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物流面临“中国挑战”

来源 :中国经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hulong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路高歌猛进的中国顺差增势,使全球物流业遇到的麻烦,来自中国成百上千的集装箱,对全球各地铁路、公路、航运的需求与日俱增,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平稳处理增长问题成为全球物流面临的一个挑战。]
  
  全球基础设施不堪重负
  
  近日,荷兰的码头运营商不得不做出决定,由于自己的港口已经太挤,因此无法接收向亚洲再出口的空集装箱。美国西海岸的火车运营商有时不得不做一些艰难的决定,判定他们可以为客户运送哪些集装箱,而哪些集装箱需要再等几天。地方政府也许不得不在花钱办学和花钱修路之间做决定——这条路将连接一个新港口,而这个港口对该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
  目前,全球物流面临的挑战,就是要让迅速增长的物流保持顺畅,避免再次出现3年前那场大拥堵危机。2004年夏秋,全球的集装箱港口,特别是美国西海岸全部瘫痪,因为它们既无人手也无设备来应对中国出人意料的出口增长。
  为了迎接这个挑战,运输和物流公司正对自己的组织结构和运营方式进行重估,而拥有重要运输基础设施的政府和企业不得不考虑如何筹措资金,以便迅速扩张运力。
  新加坡集装箱航运公司APL的首席执行官郎?威多斯表示,在欧洲,那里的港口今年已经遭遇到了一些麻烦,恶劣的天气和欧洲最繁忙港口鹿特丹的罢工事件,导致港口出现严重的停工问题。欧洲的这些问题尤其影响港口接纳大型新集装箱货船的能力。为了应对贸易量的急剧增长,亚欧货运航线上已经采用了这种新型集装箱货轮,其中有些船舶能装载1万多个标准箱。
  伦敦德鲁里航运咨询公司的港口分析师尼尔·戴维森表示,中国已经产生了一种连带效应,把大量货物出口到全球,把巨大的负荷加到它们的基础设施上。
  他指出:“当你拿中国和全球其它国家、特别是北美和欧洲相比时,在新基础设施的到位速度上,确实有很大的区别。”
  
  中国做好了基础设施准备
  
  这些问题的核心是发展不平衡。目前,全球四分之一的海运集装箱来自中国,而中国本身已经做好了应对近年货物激增的准备。而世界其它地方就连规划一个新港口、公路或铁路项目都需要多年。
  这不仅归功于非凡的建设,也有管理的功劳。上海附近的小洋山岛2002年才开始兴建新的深水集装箱港口,但新港口在2005年12月就已投入使用——同时投入使用的还有连接大陆的一座长32.5公里的大桥。中国内地与香港分界线附近的赤湾港集装箱港口,拥有一次可吊起3个集装箱的起重机,为全球首家。
  威多斯表示:“中国非常出色地完成了一项任务,保证了码头的吞吐能力远远领先于货物的增长。这确实让人震惊。”目前,中国还正在推动全球物流市场的变化。现在,在货物出口至消费国之前,复杂的分拣和包装越来越多地在中国内地或香港进行。
  然而,很少有其它国家进行了相关投资,或拥有冗余处理能力,来应对潮水般的中国商品,贸易增长在一些出口国也远远超过了运能。
  
  全球贸易仍在增加
  
  许多公司也正在进行整合,以期更高效率地应对新的挑战。随着运营商寻求为那些自身业务日益国际化的顾客提供服务,集装箱海运、集装箱港口和物流行业都经历了最近的重组变革。
  然而,据尼尔·戴维森称,令人惊讶的不是存在众多问题,而是一系列超负荷、不协调的运输系统仍在应付全球目前非凡的贸易增长。
  “尽管目前存在很多障碍和瓶颈,但全球贸易仍然在相当高效率、非常廉价地运行着,”他说道。“就算港口运营商和航运公司经受了这种巨大增长带来的考验和折磨,但最终顾客还是幸福地毫无觉察,不会为此多付一分钱。”
其他文献
家具业:2%的退税淘汰大批企业  附加值比较低的产业来说,2007年是水深火热的一年。  “去年底,家具产品的出口退税率由13%降至11%,下调了2个点,我们的一批订单就不得不放弃了。那些只有2个点利润的订单,现在就没得做了。只有那些利润空间是3个点的订单,能留下1个点的利润,还能做。”5月24日,广东联邦家私集团有限公司的杜总告诉记者,“现在这行业只求还能生存,不要说利润了。”  在中国说到家具
2019年9月,德国联邦经济与能源部(BMWi)发布《联邦政府区块链战略》,确立了德国发展区块链这一新兴技术的目标和原则,并在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行动措施,包括保障稳定与推动
数字化变革将对经济和社会产生深远影响。经合组织(OECD)《数字化创新政策图景2019》报告指出,需采用"系统创新"的政策方法应对数字化时代的挑战。在数字化变革背景下,各国已
一、案例的基本情况2017年浙江Z研究院(乙方)将四个新品种经营权以200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R公司,现在R公司(甲方)经营状况不如预期,申请在合同期限内减半支付技术转让费。Z研究