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头匠

来源 :小小说月刊·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shhg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剿匪的東北民主联军有个法宝——剃头。
  东北土匪又叫胡子,头发老长,胡子满脸,拿这个抖威风吓唬人。民主联军即使军装破烂,也剃得利利索索,刮得干干净净。老百姓一看就知道谁是好人谁是坏蛋。
  那时候理发,多使刀刮,理发师叫刮头匠。嫩江分区老二团有个半专职刮头匠,管着一千号脑袋。
  刮头匠?也就剃头刮脸呗。可别这么说。刮头匠最要沉稳,最经得大浪船摇。杀声炮响,乱不得一根毫毛。划人家一个口子,饭碗就得摔了。磨砺以须,天下有头皆可剃;及锋而试,世间妙手等闲看。没这两把刷子,另找饭食。
  老二团把多年悍匪困在围子里,这围子白碱胶泥夯筑,枪打一白点,炮打一股烟,比那青砖城墙可难打多了。仗着围子,匪首枪枪红拒不缴枪。
  团长抓耳挠腮时,刮头匠来了,他说:“要不,我进去,劝降。”
  政委摆手:“胡子手黑,这是白送。要不得,使不得。”
  团长说:“刮头匠刮头匠,顶个诸葛亮。可以试试。”
  两军阵前,刮头匠冲围子喊:“出来个顶事的说话!”
  枪枪红冒头观看,见这人,衣着白褂,肩搭手巾,晃荡个剃头小刀,冷不防一面镜子晃他脸上:“我是刮头匠——围子里阵亡的人,得收拾干净,才好上路。放我进去——”
  “共军花舌子——没门——”
  “只听说枪枪红这个那个,原来也是小米芝麻胆儿,连个刮头匠也怕。”
  枪枪红捋捋下巴,拨开盖脸长发,喊:“你这刮头匠,胆子晒干了比倭瓜都大!你进来!”
  刮头匠一进去,胡子就叫嚷“上绳”“开瓢”。围子里死胡子一顺排摆着,难看得很。刮头匠说:“都是娘生爹养,干干净净来,干干净净走。收拾完了,我这脑袋,任你们卸下。”
  枪枪红微微点头。
  刮头匠捡个完整的收拾。死者渐渐有了人模样,像个睡觉的小伙子。胡子群有了叹息,有了哭声。
  二当家的挠挠脑袋说:“我,我……先顾活人吧。”
  刮头匠说:“活人要紧,当家的,要不,你也利索利索?”
  枪枪红点头。
  刮头匠要来热水,将二当家擀毡打绺的头发理顺,上手下刀。
  刮头与理发可是两回事,头皮走刀那快感,难说难解。
  二当家坐好由刮头匠修理。发根已让热水焐得毛孔张开,刀子一走一过,二当家奇痒无比,唰唰之声,刺挠在哪儿刀子恰好到哪儿,酥酥麻麻,离躯蜕壳,轻捷欲飞。二当家头一拨浪,叫:“妈个巴子!舒坦!”脚下一跺,蹦起高来。刮头匠刃随人走,片片下毛,引来一片喝彩。
  二当家坐老实,闭了眼,云梦巫山,神仙上了。锋刃走至老伤,刮头匠行刀依然,哼上《月牙五更》,随腔就调,上岗下坡,没半根短茬,无一笔闲刀。
  喽啰崽子看凶神恶煞竟乖成新姑爷模样,无不抓肩蹭背,猴急自己的长毛胡须。
  刮头匠又为二当家挑净鼻毛,掏了耳眼,捋脖筋,捏肩胛,弄得嘎嘎脆响。毛巾一拍,推醒失魂梦中人,给他看镜子。这一照把二当家吓着了:“妈个巴子,这是我么?——嗨,还是活着好,活着有滋味。”
  枪枪红未等二当家离座儿,已经坐上板凳。
  接下来是四梁。四梁完了该轮八柱,刮头匠说:“不中了,不中了。刀不快了,明儿吧。”
  这一夜,围子里没睡好觉。胡子嘟囔叹气:活得窝囊,没活出人样。这往后,要咋活?几个当家的各有心事,有的想爹娘,有的想女人。
  第二天一早,胡子们按身份排队等待享受顶上之快。刮头匠说:“你们,打过鬼子的先来。”
  老的少的,站出几个。
  枪枪红惊讶:“咦——我们收拾过日本鬼子,你也知道?”
  “我们政委、团长都记着这事。我个刮头的,只身一人,你也没伤害我,这事,他们也知道。刚刚赶走日本人,中国人对中国人还打个啥劲儿?回家吧,回家说媳妇,睡热炕头去!”
  枪枪红挠头叹息:“原本想,没活路了,拼死拉倒。让你这一折腾,又想活了。还是活着好!”
  归了,围子门大开,刮头匠走头里,二当家随后,举根竹竿挑着刮头匠的白大褂,接后是枪枪红。
  政委、团长给刮头匠请功,刮头匠连连摇头:“功不要,我要人,给两个人,听我调用。”
  “咦——你?”
  “进一回虎穴,我可明白了,刮头匠脑袋也是脑袋,说抹脖就抹脖,说打窟窿就打窟窿。真有那天,谁来刮头?我要收徒弟。”
  对对对,得有接班人!得有接班人!
