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赣南,原中央苏区的核心区域;赣南的底色是红色,共和国摇篮、红色故都、模范兴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苏区精神发源地……赣南这片3.94万平方公里的红土地,是一部活生生的红色教科书,拥有得天独厚的育人资源。
在赣南红土地上土生土长的赣南师范大学,秉承“立足红土地办学、以苏区精神育人、为苏区振兴服务、做苏区精神传人”的办学理念,充分挖掘红色资源强大的育人功能,培育时代新人,打造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扬起红色文化的大旗
2017年11月10日,赣南师范大学隆重举行红色文化学院成立暨第四批红色班级命名仪式,启动“红色文化学院+红色班级”协同培养模式,深化“党建+红色文化育人”创新项目建设。红色文化学院下设“瑞金班”“于都班”等15个红色班级,红色班级建在各教学学院,接受红色文化学院和教学学院双重管理,实行校院两级协同培养模式。
这在全国高校中是创举,是赣南师范大学创新育人方式的新探索。赣南师范大学学工部部长、红色文化学院常务副院长魏美春说:“红色文化学院成立以后,我们的工作体系、工作格局更加清晰。一是加强了全校性的红色文化育人举措的统筹和领导;二是整合了各方面的资源,可以说是比较好地解决了‘如何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
赣南红色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特质,苏区精神是赣南红色文化的核心和灵魂。赣南师范大学始终坚持育人为先的原则,把传承红色文化作为育人的重要途径。学校成立了红色文化育人工作领导小组及红色文化学院院务委员会,出台了《关于把苏区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等制度,高举红色文化建设的大旗。
校党委副书记胡龙华说:“把红色文化育人与党建工作相结合,是我们学校长期坚持的一个做法,也是我们学校抓党建的一个特色。我们将不忘初心再出发,在校园内进一步浓厚校园文化、红色文化氛围,特别在工作载体、工作机制上创新,在丰富内容、深化教育、扩大覆盖面上进一步下功夫,做好红色文化育人这篇大文章。”
“中央苏区历史博物馆”“红色文化育人成果展馆”是坐落在赣南师大校园内的两个主题展馆,两个展馆互相映衬,成为“历史版”和“现实版”的生动教材,先后被确定为“全省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省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学校全面夯实红色文化建设的基础,整合资源,不断加强苏区史、苏区精神、红色文化等研究,高质量建设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高质量办好专门研究红色文化的学术刊物《红色文化学刊》,承担了 “中央苏区(瑞金)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技术集成示范”“中国红色文化百年发展史研究”等国家课题40余项,编撰出版了《中央苏区研究丛书》《苏区与红色文化研究文库》等50余部学术著作。红色文化的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实践,打造学校思政教育品牌。学校“红色文化学院”已入选教育部高校思政工作精品项目。
理想信念教育的坚强阵地
“牢记初心使命,争做红色传人”主题班会的会标悬挂在红色文化学院“于都班”教室的上方,2017级学生陈玉在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走上讲台,为大家深情讲述了广为流传的赣南红色故事“八子参军”。
入校前,陈玉对赣南红色文化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课本上。入校后,他加入“于都班”,参加了班里的一系列红色活动,了解了这片土地上众多的革命故事,加深了对中国革命艰苦卓绝的历史的了解,从而对传承红色文化有一种责任感。他说:“作为新时代青年,不仅要传承好红色基因,更要发挥好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陈玉同学的思想成长是赣南师范大学学子们思想成长进步的一个缩影。“于都班”班主任梁洋生说,“于都班”从一诞生开始,就以培育红色传人为目标,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讲红色故事是赣南师范大学开展红色教育的一种形式。赣南师范大学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时代命题,点燃学生的理想信念之火,打牢学生的思想功底。学校创办红色文化学院,依托中央苏区独特的红色资源,通过理论专题教育、思想道德建设、革命精神励志、红色文化体验、社会实践锻炼5个训练模块及集中教学培训、网络自主学习、理论交流与研讨、课堂研究等一系列活动,将红色资源转化为优质教育资源,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培养信念坚定、作风扎实、专业过硬、勇于开拓、甘于奉献的“红色传人”。
学校党委明确要求各二级学院红色班级必须唱响“学习新思想、提升组织力”的政治引领主题曲,筑牢组织上“姓”党、思想上“信”党、行动上“兴”党的政治灵魂,不断强化红色班级的政治性。为此,学校推出了红色班级政治建设的“学”“读”“观”“唱”“讲”“访”六大规程:学习党章党规和系列讲话,阅读《雷锋日记》等红色经典著作,观看《红色摇篮》《建党伟业》等红色影视作品,传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长征组歌》等红色歌曲,围绕《红色记忆——中央苏区红色故事集》讲述红色革命故事,走访老红军、老党员、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
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理想信念教育活动,打造了10余个红色文化育人实践基地,并结合重大节庆等时机,先后推出了“红歌人人唱”“红色故事会”“我们的长征——红色趣味运动会”“红色先锋号”“红色帮手”“大学生行为艺术展示”等品牌活动。学校还成立了苏区精神宣讲团等一批学生社团,定期开展读红色家书、讲红色故事、唱红色歌曲等活动;红色题材歌舞连续9年参演中央电视台“五月的鲜花”全国大学生校园文艺汇演;编演的《血沃红土》《人民共和国从这里走来》等精品剧目得到了省委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丰富多彩的活动,既增强了红色文化在校园内的饱和度,又拓展了巩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新载体。
