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探讨

来源 :现代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erRe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指导学生读好书、爱读书,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的问题。大量教学实践证明,阅读教学要落到实处、搞扎实,就必须从最根本的朗读上多下工夫。教学中要从“读”出发,把“读”贯穿教学全过程,把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作为阅读教学的根本。它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体现以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为课堂教学的本体,同时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理念在朗读教学中的落实。
  小学语文新教材所选篇目,文质兼美,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人文精神,非常适合朗读。学生可以通过朗读理解课文的词句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神韵、风格,受到熏陶感染。其次,朗读有助于语言的积累,在反复的朗读吟诵之中,词、语、句、段、篇能够顺利地进入学生的语言仓库,能锻炼学生用语言描绘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以致能提高听、说和写作水平,加大语文为生活服务的力度。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朗读,检查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感情倾向、认识水平和运用程度。所以,在教学中狠抓朗读,的确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首先,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只要仔细观察便可发现,凡是儿童感兴趣的活动,儿童总是在这方面表现出某种潜在能力。儿童在某项活动中由于表现好,得到老师的赞扬,他将对该项活动表示出兴趣,如此良性循环:因能力而导致兴趣,因兴趣而导致满足和能力的提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不少学生对朗读缺乏兴趣,因而导致朗读能力不高。我所带的五年级学生,班级中还有少数学生朗读水平比较差,学生自己对朗读没有兴趣,早读课不能很好地利用,总是在磨时间。因此教师应从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入手。学生的朗读兴趣与他们的能力是密不可分的;其次,教师的引导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尊重学生,创设适合学生文化发展的环境,倾心营造与学生心灵相通的情境,让滋润学生语言、生命发展的阳光洒进课堂,使课堂呈现出春光灿烂,让学生想读、乐读,让他们在朗读中快乐,在朗读中宣泄情感。此外,如何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是困扰我们老师的一个问题。我想,教师恰到好处的激励评价也是必要的。学生朗读的兴趣与教师的评价也密不可分。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总是希望自己的朗读得到教师的肯定或赞扬。
  第二,明确朗读教学的要求。
  新大纲明确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根据阶段目标,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以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在具体教学中,普通话正确即要求读音正确,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添字,不重复字句,停顿适当。朗读要做到正确,首先要强调“三到”——心到、口到、眼到,集中注意力,防止有口无心,同时教师要做好正音工作,将容易发生错误的字词预先提出,引起学生的注意,防止错误,要做到流利的读,要求朗读中不断读,不读破句,连贯的读,其中关键在于扩大视读广度。视读广度愈大则知觉单位愈大,理解愈完全,中途断读或读破句的情况就愈少。不仅看一个词读一个词,而且能够在读这个词的时候就看到下一个词,迅速的把几个词联系起来,按意群停顿,视觉广度的加大,只能在朗读实践中实现。另外,有感情的朗读要求我们能正确处理重音、停顿,把握好语调的抑扬顿挫、语气的轻重缓急,控制好速度和节奏,做到感情自然流露,不矫揉造作,这是朗读的较高要求。
  第三,注重朗读的训练形式。
  1、评读,促进发展。在多种读的形式中,评读是不可缺少的。课堂中,教师们常用“赛”的方式组织朗读教学,如小组比,男女生比等。既然有赛,就有评。评议时,教师应特别注意评价的理念和方法,充分地尊重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在评价过程中领略成功的喜悦。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逐步养成欣赏学生看问题的不同立场、方式、方法的习惯。“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要是学生读出真情实感的,能准确理解和表达朗读内容的,都应该给予肯定。教师不要只是强调某个字词该读大声或是读小声,以免造成形式化、表面化的指导。这就是新理念的最好体现。
  2、表演读。学生是积极地参与表演和模仿活动的,给他们营造一个情境,他们就会在情境中绘声绘色地进行表演,伴随着的朗读训练就会简洁高效。小学语文新教材中有许多故事性很强的文章适合于学生的表演。对于这类文章,可以让学生担当课本剧中的角色,进行绘声绘色的表演。学生通过对文中人物说话的语气和表情进行模仿,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了理解,那么再回过头去朗读课文的时候,他们就能很好的把文中的感情表达出来。
