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语课程已经成为高等学校必修的一门主干课,成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辅助和必备的能力之一。为此,我们提出了深化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我们不仅要重视课内的第一课堂的教育,还应该重视课外的第二课堂的培养。我们把竞赛机制和课程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利用它们相互间的互动机制,共同促进英语课程教学的改革。
[关键词]竞赛基地;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教学改革
1 引言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随着英语已经成为社会化的交流手段之一,以及各专业知识同国际化的接轨,对英语的掌握和运用已经成为当代人才不可缺少的能力之一。本文提出了课堂教学为第一课堂以及英语竞赛基地为第二课堂的概念,鼓励学生在完成第一课堂任务之余,培养学生某方面的专长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使之参与到完整的英语课程第二课堂体系中,通过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协调,达到一种教学上的互补。
2 高职英语竞赛基地的建设与课堂教学的互动机制
我们建立英语竞赛基地的目的在于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让学生能够把知识、技能、素质三者有机统一起来。并且对教学而言,通过教学来提高学生的技能,反之,通过参加竞赛来促进教学的革新。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循环机制,彼此相互促进。这样,既能体现教学的共性。又能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
2.1 课内第一课堂的教学实施注重教学共性发展。英语竞赛基地建设的第一阶段主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即第一课堂的教学中)执行的,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采取多样的教学手段来完成的。通过课堂教学,使理论教学体系与课程内容结合起来,完成教学管理与实施机制。在这一阶段的实施中,注重英语水平的全面提高,即包括听、说、读、写、译这五方面的能力。具体言之,第一课堂的培养在于提高学生的形成智力因素能力,它包括对英语的综合技术应用能力,对掌握的知识是否具有创新意识、精神和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2.2 课外第二课堂的教学实施注重学生个性培养。英语竞赛基地建设的第二阶段主要是建立英语竞赛特训班,根据竞赛类型单方面着手,提高学生的竞赛能力,譬如,口语竞赛注重的口头表达能力,写作竞赛注重的写作综合能力等。通过一段时间的特训,来进一步深化和巩固第一阶段的教学成果,实现高等教育素质教育的目标。竞赛的专项培训,一则为参加各种大赛所服务,二则重在提高学生整体水平,通过优秀学生的先进带动作用督促更多的学生投入到英语的学习中来,摆脱过去英语学习者“哑巴英语”“理论英语”的学习困境。第二课堂在提高专项能力的同时,相对于第一课堂而言,重在提高学生的形成非智力因素能力,包括团队合作能力,协调配合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勤奋与责任意识,自我超越能力等。
2.3 竞赛参与检验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循环效果。第一课堂的教学为第二课堂的培训提供基础,选拔出了优秀的培训学员,反之第二课堂的培训需要指导了第一课堂如何更有效的调整教学,使两者紧密结合起来,完善培养优秀英语竞赛者的目标的实施机制。例如,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目的就是深化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展现和提高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激发广大高职高专和成人高专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这和我们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目的是一致的,那么参与竞赛就恰好是我们检验成果的重要手段和标准。
3 英语竞赛基地与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
3.1 逐步建立完整的教学和课程培训体系,注重教学内容的革新,与时俱进。英语竞赛基地实际上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完善。英语竞赛基地的最初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参与到各类型的英语竞赛中。因此,英语竞赛基地实际上一个窗口,我们通过这个窗口来认识“自我”和认识“世界”,并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调整自己。即,通过这些竞赛中参赛选手所表现出来的某些方面能力的薄弱,或者知识面的狭隘等一些问题所反映出来的教学弊端,来对原有的教学进行反思,甚至改革原有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3.2 教学环节的改革和突破。我们提倡的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在此项目中仅仅为适应于第一课堂,或者说适应于绝大多数教学情况的概念,教师从教者的身份逐步向引导者的身份转变,学生也从被动相应的变为主动。这里,我们通过英语竞赛基地的建设,使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进行了延伸,即从第一课堂的教学逐步延伸到第二课堂,构建“精讲一提高一评析”的新模式。这里的“精讲”并不是传统意思上的讲解,而是泛指第一课堂的教学,我们注重了英语水平综合能力的提高,当然这是一个累积的过程,这里仅仅相对于第二课堂而言;“提高”指的是使部分学生参与到第二课堂,即英语竞赛基地的学习中来,是个性得以发展;“评析”则是对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一个考核和验收,同时对项目执行过程中的问题提出质疑和提出解决方案。
