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变变变(大班)

来源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gmengp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意图:
  平衡能力分动态平衡与静态平衡能力。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动态平衡练习较多,也较容易设计,如走独木桥、爬梯子等,而静态平衡练习幼儿接触比较少。
  大班幼儿已具有丰富的动态平衡经验,也喜欢模仿各种动作。因此,我设计了“超级变变变”这一活动,借鉴体操、舞蹈等一些基础动作,通过情境创设、角色扮演,鼓励与指导幼儿在垫子上摆出单个造型或合作造型,如“海狮”“花篮”“飞机”“高楼”等,练习静态平衡,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有利于培养幼儿身体的协调性与柔韧性。
  目标:
  1.在垫上造型游戏中,能摆出各种造型,锻炼身体的控制能力和静态平衡能力。
  2.通过游戏情境提高运动兴趣,学习与同伴合作。
  准备:
  1.室内活动场地的布置(见图1、图2)。图1为学习前三个造型时的站位,图2为学习“造高楼”造型时的站位,其中五角形表示幼儿站位,圆形表示教师站位,长方形表示软垫。
  2.材料设备:软垫若干,沙包若干,音乐《字母歌》。
  3.经验准备:已有用身体摆出各种造型的经验,看过“超级变变变”节目并对该游戏玩法有所了解。
  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进入游戏情境。
  师:今天老师当建筑师,你们来当小积木,看看小积木够不够结实和灵活。老师说某种东西的名称,你们就用身体变成那件东西,看看谁模仿得像。
  2.听指令摆出3种造型。
  (1)海狮顶球——幼儿双手垂直支撑在垫子上,颈部放松,尽可能拉伸上身,顶住头上的沙包不使其掉落(见图3)。
  (2)小花篮——幼儿两手抓牢两脚踝,手、脚、头部尽可能向上牵拉(见图4)。
  (3)小飞机——幼儿腰部离开地面,头、臀部、脚尖尽可能垂直成一线,双手尽量打开伸直(见图5)。
  观察与指导要点:要求幼儿听清指令做相应动作,观察幼儿能否熟练完成动作,造型动作是否能基本做到位,然后根据情况通过语言(海狮顶球——手要撑得直直的,肚子离开垫子,脖子放松;小花篮——手臂要尽力提着脚,用力向上拉,大腿要离开垫子;小飞机——手掌撑稳,屁股抬高,身体直直的,肚子部位的肌肉要绷紧)提醒幼儿高质量地完成动作。鼓励幼儿尽可能把动作做得好看些,坚持更长的时间。
  (分析:大班幼儿已具有一定的用身体摆出各种造型的经验,此环节中,教师主要通过预设的几个动作来锻炼幼儿对身体肌肉的控制力,也是为下一个环节的集体静态平衡练习做准备。)
  二、基本部分
  1.进入“造高楼”的情景。
  师:小积木们,你们都很厉害,自己可以搭出这么多造型。现在建筑师要指挥6块小积木垒在一起,变成一座三层高的房子,每块小积木都要稳稳的,你们愿意试一试吗?
  2.造“高楼”。
  6名幼儿一组,较重的幼儿充当楼房的底层,较轻的幼儿当房顶。教师先请3名幼儿并排跪在垫子上充当楼房的一层,要求靠在一起,手臂用力撑直,背部保持平挺(见图6)。再请2名幼儿充当楼房的第二层,两膝盖分别放在两名底层幼儿的背上,双手扶好底层两名幼儿的肩膀,同样背部保护平挺(见图7)。最后适当帮助剩下的一名幼儿爬到第三层(见图8),完成后尽可能坚持10秒钟左右。
  观察与指导要点:观察位于底层的幼儿能否紧靠在一起,腿与手臂是否用力。注意观察第二层的幼儿爬上去的方法是否正确,引导幼儿不要踩到底层幼儿的腰部,每个人的两手要平稳扶好底层两名幼儿的肩膀;指导幼儿做支撑动作时手臂和膝盖不可过于向前或向后,尽量形成90度角。提醒最上层的幼儿不能跳上去,也不能踩到第二层幼儿的腰上,而是要逐步平稳地爬上去。提醒幼儿要齐心协力,若一次没成功,可以再尝试,如引导幼儿合理安排搭建顺序,做到不求快而求稳,最终平稳、有序地搭成高楼。
  (分析:在“造高楼”的环节,教师控制了幼儿动作的难度,但延长了幼儿控制动作的时间。要求6人一起合作取得成功,不仅旨在锻炼幼儿的静态平衡能力,也是对幼儿合作能力的挑战,有利于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培养幼儿的团队精神。)
  三、结束部分
  1.放松活动。
  师:(播放《字母歌》)小积木们都是好样的,刚才老师看到很多栋楼都建得高高的,还很稳固呢。現在我们一起来放松一下身体。《字母歌》里说到什么字母,我们就用身体变成什么字母。
  观察与指导要点:要求幼儿跟着音乐节奏、听着歌词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变换身体造型,以尽可能地活动膝盖、肩部、腰部,放松身体。
  2.整理器材。
  师幼共同整理器械,物归原处。
  (分析:让幼儿尽可能摆动自己的身体,旨在让幼儿放松手、头、肩、腰、腿等部位的肌肉。)
其他文献
设计意图:  大班活动“鼠和猫”的音乐选自经典名曲《波斯集市》,根据教学内容和幼儿学习特点,我将原作品进行了删减、压缩、组合,用6种真实的乐器演奏主旋律,并根据故事情境累加电脑音效。重新编辑后的音乐为ABC结构。A段旋律明快活泼,表现小老鼠自在散步的情形。B段旋律主要由2个重复的四个乐句(a a’ b b’)组成,前四个乐句两两应答,形成呼应。后四个乐句在力度和节奏上稍有变化,出现了渐弱和渐慢。整
