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人在澳洲访学期间和相关的教授、教师就我国的网络英语新闻进行了探讨,请他们谈谈看法,并提出改进建议。针对随机抽取的几篇选自新华网、人民网的英语新闻,他们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并提出了以下看法及改进建议。
一、更像政府的消息发布,不像新闻故事
西方人或英语民族对新闻的认同是新闻故事(news story),即新闻要强调新闻的事实和价值,在叙述上主要还是采用“倒金字塔”的手法,以抓住读者的兴趣,使读者最先了解新闻重点。这点看起来很简单,但他们认为在教学中学生的实践就要半个学期,而且还不一定能掌握好。我们的网络新闻尽管进行了编译,删除了一些内宣的内容,但从新闻的整体看不像是新闻故事,而是属于程序性(procedural)的叙述,即告诉读者先发生了什么,后出现了什么,没有对整条新闻进行故事性的提炼与编辑,因此缺乏重心和亮点,不能迅速激发读者的兴趣,而这点对网络新闻却至关重要。以新华网的一篇以“中国国家杂技团首场在缅甸仰光演出”(Chinese national acrobatic team premieres in Myanmar’s Yangon)为题的新闻为例,英语读者认为这是一篇很有价值的新闻,但是读完后整体感觉它更像是政府的消息发布(government release),在以宣传的口吻讲述,因此一般的英语读者不会感兴趣,因为它是一种程序性的叙事,即以“中国国家杂技团在何时、何地演出,什么领导出席观看,表演了什么节目,受到了观众的热烈鼓掌欢迎,下一场的演出将在何地,这是个怎样的杂技团”的程序叙事,而没有突出体现此条新闻的重点。笔者有意识地对照了该新闻的对应中文稿,发现除了删减某些细节外,编译的英语新闻内容与中文稿基本一样。那么,怎么使它成为一个有吸引力的新闻故事呢?英语读者认为,首先它的价值应该体现以“中国国家杂技团的高超技艺,观众为之倾倒”为中心,叙述中可对其中的某个节目,如《集体转碟》,对其高超的技艺、精彩的表演做概要性的描述,并引述现场观众或演出的策划、导演对表演的评价,以这样的思路编辑就能成为一个好的新闻故事。这样,原文中出现的“×××领导出席观看,表演受到了观众的热烈鼓掌欢迎”(The show was attended by……; All the audiences applauded the special eye-catching performance of……)之类的话语就不应该出现了,因为英语民族认为这些是带宣传口气的话;至于“×××领导出席观看节目演出”他们认为在新闻中并不重要,更不能出现在新闻的前面。同样,表演“受到了观众的热烈鼓掌欢迎”之类的话也就纯属多余了(redundancy)。因为人们不禁要问,难道精彩的表演还有观众不鼓掌的吗?