学校不定期对各红色班级的理想信念教育活动情况进行督查,倡导各红色班级按照“一班级一特色”要求,及时展示和报送理想信念教育的组织实施情况。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通过这些喜闻乐见的学习新机制,既大大增强了向党组织靠拢、做合格党员的动力,又切实坚定了理想信念和人生航向。
赣南师范大学坚持把课堂作为红色教育的主渠道,持续推动红色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等工作,参与《红色文化十讲》大学版教材编撰,编写了《红色文化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读本》等红色读本,开设的《中央苏区历史大讲坛》获评国家精品课程,相关成果获评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全省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成果一等奖,红色慕课多次在“学习强国”平台展播,思政课教师徐霞同志还受邀参加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
与党建形成合力
赣南师范大学在开展红色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与党建工作有机融合,让红色文化建设富有特色、富有成效。
学校“红色班级”的建设,为学生党员提供了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让党员在实践锻炼中不断锤炼党性,进而提升理想信念。
学校明确向红色班级成员提出了“戴党徽·亮身份·树形象·做表率”的示范工程:“一枚党徽戴胸前”——开展“亮身份树形象,做五好校园先锋”活动。为红色班级学生党员配发一枚党徽,要求学生在校园内坚持佩戴,自觉增强先进性意识,自觉接受师生监督,努力成为理想信念好、学习成绩好、作用发挥好、创新能力好、师生反映好的“五好校园先锋”。
同时,开展好“一项计划树形象”——实施红色班级学生党员“一帮一、共成长”结对帮扶计划,采取“党员1+1”朋辈互助方式,安排紅色班级学生党员与同学院的困难、问题学生等结成帮扶对子,通过传授学习经验、传播阳光心理等方式,以先进带后进,以党风促学风,积极发挥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中的榜样引领作用,升华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新境界。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可以说,苏区精神滋润着每一位学子的心田,深深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观念、品质和人格。一大批毕业生在苏区精神的感召下主动扎根基层、扎根农村,艰苦奋斗,服务社会,报效国家,赢得了“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社会美誉。
红根已深植,今朝花更荣。◆
在赣南红土地上土生土长的赣南师范大学,秉承“立足红土地办学、以苏区精神育人、为苏区振兴服务、做苏区精神传人”的办学理念,充分挖掘红色资源强大的育人功能,培育时代新人,打造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扬起红色文化的大旗
2017年11月10日,赣南师范大学隆重举行红色文化学院成立暨第四批红色班级命名仪式,启动“红色文化学院+红色班级”协同培养模式,深化“党建+红色文化育人”创新项目建设。红色文化学院下设“瑞金班”“于都班”等15个红色班级,红色班级建在各教学学院,接受红色文化学院和教学学院双重管理,实行校院两级协同培养模式。
这在全国高校中是创举,是赣南师范大学创新育人方式的新探索。赣南师范大学学工部部长、红色文化学院常务副院长魏美春说:“红色文化学院成立以后,我们的工作体系、工作格局更加清晰。一是加强了全校性的红色文化育人举措的统筹和领导;二是整合了各方面的资源,可以说是比较好地解决了‘如何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
赣南红色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特质,苏区精神是赣南红色文化的核心和灵魂。赣南师范大学始终坚持育人为先的原则,把传承红色文化作为育人的重要途径。学校成立了红色文化育人工作领导小组及红色文化学院院务委员会,出台了《关于把苏区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等制度,高举红色文化建设的大旗。
校党委副书记胡龙华说:“把红色文化育人与党建工作相结合,是我们学校长期坚持的一个做法,也是我们学校抓党建的一个特色。我们将不忘初心再出发,在校园内进一步浓厚校园文化、红色文化氛围,特别在工作载体、工作机制上创新,在丰富内容、深化教育、扩大覆盖面上进一步下功夫,做好红色文化育人这篇大文章。”
“中央苏区历史博物馆”“红色文化育人成果展馆”是坐落在赣南师大校园内的两个主题展馆,两个展馆互相映衬,成为“历史版”和“现实版”的生动教材,先后被确定为“全省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省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学校全面夯实红色文化建设的基础,整合资源,不断加强苏区史、苏区精神、红色文化等研究,高质量建设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高质量办好专门研究红色文化的学术刊物《红色文化学刊》,承担了 “中央苏区(瑞金)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技术集成示范”“中国红色文化百年发展史研究”等国家课题40余项,编撰出版了《中央苏区研究丛书》《苏区与红色文化研究文库》等50余部学术著作。红色文化的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实践,打造学校思政教育品牌。学校“红色文化学院”已入选教育部高校思政工作精品项目。
理想信念教育的坚强阵地