期刊
在“分不开的‘闺蜜’”这个案例中,教师的核心困惑是,当两个小闺蜜的友谊很稳固,导致她们朋友圈过于狭窄甚至发展成了容不下他人的“小团体”,且彼此模仿对方的不良行为时,教师是否需要干预以及如何干预的问题。也许在回答教师该如何做之前,应该回归到儿童人际交往发展的原点,思考为什么会出现“闺蜜”现象,“闺蜜”、容不下他人的“小团体”、攻击行为等在儿童的人际交往中的意义与价值是什么。  关于儿童的人际交往,早
期刊
美国HIPPY、PAT、NFP家访项目极大地改善了处境不利学前儿童及其家庭的发展状况.借鉴美国学前儿童家访项目的经验,我们应转变家访人员的服务理念,建立专业的家访人员队伍,完
【摘要】对瑞典和日本保教一体化的实施策略进行梳理发现,两国保教一体化的实施策略有共同特点,即都重视立法保障和财政投入,注重统一规划和管理,强调统整保教课程标准,大力促进保教师资整合。借鉴瑞典和日本保教一体化的经验,我们应树立保教一体化理念,制定和完善学前教育政策法规,建立多方协作的行政管理体制,设置一体化的保教课程标准,建设专业的保教师资队伍。  【关键词】瑞典;日本;保教一体化;实施策略;启示 
随着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确立什么样的质量观,如何评价和提升学前教育质量,实现学前教育内涵式发展,成为新时期我国学前教育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为进一步了解国内外
期刊
幼儿园里总有一些“默默无闻”的教师,他们在集体活动时一般不主动发言,在日常工作中也不主动找管理者交流,有可以亮相、展示自己的活动也从来不主动参加,总是离大家尤其是管理者“远远的”。这样的教师很容易被园管理层“遗忘”。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看,每个教师在群体中都是渴望被关注、被认同的。因此,对于团队中那些“默默无闻”型教师,管理者更需要主动出击,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和成长需求,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指导。 
期刊
在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情绪ABC理论中,A表示诱发事件;B表示个体针对此诱发事件产生的一些信念,即对事件的看法和解释;C表示个体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结果。ABC理论指出,诱发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人的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事件的本身所引起的,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人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
期刊
最近有机会到不同地方、不同类型的幼儿园参访,所到之处总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户外的油桶、梯子,室内的环境布置、区域创设……当下,幼儿园之间的相互交流日益频繁,这本是一件好事,但如果相互交流成了简单的相互模仿就值得深思了。  这些年来,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实施,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推出的相关政策,各级各类幼儿园制定的种种管理措施,都体现了提高幼儿教育
期刊
身体控制和平衡能力是个体维持身体姿势、运动的基本前提。在环境和运动任务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及时变换身体姿势,更好地控制身体、保持平衡,是个体运动、生活能力的重要体现。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认识学前儿童身体控制和平衡能力发展的特点,有助于判断儿童的发展状况,从而提供有效的教育支持和引导策略。  一、学前儿童身体控制和平衡能力发展的特点  学前儿童身体控制和平衡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序列,会受到环境、任务和个体
期刊
设计意图:  跳跃是指两脚用力离开原地向上向下或向前后左右跳。跳跃中需要身体腾空、落地保持平衡,这是学前儿童发展身体控制能力的重要内容。大班幼儿已积累较丰富的跳跃经验,如原地向上跳、立定跳远、双脚连续向前跳、双脚向下跳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幼儿尝试“跳山羊”,进一步提高弹跳力、灵敏性,培养勇敢、果断等品质,增强身体控制和动态平衡能力。  笆斗是农民用来装粮食的器具,其特点是口大底小,轻重适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