-40.
[4] 孙卫卫.优化体育教学环境的策略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4):124-127.
[5] 高云,唐艳婕.体育教学环境的优化策略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337-339.
1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环境的构成要素和特点
体育教学环境能体现出教学活动的多种客观因素和条件,所组织起来的环境是围绕活动中身心发展的特殊需要。教学环境构成的要素是学校内部所有事物组成的复杂系统。其中,直接作用于体育教学活动并对教学活动效果发生重要影响的环境因素主要可分为两大类,即物质环境(外部环境)和社会心理环境(内部环境)。
1.1 物质环境要素及特点
体育教学的物质环境要素一般包括:自然环境要素、时空环境要素和设施环境要素。其中,自然环境包含学校的自然地理位置,温度、光线、季节等气候条件及自然景观等;时空环境包含时间的分配与安排,场馆位置的选定、密度等;设施环境包含常规性设施,如訓练场地、体验式场馆、多媒体教学设施等,以及体育器材设施等。
据统计,目前的多数高职院校中仍存在体育环境较差,体育课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器材设施的人均占有率不足等问题,体育教学的物质环境无法得到充足的资金支持和思想重视,急需引起相关教育部门和院校领导的关注并做出进一步改善。
1.2 社会信息环境要素及特点
体育教学的社会信息环境要素一般包括:人际环境要素、组织环境要素和情感环境要素。其中,人际环境指学校内部的各种人际关系,包括校领导与教师的关系、师生关系、师师关系、生生关系等,都与教学有密切的联系;组织环境指学校内部各种群体规范和环境氛围,包括体育人文环境、校风班风等;情感环境指体育课上的课堂气氛及各种期望、奖惩因素,积极的课堂教学气氛有利于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任务的完成。
高职院校的学生一般都存在自卑心理、矛盾心理较强的特征。进入高职高专院校就读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是在与本科类院校差之毫厘的情况下,作出的一种无奈的选择,有一种失落感和较强的自卑感。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发展存在着明显的两面性,且其各方面的发展也很不平衡,往往容易引起各种各样的冲突和矛盾。主要表现为孤独感与强烈交往需求的矛盾,情绪化与理智控制之间的矛盾,自信与自卑的矛盾等。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特征,体育教学应充分发挥其能动作用,在教师组织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本着理解、友善、尊重、鼓励、平等、启发等态度,推行赏识教育,鼓励大家自己组织体育的小比赛、小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处事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为学生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
3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环境的优化策略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环境的优化,应以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学校体育目标、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学校实际情况为依据。面向国家的政治环境、社会大众的生活环境、经济文化环境等社会大环境,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创建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和杜绝各种不良之风和不利因素对体育教学环境的负面影响。充分考虑体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作用,针对不同的学校制定不同的体育目标。从学生的身心特征出发,创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体育教学环境。此外,要立足于本校实际,充分考虑并利用本校的现有条件,不断改善体育教学环境,创建成具有自我特色的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
优化体育教学环境,首先要有重视体育育人的思想理念。认识到体育对人才全面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正确处理体育教学与职业技能教学之间的关系,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将体育教学纳入教学全过程中,在普及基本体育技能的基础上增加其他体育选修课程,以提高学生体育鉴赏能力,还可开设体育兴趣班如跆拳道、舞蹈班等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其次,为了优化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物质环境,第一,要加大相关部门对体育教学的经费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为体育教学提供各种必要的设备、器材和场馆,确保体育设施的人均占有率;第二,要合理布局体育教学设施,保证体育场馆建设布局的合理性的同时,空气要流通、光线要充足,各类器材应摆放合理,场馆的建设和美化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学的基本规律;第三,要定期对相关场地、设施进行维护,做好安全检查,确保场地器材设施安全好用。第四,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校的有利因素,通过科学的设计、巧妙的布置,推动学校体育教学环境的逐步完善,为教学环境的建设带来突破发展。
最后,为了优化体育教学的社会信息环境,还可通过优化人际环境、优化组织环境、优化信息环境和优化情感环境来实现。学校还应严格落实体育规章制度,培养学生对体育的自愿、自觉意识,让体育成为习惯、成为必需、成为传统。“共同参与,互相合作”作为现代体育教学的重要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其自身的主导作用,优化协调各种教学要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
参考文献
[1] 熊茂湘.体育环境导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2] 黄聪敏,等.体育教学环境的优化研究[J].科教文汇,2008(6).
[3] 张安铬.论体育教学的优化[J].湖北体育科技,1991(1):35-40.
[4] 孙卫卫.优化体育教学环境的策略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4):124-127.
[5] 高云,唐艳婕.体育教学环境的优化策略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337-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