“牢记初心使命,争做红色传人”主题班会的会标悬挂在红色文化学院“于都班”教室的上方,2017级学生陈玉在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走上讲台,为大家深情讲述了广为流传的赣南红色故事“八子参军”。
入校前,陈玉对赣南红色文化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课本上。入校后,他加入“于都班”,参加了班里的一系列红色活动,了解了这片土地上众多的革命故事,加深了对中国革命艰苦卓绝的历史的了解,从而对传承红色文化有一种责任感。他说:“作为新时代青年,不仅要传承好红色基因,更要发挥好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陈玉同学的思想成长是赣南师范大学学子们思想成长进步的一个缩影。“于都班”班主任梁洋生说,“于都班”从一诞生开始,就以培育红色传人为目标,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讲红色故事是赣南师范大学开展红色教育的一种形式。赣南师范大学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时代命题,点燃学生的理想信念之火,打牢学生的思想功底。学校创办红色文化学院,依托中央苏区独特的红色资源,通过理论专题教育、思想道德建设、革命精神励志、红色文化体验、社会实践锻炼5个训练模块及集中教学培训、网络自主学习、理论交流与研讨、课堂研究等一系列活动,将红色资源转化为优质教育资源,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培养信念坚定、作风扎实、专业过硬、勇于开拓、甘于奉献的“红色传人”。
学校党委明确要求各二级学院红色班级必须唱响“学习新思想、提升组织力”的政治引领主题曲,筑牢组织上“姓”党、思想上“信”党、行动上“兴”党的政治灵魂,不断强化红色班级的政治性。为此,学校推出了红色班级政治建设的“学”“读”“观”“唱”“讲”“访”六大规程:学习党章党规和系列讲话,阅读《雷锋日记》等红色经典著作,观看《红色摇篮》《建党伟业》等红色影视作品,传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长征组歌》等红色歌曲,围绕《红色记忆——中央苏区红色故事集》讲述红色革命故事,走访老红军、老党员、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
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理想信念教育活动,打造了10余个红色文化育人实践基地,并结合重大节庆等时机,先后推出了“红歌人人唱”“红色故事会”“我们的长征——红色趣味运动会”“红色先锋号”“红色帮手”“大学生行为艺术展示”等品牌活动。学校还成立了苏区精神宣讲团等一批学生社团,定期开展读红色家书、讲红色故事、唱红色歌曲等活动;红色题材歌舞连续9年参演中央电视台“五月的鲜花”全国大学生校园文艺汇演;编演的《血沃红土》《人民共和国从这里走来》等精品剧目得到了省委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丰富多彩的活动,既增强了红色文化在校园内的饱和度,又拓展了巩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新载体。
学校不定期对各红色班级的理想信念教育活动情况进行督查,倡导各红色班级按照“一班级一特色”要求,及时展示和报送理想信念教育的组织实施情况。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通过这些喜闻乐见的学习新机制,既大大增强了向党组织靠拢、做合格党员的动力,又切实坚定了理想信念和人生航向。
赣南师范大学坚持把课堂作为红色教育的主渠道,持续推动红色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等工作,参与《红色文化十讲》大学版教材编撰,编写了《红色文化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读本》等红色读本,开设的《中央苏区历史大讲坛》获评国家精品课程,相关成果获评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全省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成果一等奖,红色慕课多次在“学习强国”平台展播,思政课教师徐霞同志还受邀参加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
与党建形成合力
赣南师范大学在开展红色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与党建工作有机融合,让红色文化建设富有特色、富有成效。
学校“红色班级”的建设,为学生党员提供了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让党员在实践锻炼中不断锤炼党性,进而提升理想信念。
学校明确向红色班级成员提出了“戴党徽·亮身份·树形象·做表率”的示范工程:“一枚党徽戴胸前”——开展“亮身份树形象,做五好校园先锋”活动。为红色班级学生党员配发一枚党徽,要求学生在校园内坚持佩戴,自觉增强先进性意识,自觉接受师生监督,努力成为理想信念好、学习成绩好、作用发挥好、创新能力好、师生反映好的“五好校园先锋”。
同时,开展好“一项计划树形象”——实施红色班级学生党员“一帮一、共成长”结对帮扶计划,采取“党员1+1”朋辈互助方式,安排紅色班级学生党员与同学院的困难、问题学生等结成帮扶对子,通过传授学习经验、传播阳光心理等方式,以先进带后进,以党风促学风,积极发挥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中的榜样引领作用,升华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新境界。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可以说,苏区精神滋润着每一位学子的心田,深深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观念、品质和人格。一大批毕业生在苏区精神的感召下主动扎根基层、扎根农村,艰苦奋斗,服务社会,报效国家,赢得了“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社会美誉。
红根已深植,今朝花更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