  3、自由读。就是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尽情诵读。可独自读,也可约伴读,还可邀老师一起读。
  4、变换形式,常读常新。人经常吃一种饭菜,即使做得再香,也会感到腻味。同样,教师指导学生读书,如果只用一种形式,一个腔调,长此以往,学生也会感到乏味。为了让学生对读书永远保持极大的兴趣,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根据不同教材的不同要求,做到“堂堂有新招,篇篇有花样”。教学说明文,采用默读抢答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教学童话,采用轮读课文的方式讲故事;教学散文,采用师生赛读的方式比输赢;教学对话多的文章,采用分角色朗读的形式,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锻炼口才……
  第四,适时的给以有效地点拨。
  著名特级教师蔡澄清先生指出,点拨就是要“点其要害,拨其迷障”,关键是“相机诱导,适时点拨”。在朗读指导中,如能“相机诱导,适时点拨”,从重点词语、朗读技巧、情感、背景等方面点明或进行反诘,对培养学生的语感是大有益处的。
  如在指导《花潮》中“青年们穿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好像参加什么盛会,不少人已经穿上雪白的衬衫,有的甚至是绸衬衫。”一句时,学生并没有感觉到“绸衬衫”的特别用意,读得较为平淡,教师适时地介绍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家乡的生活状况,学生体验到了“绸衬衫”的了不起,读出了对青年,对社会的赞美。在指导“谁知道呢,也许是花下的人语声,也许是花丛中蜜蜂的嗡嗡声,也许什么地方有黄莺的歌声,还有什么地方送来看花人的琴声、歌声、笑声……”一句中,首先让学生找出共同的词语;然后围绕“也许”一词说说这种种声音是作者听到的还是联想到的,有的说是亲耳听到的,有的说是联想到的;这时我又追问,在当时的花海中,作者能否听到这些声音。学生终于领悟到是作者亲耳所闻,只不过这些声音都是隐隐约约听到而已,读出了猜测的意味。   又如《鸟的天堂》结尾处“昨天我的眼睛骗了我”一句。其实是作者的自我调侃,并没有真正地埋怨自己的眼睛,这一点学生很难理解。学生第一次读完,我就问:“作者真的是在埋怨自己的眼睛吗?”“那又有何用意呢?”这样一点,学生读出了调侃的味儿来。
  相机诱导,适时地点拨,可以使学生与作者进行有效地沟通与对话,对语言理解得更深,更全面,还朗读一个原滋原味。
  第五,扩大朗读训练面。
  朗续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特别是低段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单调的阅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要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如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有时请学生配配画外音,也可把学生的朗读现场录音进行比赛等等。有一次,我教《桂林山水》一课,在理解的基础上,我跟学生说:“桂林山水风景秀丽,经常有外宾慕名前来一睹它的风采,谁能做个出色的导游,为外宾介绍”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我顺势引导要想做好导游,首先要把课文读熟,并要读出感情来——读出桂林山水的优美,这样在介绍时,才能眉飞色舞,生动精彩,让外宾听了赞叹不已。几句话激活了学生的读书欲望,连平时不爱读书的学生也有滋有味地朗读起来。
  每个班的学生都不是整齐划一的,其水平、能力都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在朗读教学中也应体现层次性。复杂程度不同的语段要因“材”而读,对不同要求的朗读练习也应量“材”录用,对朗读的评价也要因人而评,让学生多一些成功的喜悦。同时,多为“丑小鸭”创造“登台亮相”的机会,要知道美丽的白天鹅也有“丑小鸭”的经历。
  第六,让学生在朗读中产生成就感。
  成就感,说到底就是自己的做法和结果得到别人的肯定时产生的一种满足或兴奋的心理,这种兴奋可以增强自信心,产生一股抑制不住的再奋斗的动力。所以,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朗读的优点,及时地加以肯定和表扬,让学生享受到取得成绩的满足、兴奋,从而对朗读产生兴趣,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我在上《三袋麦子》一课时,先让学生自读了一下课文,然后说:“谁来读读小猪说的话?”立刻,许多手举了起来,我叫了一位平时不爱回答问题的学生来读,这们学生的话音还没落,下面早已议论纷纷:“老师,他没把后鼻音读出来。”“老师,他把‘您’读成了‘你’。”这时,我向那位读书的学生投去了理解、鼓励的目光,他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我马上接着说:“同学们,你们发现了这位同学的朗读优点吗?”一位男生站了起来说:“老师,他读书的声音比较洪亮。”“对,这就是他的优点,值得大家学习。”那位学生听了老师对他的肯定和表扬,抬起了头,脸上露出了笑容。我抓住时机,让他再读一遍,并要求他读的时候要发扬自己的优点,纠正自己读得不正确的地方。他高兴地答应了,经过我的点拨和鼓励,这一次比前一次读得正确、流利多了,还读出了一定的感情。
  由此可见,要想让学生会读书、读好书。作为教师应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朗读光趣,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
  总之,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只有通过教师们的精心指导,学生们的刻苦练习,才能真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展现它的艺术魅力。
其他文献
乡级初中的学生主要来自于农村,在小学接受的音乐有限,接触的音乐类型较单一,对音乐作品的体会也较肤浅。对音乐的欣赏,有相当一部分初中生仅限于流行音乐,这样在初中阶段的音乐欣赏课当中,如果不从教学手段与方法上进行变革,就会顾此失彼,事与愿违。虽说音乐学科与多媒体整合是我国素质教育面向21世纪的教学改革新观点,但对于农村初中音乐课堂欣赏教学来说,每节都上多媒体课,是不现实的。所以作为一名农村音乐教师,真