3.3 专注专业动向,培养优秀拔尖人才。英语竞赛基地的建设在促进英语教学改革的同时,也起到了关注专业动向,有的放矢,与时俱进,使我院的英语教学跟上英语教育变革的步伐。我国英语竞赛种类繁多,同时伴随着对学生能力要求的提高,竞赛的方式也进行了相应的变化。例如,07年的英语四级考试改革,增加了阅读和听力部分的比重,使学生在英语知识掌握上从理论逐步向实践和综合能力提高的方向上转变。这样的转变,也预示着英语教学重点的改变,进一步促进了英语教学的变革。
英语竞赛基地是对优秀英语学习者的选拔,通过培训培养出优秀的拔尖人才,能够代表学院去参加省级比赛,这不仅是对学生学习英语的一个鼓舞,也可借此来提高学院的知名度,促进英语教学向更广、更深的层次发展。
3.4 对教师和学生激励机制的建立。由于英语竞赛基地开放、创新基地的运行、各类型竞赛开展等都要在课外及休息时间进行,为调动和激发学生及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机制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题作用,学校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对参与的教师进行考核或绩效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对参与的学生也应在评优和就业推荐方面予以优先考虑。
4 结束语
英语竞赛基地的建设与课堂教学不仅是传统教学手段方式与教改新要求的结合,同时也是课本知识与实践运用的结合和统一。它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检验教育教学成果,营造校园学习氛围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基地建设和管理,使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协调起来,共同促进英语教育教学的改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韩宝成,高校学生英语测试改革势在必行[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6):410-411
[3]丁元新,姜秀英,金伟良,建立实践基地培养创新人才[J],兰州:高等理科教育,2001,(5)
[4]刘安枕,权养利,高职教育技能竞赛与课程群建设互动机制[J],西安:西安高等专科技术学校学报,2005,(9)
[5]郭云林,重视电子竞赛推进教学改革[J],武汉: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2)
[关键词]竞赛基地;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教学改革
1 引言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随着英语已经成为社会化的交流手段之一,以及各专业知识同国际化的接轨,对英语的掌握和运用已经成为当代人才不可缺少的能力之一。本文提出了课堂教学为第一课堂以及英语竞赛基地为第二课堂的概念,鼓励学生在完成第一课堂任务之余,培养学生某方面的专长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使之参与到完整的英语课程第二课堂体系中,通过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协调,达到一种教学上的互补。
2 高职英语竞赛基地的建设与课堂教学的互动机制
我们建立英语竞赛基地的目的在于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让学生能够把知识、技能、素质三者有机统一起来。并且对教学而言,通过教学来提高学生的技能,反之,通过参加竞赛来促进教学的革新。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循环机制,彼此相互促进。这样,既能体现教学的共性。又能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
2.1 课内第一课堂的教学实施注重教学共性发展。英语竞赛基地建设的第一阶段主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即第一课堂的教学中)执行的,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采取多样的教学手段来完成的。通过课堂教学,使理论教学体系与课程内容结合起来,完成教学管理与实施机制。在这一阶段的实施中,注重英语水平的全面提高,即包括听、说、读、写、译这五方面的能力。具体言之,第一课堂的培养在于提高学生的形成智力因素能力,它包括对英语的综合技术应用能力,对掌握的知识是否具有创新意识、精神和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2.2 课外第二课堂的教学实施注重学生个性培养。英语竞赛基地建设的第二阶段主要是建立英语竞赛特训班,根据竞赛类型单方面着手,提高学生的竞赛能力,譬如,口语竞赛注重的口头表达能力,写作竞赛注重的写作综合能力等。通过一段时间的特训,来进一步深化和巩固第一阶段的教学成果,实现高等教育素质教育的目标。竞赛的专项培训,一则为参加各种大赛所服务,二则重在提高学生整体水平,通过优秀学生的先进带动作用督促更多的学生投入到英语的学习中来,摆脱过去英语学习者“哑巴英语”“理论英语”的学习困境。第二课堂在提高专项能力的同时,相对于第一课堂而言,重在提高学生的形成非智力因素能力,包括团队合作能力,协调配合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勤奋与责任意识,自我超越能力等。
