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研究性学习走进小学语文教学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ma5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研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或途径,让学生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它具有学习内容的综合性与开放性;学习过程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学习结果的创造性;学习形式的灵活性;学生参与的全员性及实践的多样性等特点。它真正地体现了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实践证明,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探索与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研究意识的培养、“探究、创新”氛围的营造、多元、开放、灵活的评价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3.2正文:《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四个基本理念: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它们是新时期语文课程改革的精髓和准绳。同时,新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意在加强语文与其他课程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积极探索如何开展和组织好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性学习”的一种方式,应值得大力提倡和推广。所谓研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或途径,让学生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它具有学习内容的综合性与开放性;学习过程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学习结果的创造性;学习形式的灵活性;学生参与的全员性及实践的多样性等特点。它真正地体现了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传统的语文教学,无论是采用了何种独特新颖的启发式教学,无非都是在师生一问一答的方式中进行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始终受制于教师的主导性。不管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差异,能力层次的高低,个性气质的不同而异中求同。也不管知识水平作为“百科之母”的语文教学活动如何开展,更有甚者,用所谓的“标准答案”去制约和束缚学生的思维发展,让学生苦于应付老师布置的作业和各种考试而身心疲惫,教学效果也是事倍功半。引入研究性学习,其动态发展的探究活动将使新时期的语文教学具有无穷的生命力。尤其是研究性学习活动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可以满足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根据社会和时代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这是符合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理念的。实践证明,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探索与研究,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一、语文教学中学生研究意识的培养和探究氛围的营造。
  研究性学习活动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小学生的知识、能力等因素的制约,单独个人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尚不具备,我们应该重点指导小组合作式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因此,这就要首先考虑教室内学生的座位应怎样摆放更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单人的课桌已不适应集体探究、合作的需要,多人一桌的方式更有利于共同研讨。同时,由于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从传统的管理者、解释者、评判者、讲授者,转变为服务者、咨询者、合作者、协调者、组织者、支持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我们也建议取消教师的讲桌,或是与学生同桌,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课堂与讲台是他们的展示舞台,教师是他们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的一分子。二、营造和创设“探究、创新”的校园和课堂氛围。我们要努力营造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校园和课堂氛围。在教学组织活动中,教师应创设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情境,给学生以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同时,创设一种给学生以心理安全的教学氛围,让他们乐于去探究,善于去探究,并在适当的时间和条件下,以适当的方式组织探究活动,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无论是对于学生何种方式的问与答、说与写,都应该多给予肯定与支持,鼓励其思维向纵深及科学性、逻辑性和周密性、完备性的方向发展。作为教师,还应主动参与到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去,以身作则,亲身实践,带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与热情。三、处理好语文教学中读书与研究的关系。语文的阅读教学强调要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读书方法的掌握。要求学生在读中析文、读中悟情、读中求知、读中求乐。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产生需要研究的问题开始,以学生发现新问题为终结。在语文研究性学习指导教学活动中,我们应将读书方法的指导融入探究活动中去,以读为探究的基础,在读的基础上提问,以读的方式研讨、交流和发现新的问题,以读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由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自主性和开放性,决定了读的方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总之,在读中探究、在探究中读;以读促探、以探助读的这种新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必然会使语文阅读教学事半功倍,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提高。四、构建多元、开放、灵活的评价方式。由于研究性学习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模式,因而学习成果也是开放的、多元化的、多层次的。在对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进行评价时,无论是评价目的、还是评价方式都要进行系统地改革。我们应重视对研究过程进行跟踪评价,尤其要重视研究活动的参与度的评价。当然,搞好语文课的研究性学习离不开支持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教学物质设施。学校的图书馆(室)应全天候向学生开放,有条件的学校也应建立电子阅览室,供师生研究学习时共享。综合课学科和研究型课程设计兼用的实验室也应投入使用,使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如鱼得水,在广袤而肥沃的田野里开出鲜花、结出硕果。
  主要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2、《心理学教程》
  3、《中国教育报》
其他文献
摘要:探究式教学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是《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对物理教学提出的新的现代教育思想。它的实质是一种需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激发学生求知欲,并引导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展开“自主、合作”学习活动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高中物理;实践研究;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景,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
【中图分类号】G640  郭思乐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中指出:“生本教育,顾名思义,就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顺应学生生命的本性。生本教育体系的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价值观,高度尊重学生的伦理观,全面依靠学生的行为观明确了其指导思想的学生本位。生本教育实验也在事实上证明了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最重要资源,是动力之源、能量之库;依靠学生的内部自然发展学生的学习天性,释放学生的能
不等式的恒成立与能成立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学生易混淆这两类问题,此类问题关键在于吃透题意,弄清本质,等价转化为函数的最值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6  在初中数学代数部分内容中,除了数与式的运算,那就是函数,方程、不等式这三个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模型。其中方程是解决生活中等量关系的模型,不等式是解决生活中不等关系的模型,函数是解决生活中变量关系的模型。它们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重要地位,函数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方程、不等式与函数综合题,历年来是中考热点之一,主要采用以函数为主线,将函数图象、性质和方程及不等式
【中图分类号】G640  讲评课的目的在于纠正错误,扬优补缺,丰富体验,巩固双基,规范解答,熟练技巧,开阔思路,提高能力,开发创造等。目前,在试题讲评时总有教师认为学生已经做过,只要针对学生测验中出错较多的题目,讲评时把正确的结论告诉学生就可以了,而学生是否掌握就不闻不问,这样的讲评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要彻底改变“我该讲的都讲了,学生不会我也没有办法”、“这道题已经讲过多遍
目的 为预防和减少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因排便而致的并发症,达到提高治愈率.方法 通过286例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患者从健康教育,提高认识,饮食计划,腹部按摩及温水泡脚等护理干
摘要:在文[1]的基础上,本文另给出了一道高考题的几种新的解法,丰富了其研究成果。  关键词:高考题;研究;数学思想;数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0  在文[1]中,作者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角度给出了2008年高考数学重庆卷第4小题的多种解法,并且还以表格的形式指出了在每种解法中的具体应用,并以此题为契机提醒广大老师注重基础和数学思想方法的要求。通过对该题的再研究,本文还将
研究背景:近年来,脑梗死发病年龄逐渐呈现出年轻化趋势,中青年脑梗死发病原因、其危险因素及发病的内在机制是近年来研究的焦点。在脑的供血动脉发生严重狭窄或闭塞时,脑的侧支循
【中图分类号】G633.6  设而不求是数学解题中的一种重要手段,采用设而不求的策略,往往能避免盲目推演而造成的无益的循环运算,从而达到准确,快捷的解题效果,本文将对设而不求思想在抛物线问题中的应用进行归纳,以供借鉴与参考  二、定点问题  三、向量问题:  四、中点问题  五、对称问题  评注:在使用直线的斜率公式时,必须保证斜率存在,否则就会引起漏解的情况,解题时一定要注意公式的使用范围,做到
【中图分类号】G633.6  一元二次方程在初中数学中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内容,由于它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因而是中考命题的热点。但解题时也容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现就学生解一元二次方程题常见错误归纳透视如下,以助手提高同学们的解题能力。  一、准确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二、正确区分一元二次方程中的项与系数  四、解题时注意不要混淆因果关系  五、要注意挖掘隐含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