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逻辑与哲学逻辑——后现代科学观的文化转向

来源 :理论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y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的产生,后现代科学哲学孕育而生,现代科学哲学向后现代科学哲学转向也顺理成章,如“语言转向”、“解释转向”和“修辞转向”,等等。而这些转向背后所呈现出的另一重要趋向性特征——后现代科学观的“文化转向”,并没有引起学术界足够的重视和广泛而深入的探讨。这种转向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学理根由,是时代逻辑与哲学逻辑的有机统一。
其他文献
网络民意表达和公共决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以双向度为视角探讨网络民意表达和公共决策之间的关联,才利于二者和谐关系的构建。从决策主体的立场出发审视网络民意表达固然重
马克思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创立了唯物史观,揭示了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先决条件,论证了社会实践是人与自然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阐述了"现实的个人"是唯
例1 患者男性,46岁。因突发晕厥4小时于2004年5月26日入院。患者4小时前坐在椅子上和入聊天突发晕厥,3~4min后清醒,伴大小便失禁,醒后感觉视物模糊、乏力、胸闷。既往体健,无阳性家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室重构与心室舒张功能及室性心律失常(VR)的关系。方法 对EH肥厚组(A组)、非肥厚组(B组)及对照组(C组)作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UCG)及动态心
患者男性,30岁。因感胸闷、头昏就诊。体检心动过缓、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无病理性杂音。血压114/75mmHg。心电图(图1A)示:窦性心动过缓,频率50次/分,P—P间距1.18s。P—R间期0.15s,QP,S波
创新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当今的教学中,有些教师却忽视了创新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本文笔者将从语文传统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从创新意识视角出发,谈谈教
U波是心电图中最后一个波段,又是最易被忽视和遗忘的重要波段。它的形成机制到目前尚有争论。有人认为浦肯野纤维和心室乳头肌的延迟复极或心肌的后除极的“后电位”引起。最
施蒂纳是虚无主义、无政府主义、唯我论、个人主义的先驱。"唯一者"是施蒂纳的核心理论观念。要想真正理解施蒂纳的"唯一者",就必须回到他所处的历史情境和思想境遇中去,因为施蒂
患者女性,19岁。因胸闷乏力,胸骨下段及上腹部持续性剧烈疼痛2天,晕厥1次入院。3周前曾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临床诊断: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查体:血压38℃,血压80/50mmHg,心率11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