2.3 竞赛参与检验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循环效果。第一课堂的教学为第二课堂的培训提供基础,选拔出了优秀的培训学员,反之第二课堂的培训需要指导了第一课堂如何更有效的调整教学,使两者紧密结合起来,完善培养优秀英语竞赛者的目标的实施机制。例如,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目的就是深化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展现和提高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激发广大高职高专和成人高专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这和我们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目的是一致的,那么参与竞赛就恰好是我们检验成果的重要手段和标准。
3 英语竞赛基地与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
3.1 逐步建立完整的教学和课程培训体系,注重教学内容的革新,与时俱进。英语竞赛基地实际上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完善。英语竞赛基地的最初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参与到各类型的英语竞赛中。因此,英语竞赛基地实际上一个窗口,我们通过这个窗口来认识“自我”和认识“世界”,并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调整自己。即,通过这些竞赛中参赛选手所表现出来的某些方面能力的薄弱,或者知识面的狭隘等一些问题所反映出来的教学弊端,来对原有的教学进行反思,甚至改革原有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3.2 教学环节的改革和突破。我们提倡的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在此项目中仅仅为适应于第一课堂,或者说适应于绝大多数教学情况的概念,教师从教者的身份逐步向引导者的身份转变,学生也从被动相应的变为主动。这里,我们通过英语竞赛基地的建设,使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进行了延伸,即从第一课堂的教学逐步延伸到第二课堂,构建“精讲一提高一评析”的新模式。这里的“精讲”并不是传统意思上的讲解,而是泛指第一课堂的教学,我们注重了英语水平综合能力的提高,当然这是一个累积的过程,这里仅仅相对于第二课堂而言;“提高”指的是使部分学生参与到第二课堂,即英语竞赛基地的学习中来,是个性得以发展;“评析”则是对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一个考核和验收,同时对项目执行过程中的问题提出质疑和提出解决方案。
3.3 专注专业动向,培养优秀拔尖人才。英语竞赛基地的建设在促进英语教学改革的同时,也起到了关注专业动向,有的放矢,与时俱进,使我院的英语教学跟上英语教育变革的步伐。我国英语竞赛种类繁多,同时伴随着对学生能力要求的提高,竞赛的方式也进行了相应的变化。例如,07年的英语四级考试改革,增加了阅读和听力部分的比重,使学生在英语知识掌握上从理论逐步向实践和综合能力提高的方向上转变。这样的转变,也预示着英语教学重点的改变,进一步促进了英语教学的变革。
英语竞赛基地是对优秀英语学习者的选拔,通过培训培养出优秀的拔尖人才,能够代表学院去参加省级比赛,这不仅是对学生学习英语的一个鼓舞,也可借此来提高学院的知名度,促进英语教学向更广、更深的层次发展。
3.4 对教师和学生激励机制的建立。由于英语竞赛基地开放、创新基地的运行、各类型竞赛开展等都要在课外及休息时间进行,为调动和激发学生及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机制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题作用,学校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对参与的教师进行考核或绩效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对参与的学生也应在评优和就业推荐方面予以优先考虑。
4 结束语
英语竞赛基地的建设与课堂教学不仅是传统教学手段方式与教改新要求的结合,同时也是课本知识与实践运用的结合和统一。它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检验教育教学成果,营造校园学习氛围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基地建设和管理,使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协调起来,共同促进英语教育教学的改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韩宝成,高校学生英语测试改革势在必行[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6):410-411
[3]丁元新,姜秀英,金伟良,建立实践基地培养创新人才[J],兰州:高等理科教育,2001,(5)
[4]刘安枕,权养利,高职教育技能竞赛与课程群建设互动机制[J],西安:西安高等专科技术学校学报,2005,(9)
[5]郭云林,重视电子竞赛推进教学改革[J],武汉: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