二、标题比较空泛,不能吸引读者
标题是一则新闻故事的灵魂,是激发读者阅读新闻的根本。从整体看,英语读者认为,我们的网络新闻标题显得平淡,没有精彩的字眼能顷刻吸引读者,这样也难以驱动读者去阅读新闻内容。标题为什么要这样,而不是那样,很大程度上与采用宣传的思路还是体现新闻的价值有关。还以上则新闻为例,英语读者认为,以“Chinese national acrobatic team premieres in Myanmar’s Yangon”作为标题,很难吸引读者的注意,也不会让人去关注,因为标题缺少吸引人的字眼。它显得很平淡,在信息充斥网络的今天,它缺乏竞争力。但英语读者认为,若将该新闻的标题归纳、提炼为“Yangon’s Audience Captured”(仰光的观众被迷倒),新闻标题的吸引力就会大不一样。因为读者可能要追究,“是什么使仰光的观众着迷”、“为什么会这样”等等,这样读者会被驱使去阅读新闻内容。编写出以上标题的理由很清楚,因为整条新闻反映的是中国国家杂技团的精彩表演技艺,及当地观众被表演深深吸引,为之喝彩的场面。至于原新闻标题的缺陷,可能还是与中文原文相关,因为笔者对照后发现其与中文稿的标题基本一致。而新编写的标题(Yangon’s Audience Captured)是对新闻内容的归纳和提炼,与原标题相比,它同样能弘扬主题,展现新闻背景:演出是中缅两国文化友好交流项目的体现,表达了中缅两国人民的友好,同样也能宣传、突出中国国家杂技团的精湛技艺(尽管标题上没有体现),与中文标题“……首场演出获得成功”异曲同工。新华网上的另一篇英语新闻也存在类似的问题。该新闻讲述的是北京市的一些大、中型剧院将得到市政府的补贴,为观众观看传统戏曲、音乐、舞蹈节目等提供较低廉的票价。英语读者认为,这也是一条有价值的新闻,但新闻的标题Beijing theaters get subsidy to attract audience(北京剧院得到政府补贴吸引观众)却不会吸引读者,因为从标题看它也像是政府的消息发布,只突出了政府,没有体现出新闻的核心。但若根据新闻内容将标题概述为Lower-priced Tickets for Audience(低价格门票吸引观众观演)吸引力就会不一样了,因为它突出的价值是“观众少花钱却能看到精彩的演出”,围绕这个核心展开新闻可能是一个有意义的故事。通过改编的标题读者可能更想阅读新闻内容,对北京市政府的行为留下良好的印象,并了解到新闻的全貌:观众少花钱看戏是因为市政府办的好事,补贴了剧院因而民众直接受益。当然,出于好奇西方读者还期望从新闻内容中了解观众少花钱能看到什么样的演出,比原来少花多少钱等,因为这些内容与标题相呼应,也是新闻价值所在。英语读者还强调说,鉴于网络新闻的特点,标题一定要简洁、扼要,关键词的运用一定要新颖,要能顷刻抓住读者的注意力,而且网络新闻标题的字数一般不应超过5个字。反观我们的英语新闻标题,字数多,显得冗长、空泛没有核心词,不能瞬间吸引读者,这主要是因为参照原中文稿(对内宣传)编译而成,没有根据内容进行凝练。如Chinese national acrobatic team premieres in Myanmar’s Yangon,Beijing theaters get subsidy to attract audience,China takes new steps to promote TCM overseas等。
三、内容不够充实,语言表达不够规范
英语读者还认为,我们的网络新闻在内容叙述上也比较空洞,有冗长、不紧凑之感,没有突出新闻事件的精髓,其中导语(lead)不够精炼是重要原因。以Beijing theaters get subsidy to attract audience(北京剧院得到政府补贴吸引观众)一文为例,其导语是The Beijing municipal government has decided to subsidize large and medium-sized theaters, encouraging them to offer more low-price tickets to audience.(北京市政府决定对北京的大、中型剧院实施补贴,以使剧院让观众少花钱就能看到精彩的戏剧节目)。作为对内的新闻报道,这个导语是可行的,但是英语读者认为,这个导语在他们看来显得很松散、冗长,也不符合英语民族的思维习惯,因此无法吸引读者关注新闻内容。理由是它没有突出中心,句式不紧凑,在语言表达上不够通俗,如出现分词结构(网络新闻导语中比较少见)。 但若将该导语改为“Beijing theater goers will get lower-priced tickets thanks to a subsidy by the Beijing Municipal Government.”可能更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因为这个导语概述了该新闻内容的核心“观众能得到实惠”,而且这样写也同样能突出“北京市政府”的地位,因为“观众能得到的实惠”是由于“北京市政府的好决策”的结果,并且读者可能会继续往下读,想知道民众得到实惠的细节等等,这样就调动了读者的阅读欲望。