其他文献
原本她一直在座位上闭目养神,忽觉得有人轻轻触了下她的手,她懒得睁眼,只下意识地把搭在小桌上的手朝后缩了缩。那人还是触,她又缩。那人竟得寸进尺地摸了上来,软乎乎肉嘟嘟的。她心一紧急忙睁开眼,看见小桌上趴着一个很漂亮的小女孩,一两岁的样子,眼睛很大,长睫毛忽闪忽闪的,小嘴粉嘟嘟的,怎么看怎么像个洋娃娃。  看见她睁开眼,小女孩就笑了,笑声如银铃,叫她莫名地欢喜。她试探地伸出手去,亲昵地唤了声宝贝,来,
期刊
宋柴沟村前有个小站,已停用多年。想当年这儿的繁华喧嚣,曾让乡亲们倍感荣耀。  “嗨,来家坐会儿吧,上车分分钟钟的事!”每遇熟人,喜旺就热情相邀,神色里溢满自豪。  “不了,急着赶路呢,再说,这后沟,闻不得!”熟人有不给面子的,常呛得喜旺发呆。  也确实,村后这条白马河,名虽敞亮,却因上游厂子乱排放,早已腐臭不堪,鹅鸭不往,鱼虾不藏,好多路人都是捂紧嘴鼻仓惶而过。  忽一年麦黄时,大队人马机械轰隆隆
期刊
旧时候的当铺几乎都是一个样子,进门是厅堂,左右两侧各摆着两把椅子,当间是小茶桌。这是为一些有颜面的当家预备吃茶歇脚用的。当铺的柜台搭得都很高,上半截是格栏窗,中间开一个小窗口,是收当货用的。当铺的老板或是伙计高高站在柜台里,居高临下接货。不管什么人来当货,只要站到这个高高的柜台下面,人就矮了半截儿。  有人来当的是九成新的小羔羊皮袄,递进窗口。伙计打开只翻两下就喊:“一件皮袄,有皮沒毛,当银元四块
期刊
有一天,这一天到底是哪一天并不重要。我是谁也不重要。反正是有一天,临下班前,单位领导找我谈话。领导先是扯了些有的没的,最后才进入话题,单位最近要选派一名员工下去挂职。  我说,听说了。  你的优秀是大家公认的,派你下去,多让你锻炼一下也是应该的。但是(听到这个词后我心头一凉),你现在的岗位非常重要,无人可替,如果派你下去,整个单位的工作都会受到影响……  我说,我很珍惜这次的机会……  下班回家吧
期刊
生死有命 富贵在天  当沛县县令的血溅自己一身的时候,樊哙突然明白了,他的身家性命,跟刘邦牢牢绑在一起了。  还能怎么办呢?樊哙想,只能把脑袋别在腰上,跟着大哥杀出个未来了。  樊哙第一次体会到: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于是樊哙攻胡陵、破泗水、击秦军、拔宛城,每战登先,直至临咸阳,沛公入主阿房。  樊哙觉得,累了那么久,是时候享受一波富贵了。  然而现实无情地嘲弄了樊哙。站在项羽的军帐前,樊哙觉得
期刊
每次旅行给自己寄张明信片如同寄出一份隔空的记忆。把那张带着情感的画面投进邮筒,便寄出一个期待,那已经属于自己的经历暂时离开,又重新回到自己身边,像分离的生命回归,重逢带来惊喜,加盖了邮戳的回忆成为人生轨迹的一个个珍藏。  离开S城的那天,我选了一张标志性建筑的明信片,我曾在这古老建筑下驻足良久,吸收着历史融进现实的气息,每一个陌生人的微笑都让我感到温暖而难以忘怀。  可还没有找到邮筒,明信片却不见
期刊
他放下手中的高倍军用望远镜,揉了揉眼睛。瞭望塔外漫长的边境线上,满眼的雪白,刺得眼睛生疼,只有铁丝网和柱桩上还能看到些许黑色。  “报告连长,军区正午时分将有物资抵达。”  他转过身,接过通讯员手里的电报本,签上字,回敬一个军礼。  “这几场暴风雪呀!”在内蒙古二连浩特驻守近20年,这是他见过的最大的几场雪了。运输道路被齐腰深的积雪填埋,推雪机没日没夜地抢挖,等挖到这里,估计要年后了。往年军区都是
期刊
村里人说,曹石头是头犟驴,而我却觉得他很好说话,大局观非常强。  我这么认为是有根据的。  村里搞户户通,道路硬化到每家每户。既然是修路,总会有人利益受损,比如让出尺把宅基地,拆除个破柴房,或者将影响通行的围墙拆了,工作不是一般难做。我们扶贫工作队跟村干部一起,没日没夜地上门入户,苦口婆心地摆事实讲道理,讲得口干舌燥,草珊瑚用了好几盒。  曹石头家的猪圈也得拆,不然后头的人家没法通车。  村支书曹
期刊
遠色入江湖,烟波古临川。  东方泛白,晨光熹微,抚河洪水渐退,浑黄的河面上还漂浮着破木板、烂衣、菜叶等脏物。  薄雾中,一只敞篷船正从文昌桥下的肖公庙码头出发,逆流而上,前往浒湾。船头端坐着一个五十来岁的男子,束髻裹巾,面容安详,目视远方,若有所思。此人便是陆游,担任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到抚州任所才数月。  “大灾之后必有大疫,切记!”陆游望着河畔墙倒屋塌、泥沙遍地的村庄,大声说道。  “大人,
期刊
张老实给一瓢凉水呛死后,张家女人哭了个稀里哗啦。  张家女人就成了张寡妇。  好心人劝她说,还年轻,路长呢,寻思上个人家嫁了吧。又说,崖畔上那个说书艺人叫憨憨儿的就好着呢!  张寡妇抹起眼泪说,先前的男人就是个老实疙瘩,总让人欺负;再寻个外来的都不知道祖宗姓甚的灰汉子,叫人笑死呀。  张寡妇说的憨憨儿其实并不憨,是多年前从陕北逃难过来的。那年河西大旱,一个说书的老艺人领着一个孩子来到小山村。刚进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