期刊
合作学习是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已经被老师们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以学生发展为本地课堂教学之中,这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下面结合近两年地研究粗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育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采用民主型的交往方式,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期刊
【摘要】作为一名合格的历史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历史知识,还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脚步,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更要教会他们做人的的准则与责任。  【关键词】教学理念;激发;创新;价值标准;教学艺术  我是一名年轻的初中历史老师,在教书的这条道路上已经走过七个春秋。在这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我认真工作,不断探索和思考,对于初中历史教学理念有以下几点见解:  一、 历史教师要有扎实
期刊
【摘要】在教学中,各个环节是不能少的,备课最为重要,教师只有把备课工作做好了,才能保证教学有效有序的进行。课堂教学是一个知识传授的过程,教师在这个平台上传道授业解惑。在对遗留下来的问题或者未完成的教学工作则可以通过课后工作来加以补充。除此以外,教师还要对课堂内外所要涉及到的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和解决,并努力丰富自身的知识层面和教育教学经验。   【关键词】课堂教学;课后辅导;教师;初中英语;各环节  
期刊
【摘要】当今的考试制度,在初中阶段学校主要注重主要学科教育和学习,地理学科是“小儿科”,“副科”使初中的地理教学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初中生由小学步入初中,所面临的学习任务也就接踵而至,中考的压力也鞭策着他们认真的学习。但我所教的学生大多来自山区,他们的基础相当的薄弱,主动学习能力却不强烈,因此我想尽各种办法和学生共同学习,提高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  【关键词】初中;少数民族学生;兴趣;学习  学习
期刊
在维果茨基看来,“最近发展区”对智力发展和成功的进程,比现有水平有更直接的意义。他强调,教学不应该指望于儿童的昨天,而应指望于他的明天。只有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好的教学。因为它使儿童的潜在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在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概念中有两种行为水平:独立行为水平和帮助行为水平。最近发展区是指这两种水平之间所存在的一个区域,儿童在最近发展区内的发展就是帮助行为变为独立行为的过程。维果茨基认为
期刊
在农村中学的教育教学人员中,最基层、最辛苦的非班主任莫属。班主任这个苦差事,并非每个教师都能乐于接受,因为班主任的工作最为琐碎繁杂:班主任较一般的科任老师来说,除了“身累”之外,更是“心累”:但若能掌握一些方法,你将会把那些杂乱无章的事情,摆弄得有条不紊。那么,如何当好班主任?凭我几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浅谈几点体会。  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对于刚进入高一级学校的新生来说,他们对学校的环境
期刊
【摘要】少数民族地区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是教师的一大难题,很多学生不懂汉语,因此,教师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特殊方法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识字方法;能力;实践  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少数民族地区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一打开课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归类识字,这就决定了识字教学是少数民族地区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
期刊
【摘要】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然而识字过程又是十分枯燥乏味的。那么,怎么样才能提高孩子们的识字数量和识字质量呢?通过平时的观察发现,让我得出的结论是:激发孩子识字的兴趣,教给孩子识字的方法,培养孩子识字的能力。这样就能做到事半功倍的识字效果。  【关键词】识字;兴趣;方法;能力  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
期刊
【摘要】叙写自己 在民族中学的班主任生活,通过班主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探寻民族中学班主任生活面临的困惑和困难及存在的不足,从而提升自己的班主任专业素养,寻找民族中学班主任工作的幸福感,进而让自己适应少数民族学生的班主任工作和生活。  【关键词】班主任;班主任生活;学生;爱心;细心;责任;民主  李镇西老师曾经说过“他和学生相处的三年时光,是他生命中阳光灿烂的日子。学生永远是他的青春礼物.”但在民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