就这条新闻而言,在内容组织上读者还想知道的是与原来相比观众得到了哪些实惠,少花钱能看到哪些优秀的戏剧节目等等,这样就构成了比较完整的新闻故事。而原文以“先突出政府,然后介绍多少座位的剧院、哪些剧院将得到市政府的补贴、最后说这样就能吸引更多的观众来看节目了”,以这种形式叙事,英语读者认为就是程序叙事,有宣传的口味,因为这条新闻的核心“观众受益”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而作为新闻,最能吸引读者去了解的是“发生什么了”、“为什么会这样”等事实。
在“中国国家杂技团首场在缅甸仰光演出”一文中,英语读者发现,引用现场观众的话也不具有感染力,“It is the most wonderful show that I have ever watched and I was impressed by this performance.”an audience said.(这是我看到的最精彩的演出,太令人感动了)这句话不具针对性,因为它在许多场合都能使用。在新闻中使用引言(quotes)是很好的技巧,但如果上文引言能引用采访演出导演说的话,或一位陌生观众的话会更有针对性,如“It’s really amazing! How can one play with so many dishes at a time standing on the shoulders of another!” 新闻就更真实、更具感染力。
另外,语言表达不够规范是影响读者阅读兴趣的另一原因。以人民网的China takes new steps to promote TCM overseas(中国向海外推广中药将有新举措)一文为例。新闻的导语部分用了4行,共49个字,里面的语言表达比较晦涩难懂,如establish a sound international market-oriented trade promotion, management, and marketing system,而且导语之后接着就是小标题“Spreading TCM culture abroad”,英语读者认为,这些都不符合英语网络新闻的规范,是导致读者不感兴趣的原因。网络英语新闻要求表达直截了当,语言精练、简洁,尽量使用简易的词汇,而且要能引起读者的顷刻注意和兴趣。
四、图片的使用与内容不够贴切
英语读者认为,网络新闻中图片的使用也非常重要,但图片的选用与新闻的内容要尽量具有较密切的相关性。以“中国杂技团在缅甸仰光的表演”一文为例,英语读者认为选用的图片非常吸引人,但读者还期望对图片内容多一些了解:这些人何以能站在别人的肩膀上轻松自如地同时玩转这么多碗碟?在英语读者眼中,这简直是奇迹,但遗憾的是新闻中不能找到与此相关的内容描述,新闻内容中也没有任何对此技艺的简介或评价。人民网的一篇新闻也存在类似的问题。新闻报道使用的是中国副总理接见南苏丹总统的照片。英语读者认为选用的图片很好,但对图片语言的解释却让读者扫兴,“Chinese Vice Premier shakes hands with South Sudan President in……(中国副总理与南苏丹总统在……会见时握手)”这样的表述太老套过时了(cliché),谁与谁握手在西方新闻中早已不用了,因为这被认为是一种宣传,不具有新闻意义。但阅读新闻全文,读者却能意识到两国领导人会谈时讨论的中心话题:South Sudan supports oneChina policy(南苏丹支持一个中国政策)以及More assistance to South Sudan (南苏丹将获得更多中国的经济援助)。若以新闻中的核心内容来作标题,并解释新闻图片,不但更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而且也使图片与新闻内容更相关,促使读者去关注新闻的内容。
从上面的讨论可以看出,我们的网络英语新闻报道在内容选择上是有价值的,英语读者也很希望通过阅读新闻能更多地了解中国。尽管我们所讨论的新闻要与商业网站的英语新闻有所区别,但网络新闻都具有共同的新闻和语言特征。通过以上实例分析可以得知,我们的网络新闻主要在编译中还缺乏西方新闻的视角,没有贴近西方的思维,因此缺乏传播效果。以上的分析虽然只是少数专家、学者和英语读者提出的建议,但却反映了在西方读者的视角下我国网络英语新闻存在的主要问题。因此,倘若我们在英语网络新闻编译时能多从西方新闻的视角考虑,多关注英语读者的思维方式和阅读习惯,多分析网络英语新闻的传播特点和语言特征,我国的对外传播就会少一点宣传味,从而增进传播效果。
(作者系浙江传媒学院国际文化传播学院副教授、副院长、澳大利亚科廷大学访问学者,图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